乡镇扶贫资金自查报告
扶贫资金自查报告范文一: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对全省民政救灾、城乡低保、扶贫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开展集中检查的通知》精神,我市扶贫办财政局组织专班人员,深入各项目实施镇处和村组,围绕2010年度扶贫开发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等方面,认真开展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20xx年度扶持老区建设项目、资金执行及落实情况
20xx年,省下达我市财政扶贫、扶持老区建设项目资金151万元,其中,基础设施类项目7个,项目资金99万元;
生产发展类项目5个,项目资金43万元;
科技培训类项目2个,项目资金9万元。截止到2010年底所有扶贫项目已全部完工,资金已全部下拔到各镇处和项目建设单位,资金到位率达到100%。
二、20xx年度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使用的做法
一是强化项目监管。省扶贫资金及项目一经省扶贫办备案审批下达,我们始终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按照省办《关于进一步改进扶贫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严格按下达的项目资金额度和建设内容精心组织实施。同时,市扶贫办会同市财政局多次深入项目施工现场调查了解工程进展情况,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规划实施方案施工,确保工程按规定的时间、进度和质量要求完工,对不符合施工要求的责成施工单位返工。在项目建设验收合格后,将项目建设内容、资金额度等内容及时录入湖北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监测信息系统,使全市扶贫项目资金做到无任意调整挪项、无擅自分散使用,无半拉子工程现象发生。
二是坚持阳光作业。严格实行项目资金公示公告制,各镇、村、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充分利用镇、村公开栏、宣传单、新闻媒体等,对项目审批程序、项目名称、实施地点、建设规模和效益、实施期限、实施单位及责任人、资金来源、资金总额等内容在公开栏进行至少为期半个月的公示公告,确保了扶贫项目和资金充分接受群众监督,提高了扶贫项目和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严格实行竣工审计验收制,项目完工后,市扶贫办会同市财政局及相关部门、镇分管负责人、村委会负责人、施工单位按照规划实施方案组织验收。严格项目建设质量监督评审制,各村成立了项目建设质量监督小组,在项目验收上,严格实行质量监督小组不签字不得评为合格项目。同时,项目主管单位对项目建设采取不定期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市扶贫办联合市财政局、市审计局等相关单位组成的专班,深入到各镇处和重点村,对2010年的老区建设项目和资金进行审计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并把检查审计结果作为下一年度扶贫资金和项目分配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
三是严格资金使用。在扶贫资金的管理上,我们严格按照《湖北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在市财政局设立了扶贫项目资金专户,实行全过程跟踪管理,全封闭专户运行,严格把握所有项目资金必须进入项目资金账户,然后履行审批手续后使用的规定。在项目申报、审批到资金下拨、使用的各个环节,主动接受审计、财政、监察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审计和监督,始终做到了专款专用,足额到位,无挤占、挪用、截留现象发生。
四是注意发挥效益。对推进实施的项目,力求效益最大化,坚持做到建设一个,达到促进一片发展的目的。20xx年,维修村级主干渠5000米,改善了1000多亩的农田灌溉难问题;
硬化和改造老区村特别是重点老区村村级道路20公里,解决了5000多人的行路难问题;
开展我市贫困地区贫困农民技术培训3000人。这些项目的实施,改变了贫困地区的面貌,为贫困地区的全面、快速、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极大地改善了老区部分群众的通行条件,使农产品卖难和农资运输难问题得到缓解,提高了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能力,增加了老区农民的收入,促进项目实施区的农民年人平增加收入300元以上。
总之,我们通过自查,认为我市20xx年度扶贫项目的实施符合国家、省、宜昌市相关规定,资金拨付及时,项目管理规范,发挥效益明显。
扶贫资金自查报告范文二:
根据红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财政支农惠农资金和抗旱救灾资金专项检查的通知》要求,我办就20xx年以来实施的扶贫项目进行了认真的自查。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20xx年以来共完成整村推进项目183个(含9个革命老区项目)。其中:20xx年完成整村推进项目59个(含2个革命老区项目)、20xx年整村推进项目65个(含2个革命老区项目)、20xx年整村推进项目59个(含5个革命老区项目)。20xx年完成任务安居工程100户、20xx年完成任务安居工程60户。
二、项目的立项审批情况
项目的立项按照省、州的要求,紧紧围绕扶贫开发规划,始终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一是最贫困的村优先扶持的原则;
二是先难后易的原则;
三是适度集中连片开发的原则。立项采取的方法是自下而上、广泛征求基层的意见,公告、公示初步名单,逐级上报审批。项目的立项审批严格执行立项审批程序,紧紧围绕规划的范围,逐年调整充实完善,有效杜绝了人为因素而改变扶贫重点方向,切实地保证了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使扶贫项目真正惠及广大贫困山区人民群众。
三、项目及资金完成情况
(一)大力实施整村推进扶贫项目
按照六位一体的整村推进思路,坚持群众自主,政府引导,瞄准穷人,整体推进的原则,积极整合扶贫开发、农业项目及社会事业项资金,加大对重点村的投入力度,做到推进一片脱贫一片。2009-2011年实施整村推进项目183个(含革命老区项目9个)。项目覆盖12个乡镇183个自然村,完成总投资15125.78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450万元、省级财政资金1085万元、州级财政资金415万元、县级财政资金815万,群众自筹及投工投劳折资6065.5万元、其它资金(整合资金)6233.78万元,社会帮扶17万元,信贷资金44.5万元。2009年以来整村推进项目共完成进村公路硬化23条54.4公里,村内道路硬化213条179.136公里,人蓄饮水工程13件53.25公里,通电工程2件8公里,沟渠14条16.982公里,水窖、水池、水坝1080件228931立方米,墙体排白170户,新建烤棚群1座,坡改梯1660亩、低产田改造6672亩,种植蔬菜、芦笋、优质烟、水稻等14144亩,种植核桃、葡萄、梨、石榴等15346亩,大牲畜养殖19488头,新建沼气池1658口,节能灶184台,新建学校3所982平方米,卫生厕所155间3554平方米,文化活动室337间20854.2平方米,硬化活动场地11块7740.2平方米,完成科技培训506期60291人。整村推进项目的实施使贫困村行路难、人畜饮水、生产用水难等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居住环境得到改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群众卫生意识得到提高。
(二)抓好扶贫贴息贷款投放工作
弥勒县始终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通过因地制宜进行品种布局、拓宽新品种引进渠道、鼓励群众集中连片发展特色产业发展,积极争取省州扶贫贴息款,解决贫困群众发展种养殖业的资金短缺问题,充分发挥扶贫贴息贷款一两拔千斤的作用。20xx-20xx年共投放信贷扶贫资金1.46亿元,其中:到户贷款1.23亿元,项目贷款2300万元,财政贴息资金(到户贷款615万元,含2008年下转75万元),项目贴息资金69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480万元、省级财政资金204万元。贷款资金覆盖12个乡镇129个村委会7096户28394人,涉及种植业7222万元、养殖业5078万元。扶持种植粮食作物4.4万亩、烤烟3万亩、蔬菜13500亩、甘蔗19500亩、林果5.8万亩;
扶持养猪示范户240户15900头、养牛示范户140户7000头、养羊14000只、饲养家禽45000只、奶牛养殖600头。到户贷款扶持的贫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750元,人均有粮增加120公斤,为农户增收300万元。
20xx年申报扶贫贴息项目1个(弥勒县新健亚麻有限责任公司扩建年加工1.5万吨亚麻原茎及3万亩亚麻基地建设项目),申请项目贴息资金500万元。该项目充分发挥了积极的辐射带动作用。带动亚麻种植农户12000户,20000多人从事亚麻种植,种植亚麻面积30000多亩,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80元,吸收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人数400多人。
20xx年申报扶贫贴息项目1个(云南金粒种子有限公司杂交玉米制种基地建设项目),申请项目贴息资金900万元。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000万元,自筹建设资金1500万元。每年可带动本县1.5万户以上制种农户脱贫致富,带动制种面积2万亩以上,生产种子500万公斤以上,创造农业产值3500万元以上。经调查测算,制种与水稻相比平均亩增产值450元,每年可新增产值900万元。按一户两个劳动力计算,每年可解决3万人就业,社会效益显著。
20xx年申报扶贫贴息项目为20xx年申报项目云南金粒种子有限公司杂交玉米制种基地改扩建建设,申请项目贴息资金900万元,该项目已建设完成,已发挥其扶贫效益。
(三)实施安居房改造
20xx-20xx年实施安居房160户,安居工程完成总投资661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60万元,群众自筹(劳折)496万元、其它资金(整合资金)5万元。实施160 户安居房建设,每户财政补助1万元,实施建筑总面积17372平方米,436人革命老区群众受益。通过安居温饱工程建设,使特困农户做到有房住,有产业,能稳定增加收入,达到基本解决安居温饱问题。
(四)做好易地搬迁项目
新哨镇西梭白村易地扶贫开发项目,于20xx年开工,2010年完工。项目完成投资3841.6万元,其中:省级地方债券资金150万元,群众自筹3691.6万元。项目具体实施情况:建安居房75套/120㎡合计9000㎡,架设引水主管4000米,入户分管5000米,水龙头75个,接通75户主线接入户闭路线,硬化村内道路4000米6400立方米,举办农村实用科技培训10期800人次。
(五)产业扶贫初见成效
20xx年争取产业扶贫资金50万元,发展五山乡核桃产业种植12000亩,其中,连片种植2000亩。2009年春季发生冰冻灾害,对五山乡内的核桃种苗造成严重损坏,给农户造成了重大损失。为减少农户冰冻灾害损失,恢复核桃种植生产,重点在五山乡连乡公路两侧开展核桃种植工作,建设优质核桃示范基地。
(六)20xx年项目计划情况
截止3月底,省州项目尚未下达到我县,按照去年的实施情况,20xx年共做50个整村推进项目的计划。计划项目总投资2500万元。其中:各级财政资金750万元,群众自筹及投工投劳折资1100万元、其它资金(整合资金)650万元。初步项目计划情况如下:村卫生路硬化50条65公里;
人饮工程10件18公里;
沟渠15条10公里;
水窖500口12000立方米;
水池、水坝10个20000立方米;
安居房150户;
绿肥种植2500亩、低产田改造1000亩;
种植烤烟、芦笋、甘蔗、葡萄、玉米制种等5500亩;
种植核桃、桉树、板栗6500亩;
养猪6500头、养羊2500只、养鸡1900只、养牛800头;
科技培训100期9800人;
建沼气650口、节能灶650台;
新建卫生厕所50间1000平方米;
新建文化活动室150间4500平方米;
硬化活动场地10块5500平方米。2012年小额信贷计划投放3000万元。截止3月底,小额信贷完成投放500万元。
四、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与使用
一是制定了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结合省州的要求,制定出台了弥勒县整村推进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并结合各成员单位的职能细化了相应职责。
二是建立了资金管理使用公告及项目验收和绩效评价制度,使扶贫项目及资金管理使用更加公开公正透明。
三是建立了扶贫专户。县、乡设立扶贫支农资金专户,扶贫资金实行专户存储,封闭运行,报帐制管理。项目启动前预拨50%的启动金,其余资金待项目验收合格后实行报账制回补。通过严把资金使用管,确保了资金的安全运转。通过自检自查,2009年以来财政扶贫资金已全部报账回补完毕。
四是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项目选择符合规定要求,资金安排做到立项依据充分,确保财政资金全部用到项目上。
五、下一步的打算及意见建议
(一)加强领导,注重落实。扶贫是一项艰巨而又长期的任务,缓解和消除贫穷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历史发展进程中,领导是关键,落实是重点。各级各部门要提高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形成强大的扶贫合力,真抓实干,重在落实,把党和国家的扶贫惠民政策深入贯彻落实到广大的贫困山区。
(二)瞄准贫困对象,把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紧紧围绕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的目标任务,根据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大稳定的基础上,适时调整扶贫措施,尽量避免因人为因素而改变扶贫方向,确保扶贫政策的连续性,较好的完成十二五扶贫开发提出的目标任务。
(三)加强项目及资金的管理。严格按照扶贫开发项目及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的要求来规范行为,项目规划一旦批复下达,原则上不能随意更改,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确保资金与对应的项目相互匹配,保证项目工程质量,按时进行报账回补,尽快地、充分地发挥项目的综合效益。
(四)建议扶贫支农资金多向贫困山区倾斜。几年来,弥勒的经济社会等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山区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坝区,如果不加大山区的投入力度,这种差距会越来越大,最终将延缓全县的经济的发展进程。
扶贫资金自查报告范文三:
正蓝旗属自治区扶贫开发重点旗县,全旗共有贫困人口3042户9362人,其中:农业贫困人口947户2436人,占农牧业总人口的4.09%;
牧业贫困人口1832户6198人,占农牧业总人口的10.41%;
国营农牧场贫困人口265户728人,占农牧业贫困人口的1.22%。几年来,我旗扶贫开发工作在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的指引下,全面深入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切实从当地实际出发,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及全盟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以重点贫困嘎查村为单位,以整村推进项目为重点,结合移民扩镇工程、产业化扶贫和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实施,着力于加强贫困嘎查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全力进行项目建设,为稳定解决温饱创造了条件,并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贫困人口变动情况
20xx年以来,在经历了19xx、199
9、2000年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的袭击后,原本在八七扶贫攻坚阶段所奠定的坚实基础和取得的丰硕成果在连续的自然灾害的袭击下荡然无存,大量的农牧业人口因灾致贫返贫。2001年贫困人口由2000年末的836人突增到4522户17833人,贫困人口比例达到30%以上的重点贫困嘎查村增加到50个,占全旗嘎查村的48.5%。农牧业基础建设薄弱的现状逐步显露,贫困农牧民生产生活步履维艰,新阶段新形式下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着新的选择。
面对这样严峻的扶贫形势,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组织制定了《正蓝旗2001---2010年扶贫开发规划》和《正蓝旗50个重点贫困嘎查村村级扶贫规划》。确立了以品种改良为中心,提高农畜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目的科技兴农兴牧战略,加大科技措施推广和扶贫资金的投入力度,走出一条高产、优质、高效的发展路子,确保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通过全方位的扶贫攻坚,到2007年底,全旗贫困人口减少到9362人,六年间贫困人口减少了8471人,年平均减少1411人,贫困人口收入由2001年的农区826元、牧区975元上升到2007年末的农区1890元和牧区的2340元,农牧民生产生活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防灾抗灾能力进一步加强,贫困人口收入得到了稳步提高。
共计有贫困3024户9362人,占全旗农牧业总人口的15.7%。按照国家标准统计共1707户5721人,占总贫困人口的56.31%。其中:638元以下绝对贫困人口493户1544人,占总贫困人口的16.49%;
684至944元低收入贫困人口1214户3727人,占总贫困人口的12.97%。944至农区1500元贫困人口429户1042人,占总贫困人口的10.94%;
944至牧区1800元贫困人口906户3049人,占总贫困人口的33.01%。
按照致贫原因分:因自然灾害致贫1034户3205人,占总贫困人口的34.23%;
因病致贫745户2245人,占总贫困人口的23.98%;
因子女分户孩子上学致贫902户2796人,占总贫困人口的29.86%;
因经营能力差智力低下致贫140户431人,占总贫困人口的11.92%。贫困原因有:
1、子女分户致贫和孩子上学;
2、自然灾害致贫;
3、因病、残致贫;
4、无经营能力和其他致贫。
二、扶贫开发工作情况
(一)、扶贫开发工作体系建设
扶贫开发办是正蓝旗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常设办事机构,主管全旗扶贫开发的工作部门,扶贫开发办公室行政编制为8人,其中:科级领导职数为1名,副科级职数为2名。科员副主任科员3人,后勤人员事业编制为1名。内设综合股、项目资金股和社扶培训股。做为旗直涉农涉牧重要部门,在农牧业和农村牧区工作中承担着贯彻、执行、宣传党在农村牧区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任务,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对农村牧区扶贫开发工作的顺利实施,使广大农牧民早日脱贫致富达小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旗扶贫开发办始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贫困人口和弱势群体作为服务对象,紧紧围绕为三农三牧提供优质服务,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积极帮助农牧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多渠道的增加农牧民收入。有力地推动了我旗扶贫开发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为促进农村牧区经济转型和快速发展,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基础。
(二)项目资金投入管理情况
我旗的扶贫开发工作在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后采取了以嘎查村为单位集中攻坚的重大战略举措。几年来,我旗结合自治区开展的水利和种草养畜年、产业化扶贫、劳动力转移、千村扶贫开发项目和移民开发项目,在2001年启动两个千村扶贫开发嘎查,投入每个嘎查15万元财政扶贫资金,配套其他资金建设以水为中心的高产饲料基地。2002年启动的千村扶贫开发工程18个,每个嘎查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0万元,配套其他资金开展以水为中心的高产饲料基地建设和养畜建设。200
1、200
3、200
5、2007分别投入财政专项资金200万元及其他资金启动四期移民扩镇建设项目。200
5、200
6、2007年启动的整村推进项目19个,以每个嘎查3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和9万元牧民自筹的投入,以养殖优质肉羊、西门达尔牛为主导产业进行扶持。20042007年又投入专项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对全旗富余劳动力进行培训转移,同时每年还投入20---40万元不等的产业化扶贫资金,扶持开展产业化扶贫,到2008年我旗共有41个重点贫困嘎查村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扶持。40个重点贫困嘎查村得到了盟直帮扶单位的集中帮扶,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几年来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093.7万元,共有2517户9314人得到了项目扶持。扶持率占整个贫困户的55.66%。项目到村到户率达到100%,项目变更低于20%。项目扶持基本是以整嘎查村的形式开展的,几年来,在我旗形成了4个绒山羊养殖示范嘎查、两个西门达尔牛养殖示范基地、一个肉羊养殖示范嘎查,一个全区牧区移民示范项目,和一个獭兔养殖示范村,项目建设对全旗的扶贫开发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引路作用,有效地增加了牧民收入,合理的调整了牧业生产的畜种结构,对推动地方经济建设快速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三)、项目实施采取的主要措施
自治区启动以整村推进为主的扶贫开发项目以来,根据自治区的总体部署安排,结合本地区实际,围绕扶贫开发,我旗采取了以下主要措施:
1、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抓好重点村的扶贫开发工作
整村推进项目实施以来,我旗针对当地实际,认真分析了当地的贫困状况及扶贫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研究确定了做好全旗扶贫开发工作的各项措施,全面布置安排了新时期扶贫开发的各项工作。为了使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做的更加扎实,在总结以往扶贫攻坚经验的基础上,旗扶贫办协调组织各有关单位,对全旗5万余人农牧业人口,包括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摸底调查,摸清了家底。在此基础上,按照自治区的统一安排部署,自下而上,编制旗、苏木镇、嘎查村村三级扶贫开发规划。共计编制了50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嘎查村整村推进工作实施方案。在编制扶贫开发方案的过程中,按照项目覆盖到户、政策落实到户、帮扶措施到户、效益兑现到户、科技服务到户和参与式扶贫的要求,让贫困群众自己在嘎查村民大会上分析贫困原因,研究解决贫困问题的办法,确定扶贫开发的项目,制定扶贫措施,使五到户的要求在嘎查村级扶贫开发规划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财政扶贫资金分配上,按照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要求,坚持将100%的财政扶贫资金到村入户,同时和其他项目建设资金捆绑使用集中投入,整村推进,为完成解决特困人口温饱问题的任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整村推进项目是一项能够较快的使贫困人口解决温饱的手段,可在短期内可以积聚资金对重点贫困村进行集中扶持,有利于大型项目实施。我旗已经启动的40个整村推进项目嘎查村就可以清楚的看到这样的效果:投资最少的也达到了36万元,最多的上到百余万元(除30万元的财政扶贫资金外,其余皆为地方财政配套的农牧口资金和农牧民自筹资金),大部分农牧户得到了项目扶持,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明显增强,主导产业建设得到了大力扶持,贫困户脱贫率达到了82%。
2、以增加贫困农牧民收入为中心,调整扶贫资金的投向,形成特色产业链条
集中力量帮助贫困群众发展有特色、有市场的种养业项目,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中心,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是我旗整村推进的一个特点。根据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整体安排和部署,几年来在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的安排上,我们重点支持效益高、增收效果较好的畜牧业、养殖业、设施农业和特色产业,适当用于帮助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事业。年来,在我旗形成了4个绒山羊养殖示范嘎查、两个西门达尔牛养殖示范基地、一个肉羊养殖示范嘎查,一个全区牧区移民示范项目、一个獭兔养殖示范村,打井高产饲料基地建设示范点,特色项目的形成对贫困农民增加收入提供了有力支持。
3、加大了扶贫资金对农牧业技术的支持力度
我旗始终不断的加大对农牧业技术扶持力度,创建科技含量高的奶牛养殖专业村、引进推广了黑白花奶牛、西门塔尔牛、小尾寒羊和肉羊等一大批较为先进的农牧业实用技术,扶持一些短、平、快的小项目,努力的推动产业升级,增强了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和农牧民增收的潜力。可见加大对农牧业技术的扶持是一项基础工作,是提高资金科技份量的主要手段。
4、进一步强化扶贫资金及项目管理
我旗扶贫部门严格执行项目管理责任制和项目申报、审查、建设管理程序,切实改变重项目申报,轻项目跟踪管理的现象,形成评估论证、申报审查、组织实施、跟踪管理、检查验收、运行管护的项目全程监控管理的有效机制。建立扶贫项目责任追究制,推行扶贫资金项目公示制,做到扶持对象、建设地点、投资规模、扶贫效果、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公开,接受群众、社会和舆论监督。对扶贫资金按照报帐制要求实行严格管理,扶贫资金专户封闭管理、封闭运行,堵塞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方面的漏洞,防止挤占、挪用、滞留扶贫资金现象的发生,确保扶贫资金发挥效益。加强与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的合作,定期对扶贫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对旗、苏木镇、嘎查村和项目实施单位挤占、挪用、贪污资金等违纪、违法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并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确保扶贫资金管理机制和监督检查机制落实到位,资金到位率达到100%。
5、改变培训方式,加大实用技能培训,注重培训实效
扶贫培训工作在我旗农村经济和农牧民脱贫致富的道路上愈来愈显示出举足轻重的作用,培训工作的力度也在逐年加大,培训的科技含量在提高,培训的方式更灵活、实用。在培训项目安排上,我们把引进推广农牧业实用种养技术作为重点之一,把提高重点贫困嘎查村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技能作为培训工作的重点,加大培训力度,扩大培训范围,改进培训方式,充实培训内容,完善培训手段。200
5、0
6、07在全旗19个整村推进项目嘎查村开展针对项目的科技培训,在短时间内使一批贫困群众掌握1---2门实用技术或技能,使每一个家庭有1---2个具有自我发展能力的劳动者。2001年以来举办旗、苏木镇、嘎查村三级培训班近40余期,受训贫困群众累计10000人次。
6、加大劳动力转移培训,积极组织贫困劳动力外出劳务创收
我们把加大劳动力转移培训,组织贫困群众开展劳务创收作为解决温饱的重要手段,加大劳务输出的工作力度,并建立了劳务输出中心、劳务输出协会等组织,同时加大劳务输出培训力度,有组织、有计划地组织贫困群众到外地打工。在一些自然条件差的地区,已经初具规模地形成了劳务输出队伍,并且获得了较好的效益。
7、加强对整村项目的领导,落实扶贫工作责任制
按照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要求, 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增强责任感,按照目标到人、责任到人的要求,按照定位、定向、定量的方法层层分解,把解决特困人口温饱的任务分解落实到每一个苏木镇、整村推进项目嘎查村,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认真抓好扶贫机构和队伍建设,增加内设机构,领导和人员得以充实,进一步的强化了干部队伍素质,切实打造了一支切实贴近贫困群众扶贫工作队伍。
三、扶贫开发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资金严重不足,影响了扶贫开发成效。整村推进资金每个嘎查村只投入30万元,对于农牧业基础相对薄弱地区,由于资金有限,项目覆盖率和项目支撑能力不足以使一个嘎查村整体脱离贫困。
农牧业生产基本条件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变,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我旗大部分地区沙漠化程度在70%以上,而且仍然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灾害交替发生,严重制约着解决贫困群众温饱的进程。近年我旗的旱灾和部分地区遭受水灾、雹灾就导致大量致贫、返贫现象发生。
由于上级下达的任务及培训转移指标有限,不能满足当地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的需求。目前我旗培训机构都超额完成当年培训任务,超额部分经费难以解决,一定程度影响了下一年度的培训工作的开展,因此需要上级部门加大资金额度及任务指标。另外培训指标下达晚、资金不到位,待培训结业后大部分错
资溪县200
9、2010年财政扶贫项目资金
自查报告
接到市扶贫和移民局、市财政局关于对全市200
9、2010年财政扶贫项目资金进行交叉检查通知后,我们及时组织人员对2009年、2010年财政扶贫项目资金进行全面、认真、仔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
2009年财政扶贫项目资金使用情况
2009年省市下达我县财政扶贫资金588.9万元,县级配套资金21万元(整村推进配套9万元,移民扶贫配套12万元)。我县财政安排了补助进城购商品房实行无土安置移民扶持资金334.755万元(按购房面积每平方米补助150元),共计财政扶贫资金944.655万元,已全部安排落实到位。具体资金使用情况如下:
1、重点村整村推进扶贫资金84万元,县级配套9万元,合计93万元,用于8个重点村整村推进扶贫项目(14个)建设。
2、面上项目扶贫资金44万元,用于非重点项目建设14个,已完工项目13个,拨付使用资金41万元。有1个项目3万元未拨款,即江西梧怡庄园生态发展有限公司白茶种植项目3万元。
3、扶贫贷款贴息资金7万元用于德顺公司、香檀山茶叶公司、步阳竹木制品公司三个龙头企业扶贫贷款贴息补助。
4、移民搬迁扶贫资金438万元,县级配套12万元,合计450万元,完成移民搬迁1200人,其中农村安置103户429人,已拨付资金150.15万元,进县城购房已办理请款的移民户185户771人,拨付移民专项资金269.85万元,县扶持资金334.755万元;
移民搬迁省补助资金30万元,用于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5、“雨露”计划培训资金10.02万元。
6、5.7万元用于扶贫统计监测科技培训和项目管理。
二、
2010年财政扶贫项目资金使用情况
2010年省市下达我县财政扶贫资金839.741万元,县级配套资金27.6万元(整村推进配套9万元,移民扶贫配套18.6万元),共计财政扶贫资金867.34万元,已全部安排落实到位。具体资金使用情况如下:
1、重点村整村推进扶贫资金85万元,整村推进典型示范村奖励资金2万元,县级配套9万元,合计96万元,用于8个重点村整村推进扶贫项目(14个)建设。
2、面上项目扶贫资金91万元,其中:①、科技扶贫项目1 个,项目资金25万元;
②、灾后恢复生产项目9个,项目资金50万元;
③、非重点村项目5个,项目资金16万元,已拨付资金13万元,有1个项目3万元,即石峡村际上水库水毁维修项目未完工,故未拨款。
3、扶贫贷款贴息资金7万元用于资溪青云地板有限公司、江西正大竹木有限公司二个龙头企业扶贫贷款贴息补助。
4、2010年省市下达我县“三区”移民搬迁任务953人、灾后重建搬迁移民831人,合计1784人,移民扶贫资金624.4万元(含县配套资金17.84万元),移民搬迁专项资金(省级示范点资金)32.8万元(含县配套资金0.76万元),共计移民扶贫资金657.2万元,已经全部安排落实到位。现已拨付使用177.5万元,余下479.7万元。
5、“雨露”计划培训资金10.04万元,已经拨付6.42万元,余下3.62万元未拨,其中3.2万元用于“一村一名”中高级技工培训需待9月份开学后拨付使用,0.42万元用于劳动力转移培训。
6、6.1万元用于扶贫统计监测、科技培训和项目管理。
三、
滞留资金主要原因
滞留资金主要是2010年移民搬迁扶贫资金,主要原因是:
1、受2010年6.19洪灾影响,移民新村基础设施要沉实、坚固点,施工项目质量才能更好些。
2、受洪灾影响,灾后重建房的人很多,建房材料难购买,建房进度慢。
3、进城农民购房户要凭房产证办理拨款手续。
四、
改进措施和办法
1、目前2010年移民搬迁建房已全部结束,加快移民新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监督和指导,确保项目质量,加快资金拨付速度。
2、协调有关部门解决购房当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加快农民进城购房房产证的办理速度,尽快的拨付移民补助资金。
关于扶贫资金自查报告范文
扶贫是一项艰巨而又长期的任务,缓解和消除贫穷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下面是为大家收集了关于扶贫资金自查报告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根据红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财政支农惠农资金和抗旱救灾资金专项检查的通知》要求,我办就20xx年以来实施的扶贫项目进行了认真的自查。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20xx年以来共完成整村推进项目183个(含9个革命老区项目)。其中:20xx年完成整村推进项目59个(含2个革命老区项目)、20xx年整村推进项目65个(含2个革命老区项目)、20xx年整村推进项目59个(含5个革命老区项目)。20xx年完成任务安居工程100户、20xx年完成任务安居工程60户。
二、项目的立项审批情况
项目的立项按照省、州的要求,紧紧围绕扶贫开发规划,始终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一是最贫困的村优先扶持的原则;二是先难后易的原则;三是适度集中连片开发的原则。立项采取的方法是自下而上、广泛征求基层的意见,公告、公示初步名单,逐级上报审批。项目的立项审批严格执行立项审批程序,紧紧围绕规划的范围,逐年调整充实完善,有效杜绝了人为因素而改变扶贫重点方向,切实地保证了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使扶贫项目真正惠及广大贫困山区人民群众。
三、项目及资金完成情况
(一)大力实施整村推进扶贫项目
按照“六位一体”的整村推进思路,坚持“群众自主,政府引导,瞄准穷人,整体推进”的原则,积极整合扶贫开发、农业项目及社会事业项资金,加大对重点村的投入力度,做到推进一片脱贫一片。2009-2011年实施整村推进项目183个(含革命老区项目9个)。项目覆盖12个乡镇183个自然村,完成总投资15125.78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450万元、省级财政资金1085万元、州级财政资金415万元、县级财政资金815万,群众自筹及投工投劳折资6065.5万元、其它资金(整合资金)6233.78万元,社会帮扶17万元,信贷资金44.5万元。2009年以来整村推进项目共完成进村公路硬化23条54.4公里,村内道路硬化213条179.136公里,人蓄饮水工程13件53.25公里,通电工程2件8公里,沟渠14条16.982公里,水窖、水池、水坝1080件228931立方米,墙体排白170户,新建烤棚群1座,坡改梯1660亩、低产田改造6672亩,种植蔬菜、芦笋、优质烟、水稻等14144亩,种植核桃、葡萄、梨、石榴等15346亩,大牲畜养殖19488头,新建沼气池1658口,节能灶184台,新建学校3所982平方米,卫生厕所155间3554平方米,文化活动室337间20854.2平方米,硬化活动场地11块7740.2平方米,完成科技培训506期60291人。整村推进项目的实施使贫困村行路难、人畜饮水、生产用水难等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居住环境得到改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群众卫生意识得到提高。
(二)抓好扶贫贴息贷款投放工作
弥勒县始终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通过因地制宜进行品种布局、拓宽新品种引进渠道、鼓励群众集中连片发展特色产业发展,积极争取省州扶贫贴息款,解决贫困群众发展种养殖业的资金短缺问题,充分发挥扶贫贴息贷款一两拔千斤的作用。20xx-20xx年共投放信贷扶贫资金1.46亿元,其中:到户贷款1.23亿元,项目贷款2300万元,财政贴息资金(到户贷款615万元,含2008年下转75万元),项目贴息资金69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480万元、省级财政资金204万元。贷款资金覆盖12个乡镇129个村委会7096户28394人,涉及种植业7222万元、养殖业5078万元。扶持种植粮食作物4.4万亩、烤烟3万亩、蔬菜13500亩、甘蔗19500亩、林果5.8万亩;扶持养猪示范户240户15900头、养牛示范户140户7000头、养羊14000只、饲养家禽45000只、奶牛养殖600头。到户贷款扶持的贫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750元,人均有粮增加120公斤,为农户增收300万元。
20xx年申报扶贫贴息项目1个(弥勒县新健亚麻有限责任公司扩建年加工1.5万吨亚麻原茎及3万亩亚麻基地建设项目),申请项目贴息资金500万元。该项目充分发挥了积极的辐射带动作用。带动亚麻种植农户12000户,20000多人从事亚麻种植,种植亚麻面积30000多亩,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80元,吸收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人数400多人。
20xx年申报扶贫贴息项目1个(云南金粒种子有限公司杂交玉米制种基地建设项目),申请项目贴息资金900万元。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000万元,自筹建设资金1500万元。每年可带动本县1.5万户以上制种农户脱贫致富,带动制种面积2万亩以上,生产种子500万公斤以上,创造农业产值3500万元以上。经调查测算,制种与水稻相比平均亩增产值450元,每年可新增产值900万元。按一户两个劳动力计算,每年可解决3万人就业,社会效益显著。
20xx年申报扶贫贴息项目为20xx年申报项目——云南金粒种子有限公司杂交玉米制种基地改扩建建设,申请项目贴息资金900万元,该项目已建设完成,已发挥其扶贫效益。
(三)实施安居房改造
20xx-20xx年实施安居房160户,安居工程完成总投资661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60万元,群众自筹(劳折)496万元、其它资金(整合资金)5万元。实施160 户安居房建设,每户财政补助1万元,实施建筑总面积17372平方米,436人革命老区群众受益。通过安居温饱工程建设,使特困农户做到有房住,有产业,能稳定增加收入,达到基本解决安居温饱问题。
(四)做好易地搬迁项目
新哨镇西梭白村易地扶贫开发项目,于20xx年开工,2010年完工。项目完成投资3841.6万元,其中:省级地方债券资金150万元,群众自筹3691.6万元。项目具体实施情况:建安居房75套/120㎡合计9000㎡,架设引水主管4000米,入户分管5000米,水龙头75个,接通75户主线接入户闭路线,硬化村内道路4000米6400立方米,举办农村实用科技培训10期800人次。
(五)产业扶贫初见成效
20xx年争取产业扶贫资金50万元,发展五山乡核桃产业种植12000亩,其中,连片种植2000亩。2009年春季发生冰冻灾害,对五山乡内的核桃种苗造成严重损坏,给农户造成了重大损失。为减少农户冰冻灾害损失,恢复核桃种植生产,重点在五山乡连乡公路两侧开展核桃种植工作,建设优质核桃示范基地。
(六)20xx年项目计划情况
截止3月底,省州项目尚未下达到我县,按照去年的实施情况,20xx年共做50个整村推进项目的计划。计划项目总投资2500万元。其中:各级财政资金750万元,群众自筹及投工投劳折资1100万元、其它资金(整合资金)650万元。初步项目计划情况如下:村卫生路硬化50条65公里;人饮工程10件18公里;沟渠15条10公里;水窖500口12000立方米;水池、水坝10个20000立方米;安居房150户;绿肥种植2500亩、低产田改造1000亩;种植烤烟、芦笋、甘蔗、葡萄、玉米制种等5500亩;种植核桃、桉树、板栗6500亩;养猪6500头、养羊2500只、养鸡1900只、养牛800头;科技培训100期9800人;建沼气650口、节能灶650台;新建卫生厕所50间1000平方米;新建文化活动室150间4500平方米;硬化活动场地10块5500平方米。2012年小额信贷计划投放3000万元。截止3月底,小额信贷完成投放500万元。
四、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与使用
一是制定了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结合省州的要求,制定出台了弥勒县整村推进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并结合各成员单位的职能细化了相应职责。
二是建立了资金管理使用公告及项目验收和绩效评价制度,使扶贫项目及资金管理使用更加公开公正透明。
三是建立了扶贫专户。县、乡设立扶贫支农资金专户,扶贫资金实行专户存储,封闭运行,报帐制管理。项目启动前预拨50%的启动金,其余资金待项目验收合格后实行报账制回补。通过严把资金使用管,确保了资金的安全运转。通过自检自查,2009年以来财政扶贫资金已全部报账回补完毕。
四是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项目选择符合规定要求,资金安排做到立项依据充分,确保财政资金全部用到项目上。
五、下一步的打算及意见建议
(一)加强领导,注重落实。扶贫是一项艰巨而又长期的任务,缓解和消除贫穷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历史发展进程中,领导是关键,落实是重点。各级各部门要提高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形成强大的扶贫合力,真抓实干,重在落实,把党和国家的扶贫惠民政策深入贯彻落实到广大的贫困山区。
(二)瞄准贫困对象,把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紧紧围绕“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的目标任务,根据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大稳定的基础上,适时调整扶贫措施,尽量避免因人为因素而改变扶贫方向,确保扶贫政策的连续性,较好的完成“十二五”扶贫开发提出的目标任务。
(三)加强项目及资金的管理。严格按照扶贫开发项目及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的要求来规范行为,项目规划一旦批复下达,原则上不能随意更改,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确保资金与对应的项目相互匹配,保证项目工程质量,按时进行报账回补,尽快地、充分地发挥项目的综合效益。
(四)建议扶贫支农资金多向贫困山区倾斜。几年来,弥勒的经济社会等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山区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坝区,如果不加大山区的投入力度,这种差距会越来越大,最终将延缓全县的经济的发展进程。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对全省民政救灾、城乡低保、扶贫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开展集中检查的通知》精神,我市扶贫办财政局组织专班人员,深入各项目实施镇处和村组,围绕20**年度扶贫开发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等方面,认真开展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20xx年度扶持老区建设项目、资金执行及落实情况
20xx年,省下达我市财政扶贫、扶持老区建设项目资金151万元,其中,基础设施类项目7个,项目资金99万元;生产发展类项目5个,项目资金43万元;科技培训类项目2个,项目资金9万元。截止到20**年底所有扶贫项目已全部完工,资金已全部下拔到各镇处和项目建设单位,资金到位率达到100%。
二、20xx年度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使用的做法
一是强化项目监管。省扶贫资金及项目一经省扶贫办备案审批下达,我们始终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按照省办《关于进一步改进扶贫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严格按下达的项目资金额度和建设内容精心组织实施。同时,市扶贫办会同市财政局多次深入项目施工现场调查了解工程进展情况,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规划实施方案施工,确保工程按规定的时间、进度和质量要求完工,对不符合施工要求的责成施工单位返工。在项目建设验收合格后,将项目建设内容、资金额度等内容及时录入湖北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监测信息系统,使全市扶贫项目资金做到无任意调整挪项、无擅自分散使用,无“半拉子”工程现象发生。
二是坚持阳光作业。严格实行项目资金公示公告制,各镇、村、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充分利用镇、村公开栏、宣传单、新闻媒体等,对项目审批程序、项目名称、实施地点、建设规模和效益、实施期限、实施单位及责任人、资金来源、资金总额等内容在公开栏进行至少为期半个月的公示公告,确保了扶贫项目和资金充分接受群众监督,提高了扶贫项目和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严格实行竣工审计验收制,项目完工后,市扶贫办会同市财政局及相关部门、镇分管负责人、村委会负责人、施工单位按照规划实施方案组织验收。严格项目建设质量监督评审制,各村成立了项目建设质量监督小组,在项目验收上,严格实行质量监督小组不签字不得评为合格项目。同时,项目主管单位对项目建设采取不定期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市扶贫办联合市财政局、市审计局等相关单位组成的专班,深入到各镇处和重点村,对2010年的老区建设项目和资金进行审计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并把检查审计结果作为下一年度扶贫资金和项目分配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
三是严格资金使用。在扶贫资金的管理上,我们严格按照《湖北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在市财政局设立了扶贫项目资金专户,实行全过程跟踪管理,全封闭专户运行,严格把握所有项目资金必须进入项目资金账户,然后履行审批手续后使用的规定。在项目申报、审批到资金下拨、使用的各个环节,主动接受审计、财政、监察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审计和监督,始终做到了专款专用,足额到位,无挤占、挪用、截留现象发生。
四是注意发挥效益。对推进实施的项目,力求效益最大化,坚持做到建设一个,达到促进一片发展的目的。20xx年,维修村级主干渠5000米,改善了1000多亩的农田灌溉难问题;硬化和改造老区村特别是重点老区村村级道路20公里,解决了5000多人的行路难问题;开展我市贫困地区贫困农民技术培训3000人。这些项目的实施,改变了贫困地区的面貌,为贫困地区的全面、快速、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极大地改善了老区部分群众的通行条件,使农产品卖难和农资运输难问题得到缓解,提高了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能力,增加了老区农民的收入,促进项目实施区的农民年人平增加收入300元以上。
总之,我们通过自查,认为我市20xx年度扶贫项目的实施符合国家、省、宜昌市相关规定,资金拨付及时,项目管理规范,发挥效益明显。
资溪县2009、2010年财政扶贫项目资金
自查报告
接到市扶贫和移民局、市财政局关于对全市2009、2010年财政扶贫项目资金进行交叉检查通知后,我们及时组织人员对2009年、2010年财政扶贫项目资金进行全面、认真、仔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
2009年财政扶贫项目资金使用情况
2009年省市下达我县财政扶贫资金588.9万元,县级配套资金21万元(整村推进配套9万元,移民扶贫配套12万元)。我县财政安排了补助进城购商品房实行无土安置移民扶持资金334.755万元(按购房面积每平方米补助150元),共计财政扶贫资金944.655万元,已全部安排落实到位。具体资金使用情况如下:
1、重点村整村推进扶贫资金84万元,县级配套9万元,合计93万元,用于8个重点村整村推进扶贫项目(14个)建设。
2、面上项目扶贫资金44万元,用于非重点项目建设14个,已完工项目13个,拨付使用资金41万元。有1个项目3万元未拨款,即江西梧怡庄园生态发展有限公司白茶种植项目3万元。
3、扶贫贷款贴息资金7万元用于德顺公司、香檀山茶叶公司、步阳竹木制品公司三个龙头企业扶贫贷款贴息补助。
4、移民搬迁扶贫资金438万元,县级配套12万元,合计450万元,完成移民搬迁1200人,其中农村安置103户429人,已拨付资金150.15万元,进县城购房已办理请款的移民户185户771人,拨付移民专项资金269.85万元,县扶持资金334.755万元;
移民搬迁省补助资金30万元,用于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5、“雨露”计划培训资金10.02万元。
6、5.7万元用于扶贫统计监测科技培训和项目管理。
二、
2010年财政扶贫项目资金使用情况
2010年省市下达我县财政扶贫资金839.741万元,县级配套资金27.6万元(整村推进配套9万元,移民扶贫配套18.6万元),共计财政扶贫资金867.34万元,已全部安排落实到位。具体资金使用情况如下:
1、重点村整村推进扶贫资金85万元,整村推进典型示范村奖励资金2万元,县级配套9万元,合计96万元,用于8个重点村整村推进扶贫项目(14个)建设。
2、面上项目扶贫资金91万元,其中:①、科技扶贫项目1 个,项目资金25万元;
②、灾后恢复生产项目9个,项目资金50万元;
③、非重点村项目5个,项目资金16万元,已拨付资金13万元,有1个项目3万元,即石峡村际上水库水毁维修项目未完工,故未拨款。
3、扶贫贷款贴息资金7万元用于资溪青云地板有限公司、江西正大竹木有限公司二个龙头企业扶贫贷款贴息补助。
4、2010年省市下达我县“三区”移民搬迁任务953人、灾后重建搬迁移民831人,合计1784人,移民扶贫资金624.4万元(含县配套资金17.84万元),移民搬迁专项资金(省级示范点资金)32.8万元(含县配套资金0.76万元),共计移民扶贫资金657.2万元,已经全部安排落实到位。现已拨付使用177.5万元,余下479.7万元。
5、“雨露”计划培训资金10.04万元,已经拨付6.42万元,余下3.62万元未拨,其中3.2万元用于“一村一名”中高级技工培训需待9月份开学后拨付使用,0.42万元用于劳动力转移培训。
6、6.1万元用于扶贫统计监测、科技培训和项目管理。
三、
滞留资金主要原因
滞留资金主要是2010年移民搬迁扶贫资金,主要原因是:
1、受2010年6.19洪灾影响,移民新村基础设施要沉实、坚固点,施工项目质量才能更好些。
2、受洪灾影响,灾后重建房的人很多,建房材料难购买,建房进度慢。
3、进城农民购房户要凭房产证办理拨款手续。
四、
改进措施和办法
1、目前2010年移民搬迁建房已全部结束,加快移民新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监督和指导,确保项目质量,加快资金拨付速度。
2、协调有关部门解决购房当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加快农民进城购房房产证的办理速度,尽快的拨付移民补助资金。
扶贫资金自查报告范文一: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对全省民政救灾、城乡低保、扶贫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开展集中检查的通知》精神,我市扶贫办财政局组织专班人员,深入各项目实施镇处和村组,围绕2010年度扶贫开发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等方面,认真开展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20xx年度扶持老区建设项目、资金执行及落实情况
20xx年,省下达我市财政扶贫、扶持老区建设项目资金151万元,其中,基础设施类项目7个,项目资金99万元;
生产发展类项目5个,项目资金43万元;
科技培训类项目2个,项目资金9万元。截止到2010年底所有扶贫项目已全部完工,资金已全部下拔到各镇处和项目建设单位,资金到位率达到100%。
二、20xx年度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使用的做法
一是强化项目监管。省扶贫资金及项目一经省扶贫办备案审批下达,我们始终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按照省办《关于进一步改进扶贫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严格按下达的项目资金额度和建设内容精心组织实施。同时,市扶贫办会同市财政局多次深入项目施工现场调查了解工程进展情况,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规划实施方案施工,确保工程按规定的时间、进度和质量要求完工,对不符合施工要求的责成施工单位返工。在项目建设验收合格后,将项目建设内容、资金额度等内容及时录入湖北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监测信息系统,使全市扶贫项目资金做到无任意调整挪项、无擅自分散使用,无半拉子工程现象发生。
二是坚持阳光作业。严格实行项目资金公示公告制,各镇、村、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充分利用镇、村公开栏、宣传单、新闻媒体等,对项目审批程序、项目名称、实施地点、建设规模和效益、实施期限、实施单位及责任人、资金来源、资金总额等内容在公开栏进行至少为期半个月的公示公告,确保了扶贫项目和资金充分接受群众监督,提高了扶贫项目和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严格实行竣工审计验收制,项目完工后,市扶贫办会同市财政局及相关部门、镇分管负责人、村委会负责人、施工单位按照规划实施方案组织验收。严格项目建设质量监督评审制,各村成立了项目建设质量监督小组,在项目验收上,严格实行质量监督小组不签字不得评为合格项目。同时,项目主管单位对项目建设采取不定期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市扶贫办联合市财政局、市审计局等相关单位组成的专班,深入到各镇处和重点村,对2010年的老区建设项目和资金进行审计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并把检查审计结果作为下一年度扶贫资金和项目分配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
三是严格资金使用。在扶贫资金的管理上,我们严格按照《湖北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在市财政局设立了扶贫项目资金专户,实行全过程跟踪管理,全封闭专户运行,严格把握所有项目资金必须进入项目资金账户,然后履行审批手续后使用的规定。在项目申报、审批到资金下拨、使用的各个环节,主动接受审计、财政、监察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审计和监督,始终做到了专款专用,足额到位,无挤占、挪用、截留现象发生。
四是注意发挥效益。对推进实施的项目,力求效益最大化,坚持做到建设一个,达到促进一片发展的目的。20xx年,维修村级主干渠5000米,改善了1000多亩的农田灌溉难问题;
硬化和改造老区村特别是重点老区村村级道路20公里,解决了5000多人的行路难问题;
开展我市贫困地区贫困农民技术培训3000人。这些项目的实施,改变了贫困地区的面貌,为贫困地区的全面、快速、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极大地改善了老区部分群众的通行条件,使农产品卖难和农资运输难问题得到缓解,提高了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能力,增加了老区农
民的收入,促进项目实施区的农民年人平增加收入300元以上。
总之,我们通过自查,认为我市20xx年度扶贫项目的实施符合国家、省、宜昌市相关规定,资金拨付及时,项目管理规范,发挥效益明显。
扶贫资金自查报告范文二:
根据红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财政支农惠农资金和抗旱救灾资金专项检查的通知》要求,我办就20xx年以来实施的扶贫项目进行了认真的自查。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20xx年以来共完成整村推进项目183个(含9个革命老区项目)。其中:20xx年完成整村推进项目59个(含2个革命老区项目)、20xx年整村推进项目65个(含2个革命老区项目)、20xx年整村推进项目59个(含5个革命老区项目)。20xx年完成任务安居工程100户、20xx年完成任务安居工程60户。
二、项目的立项审批情况
项目的立项按照省、州的要求,紧紧围绕扶贫开发规划,始终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一是最贫困的村优先扶持的原则;
二是先难后易的原则;
三是适度集中连片开发的原则。立项采取的方法是自下而上、广泛征求基层的意见,公告、公示初步名单,逐级上报审批。项目的立项审批严格执行立项审批程序,紧紧围绕规划的范围,逐年调整充实完善,有效杜绝了人为因素而改变扶贫重点方向,切实地保证了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使扶贫项目真正惠及广大贫困山区人民群众。
三、项目及资金完成情况
(一)大力实施整村推进扶贫项目
按照六位一体的整村推进思路,坚持群众自主,政府引导,瞄准穷人,整体推进的原则,积极整合扶贫开发、农业项目及社会事业项资金,加大对重点村的投入力度,做到推进一片脱贫一片。2009-2011年实施整村推进项目183个(含革命老区项目9个)。项目覆盖12个乡镇183个自然村,完成总投资15125.78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450万元、省级财政资金1085万元、州级财政资金415万元、县级财政资金815万,群众自筹及投工投劳折资6065.5万元、其它资金(整合资金)6233.78万元,社会帮扶17万元,信贷资金44.5万元。2009年以来整村推进项目共完成进村公路硬化23条54.4公里,村内道路硬化213条179.136公里,人蓄饮水工程13件53.25公里,通电工程2件8公里,沟渠14条16.982公里,水窖、水池、水坝1080件228931立方米,墙体排白170户,新建烤棚群1座,坡改梯1660亩、低产田改造6672亩,种植蔬菜、芦笋、优质烟、水稻等14144亩,种植核桃、葡萄、梨、石榴等15346亩,大牲畜养殖19488头,新建沼气池1658口,节能灶184台,新建学校3所982平方米,卫生厕所155间3554平方米,文化活动室337间20854.2平方米,硬化活动场地11块7740.2平方米,完成科技培训506期60291人。整村推进项目的实施使贫困村行路难、人畜饮水、生产用水难等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居住环境得到改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群众卫生意识得到提高。
(二)抓好扶贫贴息贷款投放工作
弥勒县始终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通过因地制宜进行品种布局、拓宽新品种引进渠道、鼓励群众集中连片发展特色产业发展,积极争取省州扶贫贴息款,解决贫困群众发展种养殖业的资金短缺问题,充分发挥扶贫贴息贷款一两拔千斤的作用。
20xx-20xx年共投放信贷扶贫资金1.46亿元,其中:到户贷款1.23亿元,项目贷款2300万元,财政贴息资金(到户贷款615万元,含2008年下转75万元),项目贴息资金69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480万元、省级财政资金204万元。贷款资金覆盖12个乡镇129个村委会7096户28394人,涉及种植业7222万元、养殖业5078万元。扶持种植粮食作物4.4万亩、烤烟3万亩、蔬菜13500亩、甘蔗19500亩、林果5.8万亩;
扶持养猪示范户240户15900头、养牛示范户140户7000头、养羊14000只、饲养家禽45000只、奶牛养殖600头。到户贷款扶持的贫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750元,人均有粮增加120公斤,为农户增收300万元。
20xx年申报扶贫贴息项目1个(弥勒县新健亚麻有限责任公司扩建年加工1.5万吨亚麻原茎及3万亩亚麻基地建设项目),申请项目贴息资金500万元。该项目充分发挥了积极的辐射带动作用。带动亚麻种植农户12000户,20000多人从事亚麻种植,种植亚麻面积30000多亩,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80元,吸收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人数400多人。
20xx年申报扶贫贴息项目1个(云南金粒种子有限公司杂交玉米制种基地建设项目),申请项目贴息资金900万元。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000万元,自筹建设资金1500万元。每年可带动本县1.5万户以上制种农户脱贫致富,带动制种面积2万亩以上,生产种子500万公斤以上,创造农业产值3500万元以上。经调查测算,制种与水稻相比平均亩增产值450元,每年可新增产值900万元。按一户两个劳动力计算,每年可解决3万人就业,社会效益显著。
20xx年申报扶贫贴息项目为20xx年申报项目云南金粒种子有限公司杂交玉米制种基地改扩建建设,申请项目贴息资金900万元,该项目已建设完成,已发挥其扶贫效益。
(三)实施安居房改造
20xx-20xx年实施安居房160户,安居工程完成总投资661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60万元,群众自筹(劳折)496万元、其它资金(整合资金)5万元。实施160 户安居房建设,每户财政补助1万元,实施建筑总面积17372平方米,436人革命老区群众受益。通过安居温饱工程建设,使特困农户做到有房住,有产业,能稳定增加收入,达到基本解决安居温饱问题。
(四)做好易地搬迁项目
新哨镇西梭白村易地扶贫开发项目,于20xx年开工,2010年完工。项目完成投资3841.6万元,其中:省级地方债券资金150万元,群众自筹3691.6万元。项目具体实施情况:建安居房75套/120㎡合计9000㎡,架设引水主管4000米,入户分管5000米,水龙头75个,接通75户主线接入户闭路线,硬化村内道路4000米6400立方米,举办农村实用科技培训10期800人次。
(五)产业扶贫初见成效
20xx年争取产业扶贫资金50万元,发展五山乡核桃产业种植12000亩,其中,连片种植2000亩。2009年春季发生冰冻灾害,对五山乡内的核桃种苗造成严重损坏,给农户造成了重大损失。为减少农户冰冻灾害损失,恢复核桃种植生产,重点在五山乡连乡公路两侧开展核桃种植工作,建设优质核桃示范基地。
(六)20xx年项目计划情况
截止3月底,省州项目尚未下达到我县,按照去年的实施情况,20xx年共做50个整村推进项目的计划。计划项目总投资2500万元。其中:各级财政资金750万元,群众自筹及投工投劳折资1100万元、其它资金(整合资金)650万元。初步项目计划情况如下:村卫生路硬化50条65公里;
人饮工程10件18公里;
沟渠15条10公里;
水窖500口12000立方米;
水池、水坝10个20000立方米;
安居房150户;
绿肥种植2500亩、低产田改造1000亩;
种植烤烟、芦笋、甘蔗、葡萄、玉米制种等5500亩;
种植核桃、桉树、板栗6500亩;
养猪6500头、养羊2500只、养鸡1900只、养牛800头;
科技培训100期9800人;
建沼气650口、节能灶650台;
新建卫生厕所50间1000平方米;
新建文化活动室150间4500平方米;
硬化活
动场地10块5500平方米。2012年小额信贷计划投放3000万元。截止3月底,小额信贷完成投放500万元。
四、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与使用
一是制定了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结合省州的要求,制定出台了弥勒县整村推进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并结合各成员单位的职能细化了相应职责。
二是建立了资金管理使用公告及项目验收和绩效评价制度,使扶贫项目及资金管理使用更加公开公正透明。
三是建立了扶贫专户。县、乡设立扶贫支农资金专户,扶贫资金实行专户存储,封闭运行,报帐制管理。项目启动前预拨50%的启动金,其余资金待项目验收合格后实行报账制回补。通过严把资金使用管,确保了资金的安全运转。通过自检自查,2009年以来财政扶贫资金已全部报账回补完毕。
四是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项目选择符合规定要求,资金安排做到立项依据充分,确保财政资金全部用到项目上。
五、下一步的打算及意见建议
(一)加强领导,注重落实。扶贫是一项艰巨而又长期的任务,缓解和消除贫穷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历史发展进程中,领导是关键,落实是重点。各级各部门要提高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形成强大的扶贫合力,真抓实干,重在落实,把党和国家的扶贫惠民政策深入贯彻落实到广大的贫困山区。
(二)瞄准贫困对象,把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紧紧围绕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的目标任务,根据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大稳定的基础上,适时调整扶贫措施,尽量避免因人为因素而改变扶贫方向,确保扶贫政策的连续性,较好的完成十二五扶贫开发提出的目标任务。
(三)加强项目及资金的管理。严格按照扶贫开发项目及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的要求来规范行为,项目规划一旦批复下达,原则上不能随意更改,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确保资金与对应的项目相互匹配,保证项目工程质量,按时进行报账回补,尽快地、充分地发挥项目的综合效益。
(四)建议扶贫支农资金多向贫困山区倾斜。几年来,弥勒的经济社会等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山区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坝区,如果不加大山区的投入力度,这种差距会越来越大,最终将延缓全县的经济的发展进程。
扶贫资金自查报告范文三:
正蓝旗属自治区扶贫开发重点旗县,全旗共有贫困人口3042户9362人,其中:农业贫困人口947户2436人,占农牧业总人口的4.09%;
牧业贫困人口1832户6198人,占农牧业总人口的10.41%;
国营农牧场贫困人口265户728人,占农牧业贫困人口的1.22%。几年来,我旗扶贫开发工作在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的指引下,全面深入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切实从当地实际出发,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及全盟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以重点贫困嘎查村为单位,以整村推进项目为重点,结合移民扩镇工程、产业化扶贫和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实施,着力于加强贫困嘎查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全力进行项目建设,为稳定解决温饱创造了条件,并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贫困人口变动情况
20xx年以来,在经历了19xx、1999、2000年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的袭击后,原本在八
七扶贫攻坚阶段所奠定的坚实基础和取得的丰硕成果在连续的自然灾害的袭击下荡然无存,大量的农牧业人口因灾致贫返贫。2001年贫困人口由2000年末的836人突增到4522户17833人,贫困人口比例达到30%以上的重点贫困嘎查村增加到50个,占全旗嘎查村的48.5%。农牧业基础建设薄弱的现状逐步显露,贫困农牧民生产生活步履维艰,新阶段新形式下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着新的选择。
面对这样严峻的扶贫形势,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组织制定了《正蓝旗2001---2010年扶贫开发规划》和《正蓝旗50个重点贫困嘎查村村级扶贫规划》。确立了以品种改良为中心,提高农畜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目的科技兴农兴牧战略,加大科技措施推广和扶贫资金的投入力度,走出一条高产、优质、高效的发展路子,确保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通过全方位的扶贫攻坚,到2007年底,全旗贫困人口减少到9362人,六年间贫困人口减少了8471人,年平均减少1411人,贫困人口收入由2001年的农区826元、牧区975元上升到2007年末的农区1890元和牧区的2340元,农牧民生产生活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防灾抗灾能力进一步加强,贫困人口收入得到了稳步提高。
共计有贫困3024户9362人,占全旗农牧业总人口的15.7%。按照国家标准统计共1707户5721人,占总贫困人口的56.31%。其中:638元以下绝对贫困人口493户1544人,占总贫困人口的16.49%;
684至944元低收入贫困人口1214户3727人,占总贫困人口的12.97%。944至农区1500元贫困人口429户1042人,占总贫困人口的10.94%;
944至牧区1800元贫困人口906户3049人,占总贫困人口的33.01%。
按照致贫原因分:因自然灾害致贫1034户3205人,占总贫困人口的34.23%;
因病致贫745户2245人,占总贫困人口的23.98%;
因子女分户孩子上学致贫902户2796人,占总贫困人口的29.86%;
因经营能力差智力低下致贫140户431人,占总贫困人口的11.92%。贫困原因有:1、子女分户致贫和孩子上学;
2、自然灾害致贫;
3、因病、残致贫;
4、无经营能力和其他致贫。
二、扶贫开发工作情况
(一)、扶贫开发工作体系建设
扶贫开发办是正蓝旗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常设办事机构,主管全旗扶贫开发的工作部门,扶贫开发办公室行政编制为8人,其中:科级领导职数为1名,副科级职数为2名。科员副主任科员3人,后勤人员事业编制为1名。内设综合股、项目资金股和社扶培训股。做为旗直涉农涉牧重要部门,在农牧业和农村牧区工作中承担着贯彻、执行、宣传党在农村牧区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任务,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对农村牧区扶贫开发工作的顺利实施,使广大农牧民早日脱贫致富达小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旗扶贫开发办始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贫困人口和弱势群体作为服务对象,紧紧围绕为三农三牧提供优质服务,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积极帮助农牧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多渠道的增加农牧民收入。有力地推动了我旗扶贫开发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为促进农村牧区经济转型和快速发展,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基础。
(二)项目资金投入管理情况
我旗的扶贫开发工作在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后采取了以嘎查村为单位集中攻坚的重大战略举措。几年来,我旗结合自治区开展的水利和种草养畜年、产业化扶贫、劳动力转移、千村扶贫开发项目和移民开发项目,在2001年启动两个千村扶贫开发嘎查,投入每个嘎查15万元财政扶贫资金,配套其他资金建设以水为中心的高产饲料基地。2002年启动的千村扶贫开发工程18个,每个嘎查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0万元,配套其他资金开展以水为中心的高产饲料基地建设和养畜建设。2001、2003、2005、2007分别投入财政专项资金200万元及其他资金启动四期移民扩镇建设项目。2005、2006、2007年启动的整村推进项目19
个,以每个嘎查3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和9万元牧民自筹的投入,以养殖优质肉羊、西门达尔牛为主导产业进行扶持。20042007年又投入专项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对全旗富余劳动力进行培训转移,同时每年还投入20---40万元不等的产业化扶贫资金,扶持开展产业化扶贫,到2008年我旗共有41个重点贫困嘎查村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扶持。40个重点贫困嘎查村得到了盟直帮扶单位的集中帮扶,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几年来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093.7万元,共有2517户9314人得到了项目扶持。扶持率占整个贫困户的55.66%。项目到村到户率达到100%,项目变更低于20%。项目扶持基本是以整嘎查村的形式开展的,几年来,在我旗形成了4个绒山羊养殖示范嘎查、两个西门达尔牛养殖示范基地、一个肉羊养殖示范嘎查,一个全区牧区移民示范项目,和一个獭兔养殖示范村,项目建设对全旗的扶贫开发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引路作用,有效地增加了牧民收入,合理的调整了牧业生产的畜种结构,对推动地方经济建设快速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三)、项目实施采取的主要措施
自治区启动以整村推进为主的扶贫开发项目以来,根据自治区的总体部署安排,结合本地区实际,围绕扶贫开发,我旗采取了以下主要措施:
1、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抓好重点村的扶贫开发工作
整村推进项目实施以来,我旗针对当地实际,认真分析了当地的贫困状况及扶贫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研究确定了做好全旗扶贫开发工作的各项措施,全面布置安排了新时期扶贫开发的各项工作。为了使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做的更加扎实,在总结以往扶贫攻坚经验的基础上,旗扶贫办协调组织各有关单位,对全旗5万余人农牧业人口,包括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摸底调查,摸清了家底。在此基础上,按照自治区的统一安排部署,自下而上,编制旗、苏木镇、嘎查村村三级扶贫开发规划。共计编制了50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嘎查村整村推进工作实施方案。在编制扶贫开发方案的过程中,按照项目覆盖到户、政策落实到户、帮扶措施到户、效益兑现到户、科技服务到户和参与式扶贫的要求,让贫困群众自己在嘎查村民大会上分析贫困原因,研究解决贫困问题的办法,确定扶贫开发的项目,制定扶贫措施,使五到户的要求在嘎查村级扶贫开发规划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财政扶贫资金分配上,按照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要求,坚持将100%的财政扶贫资金到村入户,同时和其他项目建设资金捆绑使用集中投入,整村推进,为完成解决特困人口温饱问题的任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整村推进项目是一项能够较快的使贫困人口解决温饱的手段,可在短期内可以积聚资金对重点贫困村进行集中扶持,有利于大型项目实施。我旗已经启动的40个整村推进项目嘎查村就可以清楚的看到这样的效果:投资最少的也达到了36万元,最多的上到百余万元(除30万元的财政扶贫资金外,其余皆为地方财政配套的农牧口资金和农牧民自筹资金),大部分农牧户得到了项目扶持,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明显增强,主导产业建设得到了大力扶持,贫困户脱贫率达到了82%。
2、以增加贫困农牧民收入为中心,调整扶贫资金的投向,形成特色产业链条
中心,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是我旗整村推进的一个特点。根据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整体安排和部署,几年来在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的安排上,我们重点支持效益高、增收效果较好的畜牧业、养殖业、设施农业和特色产业,适当用于帮助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事业。年来,在我旗形成了4个绒山羊养殖示范嘎查、两个西门达尔牛养殖示范基地、一个肉羊养殖示范嘎查,一个全区牧区移民示范项目、一个獭兔养殖示范村,打井高产饲料基地建设示范点,特色项目的形成对贫困农民增加收入提供了有力支持。
3、加大了扶贫资金对农牧业技术的支持力度
引进推广了黑白花奶牛、西门塔尔牛、小尾寒羊和肉羊等一大批较为先进的农牧业实用技术,扶持一些短、平、快的小项目,努力的推动产业升级,增强了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和农牧民增收的潜力。可见加大对农牧业技术的扶持是一项基础工作,是提高资金科技份量的主要手段。
4、进一步强化扶贫资金及项目管理
变重项目申报,轻项目跟踪管理的现象,形成评估论证、申报审查、组织实施、跟踪管理、检查验收、运行管护的项目全程监控管理的有效机制。建立扶贫项目责任追究制,推行扶贫资金项目公示制,做到扶持对象、建设地点、投资规模、扶贫效果、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公开,接受群众、社会和舆论监督。对扶贫资金按照报帐制要求实行严格管理,扶贫资金专户封闭管理、封闭运行,堵塞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方面的漏洞,防止挤占、挪用、滞留扶贫资金现象的发生,确保扶贫资金发挥效益。加强与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的合作,定期对扶贫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对旗、苏木镇、嘎查村和项目实施单位挤占、挪用、贪污资金等违纪、违法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并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确保扶贫资金管理机制和监督检查机制落实到位,资金到位率达到100%。
5、改变培训方式,加大实用技能培训,注重培训实效
作用,培训工作的力度也在逐年加大,培训的科技含量在提高,培训的方式更灵活、实用。在培训项目安排上,我们把引进推广农牧业实用种养技术作为重点之一,把提高重点贫困嘎查村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技能作为培训工作的重点,加大培训力度,扩大培训范围,改进培训方式,充实培训内容,完善培训手段。2005、06、07在全旗19个整村推进项目嘎查村开展针对项目的科技培训,在短时间内使一批贫困群众掌握1---2门实用技术或技能,使每一个家庭有1---2个具有自我发展能力的劳动者。2001年以来举办旗、苏木镇、嘎查村三级培训班近40余期,受训贫困群众累计10000人次。
6、加大劳动力转移培训,积极组织贫困劳动力外出劳务创收
加大劳务输出的工作力度,并建立了劳务输出中心、劳务输出协会等组织,同时加大劳务输出培训力度,有组织、有计划地组织贫困群众到外地打工。在一些自然条件差的地区,已经初具规模地形成了劳务输出队伍,并且获得了较好的效益。
7、加强对整村项目的领导,落实扶贫工作责任制
按照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要求, 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增强责任感,按照目标到人、责任到人的要求,按照定位、定向、定量的方法层层分解,把解决特困人口温饱的任务分解落实到每一个苏木镇、整村推进项目嘎查村,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认真抓好扶贫机构和队伍建设,增加内设机构,领导和人员得以充实,进一步的强化了干部队伍素质,切实打造了一支切实贴近贫困群众扶贫工作队伍。
三、扶贫开发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资金严重不足,影响了扶贫开发成效。整村推进资金每个嘎查村只投入30万元,对于农牧业基础相对薄弱地区,由于资金有限,项目覆盖率和项目支撑能力不足以使一个嘎查村整体脱离贫困。
农牧业生产基本条件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变,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我旗大部分地区沙漠化程度在70%以上,而且仍然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灾害交替发生,严重制约着解决贫困群众温饱的进程。近年我旗的旱灾和部分地区遭受水灾、雹灾就导致大量致贫、返贫现象发生。
由于上级下达的任务及培训转移指标有限,不能满足当地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的需求。目前我旗培训机构都超额完成当年培训任务,超额部分经费难以解决,一定程度影响了下一
年度的培训工作的开展,因此需要上级部门加大资金额度及任务指标。另外培训指标下达晚、资金不到位,待培训结业后大部分错
乡镇扶贫开发专项资金自查整改报告
乡镇扶贫开发专项资金自查整改报告 按照通脱办发《**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对查漏补缺确保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通知》要求,我局高度重视,及时召开党组会议,对全县XX年通信电力脱贫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了认真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紧盯目标精准,脱贫工作贯彻落实情况
我局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锁定脱贫目标,精准谋划、精准施策,举全局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一是成立脱贫工作小组,局党委会议研究决定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的脱贫工作小组。二是制定脱贫工作实施方案,及时召集电力、电信、移动、联通等部门召开专题会议,明确落实脱贫计划,解决脱贫问题,加快脱贫进度。三是各相关部门立即对年度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自查,落细落小落实,查漏补缺,务必于11月10日前全面完成自查整改,迎接省市督查考核验收。
二、扶贫项目推进情况
电力建设方面:XX年**县“县十件民生实事”电网项目投资亿元;35千伏及以上主网项目投资亿元;10千伏及以下配网新建与改造项目投资亿元;67个脱贫摘帽村项目投资亿元;XX年营销投入项目投资亿元,换装智能表52065户。规划总投资亿元,1-8月完成投资亿元,完成占比%。其中:35千伏及以上电网建设完成投资亿元,完成占比100%;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完成投资亿元,完成占比100%;配网技改“低电压”治理项目工程完成投资亿元完成占比100%;新增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完成投资亿元完成占比100%;XX年城市(县城)配网建设与改造工程项目投资亿元,完成占比81%;67个脱贫摘帽村项目投资亿元,完成占比96%,今年67个脱贫摘帽村保障了生活用电。
通信建设方面:电信公司今年加大了我县通信网络建设,以确保网络通信质量,具体完成工作情况:今年已完成我县太阳能改市电基站,目前已完成全部改造工作,有效确保了基站通信运行时长,提升了通信质量。完成全县传输迁改整治工作,共计迁改传输距离大约30皮长公里,完成各乡镇4g基站建设工作。依照乡村宽带建设工作,已完成我县41个精准贫困村的宽带建设,**村、**村、**村、**村、**村、**村正在建设中。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今年公司电网建设任务巨大,施工力量紧缺导致个别电力扶贫项目进场较晚;二是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大部分电力扶贫项目只能以低电压治理的形式局部优化供电网络;三是由于近段时间气候原因,为保证作业安全,施工进度相对滞后;四是资金缺口较大,主要表现在通讯建设缺口500余万。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健全管理体系,全面梳理管理流程,切实做到管理流畅;二是进一步整合力量,强化各部门履职尽责,切实做到管理到位;三是进一步完善管理方式,倾力监管服务深度融合,切实做到管理有效,全力完成通信、电力扶贫工作。
乡镇扶贫开发专项资金自查整改报告
一、基本情况
xx村是金昌市列入甘肃省建档立卡的15个重度贫困村之一,XX年全村贫困面为14%,目前下降到%。该村属祁连山冷凉灌区,耕地面积4726亩,人均耕地约2亩,有9个村民小组649户2394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304人,常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六分之一左右,基本上为患病人群和60岁以上的老年人。
xx村主导产业为种植、养殖和务工,以务工为主业的约100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90%以上。XX年贫困人口收入中种植业收入占%、养殖业收入占%、务工收入占%、其他收入占%。
二、调研过程
这次调研,总体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集中调研。我先利用三天时间集中调研了xx村精准扶贫工作,先后走访30多典型贫困户,之后又抽调6人组成工作组,利用7天时间驻村蹲点进行了专题调研,全面了解xx村及97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等。第二阶段,甄别确认。对照国家关于贫困户的确认标准,对97户贫困户逐一进行了甄别确认。最后确定,xx村XX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97户336人,XX年脱贫64户221人,现有贫困户33户124人。第三阶段,制订措施。针对该村确定了八项帮扶措施,逐项明确了帮扶的主要任务、工作目标、责任单位及责任领导、配合单位和完成时限;针对贫困户逐一制定了帮扶措施,分别明确了脱贫时限、帮扶责任人。第四阶段,集中交办。现场召开面对面集中交办会,属于面上的帮扶措施由政府有关部门认领限期办理,属于贫困户个体的由联户干部认领限期办理,并张贴上墙,挂图作战。
三、致贫原因分析
(一)因病致贫。长期以来,许多村民就近在萤石矿、煤矿务工,因工作环境、防尘条件比较差,患上了严重的尘肺、矽肺、内风湿等职业病,致使劳动能力丧失,就医成本上升。目前,97户贫困户336人中因该类疾病和其他慢性病致贫的占%。
(二)因学致贫。受教育布局调整影响,初中和高中学生全部在县城或金昌市区就读,家长租房陪读现象十分普遍,教育成本大幅增加。经调查,因供养子女读书而致贫的占贫困户的%。
(三)要素缺乏致贫。一是xx村水资源短缺,灌溉条件差,以大麦和小麦为主的种植业收入有限。二是贫困人口中有近90%的劳动力年轻人习惯于首选背矿石、打隧道等传统的苦力型工种,思想观念陈旧,务工技能缺乏。三是贫困农户贷款难问题比较突出,成为制约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
(四)自然规律致贫。村内留守空巢老人的基本养老方式就是土地养老、社会保障养老,有的连生活自理都很困难,养老问题令人堪忧。由于务工子女收入低,又要供养学生,不仅敬奉父母的生活费很少,而且很少回家探望,致使留守老人经济能力非常微弱,同时内心还承受着对子女的思念以及孤独寂寞的煎熬。
四、精准扶贫计划
(一)开展医疗服务。组织尘肺、矽肺及风湿类关节炎等职业病医疗组,开展职业病普查,提供医疗防控措施和治疗建议,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
(二)开展科技帮扶。一是组织贫困群众参加务工技能培训班,提高创业就业能力。二是组织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贫困农民的种养殖能力。三是组织开展电子商务知识培训,适时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三)建设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维修改造渠道公里,修建蓄水池1个并配套其他设施,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000亩。
(四)发展富民产业。扶持以湖羊为主的舍饲养殖业,新增30只以上养殖户10户以上,优质牧草种植1000亩,为留守农民不离乡不离业增加收入创造条件、打好基础。
(五)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项目。整合农村危旧房改造、贫困户建房等政策,建设40平方米左右居家养老型集中居住点1个,规模50户以上。
(六)建设互助老人幸福院。利用闲置校舍或农宅建设互助老人幸福院,并将运行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安排运行经费3万元,逐步探索建立长效运作机制。
(七)积极协调解决融资难题。一是加快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和农宅确权颁证工作,解决信贷抵押不足的矛盾。二是用活用足涉农贴息贷款政策,为贫困群众提供金融支持。三是采取政府财政资金贴息的方式,为贫困户提供贷款支持。
(八)建立社会帮扶机制。一是引入工商资本进行结对帮扶,将非公企业纳入帮扶单位范围,壮大帮扶力量。二是多渠道募集村级救助资金,提高救助能力。
五、几点体会思考
精准扶贫必须紧扣“重在联、贵在为、深在制”要领,坚持扶真贫、真扶贫,不断拓展内涵和层次,实现由“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实质性转变。
(一)确保对象精准,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底数不够清、指向不够准、针对性不够强是扶贫开发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抓住真实识别贫困、规范建档立卡、实施动态管理、推行挂图作业四个关键环节,把好群众申请关、入户调查关、民主评议关、公示监督关、确认审核关五个关口,做到精确识别贫困户、精确登记造册、精确建档立卡、精确实行动态管理“四精确”,建立“户有卡、村有册、乡镇有簿、县有档、市有平台”的动态数据库,实现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责任清、任务清“五清”,从根本上避免普惠政策代替特惠政策、区域政策代替到户政策的现象,提高扶贫效果。
(二)确保内容精准,解决好扶什么的问题。千篇1律、万面一孔是扶贫开发的常见现象,必须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深入分析贫困村和贫困户的致贫原因,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社会事业发展、易地搬迁、金融支持等扶贫措施,使建档立卡工作与各项扶贫政策相衔接,扶贫措施与贫困现状相对应,确保帮扶到最需要帮扶的群众、帮扶到群众最需要扶持的地方。
(三)确保目标精准,解决好坐标系的问题。紧紧围绕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抓住突破基础设施的短板、明确基准内容的对标、盯住完成时限的节点三件大事,对照全面小康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按照巩固优势指标、提高较好指标、攻坚弱项指标的要求,分层次推进,立体式帮扶,确保如期完成脱贫任务。
(四)确保措施精准,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紧紧抓住转变方式、强化“造血”、加大投入、整合力量四个关键,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逐村逐户量身定制帮扶措施,明确帮扶责任人、帮扶任务、标准、措施和时间节点,做到号准病脉、开好处方、抓出良药,提高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确保考评精准,解决好导向上的问题。严格落实干部驻村、“逢提必下”等双联行动工作制度,把双联助推精准扶贫的成效作为干部年度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健全完善定期督查、专项督查、明察暗访等督查考评制度,传导压力,强化担当,引导干部到扶贫攻坚主战场锤炼作风、增长才干、建功立业。
乡镇扶贫开发专项资金自查整改报告
按照《惠州市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关于印发龙门县扶贫“双到”工作资金专项监督检查方案的通知》的要求,为确保各项扶贫“双到”资金落实到位,促进贫困乡镇、村经济发展和贫困群众增收,由县纪委监察局牵头,联合县审计局、财政局、农业局、扶贫办组成检查组对我县31个省级贫困村在“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中,省、市、县下拨的各项帮扶资金的到位和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现将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根据《关于开展龙门县扶贫“双到”工作资金专项监督检查的通知》的工作安排,联合检查组从XX年9月24日至9月28日到各乡镇对我县XX年至XX年财政扶贫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等情况进行了抽查。各乡镇基本能够按照检查方案要求积极配合检查组的检查,并提前把要需要检查的资料准备好,将扶贫“双到”工作项目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自查报告以书面形式进行汇报。被检查单位能够做到自查自纠,如实汇报,专项资金基本拨付到位。
我县共有31个省级贫困村,分布在龙城街道、平陵、麻榨、龙江、地派等11个乡镇。经调查,XX年至XX年各级财政安排我县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共7292万元,其中:中央财政安排50万元、省财政安排2624万元、市财政安排3841万元、县财政安排777万元。截止XX年底,已使用7086万元,结余206万元。近年来,我县加大了扶贫专项资金的投入,使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比较显著的改善。我县利用专项扶贫资金,扶持31个省级贫困村发展生产、改善村容村貌、兴修水利和道路,建设文化广场,对全县1758户农村贫困户的泥砖房进行改造,有效改变了贫困村落后面貌,切实提高了贫困人群的生产生活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抽查XX年至XX年各乡镇财政扶贫专项资金的收支情况提供的材料来看,资料比较完善,资金都能按时到位。但在专项资金的管理与使用、农村贫困户泥砖房改造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1、支出手续不够规范合理。龙城、龙江、蓝田、地派等大部分乡镇存在着部分工程建设费用的支出票据使用不规范,存在“白头单”入账的现象,并且金额比较大。麻榨镇东安村在使用市级扶贫专项资金发放整治村容村貌、平整土地、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租用土地款及帮扶户分红款时,该村群众为报领方便,由一名村干部到镇财政所代领全部当事人款项后再分发。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相关规定。
2、专项扶贫资金的使用不够合理和管理不够规范。经检查发现,麻榨镇将部分专项扶贫资金用于入股县同兴凉果公司,永汉镇将部分专项扶贫资金用于入股龙门县金来实业有限公司,均将每年分红用于村扶贫工作。但是,个别村委对入股分红资金使用没有规范性的制度文件进行管理,导致分红资金只是部分用于扶贫户,大部分作为村集体收入用于日常村委经费开支。
3、未按照项目申报书实施扶贫项目,万元扶贫资金闲置没能充分发挥效益。龙门县龙田镇黄珠洞村于XX年1月收到XX年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省级补助资金万元,按该村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省级奖补资金项目申报情况,此项资金主要用于自来水供水设施改造和农户种养,但至检查之日止该村仍未按照项目申报方案实施这个扶贫项目,导致扶贫资金闲置没有发挥效益。
4、部分农村贫困户泥砖房改造未严格按相关文件申报标准执行。抽查发现,龙门县龙城镇街道办和永汉镇在办理XX、XX年度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危房改造申请登记时,对各农户的申报资料把关不严,没有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审核,在龙城街道办抽查“广东省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危房改造申请登记基本信息表”共44户,其中21户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超过2500元,其中最多的一户有13000元。在永汉镇抽查“广东省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危房改造申请登记基本信息表”共114户,其中59户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超过2500元,最多的有2800元。上述情况均与(惠市贫办14号)《关于下达XX年市级财政补助农村贫困户泥砖房改造计划的通知》“第二条:补助对象为农村年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下的低收入困难户”的规定不符。
对龙门县龙城街道办农村贫困户泥砖房改造(维修)申报登记表进行抽查发现,XX年龙城镇横田村改建户邬国标(身份证号码:440124196812250618)与龙城镇横田村维修户欧国红(身份证号码:440124195906270615)改建、维修前的房屋照片相同,与(粤贫办115号)《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工作的通知》“第四点:对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逐户做好建房纸质档案”的规定不符。
5、部分村镇贫困户泥砖房改造名单公示不到位。经检查发现,龙门县地派镇没有相关贫困户危房改造名单公示资料;平陵镇有村民反映,对本村贫困户危房改造名单公示情况不了解、不清楚。不符合惠州市扶贫办、惠州市财政局《关于下达XX年市级财政补助农村贫困户泥砖房(一般损坏房)改造计划的通知》“第三条改造对象经村委会讨论、张榜公布,群众无异议后,才能申报审批”的规定。
6、龙城街道办进行示范村基础建设时,监理公司没履行职责、施工单位未按设计要求施工、业主单位监督不到位。龙门县扶贫办为落实《广东省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示范点建设实施方案》,从XX年6月开始利用专项资金在龙城街道办事处黄溪村进行示范村基础建设。经现场检查发现,监理公司没派人在现场监理,监理日志记录与现场情况不符,记录简单,不同现场同一人填写等问题,监理日志真实性存疑,监理公司没按合同履行职责;现场还发现施工单位所用的下水道管没经申报审批,擅自改胶管为质量低劣的水泥管的问题检查组已即时要求施工单位整改。
三、意见和建议
1、对专项扶贫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各乡镇应该做好把关工作和公示工作,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审核,严格按照扶贫“双到”的文件要求执行。同时,各乡镇财政所要严格按照相关会计制度和财经法规的规定使用合规的票据进行入账,不能使用“白头单”入账。
2、强化财政和扶贫办等有关部门的职责,规范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扶贫办等主管部门应对项目的申报、实施、进度监督、竣工验收等工作切实负起责任,通过加强项目管理,将财政扶贫资金管好、用好,充分发挥财政扶贫资金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对检查发现的财政扶贫专项资金管理不到位和专项资金支出不够合理的问题,县财政局和扶贫办应查找原因,采取措施,加强管理,督促相关乡镇尽快整改。
3、相关业务部门要加强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的跟踪检查和业务指导,确保用好用准资金,用出效益。龙门县扶贫的相关部门应对已实施的扶贫项目及时进行跟踪监督,确保专项资金用实用准用好。财政部门在及时将财政扶贫资金拨付到用款项目和单位的同时,应加强对扶贫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防止资金挪作他用。监察、审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扶贫资金和项目的全程监督,督促有关单位管好、用好扶贫资金。农业、林业等部门应加强相关项目的技术服务与指导,使扶贫资金发挥最好的效益。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督促相关单位进行整改。
乡镇扶贫自查报告
镇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工作,以下的乡镇扶贫自查报告,一起来看看吧。
乡镇扶贫自查报告(一) 根据市扶贫办的要求,我镇对201x年的扶贫开发精准识别工作进行了认真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1、领导重视。镇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精准识别工作,强化组织领导,镇政府成立以镇长为组长,分管镇长为副组长,农业办、财政所、民政科、经管站等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工作督导检查。抽调人员专门负责这项工作,特别是要组织机关包村干部进村入户,在每个村成立3-5人的工作班子,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抓好这项工作。
2、组织培训。我镇按贫困发生率%的比例进行识别,我镇的贫困人口数为3377人,将贫困人口规模分解到行政村。召开了扶贫开发精准识别专题会议,开展业务培训工作,把贫困户识别的目标任务、工作要求、具体方法等作为培训的重点内容。把培训重点放在镇包村机关干部、村干部两级,确保有一支工作队伍、每个村都有明白人,确保精准识别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3、农户申请。把精准识别的相关政策宣传到每个行政村和每个农户,确保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向各村宣传贫困村申请条件和工作流程。广泛组织发动农户自愿申请,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全部纳入识别范围。各行政村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村级组织充分讨论基础上,自愿提出申请,报镇人民政府审核,形成贫困村初选名单。
4、入户调查。农户提出申请后,由镇机关包村干部会同村委会开展入户调查,核实相关情况,对不符合条件的予以剔除,筛选出贫困户初选名单。
5、民主评议。对贫困户初选名单,各行政村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民主评议。民主评议留有详细的会议记录,包括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发言记录、评选过程等内容。最后,根据评议结果,经村两委集体研究,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驻村“第一书记”(或包村干部)核实签字后,确定贫困户入选名单。
6、公示公告。先将入选名单在贫困户所在的行政村进行第一次公示(公示期为7天);经公示无异议后,报镇人民政府审核,确定出全镇贫困户名单,并在各行政村进行第二次公示(公示期为7天);第二次公示无异议后,汇总后报市农村扶贫开发精准识别工作办公室复审,复审后进行公告(公告期为5天)。
7、建档立卡。由镇人民政府组织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单位,对已确定的贫困户填写贫困户登记表,并录入贫困户信息库。
在扶贫开发精准识别工作过程中,我们虽然做了一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全镇有83个行政村,在贫困户登记表的收取过程中,存在部分户主只填写了户主信息,没有填写家庭成员信息,最后统计的贫困户人口数为3278人,导致与市扶贫办下达的贫困户人口数3377人少99人。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主要做好以下两点:
1、核对各村上报的公示名单和贫困户登记表名单信息,将遗漏的贫困户人口数进行核实存档,以备以备下步改正
2、上报的采集信息存在身份证号码不准确、银行账户漏填或不准确、填报信息不完整等问题。仔细核对上报信息,列出信息填报存在错误的户,以备下步改正。
乡镇扶贫自查报告(二) 今年地区民宗委为认真贯彻落实哈地党办发 20xx 2 号关于加强部门包村和村企共建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积极贯彻地区的工作安排,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本单位包村定点扶贫和村企共建工作,为全面推进新十年扶贫开发工作,切实贯彻落实地区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安居富民”和“定居兴牧”民生工程,促进贫困乡村协调发展,加快哈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按照地区的安排帮,我委帮扶天山乡二崖头村。现将XX 年的本委部门包村和村企共建工作汇报如下:
为全面推进新十年的扶贫开发工作,切实贯彻地区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本委按照地区的工作部署,及时成立了由地区民宗委牵头,地区邮政局、博伦矿业有限公司参加的部门包村和村企共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制定工作方案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具体工作由本委部门包村和村企共建工作办公室负责,民宗委一名分管领导、民宗委民族科负责组织实施。领导小组成立后认真学习中央、自治区、地区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新时期、新发展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性,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以城带乡,实现“安居富民”和“定居兴牧”民生工程的必要性,为部门包村扶贫开发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思想基础,提供了组织保证。
一是强化自身学习。本委领导小组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结合创建服务性党组织建设,充分认识新时期扶贫开发重点村整村推进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学习地委关于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惠民政策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了扶贫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意识认识。二是是通过联系、召开干群座谈会、党员活动,宣传自治区党委、地委重要会议精神和惠农、惠民政策,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充分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农户主动参与到各项工作实施中,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形成了家家户户、老老小小共参与的良好局面。三是是积极转变农牧民观念。“帮人要帮心扶贫先扶志”。本委积极帮助农民树立致富理念,激发致富欲望,坚定致富信心,消除“等、靠、要”的旧观念,树立“自信、自立、自强”和“勤劳致富”的新观念,增强了农牧民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信心和勇气。
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强抓和改进干部作风建设,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积极联系乡村领导,驻村干部,熟悉掌握二崖头村基层组织建设、两委班子建设、村干部精神面貌、村基本情况,贫困户家庭情况、致贫原因、劳力情况、技能情况、德行表现等方面的情况,全面掌握了群众的生活生产状况及产业发展意愿,为产业发展规划奠定了基础。致贫原因主要是无劳动能力、年老体弱、因残因病致贫;农牧民产业发展倾向于发展牛羊养殖育肥、野山菌种植、晚熟杏、民族刺绣、农家休闲旅游,劳动力转移倾向于就地就近务工,一部分人城市化安置;培训需求主要为汽车驾驶、电焊工、砖瓦工、维修工以及企业定向、定岗培训等。
经深入实际调研,广泛征求干部群众意见,从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富民产业、加强农牧业技术知识培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强化村级班子队伍建设、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等当地群众关心的事情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入手,明确年度扶贫帮困工作目标任务、工作思路、扶贫帮困措施。
1 、天山乡二崖头村位于天山乡政府以南12 公里处,辖有3 个村民小组,全是维吾尔族组成。全村共有农牧民162 户、505 人,其中人贫困户14 户、43 人,劳动力283 人,低保户38 户,78 人,外出务工人员196 人,其中长期务工67 人, 短期务工129 人,四老人员5 人。该村地处高寒山区逆温带,耕地坡度大、耕层浅、无霜期短,人均耕地少,种植作物杂而多,没有形成产业延伸发展链,只能出售基本的原材料,形不成价格优势,草场退化和沙漠化严重,规模化育肥养殖没有形成。此外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农牧民住房条件、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缓慢。今年为了改善村委会办公室、卫生室,村文化室、警务室等基础设施建设,拆除危房,准备开始重新修建村委会办公室,明年年初普遍开工,养殖小区路灯亮化等工程全部完工。
2 、今年 2 月初本委领导到天山乡二崖头村了解该村的基本情况,贫困原因,产业方式,收入来源,在今后的工作思路,发展模式,如何脱贫致富等方面进行调研。与乡领导探讨今年扶贫帮困工作的重点,如何帮扶,哪些方面帮扶,贫困村迫切需要解决什么困难和问题等方面全面深入的交流意见,确定扶贫帮困目标,任务和采取措施。“一点五户”慰问贫困户13 户。7 月初与村干部举行座谈会,并开展党员活动日,7 月中旬进行项目调研,10 月了解今年防渗渠项目的实施情况,存在的问题,遇到的困难等方面跟踪帮扶。
3 、积极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确定“一点五户”贫困户10 户,在春节、库尔邦节和适时开展慰问活动。今年年初以来三次开展慰问,慰问10 户,发放各类慰问品3500 元,送去大米清油等生活物品,制定长期慰问的计划,使贫困群众过一个祥和欢乐的节日。
4 、本委充分发挥牵头单位优势,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帮扶企业协调会议,调动企业帮扶积极性,和市民宗委举办帮扶企业捐赠仪式。帮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部门包村和村企共建工作,捐赠资金,支持贫困进工作,为广大贫困农牧民脱贫致富作出应有的贡献。从XX 年以来博伦矿业有限公司、地区邮政局等驻哈企业先后该村捐赠45 万元,用于二崖头村整村推进民生改善续建建设项目。
5 、扶贫帮困工作任务重、实施项目多、资金投入大、工作要求高、责任性强、推进难度大,是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的、协调各方力量的一个为民办实事、为民造福的系统工程。我们到村调研时,发现整村推进项目实施完毕,但是该村促进产业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个别续建的项目资金缺口大。我们发挥本委主管“兴边富民行动”项目的优势,深入调研,全面了解情况,XX 年申报安排了生产母羊购置项目,解决了100 万元的项目资金,购买了1000 只生产母羊,为该村改善贫困户脱贫,解决困难户的困难,奠定了很好的基础。XX 年结合“访惠聚”工作,安排了防渗渠项目,解决了50 万元的项目资金,开始修建2 公里防渗渠。该项目的实施对该村的发展育肥养殖业,实现畜牧业规模化经营,形成产业化发展,经营合作社方式管理,改善农田灌水条件,大幅度增加农牧民收入等方面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6 、本委积极联系天山乡和有关部门进行农牧民技能培训,全年在林果业、畜牧养殖业、烹饪、维修汽车、裁缝刺绣等培训一共160 人参加培训,增加家庭收入。今年人均收入达到8800 多元。农牧民技能培训中学会很多应用知识,为脱贫致富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8 、经常联系市领导、乡村干部互相沟通,掌握新的情况,理清今后的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共同商讨壮大集体经济,农牧民增收,富余劳动力转移,农牧民企业就业,解决存在的问题方面的事宜。
1 、虽然地、市两级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在二崖头村实施整村推进,极大改善了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整体改变了村容村貌,修建了富民安居房、养殖棚圈,但是由于历史、地理、人文等因素,二崖头村耕地少,发展产业空间有限,广大农牧民文化素质偏低,思想没有解放 , 农牧民到企业就业外出外公遇到困难。
2 、常抓不懈的促进产业发展。产业结构单一,农牧民收入渠道很窄,发展空间不广。所以应进一步加大富余劳动力转移力度,加强技能培训,寻找适应本地的产业发展,规范管理的新的发展路子。
3 、今后的扶贫工作中要加强针对性的定点培训,定岗培训,语言培训,全面提高到企业就业的农牧民的素质。特别是 加强 对农牧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加强手工艺品制作,民族刺绣,育肥养殖,科学种植,机械维修,电焊电工,烹饪,蘑菇种植等各类培训。充分发挥成人教育、农牧民技术学校、科技下乡、科技之冬等培训机构和活动的作用,为广大农牧民解放思想、掌握新技术新技能创造良好的条件。
4 、建立扶贫帮困长效机制。地、市各有关部门互相配合,把扶贫帮困工作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倡导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防止子女上学致贫、因残因病致贫、无劳力致贫、受灾致贫、家庭管理不善和铺张浪费现象致贫的发生。
5 、提高基础教育和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实现大部分农牧民子女进入大中专学校学习深造的机会,享受现代文化教育资源,提高农牧民的整体文化素质,为今后的扶贫攻坚、脱贫致富创造坚实的地文化教育基础。
虽然我们在部门包村扶贫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为民办事的事还是多,与地区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今后我们发挥自身优势,再接再厉,为二崖头村的脱贫致富做出应有的贡献。
1.最新乡镇扶贫专项资金自查报告
2.乡镇扶贫资金自查报告
3.乡镇村扶贫领域形式主义问题自查报告
4.乡镇书记扶贫调研报告
5.县扶贫资金自查报告
6.学校扶贫自查报告
7.扶贫形式主义自查报告
8.健康扶贫自查报告
9.扶贫资金自查报告
10.乡镇文化扶贫调研报告
乡镇扶贫自查报告
专项扶贫资金自查报告
乡镇扶贫领域自查报告
乡镇财政资金自查报告
乡镇专项资金自查报告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乡镇扶贫资金自查报告》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