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文书 >

浅析法律监督中的社会监督

发布时间:2022-03-30 15:06:51 |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法治社会必须充分发挥法律监督的作用,法律监督包括国家机关的监督和社会监督。文章主要对社会监督进行了分类,并对每种社会监督需要完善的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法律监督;社会监督;新闻舆论监督
 
    法律监督在历史上是作为维持国家机器正常运、维护政治权力稳定、保障法律有效实施的机制而发挥作用的。法律监督,在中国法学界通常有广义与狭义两种含义。狭义上的法律监督是指由特定国家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对立法、司法和执法活动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督。广义的法律监督是指由所有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督。现今社会中,在中国法律监督中仍起着很大的作用,本文主要对法律监督中的社会监督进行探讨。
 
    社会监督,即非国家机关的监督,指由各政党、各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督。由于这种监督具有广泛性和人民性,因此在中国的法律监督体系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社会监督的主体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以下类型。
 
    一、中国共产党的监督
 
    中国共产党的监督,是中国的一种具有关键性的法律监督形式。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在国家生活中处于领导地位,在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维护各级法制统一、监督党和各级方针政策的贯彻、保证政令通畅、监督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防止滥用权力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的监督的重要作用可以从两方面说明。首先,中国共产党作为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并领导人民共同遵守、执行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党运用对人民群众的领导机制,领导与动员人民群众和各种社会组织去依法对所有监督客体,特别是执政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进行广泛的监督。中共中央曾提出,要建立“一套制度制约和监督党和国家的高级领导人,特别是职权最高的领导人都能严格遵守宪法、遵守党纪,不至于不受任何限制而自由行动,使我们党和国家的治理基本上靠制度而不是靠个人。”其次,按照“党要管党”的原则,运用党内民主监督与制约机制,加强对从政的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严格监督。一方面,通过扩大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权利,以充分发挥全体党员与党组织在党的监督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有关党内监督的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党内监督机制的功能。
 
    为了充分发挥党的监督的作用,需要在制度上解决以下问题:一是通过政治体制改革,避免权力过分集中。一些身居要职者的腐败行为之所以未被及时揭露,与党内权力过分集中、监督机制失灵有直接关系。法律监督的要义是权力之间的合理划分与相互制约。但是,由于党政不分,权力过分集中于党的个别领导人,使得以国家机关之间权力划分与制约为核心的监督机制无法发挥作用。邓小平曾经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指出“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就是在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的口号下,不适当地、不加分析地把一切权力集中于党委,党委的权力又往往集中于几个书记,特别是集中于第一书记,什么事都要第一书记挂帅、拍板。党的一元化领导,往往因此而变成了个人领导。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或少数人手里,多数办事的人无权决定,少数有权的人负担过重,必然造成官僚主义,必然要犯各种错误,必然要损害各级党和政府的民主生活、集体领导、民主集中制、个人分工负责制等等。”他认为,应当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实行党政分开,是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步骤。因此,在党的领导权与国家的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之间进行合理划分,是充分发挥监督机制功能的重要前提。二是应当依据法律实施监督。党的监督的目的是保证监督客体活动的合法性,因此应当在法律程序内开展监督,以保证自己的党员和党组织严格依法办事。
 
    二、社会组织的监督
 
    社会组织的监督主要指人民政协、民主党派和社会团体的监督。
 
    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人民内部,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社会集团的人们,由于经济利益、生活方式、文化素养和觉悟程度的不同,政治要求不尽相同,他们必然要通过一定的政治组织或社会团体反应自己的观点和愿望。中国的各民主党派是各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中共通力合作的、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他们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各级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各级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他们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积极地开展法律监督的工作,是法律监督的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长期以来,人民政协在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全国政协会议与全国人大会议同时召开,共商国事,已经成为习惯。政协委员以视察、调查研究等方式进行的法律监督,在实践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现在应当总结经验,完善政党立法,实现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法律化、制度化。
 
    社会团体的法律监督主要是指由工会、青年团、妇女联合会以及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消费者保护协会等社会组织所进行的法律监督。工会、青年团、妇女联合会是中国共产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中,起着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的重要作用。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是群众性的组织。消费者保护协会等社团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期来的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监督、进行自我保护的利益集团。这类监督作为一种集体监督,可在某些特定的领域,发挥重要的监督作用。
 
    三、人民群众的监督
 
    人民群众的监督是指由人民群众直接进行的法律监督。这种监督的主体是公民个人;客体是所有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政党、社会团体、社会组织、大众传媒。监督内容包括:国家立法机关行使国家立法权和其他职权的行为,国家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的行为,国际行政机关行使国家行政权的行为共产党依法执政、各民族党派依法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行为,各社会团体、各社会组织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行为,以及普通公民的法律活动。中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根据中国宪法,人民群众法律监督的权利是中国人民所拥有的国家权力必不可少的表现形式和组成部分。人民群众的监督行为是一种法律行为。它或者直接促使监督客体纠正错误、改进工作,或者可以启动诉讼程序或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任何破坏或阻止人民群众行使监督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应当受法律的追究。为了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还需要在监督的法律化和制度化方面做很多工作。
 
    四、法律职业的监督
 
    本文讲的法律职业,外延比较窄,专指律师和法学家。律师和法学家是人民群众的一部分,法律职业的监督当然属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但是,由于他们专门从事法律职业,拥有关于法律的专门知识,有很多人还是精通法律的专家,因此他们在法律监督体制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通过完善法律、法规、规章和律师自律的章程,规范、约束、指导律师职业行为,可以充分发挥律师在法律监督中的作用。
 
    法学家以研究和教授法学为职业。法学家的监督,在西方国家中“通常被认为是最为公正的监督,因而得到普遍的推崇”。法学家可以在法律监督中发挥特殊作用的原因有3种:一是与一般公众相比,他们有更为强烈的追求法治和社会公正的意识,法学家不仅积极参与改进和完善立法,而且热切关注司法与执法,以其敏锐的观察力监督法律的实施;二是法学家的职业特点和特殊的知识结构,使得法学家具有较强的法律监督能力;三是法学家既不像律师那样由于为当事人提供服务而可能影响自己的判断力,也不像国家公职人员那样握有公共权力能,因此,他们的监督具有因其超脱地位而带来的客观性和说服力。所以,法学家是法律监督中重要的力资源。
 
    五、新闻舆论的监督
 
    新闻舆论的法律监督是由新闻媒介进行的法律监督。它既包括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言论、出版自由在法律监督领域的具体运用,也是人民群众的监督在新闻、出版领域中的体现。在现代社会,新闻工作者是以其对社会事件的报道和评价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新闻工作者以其职业敏感,运用报纸、广播、电视、因特网等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生活进行广泛的、甚至是无孔不入的报道,因此在社会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有些国家甚至称新闻舆论为“第四政府”。新闻舆论监督因其反应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泛而具有相当大的道义影响和震撼力。同时,新闻舆论监督,可以在法律监督方面起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的作用。所有严重、恶劣的腐败事件和腐败分子,都有一个从小到大、由轻至重的发展过程。如果存在一个有效的舆论监督机制,将尚不严重的、见不得人的权钱交易等腐败丑闻公之于众,使其成为众矢之的,那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遏制腐败的滋长和蔓延。中国古人讲:“民之有口,尤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尤其原顯之于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改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这段话的意思是:“百姓有嘴,就像大地上有山河一样,资财器物从这里产生出来;又像大地上有平原洼地平川沃野一样,衣服粮食都从这里产生出来。百姓发表的意见,是成功和败亡的起点,推行善政防范败亡,才是增加财富、器物、衣物、粮食的办法。”这里讲的是人民群众言论的益处,其中也包括舆论监督作用。
 
    舆论监督在法律监督体系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但是现在新闻工作者的工作权利和舆论监督权还缺乏充分的法律保护。如果将舆论监督比做唐太宗李世民所讲的“可以明得失”的镜子,这面镜子还时常被某些照它的人用其手中的权力“砸碎”。当然,另一方面,有些新闻报道由于个别从业人员受私利驱使不能做到客观、公正;开展舆论监督还应避免干扰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避免误导群众;正确的舆论监督还应避免侵犯公民的隐私权。所有这些都说明健全新闻法制,依法指引、规范、保障舆论监督,使新闻舆论监督法律化、制度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参考文献:
 
    1、李步云.立法法研究[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
    2、李步云,注永清.中国立法的基本理论和制度[M].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
    3、李桂茂,邹建章,张国吉.中国法律监督制度的改革与完善[J].中国社会科学,1997(2).
    4、顾培东.社会冲突与诉讼机制[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
    (作者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  

推荐访问:社会监督 浅析 监督 法律

本文标题:浅析法律监督中的社会监督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falvwenshu/2022/0330/115550.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浅析法律监督中的社会监督》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5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