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策划方案 >

西北师范大学旧文科楼原址绿地广场建设方案

发布时间:2023-06-19 12:06:01 |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数字文化馆是新时代下传统文化馆与现代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基于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的整合与文化服务方式的转变,其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资源共享。它极大地拓展了公共文化服务范围,提升了服务水平,可见数字文化馆的建设是现今文化馆发展所要解决的紧迫课题。

【关键词】:数字文化馆;建设;文化服务

文化馆作为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服务中心,对丰富群众文化活动,提高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重要战略任务,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技术等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彻底改变了传统信息服务的格局,文化馆传统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无法摆脱服务单一性,发展滞后性、信息封闭性等问题,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面对新兴技术的冲击和挑战,进一步加强与科技的融合,在更高的水平上发展公共文化现代传播体系、实现文化资源的全民共享、进一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建成数字化文化馆,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一、数字文化馆建设的必要性

文化部、财政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将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和传播手段应用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战略选择”[1]。可见建设数字文化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文化馆发展的大势所趋。数字文化馆的建设是指区别于传统的实体文化馆,利用云计算等高新技术,以硬件、软件为支撑,依靠Internet技术为载体建成一个文化信息资源高效共享、开放互动、人人得利的数字化网络文化活动服务中心服务平台。建成一个文化信息资源高效共享,开放互动,人人得利的技术服务平台,同时配送优质的数字文化资源,通过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手段,进一步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拓展文化服务阵地,提高文化服务水平,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性、公益性、便利性、均等性等时代要求。数字文化馆建成后可以利用自身海量的信息资源向不同地域的用户提供更为专业、权威的文化信息资源服务。人们只需利用个人PC、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多媒体智能终端等设备通过访问网站、无线信号接收等方式,即可获取丰富多彩,生动直观的文化信息资源服务。数字文化馆的建设实质并不是对文化馆职能的完全替代,而是实现公共文化“均等性”服务效率的全面提升[2],其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一)信息的快捷性

数字文化馆最大的特点就是方便快捷,它突破了地区之间的界限,时间的约束,群众在获取文化资源服务方面不在处于被动地位,而是掌握了信息获取的主动权,用户可以通过数字文化馆的平台及时快捷的获得文化服务。

(二)服务的便利性

数字文化馆建成后将会把文化服务模式的“便利性”发挥到极致,它将依靠互联网技术,一改以往文化馆服务的不足,只要拥有电脑或手机等设备,就可以更为直观便利的获得丰富的文化资源服務,这种资源的获取与以往群众通过文化馆“一对一”甚至“多对一”的服务方式是完全不同的,群众不受时间、空间、场馆的限制,随心所欲,随时随地均可获取自己想要的服务。

(三)资源的开放性

文化馆的传统服务模式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表现在文化资源利用率低、受众范围小、信息资源得不到有效传播等方面。数字文化馆建成后,将有效避免以上问题,以全面、开放的姿态提供文化服务,让群众人人都可享受文化大餐。

二、数字文化馆建设的总体框架及思路

数字文化馆的建设要多角度、多方位的考虑。需要以突出其资源共享特色,以服务群众为基础,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目的,达到方便快捷提供文化服务的效果,在建设过程中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硬件方面

指数字文化馆建设所必须的设施和设备,首先要建设集运行、管理、维护为一体的计算机机房,它是整个数字化服务的中心枢纽,关系整个数字平台是否能够有效运作,通过机房的统一运行、管理和维护,才能实现数字化信息的传送。其次是要建设信息资源接收的服务终端,这里可以是在传统文化馆电子阅览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群服务场地,也可以是以个人计算机为主体的服务终端,還可以是移动设备为对象的服务终端。

(二)软件方面

在具备完整的硬件设施后,拥有高精尖的专业人才资源和管理队伍尤为重要。首先要引进和培养专业的数字文化馆工作人员,充实人才队伍,增强技术的完善与创新能力,丰富数字文化馆的服务质量;其次要根据文化馆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强人才队伍的培训学习,提升整体实力,并制定有关数字文化馆的管理规章制度,形成长效机制。

(三)网站栏目及网站功能

文化馆承担着宣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群众文化素质的重要职责,因此数字文化馆的建设必须要有丰富、实用的数字文化资源做支撑[3],这就涉及到数字文化馆网站栏目及网站功能两方面的建设思路。

在网站的栏目建设中应打破传统文化馆的服务模式,尽量打造涵盖范围广,种类丰富,群众喜闻乐见的特色栏目。如:可建设文化传播、文化生活、社交娱乐、培训辅导、成果展示、咨询快递、交流互动等模块栏目。这些栏目将涵盖音乐、舞蹈、戏剧、文学、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新闻资讯、文化政策、学习培训等相关内容,能生动形象,方便快捷的提供文化服务。而在网站功能的建设中则应该注重加强功能的多样性和实用性建设,提供诸如检索、视频点播、资源上传及下载、在线预约、资源链接、评论交流、远程服务等实用功能。

(四)服务空间的拓展

数字文化馆始终要依靠先进的传播手段为支撑,在数字平台环境下,通过不同的服务方式拓宽服务空间,多渠道向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实现文化馆开放式服务的立体化,全覆盖。因此,努力拓展服务空间成为健全数字文化馆功能的重要途径。

我们所提到的“阵地式”、“固定式”、“移动式”[4]的服务终端基本能够达到数字文化馆的立体式服务要求,但新兴的一些信息传播工具及手段却能够与前三种服务模式进行很好的搭配,相得益彰。如:我们可以考虑跟据数字文化馆网站模式研发设计一款可搭载ios、Android、Windowsphone等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第三方数字文化馆APP应用软件,安装该软件的用户可随时随地打开软件畅享手机版数字文化馆服务,既方便又快捷,省掉了许多麻烦。同时也可以通过在数字文化馆官网建设手机“二维码”的方法,让群众通过手机微信的扫一扫功能添加数字图书馆微信平台,用户添加该平台后,数字文化馆会定期定时向关注微信平台的人群推送消息,此法的优势在于可以不受地域时间限制,对群众进行文化信息资源的宣传推广。另外还可建立官方微博的方式,通过微博交流互动,进行文化资源信息发布。甚至还可以建立3D模式的体验空间,按比例将实体文化馆仿真建模,建立一个与实体文化馆一模一样的网上虚拟馆,然后以游戏的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方式,让用户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上逛文化馆。以上这些服务空间的拓展,是对基于对数字文化馆服务的很好补充,能更好的服务广大群众。

三、数字文化馆建设后期应注意的问题。

数字文化馆的建设由于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缺乏经验,又加上其涉及面广、信息量大、建设周期长,面临认识不统一、机制不健全、标准法规不完善等诸多问题[5],所以在建设过程中会遇到种种困难,需要我们集中力量解决。

(一)、加强数字文化馆相关功能的宣传和推广

数字文化馆建成后,如广大群众还是沿袭传统的文化服务获取途径,被动的获取文化资源,那就背离了数字文化馆建设的初衷。因此还需要组建一个专门的宣传团队,制定可行的宣传方案,对数字文化馆的相关产品及功能进行积极宣传和推广,教会广大群众如何使用其相关功能,最终在人群中普及。

(二)要注重信息反馈,及时发现问题

广大群众是数字文化馆的服务对象,也是数字文化服务的直接受益者,文化工作者应该及时发现数字化服务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慎重对待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所反馈的各类信息,采取集中讨论集中处理的办法不断改善服务方案

(三)、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升级

数字文化馆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由于网络技术飞速发展,日新月异,应用技术不断更新,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数字文化馆的专业技术团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拓展资源,根据受众的需求更新升级数字文化馆的功能,提供更加丰富、便捷、人性化的服务。

结语

人们已经利用网络创建了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等。因此,建立数字文化馆,通过网络来传播社会主義先进文化,让更多的文化信息资源惠及广大群众,是当下进行文化宣传服务的有效手段。而对于数字文化馆的建设,我认为应该从建设前的准确定位,建设中的合理构思,以及建成后的维护升级等方面入手。当然这些对于数字文化馆的建设思路还有诸多的不完善,需要更多的群众文化工作者积极参与思考,提出自己的意见与看法,才能建成一个群众满意的数字文化馆。

注释:

[1]财政部、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http:///zhengwuxinxi/zhengcefabu/201112/t20111209_614350.htm,2011年11月15日.

[2]孫俊英:《关于数字化文化馆的建设》,《大众文艺》2013年第11期,第221页.

[3]周建树:《数字文化馆建设的探索》,《文学教育》2013年第2期,第134页。

[4]子杨:《文化馆免费开放与数字文化馆建设探议》,《群文天地》2013年第5期,第13页.

[5]邬皓天、王桢、王军:《基于资源共享系统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河南社会科学》2013年第1期,第69页.

参考文献:

[1] 谈租应.文化馆学概论[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8.

[2] 成都市文化馆.文化馆作为与发展研究 全国副省级城市文化馆论坛文集[C].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2).

[3] 徐晓林.数字图书馆建设与运作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

[4] 郭平 张楚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研究[J] .情报科学,2007,(3):1160-1161.

[5] 周建树.数字文化馆建设的探索[J].文学教育,2013,(2):134-135.

[6] 苏柯子. 推动城乡文化信息资源数字化服务的思考[J].南方论刊,2013,(8):11-12

[7] 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EB/OL]. http:///zhengwuxinxi/zhengcefabu/201112/t20111209_614350.htm/2011-11-15.

推荐访问:原址 绿地 师范大学 广场 方案

本文标题:西北师范大学旧文科楼原址绿地广场建设方案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fanwendaquan/cehuafangan/2023/0619/265895.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西北师范大学旧文科楼原址绿地广场建设方案》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