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报告】关于黑河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完成情况及2007年计划草案报告
关于黑河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完成情况及2007年计划(草案)的报告各位代表:受市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全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完成情况及2007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发改报告】关于黑河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完成情况及2007年计划草案报告,供大家参考。
关于黑河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完成
情况及2007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受市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全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完成情况及2007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完成情况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的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市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团结奋进,锐意进取,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协调快速发展,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局。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137亿元,同比增长10.7%,其中一二三产分别增长 6 %、14%和14 %。
减灾增收效果显著,农村经济稳步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扶持农业生产的政策,积极启动新农村建设,克服了罕见的自然灾害,农村经济得到了稳步发展。地方农业实现增加值30.1亿元,增长1.9%。总播种面积1226万亩,增长10.6%。粮豆薯总产170万吨。畜牧业大牲畜存栏27.5万头,增长10.4%。林业完成造林面积10.4万亩。全市共转移农村劳动力16.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5.8亿元。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基础设施等方面投入2.6亿元,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工业经济全面发展。全面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矿产资源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大,重点项目和工业园区建设对工业发展拉动力明显加强,工业经济运行速度和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7.3亿元,增长21.3%。其中,地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7亿元,增长30.5%。全市规模以上地方工业实现利税1.85亿元,增长38.8%。
重点项目支撑作用加强,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4亿元,增长14%。“三带十区”建设稳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明显加快,全年共安排重点建设项目51项,完成投资16.6亿元。黑河热电厂三期续建、220千伏对俄输变电线路、通乡公路、黑河垃圾处理厂等项目相继完工,新开工建设了大多宝山铜矿、海豹水泥厂、翠宏山铁多金属矿等一批重点项目。大型商品粮基地、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得到国家批复,阿穆尔—黑河石油输运与炼化综合体项目、海澜热电厂、高浓度磷复合肥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有效推进。
对外经贸增势强劲,旅游业持续增长。进出口商品结构调整效果明显,贸易主体不断发展壮大,对外贸易领域进一步扩大,对外经贸呈现良好势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实现15.84亿美元,增长171.7%。其中,边境小额贸易1.9亿美元,增长11%;边民互市贸易3.1亿美元,增长30%;一般贸易10.8亿美元,增长523%。共批准外商投资企业7项,实际利用外资1079万美元。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1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4.2亿元。
财政金融运行平稳,招商引资成果斐然。全市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7.01亿元,增长20.8%。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95亿元,增长14.4 %,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4.2亿元,增长10.9%;各项贷款余额9.7亿元,下降5%。全市共落实招商引资项目162项,引进实际到位资金19.8亿元,同比增长63.6%。江苏梦兰、浙江合盛、大连正兴等大企业相继落户我市。
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3505元,增长5.4%。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5658元,增长1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8亿元,增长10.5%;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上升0.5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1.76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科技、教育、卫生、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年末全市总人口173.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6‰以下。
尽管2006年全市经济运行总体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较快的增长,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不强,农民增收困难;工业化水平低,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缺乏;进口贸易和边境旅游应对国家政策调整能力弱,持续发展的基础不牢固;民营经济发展缓慢,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二、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的总体思路和主要预期目标
2007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六中全会以及中央和省委经济会议精神,落实市委四次党代会的各项部署,围绕全面建设小康黑河和和谐黑河,实施“改革创新、开放升级、综合开发、强市富民”战略,着力培育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着力发展县域经济和外向型经济,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努力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按照上述思路,充分考虑现实可能,本着实事求是、积极稳妥的原则,建议2007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对俄贸易进出口总值增长25%;全口径财政收入增长9%;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9‰以内;万元GDP能耗降低4%;物价涨幅控制在3%以内。
三、2007年工作重点和主要措施
(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加快发展。坚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以发展农村经济为重点,进一步发育新产业、建设新村镇、培育新农民、塑造新风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地方农业增加值增长4%。壮大优势产业,发展现代农业。采用标准化生产模式发展连片规模种植,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品种和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有机食品监测面积达到350万亩。提高养殖业规模水平,以“两牛一羊”为重点,推进“主辅换位”。大力发展林产经济,提高经济效益。调整优化农产品结构,推进北安—五大连池—嫩江现代农业产业带建设,围绕四大生产基地和六大加工园区,进一步引导优势农产品向优势区域集聚。集中扶持发展有较强带动力的大型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大型农机作业合作社,农机跨区作业面积达到300万亩。全面加强农业科研、农技推广、良种繁育、防疫检疫、质量检测、病虫害防治、市场信息、气象等现代农业支撑服务体系。积极构建农业信息化、标准化和科教兴农保障平台。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以工兴农、以工富农。推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有序转移,鼓励农村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组织农民开展对俄劳务输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搞好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项目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我市大豆、小麦等优势作物生产。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续建二门山、金湾等水利枢纽工程,完成象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抓好黑河城区堤防、国境界河护岸和中小河流治理。以节水增效为重点,建设节水灌溉示范工程,挖掘粮食增长潜力。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以推广沼气、秸秆气化、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技术为重点,净化农村环境,实现村屯全面治理。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农村和谐。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加快中小学危房改造,认真落实对农村学生的各项补助政策,发展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全面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加快农村乡镇卫生院建设。全面推进乡、村两级卫生机构功能整合,加强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改善广播、电视接收条件,完善乡镇文化馆(站)、村文化室、图书室等设施。壮大县域经济,加强“场县共建”。全面落实优惠政策,进一步扩大县(市)经济管理权限。发挥各县(市)的资源、生态、区位优势, 选准主导产业做强做大。进一步推进和加强“场县共建”。有关县(市)要积极同农场对接,充分利用农场的比较优势和现有的合作基础,加快共建步伐,拓宽共建领域,提高层次和水平。以建设北安—五大连池—嫩江现代农业产业带为重点,推进农机、农技和产业对接,促进土地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二)积极培育和壮大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地方工业。依托口岸和资源,面向两个市场,以项目建设为依托,以带、区、园建设为载体,发育优势产业,不断扩大和提高工业经济规模和效益水平。规模以上地方工业增加值增长18%。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快培育优势主导产业。抓好兴边煤矿、东兴煤矿改扩建项目竣工投产,加快三道湾子岩金矿、翠宏山铁多金属矿等工程进度,开工建设嫩江—多宝山220千伏输变电线路、6万吨化学级工业硅二期、粉煤灰综合利用、五大连池40万吨矿泉水等项目,推进阿穆尔—黑河石油输运与炼化综合体、高浓度磷肥、东安岩金矿、三吉屯年产90万吨煤矿、木耳气年产60万吨煤矿、新鄂水电站、乌二水电站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加大现有企业技术改造力度,不断优化产品结构,重点抓好企业设备、工艺升级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量,增强市场竞争力。以带、区、园建设为载体增强产业聚集优势。进一步完善规划,明确带、区、园发展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使其尽快成为我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载体。重点推进嫩江—爱辉—逊克矿产开发产业带建设,不断扩大我市矿产资源开发规模。扶持壮大新兴基础原材料加工区,推进二期基础设施续建等项目,吸引投资主体,发展基础原材料加工产业。推进黑河对俄进出口加工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轻纺、电子、医疗设备出口加工等项目。加强多宝山地区矿业经济区综合开发,继续完善路网和供水工程。五大连池景区重点搞好矿泉城配套设施工程等项目建设。完善北安工业园区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机械、化工以及对俄出口产品加工业。嫩江九三工业园区重点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化项目。启动黑河三吉屯煤电化循环经济区建设,加强勘探和规划等前期工作,发展煤化工。抓紧启动逊克中俄合作加工区,培育我省北部高载能产业基地。加强资源节约,发展循环经济。优化热电、煤炭、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结构,加强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生产能力。进一步完善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市场调节机制,依法加强治理。
(三)完善服务功能,优化提升第三产业。以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为方向,不断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扩大国内消费。进一步发展壮大旅游业。以五大连池风景区—孙吴二战遗址—黑龙江界江(跨国)旅游带建设为重点,发展火山、边境、古城、民俗、冰雪、生态和红色旅游。加强重点旅游资源开发和重点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重点旅游线路。提升旅游服务体系的层次,全面提高旅游业的综合接待能力。抓好五大连池景区综合开发、中俄民族风情园、爱辉历史文化旅游区等重点项目。发展现代服务业。以爱辉区、北安、嫩江为重点,引入和培育现代化物流企业,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大力推行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代理制、电子商务,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增强对俄出口辐射以及国内周转的能力。加快金融保险业信息化步伐,增加新的业务品种,积极开拓对俄金融业务。优化服务环境,发展试车经济,打造国际试车基地。进一步塑造和挖掘我市独特的影视景观,发展影视服务业。提升传统服务业。规范房地产市场,优化住房供给结构,发育和规范中介、物业等房地产服务业。合理引导和规范商贸流通、餐饮娱乐等服务业,引入现代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提高服务水平。以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综合服务站为载体,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拓展服务领域,扩大就业渠道。
(四)加大重点项目建设力度,努力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加快工业、能源、交通、城市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07年计划安排重点建设项目34项,总投资70.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2亿元。继续推进大多宝山铜矿整体开发、海豹水泥厂、西部城区改造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中俄500KV直流背靠背换流站、海澜热电、嫩江至多宝山公路、嫩江至讷河公路、黑河市污水处理工程等工程,启动五大连池机场、黑嫩公路等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推进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完善项目储备库。围绕对俄科技经贸战略升级、资源产业开发、工业园区发展、旅游景点景区、循环经济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开发项目。积极推进项目前期工作,使“十一五”规划的重点项目有80%左右入库,并根据需要调整充实重大项目储备库。多方筹集建设资金,为项目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加大向上争取力度。根据国家和省的投资方向,积极作好项目前期工作,尽可能多的争取国家和省的资金支持。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创造条件,引进优强企业、优良资产,加快产业发育。进一步加强同金融机构的合作力度,确保重点项目、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设施的投资。加强政府引导,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益事业和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五)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对俄经贸合作。充分发挥黑河与俄罗斯毗邻的地缘优势,依托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强对俄经贸合作,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推进“两国一城”建设,完善互市贸易区功能,提升对俄经贸合作的层次和水平。进一步加强与俄罗斯的资源开发与合作。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巩固与发展对俄能源、矿产、森林、农业等领域的合作,继续扩大对俄购电和工程承包规模,对俄森林采伐达到50万立方米,境外土地开发面积达到70万亩。加快推进阿穆尔—黑河石油输运与炼化综合体项目和高浓度磷肥厂等项目,抓好扎维津斯克—逊克车陆220千伏输电线路项目前期工作。巩固和发展对俄贸易。壮大经贸主体,注重引进国内有实力的经贸企业到黑河开展进出口贸易。扶持外贸企业扩大经营规模。积极发展一般贸易,着力发展对俄边境小额贸易和边民互市贸易。进一步增加黑河口岸货运量,努力扩大进口,提高外经贸对财政的贡献率。在巩固阿穆尔州市场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对俄赤塔州、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伊尔库斯克、下卡姆斯克市等地区和城市的对外贸易,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促进工程机械、成套设备等附加值高的产品出口,提高地工产品出口比例。加大对能源、金属、化工原料等原材料和具有一定科技含量产品的进口。扎实推进“两国一城”建设。按照“资源共享、政府互动、市场同体、平台共用、科教同兴、文化共融”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与布拉格维申斯克市的交流与合作。全力推进“大通道”建设,争取黑龙江公路大桥主体工程年内开工。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切实提高城市品位和城市档次质量,创造良好的消费和服务环境,营造优美舒适的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筹划建设阿穆尔城和星级酒店,发展会议、会展经济。
(六)推进体制改革,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提供体制保障。加快政府职能转换。加大政府职能转换改革力度,推进 “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把政府的主要职能转移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上来。健全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的决策机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形成高效、协调、公正、透明、规范、廉洁的政府服务体系。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事业单位发展运行机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机制。重点实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劳动关系调整,尽快完成西沟水电公司股权置换,深化黑河地方铁路(集团)公司和黑河热电厂企业内部改革。推进农村各项改革。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大力推行村务公开、基层政务公开,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及配套改革,贯彻中央对农民“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增强基层财政保障能力。加快城乡管理制度改革,打破城乡分割体制,为生产要素流动创造条件。改革户籍制度、就业制度、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住房制度以及财政制度等,进一步消除城乡“壁垒”。发展非国有经济。建立和完善政策支撑体系、服务体系、担保体系和信息制度体系,增强非国有企业活力,拓展发展空间。注重培育和引入非国有大企业大集团,发展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产业和产品,创造私营企业知名品牌。
(七)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展各项社会事业,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加快发展城乡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提高劳动者知识技能水平。规范学校收费项目和标准。加强中俄教育交流,开展远程教育。重点抓好黑河中学易地新建、黑河学院扩建等项目建设。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研究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农村为重点,提高城乡居民的医疗保健水平。提高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加强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监管,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解决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预防重大传染病的流行和蔓延,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点推进黑河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楼、县级综合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和其它卫生项目建设。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供形式多样和价格合理的文化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加强历史文化资源的整合,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扶持和引导健康有益的文化产品和文化经营活动,发展大众型文化娱乐场所,培育农村文化市场。加快黑河市群众艺术馆、各县(市)文化馆、图书馆建设。
(八)切实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坚持以人为本,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完善社会管理,推动社会和谐进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发展中小型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发展第三产业为扩大就业的产业重点,开发商贸、旅游、现代物流、社区服务等吸纳力强的就业岗位。切实加强农村务工人员、下岗事业人员的就业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全面落实再就业政策。努力开拓国内外劳务市场,促进劳动力输出。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扩大城镇社会保险覆盖面,尽快使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覆盖到各种所有制企业。加强城乡救助体系建设,推进社会福利市场化运作,加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救助。增加居民收入,提高生活质量。全面落实最低工资制度,维护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落实公务员各项补贴,适当提高标准。围绕“市容市貌改善年”主题,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强化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增强城市集聚和辐射能力。加快与民生密切相关的供水排水、供热、电力通讯、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搞好西部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减少城市环境污染,力争年内开工建设黑河污水处理厂、医疗垃圾处理厂项目。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扩大园林绿地建设,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加强商业网点建设,提供便民服务,逐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实施生态建设和环境整治工程,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突出黑龙江流域、松花江流域嫩江干流的治理,进一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加强噪声防治。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风景名胜保护区以及其它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环境和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大力倡导健康、节约、环保的消费模式和良好社会风气,使全社会都积极投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大对各种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不断降低刑事犯罪率。加大生存安全的监控,提高设防标准搞好森林防火,防洪、防震减灾工作,预防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发生。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降低安全事故总量。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抓好安全生产 “三同时”。重点预防煤矿事故发生,消除重大事故隐患。抓好矿山、建筑、石油液化储运、道路交通、化工、烟花、酒精等高危行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完善社会灾害救助机制,实行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卫生防疫等配套联动,最大限度的保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fanwendaquan/diaochabaogao/2023/0804/282161.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发改报告】关于黑河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完成情况及2007年计划草案报告》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