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报告】关于鸡西市2005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6年预算草案报告
关于鸡西市2005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6年预算草案的报告各位代表:受市政府的委托,我向大会报告我市2005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6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一、2005年全市预算执行情况2005年,在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财政报告】关于鸡西市2005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6年预算草案报告,供大家参考。
关于鸡西市2005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6年
预算草案的报告
受市政府的委托,我向大会报告我市2005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6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
一、2005年全市预算执行情况
2005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全市各级政府认真贯彻市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围绕市委快发展、大发展的要求,圆满地完成了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预算任务。
2005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含基金、下同)183,674万元,比上年增长(以下简称增长)43.35%。其中:上划收入101,181万元,地方财政收入82,493万元。地方财政收入中,基金收入11,306万元,一般预算收入71,187万元,为预算的121.50%,增长34.33%。
2005年,全市财政总支出完成(含基金、下同)191,272万元,增长27.31%。其中:基金支出11,283万元,一般预算支出179,989万元,为预算的135.27%,增长28.40%。
2005年,市本级财政总收入完成118,884万元,增长61.02%。其中:上划收入66,616万元,地方财政收入52,268万元。地方财政收入中,基金收入6,529万元,一般预算收入45,739万元,为预算的132.74%,增长46.75%。
2005年,市本级财政总支出完成98,491万元, 增长34.45%。其中:基金支出6,781万元,一般预算支出91,710万元,为预算的140.70%,比上年增长38.63%。
按现行财政体制计算,全市地方预算收支加减同省和县区的结算后,一般预算收支净结余313万元;基金预算收支净结余348万元。另外,全市当年争取中央及省财政专项资金61,378万元,主要专项用于社会保障、抚恤救济、农林水利和教育等支出。
2005年,全市预算外资金收入(快报统计数,下同)完成33,546万元,增长5.6%;预算外资金支出完成31,781万元,增长3.67%。滚存结余3,514万元。
2005年市本级预算外资金收入完成25,785万元,增长7.4%;预算外资金支出完成24,066万元,增长5.32%。滚存结余3,092万元。
2005年预算执行的特点:一是全市财政收入增长强劲。全市提前一个月完成了全年预算收入任务,财政总收入实现三年翻一番;二是经济发展对财政增收的拉动作用进一步明显。国、地税收入占全市财政收入比重达到91.63%,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三是区级财政体制改革效应明显。六区财政收入比改革前的2003年增长105.6%,两年再造了一个六区收入;四是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社会保障、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教育、科技等各项事业均得到了有力保障,分别增长148.10%、62.20%、21.84%、43.35%,公共财政特征渐趋明显。
虽然2005年预算执行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如,税收监控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区级财政虽然增收形势喜人,但多年来受经济基础薄弱、底子薄的影响,财力仍比较紧张等等,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预算执行中加以解决。
2005年,全市各级财税部门紧紧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深化财税改革,狠抓收支绩效,各项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支持“三农”工作取得新进展。积极落实对农民的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政策,促进了农业增产。全市投入农村税费改革资金7,103万元,支持了乡村两级办学、优抚等工作。投入“三奖一补” 、“一事一议”等资金2,256万元,支持了村级各项公益事业建设。积极筹集资金,新建了农村老年福利中心,实现359名五保户集中供养。充分发挥支农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作用,重点支持了奶牛生产基地等主辅换位项目、绿色水稻等绿色食品项目、蔬菜出口基地等农业产业化项目、农田水利工程等农业基础设施项目,促进了“四个”升级。
──扶持重点项目发展取得新成效。加大对“1234510工程”的支持力度,筹集机场、青龙山水库等大项目前期费用资金500万元。发挥国有资产运营和产权交易职能,完成国有资产交易93笔,交易总额50,129万元。支持引进了沈煤集团等战略投资者,壮大了我市地方企业的整体实力。投入虎头旅游开发、对俄出口大市场等项目资金400万元,促进了新兴财源建设。围绕五大园区建设和发展循环经济,对北方制钢、乌苏里江制药、乐贤焦化等重点企业共投入技改扶持资金4,340万元,拉动了全市经济的加快发展。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再上新台阶。2005年,全市各级政府共投入建设资金7,337万元,对西山路等“八路一桥”和银东委路等“27条背街巷道”进行了改造,实施了新大桥路灯等6个街路路灯照明工程,支持了“两沟一河”工程建设,以及穆棱河公园工程、东部排水工程等城建项目。多方筹措3,000万元资金,偿还了政府担保、供热、煤气等国债资金历史欠账,全市城乡环境进一步改善。
──为群众办实事迈出新步伐。全市财政部门拿出财力8,831万元,全年支持完成社保并轨人数58,635人。投入低保、社会救济等资金1,121万元,改善了低收入人群生活质量。全市投入中小学危房改造、教学楼维修、教育设备及网络远程教育资金3,210万元,提高了教学基础设施质量。兑现全额工资和补发以前年度陈欠工资增加财力支出5,700万元,实现了区级财政开满全额工资的目标。投入公费医疗资金2,538万元,市级投入公费医疗补助标准比上年增长30%。投入疾病控制中心、援藏、煤气、热费、职工廉租住房和浴池环保锅炉改造等项目资金2,100万元,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
──财政改革取得新突破。系统出台了项目支出、投资评审、非税收入改革等七个财政规范文件,搭建起我市公共财政体系框架。深入实施区级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下放企业169户,下放税源647万元,下放税基2,455万元,调动了区级增收的积极性,全年区级财政收入增长58.71%。税收监控的例会分析、计税员等五项制度执行力度进一步加强,促进了社会综合治税。
二、2006年全市预算草案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承前启后、推进鸡西又快又好发展的关键之年,虽然我们面临着较好的发展形势,但是挑战和压力依然很大。一是多元化的财源结构尚未形成。财政收入对煤炭及相关产业的依赖程度较大,财政抵御风险的能力仍然有待提高;二是财政收入压力较大。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焦炭、钢铁市场价格今年有继续下降的趋势,客观上形成减收因素;三是社保并轨资金挂帐需要消化解决。财政筹集的企业并轨资金,要在今年和今后的几年中拿出财力逐年消化解决;四是偿债压力较大。今年已到期的供热、供水、供气等国债转贷资金本息、世行贷款、农业开发等政府担保债务和历史欠账,需要财政加以偿还。
根据市委十届四次全会对当前形势的分析和上述财政收支压力分析,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确定为: 以市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为指针,用科学发展观和科学理财观统领全局,大力实施“财政绩效推进年”建设,围绕全市重点工作抓支出结构调整,围绕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抓财政改革,围绕实施“1234510工程”抓财源建设升级,集中财力办实事,求实效,为实现我市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建设和谐鸡西提供有力的财力支持。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确定2006年预算编制原则为:一是体现财政收入科学增长。贯彻科学发展观和稳健的财政政策,确定财政总收入增长20%;二是坚持预算收支平衡。在经济加快发展的同时,继续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最大限度地压缩一般性预算支出。三是确保全市重点支出需要。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和“1234510工程”等全市重点工作,支持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
按照上述目标和我市2006年国民经济发展计划,2006年,全市总预算收入安排214,260万元,扣除基金预算收入后,比上年实际完成增长(以下简称增长)20%。地方预算收入安排87,915万元。其中:基金预算收入7,410万元,一般预算收入80,505万元,增长13.09%。
2006年,全市总预算支出安排188,063万元。其中:基金预算支出7,762万元,一般预算支出180,301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以下简称增长)35.50%。
2006年,市本级总预算收入安排144,878万元,扣除基金预算收入后,增长23.61%。地方预算收入安排58,259万元。其中:基金预算收入6,000万元,一般预算收入52,259万元,增长14.25%。
2006年,市本级总预算支出安排101,500万元。其中:基金预算支出6,000万元,一般预算支出95,500万元,增长46.51%。
按照现行财政体制,上述预算收支安排,加减同省的各项结算后,当年预算收支是平衡的。但受财力所限,一些增支因素如到期国债资金、财政担保资金及历史欠帐等仍然需要依靠全市各级政府继续加大增收节支工作力度,在预算超收中消化解决。
三、坚持公共财政绩效导向,确保完成2006年预算任务
(一)优化预算支出结构,办好与群众利益相关的实事
一是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争取农业综合开发、支农等专项资金,加大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村信息网络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促进农业“四个”升级和城乡协调发展。做好解决村级经费、村级债务工作,大力争取“以奖代补”和“三奖一补”政策,加大对“五保户”集中供养的支持力度,发放好“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资金,把惠农政策落到实处。二是支持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做好社保并轨挂帐资金的偿付工作。积极争取省专项资金,帮助弱势群体实现再创业。确保各项社会保障资金按时足额发放。做好《公务员法》有关公务员待遇落实工作。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安排城市和农村失学儿童补助,多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推进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三是支持社会公共事业和谐发展。增加地方财政投入并积极争取省专项资金,确保教育、科研、文化、卫生事业加快发展;筹集专项资金,支持完成宝川垃圾处理厂、“两沟一河”综合治理、8条街路和20条背街巷道等项目建设,改善水、电、路和小区生活环境,营造温馨和谐的居民生活环境。探索“花钱买服务”的路子,努力提高预算支出绩效。
(二)坚持科学理财观,继续深入推进财政改革
继续完善和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全面提高改革绩效。一是深化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市直二级核算单位全部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加强快速拨款各项措施的落实。按省要求,采取先进技术手段,彻底清理“吃空饷”人员,节约财政支出;二是做好综合预算编制工作。推进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预算的科学编制,尤其是要有计划地加强项目预算的编制工作,强化预算内、外综合部门预算的调控功能;三是推进政府采购改革。加强政府采购的各项配套机制建设,将政府采购与项目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投资评审有机结合起来,工程类和大额服务类采购项目实施集中采购,建立政府采购信息网与招标代理制,推进快速采购,提供优质采购服务;四是推进非税收入改革。继续推广罚缴分离和以票验费制度,市直单位非税收入全部实行“单位开票、银行收款、财政统管”,确保非税收入及时足额入库;开展票据使用专项检查,清理不合理收费和超标收费,维护好民营企业利益,切实改善经济发展环境。
(三)创新措施推进财源建设,有效提升财源项目的财政贡献率
整合贴息、担保、技改、贷款等专项和政策性资金,集中投入对全市具有重要拉动作用的项目。继续加大项目前期经费投入力度,促进项目立项、批复和资金争取工作。支持我市煤电化工业基地建设,提高我市煤炭产业的财政贡献率。完善国有资产运营体系,整合国有企业资产、土地资源、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等资源,发挥好“融资平台”作用,做好工业园区“三通一平”工作,实现园区的发展壮大,做大做强主体财源。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和支农资金支持力度,着力推进以建设畜牧业大市和优质绿色食品基地为重点的“四个升级”项目建设,支持发展现代农业,努力提升基础财源质量。支持对俄口岸和加工项目建设,强化口岸税收征管措施,不断提高对外经贸的财政贡献率,扩大新兴财源占财政收入份额,做好全方位生财这篇大文章。搞好财银合作,积极引进外地商业银行落户我市,努力改善融资环境。
(四)加强财政监督管理,促进经济增长最大限度转变为财政增收
为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增长转变为财政增收,要重点加强三项措施:一是强化各项抓收入措施。继续加强税收监控,完善五项税控制度,加强煤炭、房地产、建筑安装等行业的税收征管,积极推行财、税、库、行横向联网,完善契税直征措施,探索房地产行业税收新办法,全面推进社会综合治税。二是加强投资评审工作。提高项目评审质量,扩大评审范围,凡使用政府性资金的项目必须执行先评审后拨款的规定,以投资评审促进项目预算的科学编制,保证国库集中支付按合理的工程进度拨款,为政府采购提供合理的工程造价,提高改革的联动效应。三是加强财务总监委派力度。对政府性投资项目派驻财务总监,做好基建资金、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全程监督,保证项目的规范运作和建设资金专款专用,维护财经纪律,提高财政性资金使用绩效。
各位代表,2006年,我们要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大力推进财政绩效措施,努力办实事,求实效,为全面完成财政预算任务,促进全市又快又好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fanwendaquan/diaochabaogao/2023/0805/282624.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财政报告】关于鸡西市2005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6年预算草案报告》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