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蚌埠风俗习惯有什么,菁选3篇(范例推荐)

发布时间:2023-04-23 09:48:02 | 来源:网友投稿

蚌埠的风俗习惯有什么1  主食50年代前,蚌埠人以小麦面粉为主,大米次之。60年代后,随郊区麦改稻面积扩大,多米面参半。但北方籍人偏面食,南方籍人偏米食。杂粮有高粱、山芋、大豆、玉米、绿豆、豇豆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蚌埠风俗习惯有什么,菁选3篇(范例推荐),供大家参考。

蚌埠风俗习惯有什么,菁选3篇(范例推荐)

蚌埠的风俗习惯有什么1

  主食 50年代前,蚌埠人以小麦面粉为主,大米次之。60年代后,随郊区麦改稻面积扩大,多米面参半。但北方籍人偏面食,南方籍人偏米食。杂粮有高粱、山芋、大豆、玉米、绿豆、豇豆等。蚌埠受淮北山芋产区影响,在60年代初的经济困难时期,曾以山芋充当主食,出现过山芋做成的馒头、包子、面条、水饺、糕点等。顺口溜曰:山芋面,山芋馍,离了山芋难存活。 副食 以猪肉为主,辅之以鸡、鱼、蛋、奶等。牛羊肉少数人喜食。宴请送礼以淮河鲤鱼为上品。蔬菜品种丰富,主要有白菜、萝卜、菠菜、芹菜、黄瓜、西红柿、豆角、冬瓜、南瓜、山药、藕等,中老年家庭有腌腊菜、腌萝卜干、腌肉的习惯。豆制品除豆腐、干子、豆芽外,还有豆泡、水粉皮、凉粉、千张、腐竹等近20种。 饮料 20年代前后,一般人家常饮50度以上的土制小药酒。60年代后,盛行60度山芋干酒,其价格低,酒性冲,对舒筋活血、解除疲劳似有立竿见影之效。进入80年代,人民生活水*提高,多饮粮食大曲酒,如蚌埠大曲、明光大曲、古井玉液、双沟大曲等。

  节日和待客常选用名酒佳酿。70年代起,啤酒开始成为夏季常用饮料。旧时,一般居民家庭无饮茶习惯,但南方籍人家及知识分子、干部讲究饮茶。进入80年代,饮茶习惯普及,并重视茶叶品种和质量。 口味 以咸为主,喜辣味,兼有酸甜。做菜重油、重色、重香,以葱、姜、辣椒、蒜、香菜作佐料。八角、花椒、茴香、良姜等香料配制的“八大味”卤菜尤受喜爱。因城里人口籍贯混杂,南方籍人家口味讲究淡、鲜、甜。50年代时,蚌埠机械厂为此开办过南、北方口味的两个食堂。另外,淮河船民亦喜食南方口味酱菜。

  建国后,因人民生活水*提高,各类副食品大量增加,旧时皖北籍人家那种所谓“秫秫面馍就辣椒,越吃越添膘”的习俗消失。进入80年代,城市人口味已开始讲究淡鲜,但咸辣仍为主。 餐食习惯 一日三餐,早晚多为馒头稀饭,中午多为米饭。搬运、建筑等行业体力劳动者及某些中老年人有饮酒嗜好,常是三餐两喝。50年代前,在街上小店常见人饮“柜台酒”,因盛酒用小碗,又称“抽小碗子”。码头工人逢知己相遇,以酒叙话,并划拳行令,酒后食馍、饼等面食。进入80年代,职工和学生在饮食摊吃饭增多。居民自家发面蒸馍习惯基本改变,多在市场买大馍。男职工及一般青年于晚间常在饮食摊和小吃铺叫上卤菜,饮白酒或啤酒,酒后食馄饨、面条,以代晚餐或夜宵。

  宴请 菜肴较讲究,菜分凉、炒、浇、炖几类,样数用八、十、十二不等。旧时,喜庆用十样,必有“四喜丸子”,意为“四季如意”,或用十碟十碗,意为“十全十美”。丧宴用九样,象征主人家去世一人为缺憾。宴请席名以首道菜定,较流行的有海参席、鸭子席等。宴请必有酒,谓之“无酒不成席“。若宾客多,用“流水席”(人满桌即开宴)款待。丧葬谢礼也多用“流水席”。

  酒规 旧时,蚌埠人饮酒并无当地酒规,可随主客籍贯不同而异。但延续数十年,也大致形成了一套习惯。如饮酒前,主人提议推举或指定“酒司令”,一般是由酒量大或善言词、会周旋者充当。“酒司令”发号施令,各人先干三杯,接着主人向需要应酬的客人敬酒。饮酒碰杯喝双。未喝净者,要“点酒罚三杯”。但酒桌上无正理,难免互相扯皮打酒“官司”。之后,“酒司令”收三个酒杯,鼓动席间划拳,俗称热闹热闹,其中有“打扛子老虎”、“行酒令”、“猜火柴棒”、“数数字”、“转勺把”等游戏。入席迟到者须罚三杯方可就座。最后散酒杯,添满酒,全桌人共干“门杯酒”。未够量欲饮者,虽可再添,但不可将瓶中酒倒净。结束时,“酒司令”举瓶晃动留下的酒说:“酒在瓶中,下次再喝”。至此,主客皆大欢喜。

蚌埠的风俗习惯有什么2

  蚌埠城郊住宅与皖北乡村习俗相似。淮河以北因地势低洼,农家择高地或筑台建房,并多以“台”命村名,如金台村、陈台村、韩台村等。进入80年代,农村推广水泥构件二层小楼房,*顶房屋开始为农民接受,改变了旧时认为“屋不起顶,家不发旺”的迷信观念。 旧时城里居民自建房,随乡村习俗,但已简化。一般人家讲究的习俗有: 建房不愿比邻房低,上梁放鞭炮,散糖,请工匠吃酒。 借邻房山墙建房,自立柱梁,有“借山不借力”的规矩。 前檐稍高于后檐,以此比喻“做人要抬头不低头”。 常用布局为三间屋二头房,中为堂屋。 门开南向稍偏东,忌正南似庙门。“门宽三尺三,进(得)了花轿出(得)了棺”。 大门不对别人家门、窗、墙角、烟囱,若避不开,则在门头安置小镜子反射,或安“八卦”祛邪。 山墙不留门,忌“山墙打门独家村”之嫌。 屋内梁下不铺床。 家人去世,父母尸停柩堂屋正中,其他亡人则要偏于正中的位置。 出售房屋称“吉房出售”,但不含门,卖门象征今后无生计门路。 一般人家堂屋陈设,习惯靠正面墙摆家堂(长条供桌),配大方桌、椅子,正中悬挂中堂。富裕人家或仿书香门第,附庸风雅;或比官宦人家,显富摆阔。但对室内空气、光线、整洁并不用心,故仍脱不了乡村土气。 城里沿街建房,尤其商业用房,为争寸地生意,朝向不论,布局因地而宜,少有禁忌。 70年代后,城里居民自建二三层小楼,讲究采光和通行方便,旧时的建房习俗基本不用。

蚌埠的风俗习惯有什么3

  蚌埠是花鼓灯、泗洲戏的发源地,以上项目均已申报国家及世界文化遗产。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4个,总藏书量37.2万册,比上年增长2.2%。

  文化事业不断繁荣。《鼓乡情韵》参加第四届CCTV舞蹈大赛夺冠,歌曲《好一个花鼓灯》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蚌埠双墩1号墓和禹墟遗址发掘进展顺利并取得一定成果。

  2010年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花鼓灯歌舞节,建成1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80个农家书屋。全市共有电视转播台4座,广播电台4座,电视、广播人口覆盖率均达100%。

  泗州戏是淮河*的一朵鲜花,广大的人民群众都非常喜欢她,俗称它为拉魂腔,代表人物有李宝琴、李宝凤等。蚌埠特产

  【怀远石榴】   

  怀远石榴栽培历史悠久,品质优异,久负盛名。据传从唐代已有栽培,到了清代怀远石榴已见诸正史,怀远县志中记有“榴,邑中以此果为最,曹州贡榴所不及也。红花红实,白花白实,玉籽榴尤佳”。可见怀远石榴在很久以前已形成了独特的地方特色。 怀远石榴品质名列全国各大石榴产区之首,以其艳丽的色彩,端正的果形,晶莹剔透的籽粒,佳美的风味,赢得中外人士的好评。皮薄、粒大、味甘甜,百粒重、可食率高、含糖量高,是其显著特点。 玉师籽、红玛瑙核软可食,籽粒晶莹,若珍珠,似宝石,风味醇厚,清凉甘冽,可滋补身体,有益身心,堪称榴中珍品,曾作为贡品进贡皇宫。 民间常将秋季收获的石榴窑藏,用于来年春节前后食用,风味尤佳。

  【沱湖蟹】   

  沱湖蟹产于五河县,是我国三大名蟹之一,属于长江中华绒鳌蟹系,与阳澄蟹齐名,生产历史悠久。自古以来,沱湖就具有水草茂盛、水质清洁,小鱼虾、螺狮等天然水生物丰富,为沱湖蟹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和食之不竭的饵料。沱湖螃青背、白肚、黄毛、金爪,具有膏丰肉满、味道鲜美、入口香甜、营养丰富的特点。民国早年,北京四大名医之一的施今墨,是个出了名的品蟹美食家,他把各地出产的蟹分为六等:一等是湖蟹、二等是江蟹、三等是河蟹、四等是溪蟹、五等是沟蟹;六等是海蟹。沱湖的螃蟹当属一等湖蟹中的极品。 据说朱元章对沱湖蟹情有独钟,洪武二年四月,朱元章回凤阳祭祖,携带郭子兴、郭英、费聚三员大将专程赶赴沱湖品蟹、食后,连声称赞:“真乃天下第一美味!” 沱湖蟹

  【固镇石雕茶壶】   

  固镇石雕茶壶采用产于灵壁县的磐石(又名八音石)等雕刻而成。其形体古朴淳厚,大小结构与紫砂壶无异,造型别致,做工考究,壁薄如币,叩之声加磐,视之洁如镜,堪称“壶中极品”。石雕茶壶制作十分讲究,要经过选石、开料、内雕、切割、粗雕、精刻、抛光等八、九道工序,多为手工、半手工精心雕镂而成。造型可与著名的宜兴紫砂壶媲美,天然纹理色彩丰富,质地凝重坚实,且内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

  【蚌埠玉雕】   

  系以各种玉石为原料的雕琢工艺品。主要产品有炉、瓶、人物、花卉、鸟兽等五大类、数百个品种,龙顶五环炉、玉雕球、天然瓶、仕女等最为名贵。造型奇特,雕工精细,质地细致,色泽鲜艳,温润光洁,玲珑剔透。

  【笛膜】   

  安徽省蚌埠土产优质笛膜:又称苇膜(芦苇空心杆中的一层薄膜),条状,约为20多公分,纯白.在恰当的季节适时的采出,是各种管式乐器的必选。

推荐访问:蚌埠 有什么 风俗习惯 蚌埠风俗习惯有什么 菁选3篇 蚌埠的风俗习惯有什么1 蚌埠家乡的风俗 蚌埠的节日风俗 蚌埠传统文化、民俗

本文标题:蚌埠风俗习惯有什么,菁选3篇(范例推荐)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fanwendaquan/gongwenfanwen/2023/0423/245242.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蚌埠风俗习惯有什么,菁选3篇(范例推荐)》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