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红楼梦》的悲剧思想
内容摘要:《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四部名著当中最受争议的文学名著,在学术界中专门为她开辟了“红学”研究。“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就像它的前言诗一样,变幻莫测。笔者认为,《红楼梦》中最吸引人的就是她独特的悲剧色彩。鲁迅曾说过:“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在《红楼梦》中体现得非常完美。本文将对《红楼梦》中的悲剧色彩进行浅析。
关键词:《红楼梦》 悲剧思想
一、家族悲剧
《红楼梦》讲述了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贵族大家庭由繁华走向衰败的生活。在贾府这个大家庭里,每个人都扮演了不同的角色,看似和乐融融,其实从《红楼梦》中,看到更多的是人的自私自利,当自己的利益与别人发生冲突时,才显露出了人性的贪婪与自私。书中赵姨娘为了让自己儿子获得贾府的家族继承权,竟然不惜昧着良心施法暗害宝玉,致使宝玉险些丧生,这种置亲人于死地的戏码,早在贾府上演得“风生水起”。而另一边的公子姐儿依旧沉沦于贾府这个空壳所营造出来的吟诗作对的“书香生活”,他们并不知道灭亡的魔爪已悄无声息地伸向这个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的大家族。在这个大家庭里,亲情早已变得暗淡无味,作为专制家长的代表贾政来说,他与宝玉之间的父子情早已不复存在,血浓于水在这个腐朽奢靡的贾府荡然无存。
二、时代悲剧
有人说《红楼梦》的悲剧是在于它所处的这个时代太腐败,但是曹雪芹当时也不可能在书中说得“太明白”,所以只得用贾府这一个“缩影”去映射当时清政府的腐朽封建。曹雪芹并不懂什么叫封建王朝、封建思想,因为他本身就生活在那样一个时代,只是他算是其中少有的含有“新思想因子”的觉醒的清朝人。
在《红楼梦》中,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双玉”之间的悲剧爱情,可是什么导致了这样一场看似完美的爱情走向死亡的呢?首先,从贾宝玉出生的那一刻便注定了他的婚姻就已沦为家族利益的一项工具,而不可能是一桩单纯的男婚女嫁。因为处于封建社会中的名门望族,儿女之间的情爱早就可以忽略不计了,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众所周知,黛玉幼年丧母,家境也不如宝钗优越,性格又有些叛逆,没有宝钗那样保守传统,在那样一个封建的时代,贾府的众家长自然选择的是宝钗而不是黛玉。
三、文化悲剧
有人说:“《红楼梦》的诞生是一个奇迹。”因为,《红楼梦》提出了生存的价值意义,就像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拉开了一条冲破封建思想的裂口,涌出的是源源不断的新鲜空气。但是,这样一部与当时文化格格不入的作品,即便再优秀,也注定会被封建统治者打压。因为他们畏惧这种思想所带来的解放,畏惧这种思想会威胁到他们的统治。
当时的中国是处于封建社会开始分解、从封建经济体系内部生长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因素正在萌芽的时期。同封建主义思想意识相对立的市民思想不断壮大,更加深了封建统治者将《红楼梦》列入禁书的决定。
四、人物悲剧
《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个个如花似玉,个性分明,可是都是一幅幅“美人泪”的悲剧画卷。其中,笔者以晴雯为例,浅析十二钗的悲剧人生。不可否认,晴雯是一个自尊自爱、性格率直的姑娘,并且有着跟黛玉相似的美丽容颜,所以,在大观园中尤为受到宝玉的宠爱。可就是因为这样,晴雯才招致她人的嫉妒,诽谤,告她与宝玉有私情,才会在抄捡大观园的时候,被几个婆子拖了出去。晴雯的悲惨结局果真印证了她的判词: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她的死就像是一面镜子,清晰明锐地照出了这个社会污浊的保守思想。
五、爱情悲剧
《红楼梦》中最引人入胜的莫过于“宝黛”恋的凄美,贾宝玉和林黛玉虽然充当着不满封建社会及其制度的角色,有别于当时的一般贵族青年,追求着自由恋爱,所以,这样的爱情在贾府这样一个封建制度下存活的名门望族来说显然是不被承认的。再加上林黛玉天性孤傲,叛逆,有着追求平等地位的思想,这在当时贾府的家长看来实际不符合礼教。而薛宝钗就不一样了:品格端庄,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分从时,典型的封建传统的媳妇标准。这样一再对比,结果就很明显了。这场“三角恋”中,没有谁对谁错,他们都是封建统治下的可怜的牺牲品罢了。
六、结语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是一部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
(作者单位:沈阳广播电视大学)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浅谈《红楼梦》的悲剧思想》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