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脾汤加减治疗失眠临床应用体会
【摘 要】失眠是临床常见疾病,长期失眠可影响人们的健康,导致身心受损,给工作和家庭带来诸多不利,多年来笔者应用归脾汤加减治疗失眠60例,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关健词】失眠;归脾汤
【中图分类号】R 25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7-0232-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60例患者中女性35例,男性25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24岁,平均年龄37岁。临床表现: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神疲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1.2 治疗方法:方药组成:人参10克、黄芪30克、白术10克、茯神10克、酸枣仁10克、龙眼肉10克、木香6克、当归6克、远志6克、炙甘草6克,阴血亏虚,虚火内扰去黄芪、人参、加五味子、生地、太子参、阿胶、黄连。失眠较重加龙骨、磁石、不思饮食加焦三仙或鸡内金
2 结果
2.1疗效判定标准: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夜晚睡眠时间延长到6-7小时。显效:临床症状减轻,夜间睡眠时间延长5-6小时。无效:临床症状无减轻[2]。
2.2治疗结果:痊愈29例显效26例 无效5例 总有效率为91.6%
3 病例介绍
李××,女性43岁 2010年8月就诊患者失眠三年,加重一月。自诉入睡困难,头晕头昏,心悸健忘、神疲、双膝无力、不思饮食,查看患者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大便调,小便自利色清。患者平时口服神衰康胶囊,肉寇五味丸、乙酰天麻素片,谷维素、维生素C,效果均不佳。每晚入睡时口服安定2片进入睡眠6-7小时,晨起感头昏头重,精神不佳。患者欲口服中药治疗,故前来我科就治,根据患者症状、舌苔脉象症属心脾两虚,兼肝肾不足。
药用:人参15克、白术10克、茯神10克、黄芪30克、酸枣仁10克、木香6克、当归6克、远志6克、阿胶烊化10克、生龙骨30克、磁石30克、五味子10克、夜交藤10克、杜仲15克、炙甘草6克、5剂水煎服,每日两次,午后及睡前服,10剂后患者已有睡意,继服原方10剂,患者睡眠明显改善,效不更方,继服上方。四周后患者头晕头昏、疲倦,双膝无力明显改善,未感心慌心悸,夜间睡眠可持续6-7小时,口服中药期间停服安定片,晨起精神爽,心情愉快。
4 讨论
失眠的病因虽多,但不外与心胆脾肾的阴阳失调,气血失和有关,病理变化见《景岳全书·不寐》中将失眠分成有邪、无邪两种类型,认为“有邪者多实证,无邪者皆虚证”,无邪是指“思虑劳倦惊恐忧疑,及别无所累而常多不寐者,总属真阴精血之不足、阴阳不交,而神有不安其室耳。”治疗上《景岳全书·不寐·论治》中指出“无邪而不寐者……宜以养营,养气为主治……即有微痰微火皆不必顾,只宜培养气血,血气复则诸症自退,若兼顾而杂治之,则十曝一寒,病必难愈,渐至元神俱竭而不可救者有矣[1]”。临床中多数失眠为气血不足阴血暗耗致心失所养,神不守舍。归脾汤主证,功效符合之。方中人参、黄芪、白术补脾益气,人参可用党参代替,当归、甘草温养肝而生心血,茯神、枣仁、甘平养心安神,远志交通心肾而定志宁心,木香行气健脾,使全方补而不滞。随证可加五味子、生地、阿胶、滋阴养血,加杜仲、焦三仙各补肝肾、健脾开胃,失眠较重时加重镇安神的药物如龙骨、磁石等,但不宜久服,以免有碍脾胃运化。不寐属于心神的病变,故尤应注意精神方面的调摄,喜怒有节心情舒畅,睡前不宜饮浓茶等刺激之品,适当的体力劳动,可促进身心健康,也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失眠,可以给病人带来长期的痛苦,长时间口服安眠药,又可以引起医原性疾病,中医药可调整人体脏腑气血功能,明显改善睡眠状况、且不引起药物依赖,更不会引起医源性疾患,因而受到患者欢迎。
参考文献:
[1] 王永炎,中医内科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32-136.
[2] 周道忠,夏宁。[J] 中华临床中西医药杂志.2005.6(6).106.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归脾汤加减治疗失眠临床应用体会》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