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近代史心得体会
近代史心得体会通过不断的尝试,我们积累了许多有益的心得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会获得宝贵的心得体会,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2023近代史心得体会5篇,相信一定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近代史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通过不断的尝试,我们积累了许多有益的心得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会获得宝贵的心得体会,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2023近代史心得体会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2023近代史心得体会篇1
蒋廷黻先生的《中国近代史(插图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2012年3月第6次印刷),是我在书店发现的颇为重要的好书。
蒋廷黻是民国时期的历史学家,他的这本书写于1938年,在民国销量颇大。本书反映出作者受到过严格的现代西方历史学的训练,并且观点颇为新颖。作者最独特的观点是:假如林则徐没有被免职(林则徐在虎门销烟后由于不能摆平英国人,被道光免职),估计他会在广州和英国人干起来,肯定惨败,那样他的一世英名将被毁掉,而对清朝却是一件幸事,因为清朝惨败之后必然会提前开展洋务运动20年,我们也将比日本早发展20年,以后就不会有甲午惨败了。
这个观点很新颖,尤其是在林则徐早已被捧为民族英雄的情景下,更是颇吸引眼球。但我仔细想想,觉得经不起推敲。因为:(1)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朝不是没和英国打过仗,英国顺着长江快打到南京了,清朝最终受不了了,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如果英国在长江三角洲的胜利不能警醒清朝,难道在广州打败(如果不被撤职的)林则徐,就能警醒清朝吗?(2)即使洋务运动提前20年,如果不能从制度上做根本的改变,真的能战胜日本吗?
所以作者书生气颇重。
该书毕竟写于1938年,民国时期的历史,对作者来说是“现代史”,所以对孙中山、蒋介石歌颂颇多。这也是我不赞成的。此刻我看中国近代史,逐渐构成了以下(可能比较独特的)观点:
1、落后国家要发展,尤其是东方落后国家,必须要经过一段集权、独裁时间。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不经过这段时间,国家和地区就不可能发展。好好看看日本、韩国、我国台湾,乃至新加坡的发展,无不如此。
题的关键是:(1)很多人认为一步跳入美国或英国式的民主,才是对的。(2)经过独裁或集权之后,必须要过度到民主社会,而不能停滞不前。两者缺一不可。
东方国家,不走(1)而直接进入(2),成为世界先进国家的,至今没有先例。所以必须走第(1)步,绝不能因为(2)而否定(1)!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必须及时过度到(2),否则仍然会落后,会挨打!
2、在近代史上,李鸿章、孙中山的地位过高了。
实际上,国人对李鸿章的评价已经几经反复。甲午战争之后,李鸿章的名声就臭了,一向臭到民国。然后梁启超等人为他翻案,说无论是谁,当时都不得不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和李鸿章没有太大关系。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也为李鸿章说好话。到了1949年之后,大陆再次把李鸿章丑化,但1990年之后又逐渐为他翻案。总之,此刻李鸿章基本上是个正面主角。
但我认为,李鸿章还是被大大高估了。孙中山也一样,国共两党对他的评价始终很高,都有历史原因。但真正细观历史,我认为他被严重高估了。算了不展开了,重要人物总是充满争议。
3、有些人的地位过低,比如左宗棠。
左宗棠收复新疆,从清朝到民国,再到此刻,我们都认为左宗棠是民族英雄。我越看近代史,越觉得左宗棠的见识极高,远远超过同时代的中国人。可是,我国对他的宣传还是远远不够,甚至很多人都不明白在收复新疆时还有另一个同样重要的民族英雄刘锦棠(有兴趣的能够看我的《刘锦棠收新疆》系列)。我实在不明白为什么左宗棠在我国(包括大陆和台湾)的地位这么低,他的知名度远低于岳飞、戚继光、林则徐甚至邓世昌,也低于曾国藩和李鸿章。
蒋廷黻对左宗棠的评价同样不高。他认为:假如不是左宗棠力主收复新疆,当时清朝肯定有更多的力量建设海军,琉球就不会归于日本了。而琉球归属中国之后,在朝鲜的影响力也将更大。作者显然认为琉球比新疆,东面比西面重要。
对此观点,我同样不表赞成。难道左宗棠不收回新疆,李鸿章就必须能收回琉球,清朝必须能战胜日本吗?几乎不可能的。李鸿章一贯忍辱求和,不可能为了琉球和日本开战。而新疆的重要性,作者显然没有认识到。
4、近代史严重低估了一些媒体思想家(“公知”)的历史贡献。
具体地说,梁启超和胡适,他们不仅仅是文人,是公共知识分子,是思想家,并且极大地左右了历史进程。我们似乎只是在戊戌变法时才会谈到梁启超,并认为胡适只是民国时重要的知识分子之一。这都大大低估了两人的历史作用。
2023近代史心得体会篇2
一向以来,我都喜欢古代史。古代的中国格外辉煌,以王者自居。最不喜欢的是近代史,近代的中国不停地割地赔款,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
近代历史给人一种感觉是近代的屈辱都是软弱的皇帝和一帮妥协的大臣造就的。读《中国近代史大纲》后,我意识到也许我所学到的历史并不全面。基于多重因素考量,历史书的编者才编出来了这样给人以指向的历史。
作者蒋廷黻以超出个人的境界来再现当时历史,分析出现那些局面的原因。重点从外交的方面入手。对李鸿章、琦善等当时主和的大臣深入剖析。在他笔下主和的大臣求和事出有因,他们超越了一般的民众对事物的认识,综合利弊得出最有利中国的结论就是求和。并非他们贪生怕死,投降。相反他们外交本事突出,才在当时能够与外国拟定和签订条约。
我固有的认知此时好像所以变的更加客观了一点。以后我也许会尽量避免带有任何主观偏向讲解历史事件。我要做的可能是找到尽可能多的史料,还原当时的历史,是非功过,自有人内心评说。
书中还说到每当出现无法解决的事情,清政府总设法使他成为悬案。书中还详细披露了东北出现争议的根源和过程。这些都是我以前从没有思考过的问题,而从这之后我开始思考这样的问题。
这本书书名给人一种纯理论知识的错觉,其实资料却十分具有可读性,作者的个人见解无时无刻不显现期间。确实是值得一读的历史书籍。
2023近代史心得体会篇3
当我们翻开一本中国近代史的书籍,阅览之后,难免会百感交集。那是一段列强侵华的屈辱史,更是一段中国人民不懈寻求救国道路的探索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将中国推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起,一直到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废止了所有的不平等条约,走向独立,自主,自强的新道路。我觉得,整个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由排斥走向主动交融,由迷惘到坚定,并不断确立人民主体性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地位的历史。
从这学期的历史课中,我了解到,中国近代史可以划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发展阶段。在旧民主主义的发展历程中,列强侵华,向中国输入鸦片,英法联军侵入北京火烧圆明园,俄罗斯趁火打劫,抢占了中国北方大量的土地。这给全体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灾难。以慈禧太后等人为首的地主阶级想要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进行了洋务运动等以引进西方先进器物来维持统治局面。湖北汉阳铁厂,福州船政学堂,北洋水师舰队,江南织布局等等也是纷纷出现。可是,由于统治阶级的腐朽,慈禧太后的60大寿将海军军费全部花光,甲午战争大败于日本,以导致全盘皆输。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也因为缺乏正确的思想纲领和强大的武力储备,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被绞杀。民主资产阶级的维新派,立宪派,革命派,也先后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恶劣本质,导致要么被镇压,要么革命果实被反动派窃取。向西方学习,以强国终究是个美好的梦想,开拓者的鲜血洒满了抗争的史册。在科技和制度的不断转换和尝试当中,人们深刻的明确了,只有一种新思想和理念,才能正确的拯救中国。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1917年同一时期,俄国进行了十月革命,无产阶级上台,推翻了封建腐朽的旧政府统治,把人民从水深火热的战争泥沼中拯救了过来。李大钊等人把共产党宣言的册子译为中文,它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必将灭亡,人类必将实现共产主义与解放的真理。在水深火热的旧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很快便得到了认可并且在广大知识分子中间广泛传播。采取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救国,以苏俄为师,成为了当时知识分子一个新的奋斗历程。中国也即将跨入一个新的时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21年,为了躲避法国租界巡警的搜捕,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红船上,10多名有志青年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上宣读了党的纲领,对今后的决策和发动工人运动的内容进行了详细部署。中国共产党就此诞生。此后,中国共产党的规模和人数不断扩大,在历史的多次考验中,它不惧艰险,勇于对抗妄想颠覆政权的强敌。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合作痛击了北洋政府的吴佩孚,孙传芳的部队。使得中国共产党声名鹊起。
1927年的反革命政变,是对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次更加巨大的考验。当蒋介石和汪精卫等大地主阶级的代表者撕破伪装,大肆屠杀人民群众的时候,1927年的8月1日,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反抗国民党右派独裁统治的第一枪。史称南昌起义。此后,在十年对峙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批判了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建立起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了正确的革命思想,人民子弟军爬雪山过草地,打土豪劣绅,进行了一次规模浩大的战略大转移长征。使得中国革命形式转危为安,军事力量得到保存,也使得中国共产党受到更多共同的支持与援助。
14年抗战是一场中国的血泪史。日本人在中国烧杀抢掠罪行罄竹难书。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无不记载着人民的苦难。共产党的游击战,从农村到城市的战斗纲领,以及百团大战的成功,也是中共走向胜利的一大保障。1945年,日寇在同盟国正义人民的打击下日薄西山。外敌受到清算,解放军已然成为了一支战无不胜的王牌之师。宜将剩勇追穷寇,面对蒋介石的美式部队,中国共产党硬是凭借劳苦大众箪食壶浆的支持,打赢了三大战役与渡江战役,彻底粉碎了蒋家王朝统治,赢得了全中国人民的解放。至此,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成果在中国得到了彰显。
历史仿佛一面镜子,它映照着中国共产党的崛起。近代以来,不同阶级在以各自的方式探索救国之路,但中国共产党用自己的成功向我们证明了,只有受到正确的思想理念的引导,外加得到人民的支持,才会百战不殆,最终带领全民族得到解放。这是我们学中国近代史要参悟的第一要义,以史为鉴,让中国梦在当代伟大复兴。
2023近代史心得体会篇4
学习了中国近代史,我感触颇深。一方面,我对中国近代的这一段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另一方面,我自己也有深刻的体会。
中国近代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通过对中国进行的侵略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取得了在华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等方面的许多特权,把持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操纵着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而现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等,其历史背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_了三座大山,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新中国,并进行数十年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中国今天的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等是独立自主的,不允许外国附加任何条件,外国人在中国从事经商投资等活动,必须遵守中国的法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相比,其社会性质根本不同,不能以现在的情况和观念硬往历套,不能将历史与现实同等看待。
了解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资产阶级的确有发展甚至成功的机会,但由于主客观原因,他们最终没能把握住。而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共产党却能在相同的历史舞台上脱颖而出,这就能说明中共所主张的马克思主义程度上适应和迎合了当时中国的需要。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后,国门洞开,近代史的序幕也开始缓缓拉开。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两千年的封建制度使农民和地主成为当时中国最主要的两大阶级,它们也几乎同时做出了行动。然而落后的生产状况和落后的阶级状况容易导致不成熟的政治行动。面对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农民阶级的表现先是近乎邪教的太平天国起义,而后是19世纪末盲目排外、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即便是放在完全封建社会的背景下,他们都不能算是成功的达到改朝换代,重新分配社会资源的周期性农民大起义。更何况此时的中国已开始被无可抗拒地卷入资本主义占主导的新世界中,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存在的巨大差距使这些农_动仿佛成为一种无以为继的历史的倒退。
地主阶级在19世纪中叶开始了所谓“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但作为制度的组成部分,他们不可能认识到制度本身才是的罪孽,因此洋务运动的结果也一如其重要的领导人李鸿章一样,仅仅成为大清一时的裱糊匠,勉强维持局面,但在愈演愈烈的欧风美雨面前最终难脱轰然倒塌的命运。
我始终认为革命党人的“民智未开则以革命开之”这句话颇有值得商榷之处,他们显然过分相信革命的作用了。革命的确迫在眉睫,但是观念作为一种心理承袭,其养成是几十年的耳濡目染,几十代的薪火相传,希望一夕之间,天翻地覆是不现实的,对于传统只有程度的接近它,然后才谈的上慢慢的改造它,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尤其需要如此。
2023近代史心得体会篇5
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一部全面总结,它记录了中国晚清以来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中国从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历程。研习中国近现代史,可以让我们深刻地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更好地认识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首先,研习中国近现代史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晚清以来中国的发展历程,从晚清以来,中国经历了外族的压迫,抗英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改革开放等等,这些历史事件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中国从封建社会发展到社会主义国家的艰辛历程。
其次,研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还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从晚清以来,中国不仅经历了政治上的改革,还经历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改革开放的政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使中国从一个农耕社会走向一个工业社会,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国际舞台上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这些发展成就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
最后,研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近代史对当今发展的重要性。中国近代史的发展经历,为我们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和毅力,同时,中国近代史的发展经历,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照,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面对复多.杂变的国际环境,中国应当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开放合作,弘扬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研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从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历程,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以及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近代史对当今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应当珍惜这段历史,努力学习,吸取教训,以更加明晰的认识,更加积极的态度,继续开展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2023年近代史心得体会》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