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甘肃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2022-03-23 11:29:40 | 来源:网友投稿

内容提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甘肃外向型经济发展无论在对外贸易、引进外资,还是在国际旅游创汇方面,不仅远远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也大大落后于西部地区。本文通过分析比较甘肃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特征,立足发现问题,挖掘潜力,借鉴东、中部地区发展的成功经验,探寻甘肃外向型经济实施赶超型战略和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关键词:甘肃;外向型经济;特征

中图分类号:F1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7)04-0119-04

1. 甘肃对外贸易特征分析

1.1对外贸易总体水平分析

甘肃近年来进出口增长速度较快,远远高于GDP增长速度。1998~2004年甘肃进出口总额年均递增25.66%,比GDP增长速度(10.21%)快15个百分点,比全国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快2个百分点。这说明近年甘肃外向型经济增长与省域经济增长呈协调发展趋势,已逐渐形成带动甘肃经济增长的潜在动力。

从总量看,2004年甘肃进出口商品总值17.63亿美元,分别占西部和全国进出口总值的6.14%和0.15%,在西部10省(区)排名第六,只相当于同期四川的25.67%,新疆的31.29%,重庆的45.71%,云南的47.13%,陕西的48.41%,总量明显不足;从所占比重看,尽管与西北五省区进出口占全国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不同,甘肃占全国比重基本保持在0.15%左右,但是分析出口、进口结构,可以看出甘肃出口水平呈缓慢下降趋势,维系进出口总额比例不变的是年均增长高达12.25%的进口增长(表1),且甘肃进出口总值增长率波动较大(表2),这说明甘肃对外贸易基础薄弱,自我调节能力差,受市场影响较大;从甘肃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上看,尽管外贸依存度逐年增加,由1998年的4.22%上升到2005年的11.19%,年均增长14.95%,比全国平均增速快近5个百分点,但是由于指标基础值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仍在不断扩大,2005年甘肃对外贸易总额对GDP的贡献仅为1成,而全国对外贸易额对GDP的贡献率达到近7成,两者相去甚远。

上述情况表明,甘肃经济的开放程度较低,外贸经济对甘肃整个经济的发展贡献率偏低,外向型经济发展沿袭了西北地区边缘化态势,增长动力和潜力仍显不足,对外贸易远未成为能够带动省域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1.2对外贸易地区差异性分析

1.2.1 与全国及其他省份相比差距明显

海关初步统计,2006年1~3月甘肃省累计完成进出口总值5.7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4%,仅占全国一季度进出口总值的0.15%,同比增速也要比全国低23.2个百分点。2006年1~2月份甘肃的进出口总额3.73亿美元,仅为同期广东省的0.59%。此外,在贸易方式上甘肃与全国及其他省份差距也很明显,一般贸易所占比例偏大。2006年1~2月份全国加工贸易占同期出口额的54.3%、广东加工贸易出口占到同期出口额的71%,而甘肃加工贸易仅占其出口额的21%。

1.2.2省内地区间差距明显,并有进一步拉大趋势

从总量看,2004年全省14个市州只有兰州、金昌、嘉峪关和白银4城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分别超过1亿美元,总额占当年全省进出口总额的85%,而其他市州外贸进出口总额均小于0.5亿美元,特别是定西、平凉、武威等5市州外贸进出口总额不足千万,最高的兰州市外贸进出口总额(6.8亿美元)是最低的定西市(0.01亿美元)的680倍,地区间差距十分显著;从外贸依存度看,一是甘肃对外贸易整体水平较差,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差距显著。对外贸易在甘肃处于绝对领先地位的金昌市,外贸依存度仅为54.57%,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近13个百分点,远远低于东部外向型经济发达地区水平;二是甘肃省内外向型经济发展地区间严重失衡,两极分化特征明显。一方面对外贸易整体水平较差,优势区域较少,没有形成能够带动全省对外贸易发展的集团区域优势。对外贸易一枝独秀的金昌市,与位居其次的嘉峪关市外贸依存度相差近20个百分点,即便是经济资源绝对集中的省会城市兰州的外贸依存度也仅为11.15%,名列全省第4位,与金昌市相差43个百分点,不能发挥出其经济、社会、区位、信息等相对优势;另一方面对外贸易地区间差距过大。外贸依存度低于4%的市州有9个,接近或不足1%的有6个,分别占到全省市州总数的64%和43%。地区经济对外贸依赖程度最高的金昌市与最低的定西市外贸依存度相差360多倍;三是资源开放型外向型经济模式特征明显。名列前三位的金昌、嘉峪关和白银三市均为资源型城市,其外贸进出口产品以资源型工业产品为主,而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定西、平凉和武威、张掖等市,地区经济对外贸的依赖程度很低,不到1%(表3)。

1.3对外贸易进出口商品结构特征分析

一是甘肃对外贸易中原材料占出口额的比重过高。2001至2005年5年间,原材料出口额分别从2.52亿美元上涨到6.29亿美元,占当年出口总额的比重徘徊在53%~64%之间。

二是农产品在甘肃外贸出口中的地位日益显现。2005年农产品占出口额的比重为14%,比2001年增加5个百分点,在西部12省区排名第七,增幅居全国第四。但农产品贸易方式单一和贸易市场过分集中现象严重。2005年一般贸易出口1.3亿美元,占全省农产品出口总量的82.5%;加工贸易出口3 182万美元,所占份额相对较小。另外,甘肃农产品出口过分依赖于美、德、荷三国,出口总额占全省农产品出口总量的近6成。

第三,出口商品中高技术、名牌创汇产品明显偏少。一方面,高新技术产品在出口商品中比重甚微。商务部统计网站资料显示,2006年1~2月甘肃高新技术产品累计进口0.05亿美元、累计金额同比下降30.6%,同期累计出口0.056亿美元、同比增长19.9%,两者分别占全国的0.02%。

第四,曾经是甘肃外贸拳头产品的机电产品市场竞争力日趋减弱,进口增速远大于出口增速。2004、2005年甘肃机电产品出口比上年分别增长17.2%、67.2%,而同期进口分别增长了28.6%和123.4%。

第五,出口商品品种少,主要集中在几种大宗商品上,不利于外贸进出口的稳定增长,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也较大。以2004年为例,出口商品主要集中在有色冶金行业,铝、硅铁、镍三种产品出口4.33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43.4%。

可以看出,尽管近年来甘肃进出口贸易呈快速增长趋势,但是商品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很突出,出口增长仍以原材料产品为主,加工制成品和机电产品所占份额少,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所占份额微乎其微,这一外贸特征势必导致甘肃对外贸易总量扩张受到原料、价格、市场需求、技术等因素的强力制约,产品市场依赖度过高,市场竞争力较弱,长远上不利于甘肃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2. 利用外资特征分析

2.1外资利用总量分析

1998~2004年甘肃外商直接投资在经历了2000和2001年较大幅度增长后,2002年开始回落,至2004年降至0.35亿美元,比1998年下降了8.41%,与外商投资最高年份2001年的0.74亿美元相差1倍多。可以看出,随着东部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日趋成熟,中、西部其他省份投资条件日益改善,加之甘肃资源开放型外向型经济发展前景日益黯淡以及地缘、基础设施相对劣势等,目前甘肃吸引外资投资的内在竞争能力和外在吸引力都在日趋弱化(表4)。

2000~2004年,甘肃省实际利用外资额占全国比重保持在0.4%左右,远低于GDP占全国的比重。分析对外借款和外商直接投资两项指标构成变化可以看出:外商直接投资额、占全国外商投资总额比重以及外商投资合同项目数三项指标均呈快速下降趋势,分别下降68%、80%和17%;同时,甘肃对外借款额以年均13.17%的速度增长,两项指标此消彼长,表面看来甘肃利用外资总额总量增加,占全国比重保持稳定,实际上却是甘肃利用外资水平近年来急剧下降,在吸引外资的手段上还停留在较低的发展阶段,在吸引外资的形式上还停留在以对外借款为主的简单形式上,尚未完成招商引资的第一次战略性转变。

同时,甘肃吸引外资能力不仅远落后于全国,在西北地区也不占优势(表4)。甘肃外资区位引力2001年达到峰值0.1455后快速下滑,回落至2004年的0.0526,远远落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甘肃相对于西北的外资区位引力最高没有超过0.8,近年在0.5以下徘徊,表明多年来甘肃吸引外资能力只有西北地区平均水平的50%,最高没有达到80%。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甘肃吸引外资能力正在逐步弱化,不仅在全国范围内濒临被外资投资忽视的边缘化尴尬境地,在西北地区吸引外资能力和前景也不容乐观,这一现象对于甘肃外向型经济发展极为不利,必须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制定相应对策予以缓解。

2.2投资开放程度分析

受资料限制,本文只针对实际利用外资额(人民币对美元汇价以8.2计)进行分析。2000年至2004年,甘肃省国际投资开放度与全国平均水平同步,呈逐年下降趋势,甘肃国际投资开放度年均递减4.60%,尽管减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31%),但是考虑到指标总量相差较大,实际上甘肃国际投资开放程度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正日益加大(表5)。

2004年甘肃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分别占西北、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企业总出口额的22.57%和7.28%,分别高于地区商品出口总额所占比重13.21%和5.91%,这说明在西北和西部地区,甘肃外商投资企业出口能力相对平均水平要高,但是考虑到外商投资企业总量偏小(1.26亿美元)和占地区商品总额比重(12.64%)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对于甘肃商品出口的贡献率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去甚远,甘肃外商投资企业整体水平还很低。在整个西部地区都处在外资投入边缘化境地,外商投资企业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远不及全国水平情况下,甘肃外向型经济发展同西北、西部地区一样,也不能过多寄希望于外资投入,而是要立足本地资源和产品的比较优势,寻求自我发展的道路。

2.3经济开放度分析

甘肃经济开放度2000年至2004年仅增加了4个分百分点,而同期全国经济开放度上升了20多个百分点;2004年甘肃省经济开放度为10.76%,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7(表5),而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上海和广东2003年经济开放度已分别达到154.5%和150.1%。

分析经济开放度构成可以看到,2000~2004年全国平均开放度以年均9.39%的速率增长,主要依赖于外贸依存度的快速增长(年均增长11.15%),同时近年来全国经济开放度中,外贸依存度对经济开放度的贡献率,即对外贸易对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贡献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这说明对外贸易是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支柱,其对经济开放的贡献远远大于吸引外资的贡献,对于甘肃这样一个在吸引外资方面不具比较优势的内陆欠发达省份来说,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就成为甘肃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主要途径。

2.4利用外资质量分析

从甘肃外商投资企业发展水平看,一方面是外商直接投资额和其占全国比重逐年递减(2000~2004年分别年均递减13.2%和33%);另一方面企业数量、投资规模不仅落后于东部和中部地区,在西部也处于后位,2002年甘肃外商投资总额分别为江苏、山东的1.73%和4.61%,在西部地区仅略强于青海和贵州,远落后于陕西和重庆。

从外商投资企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力看,甘肃外资企业的就业拉动力、创汇能力以及生产效率等影响力都较弱。就业方面,2004年甘肃外资投资企业吸收就业2万人,占全省总就业人员的0.13%,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7%);创汇能力方面,甘肃外资投资企业对全省进出口总额的贡献率不足10%,与全国外资投资企业进出口额对进出口总额的贡献率相差50个百分点;在岗从业人员人均创汇能力方面,甘肃外资投资企业人均创汇8000余美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企业分布主要集中在兰州市,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商品总额中,兰州市占87.4%,有点无面状态对全省的辐射带动作用相对很弱。

从外商投资企业在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所占的比重看,甘肃外商投资企业对地方工业的带动作用较弱。截至2002年底,甘肃拥有三资企业39家,工业增加值10.86亿元,占全省当年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仅2%,在西部地区只比贵州(1.1%)略高,远低于其他省份。由此可见,外商投资企业对甘肃工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力还相当低。

从外商投资形式看,甘肃通过参股、合作、联营等多种形式吸引外资,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提高产品质量、技术档次以及产品扩展等能力还相当有限。截至2002年底,甘肃共有中外合资企业8家,中外合作企业35家,外资企业221家,股份制企业5家,甘肃在利用外资的方式上仍限于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三种基本形式,外商投资股份公司等管理模式先进的合作方式在甘肃还没有展开,在东部沿海地区已开始推广使用的BOT、TOT甚至ABS等方式在甘肃凤毛麟角。

3. 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特征分析

总体上看,甘肃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发展水平低下。1990~2004年15年间对外承包工程签订合同累计339个,合同金额8.15亿美元,占全国的比重很小(分别为0.86%和0.57%),平均每单合同金额约240万美元,比全国平均370万美元少1/3,这些说明甘肃对外承包工程无论在承包量还是能力和水平上都比较低,具有竞争力的大型工程公司较少;对外劳务合作签订合同累计89个,合同金额0.36亿美元,占全国比重微乎其微(分别为0.03%和0.11%),但是每单合同金额约40万美元,比全国平均值10万美元多3倍,产生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甘肃对外劳务合作以政府组织牵头为主,数量少但规模大,而以民间、企业牵头的中、小型对外劳务合作较少。1990年以来,甘肃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数量和金额年度变化很大,即便是最好的1998年,合同金额也占不到当年全国总额的2%,从另一个角度说明,通过普及对甘肃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技能教育,转化剩余劳动力资源为劳动力资本,通过培育高水平、组织化程度高的中介组织和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甘肃对外劳务合作应该具有一定潜力可挖。

4. 国际旅游特征分析

甘肃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经过1995~2000年快速增长期,2001年后保持平稳(表6),年均增长8.51%。

纵向来看,甘肃外向型经济中国际旅游创汇能力逐渐增强,但增速缓慢,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4年甘肃接待入境旅游人数比1995年的21.31万人次增加11.07%,年均增长1.17%;实现国际旅游创汇比1995年的0.21亿美元增加1.1倍,年均增长8.57%,比全国平均水平12.76%低4.19%;人均境外旅客创汇收入从1995年的98.54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185.89美元,增加88.64%,年均增加7.31%,远低于全国平均增速26.12%。

横向来看,尽管甘肃拥有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等形成的秀丽、多样的自然风光,回、藏、东乡、土、裕固、保安等16个少数民族组成的独特民俗风情,以及以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为代表的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但是甘肃旅游资源开发不足,远未发挥其在甘肃外向型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起到的作用。2004年甘肃接待境外旅游人数分别占全国和西部的1.40%和5.61%,但国际旅游收入却仅占全国和西部的0.17%和2.86%,旅游资源开发率和利用率较低,经济效益和效率不仅远落后于全国,与西部也有相当大的差距,这也是甘肃旅游外汇收入占全国比重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按国际旅游创汇能力排序,甘肃仅列全国第28位。分析2004年甘肃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构成,甘肃长途交通收入比重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占到总收入的44.39%,在全国长途交通成本基本一致的前提下,这说明甘肃其他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相对偏低,特别是直接与旅游相关的游览、商品销售和娱乐项目,这一方面说明甘肃旅游服务及相关行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也说明甘肃国际旅游还有较大潜力可挖。

5. 结语

通过上述特征分析可以看出目前甘肃外向型经济发展面临外部整体发展环境落后和内部经济基础薄弱两大难题。

外部发展环境落后主要表现为西北乃至西部地区在全国范围内外向型经济发展边缘化程度日益增大,而甘肃又处于西部地区的边缘化地区,边缘化特征更加明显,外部环境不利于甘肃外向型经济发展。

内部面临经济基础薄弱,自我发展内在动力不足。具体表现为5个方面:① 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资本支持力度和资本竞争力明显不足;② 影响甘肃对外贸易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多,对外贸易各项指标滞后,没有形成依托本地资源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③ 甘肃吸引外资投资的内在竞争能力和外在吸引力正在日趋弱化;④ 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以及国际旅游创汇能力差,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水平;⑤ 发展外向型经济思维方式保守,专业人才少,管理水平整体低下,资金浪费、实际债务增加等问题屡屡出现。

参考文献:

[1]甘肃省年鉴编委会. 甘肃年鉴(1999~2005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8.

[2]朱乃新. 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J]. 现代经济探讨,2004,(11).

[3]张社教. 西北地区外向型经济边缘化问题研究[J]. 西安金融,2005,(1).

[作者简介]曲玮(1968-),女,山东龙口人,博士,副研究员,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

[收稿日期]2007-05-12(责任编辑:罗哲)

推荐访问:外向型经济 甘肃 特征 分析 发展

本文标题:甘肃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特征分析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gongwenfanwen/2022/0323/111447.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甘肃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特征分析》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