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州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现状及发展对策
摘要 介绍怒江州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从而达到有效控制蔬菜病虫害,确保蔬菜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的目的,促进农业的增产增效。
关键词 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发展对策;云南怒江
中图分类号 S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0-0158-03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怒江州)地处滇西横断山脉纵谷地带,地势北高南低,全境高山深谷,从东到西,山、川相间排列,构成了深切割的澜沧江、怒江、独龙江三大峡谷,海拔最低738 m,最高5 228 m,最大高差4 490 m,一般高差均在3 000 m左右。气候为亚热带山地气候,气温垂直差异大于水平差异,形成了显著的立体气候特点[1],年平均气温11.2~20.2 ℃,年平均降雨量≥1 000 mm。日照时数1 323.7~2 005.0 h,具有河谷亚热带、温带、中温带、高山草原地带4种气候带,蔬菜品种丰富,十分适宜蔬菜种植。全州辖泸水、兰坪、福贡、贡山4个县,共有29个乡镇,53万人。2013年全州蔬菜种植面积0.89万hm2,产量0.74万t,产值11 278万元,占农业产值(85 424万元)的13.2%,蔬菜生产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来源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加快,商品蔬菜需求量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蔬菜种植面积也随着商品蔬菜需求量的增加而增大。由于怒江州蔬菜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不高,蔬菜单产低,品质不稳定,特别是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蔬菜的供给和人们的消费安全。为进一步提高怒江州蔬菜的生产水平、引导农民牢固树立“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确保农药安全使用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近年来,怒江州州、县农技植保工作者围绕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开展了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和宣传培训等工作,取得了良好的进展。现就怒江州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进行探讨。
1 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现状
1.1 建立了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展示区
近年来,怒江州州、县农业植保部门高度重视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采取综合技术点上示范和适用技术面积推广的发展思路,陆续在境内的泸水、福贡、贡山和兰坪4县城郊蔬菜生产基地建立了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展示区,根据各县蔬菜生产的实际情况,每个示范展示区的面积在10~20 hm2,示范展示点则选择在城郊蔬菜种植面积较大的乡镇,如泸水县在上江镇、六库镇;福贡县在上帕镇、鹿马登乡;贡山县在普拉地乡、茨开镇;兰坪县在金顶镇、通甸乡。
1.2 推广了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抓住蔬菜生产中的关键环节,从技术方面入手,创造有利于蔬菜生长,不利于病虫发生和危害的条件,减轻病虫害发生或减轻病虫危害[2]。
1.2.1 农业防治技术。一是选用丰产、优质、抗病虫的品种。根据目前怒江州的蔬菜生产情况,种植黄瓜选用津春3号、津春5号、津优1号、津优10号、津优35号、津优38号及唐秋黄瓜等品种;种植甘蓝选用京丰一号、中甘11、中甘12等品种;种植大白菜选用天津青麻叶、沈阳快菜1号、精选中白81;种植青菜选用宽叶青、绿杆青、粉杆青等品种。二是品种的合理布局,也可减少病虫害发生。如水旱轮作,大蒜、葱后种植大白菜,可减轻白菜软腐病等。三是加强田间管理。施足腐熟的有机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平衡施肥技术,提高植株抗病力;注意田间排水,降低湿度,减轻病害发生;适时清除病残体,减少病菌侵染源;结合中耕除草,清除田间、埂边杂草,减少病虫越冬、越夏场所。四是农技、农艺相结合。如种植马铃薯要选择脱毒种薯,能减少马铃薯病害的发生;瓜类、茄果类嫁接可以有效防治多种土传病害。
1.2.2 物理防治技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配以高压电网触杀害虫的一项物理防治技术。如用太阳能杀虫灯、频振式杀虫灯诱杀鳞翅目(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甘蓝夜蛾、小菜蛾、螟虫、黏虫、地老虎等)、鞘翅目(金龟子等)等害虫的成虫,以减少成虫产卵,降低田间虫口数量;压低虫口基数,减少农药使用量和使用次数。杀虫灯安置采用棋盘法布设,每盏间隔200 m,边距100 m,约3.33 hm2蔬菜地设置1盏杀虫灯,灯底部离地的距离可根据作物的高度来确定,一般高出作物80~100 cm为宜。每天傍晚自动亮灯,次日早上自动关灯。及时取出虫子,清洁灯具。
在虫害发生早期,利用斑潜蝇、蚜虫、白粉虱、蓟马等昆虫对一些色谱的趋性进行诱杀,以减少虫害的发生。如黄板或黄卡可以诱杀有翅蚜、斑潜蝇、潜叶蝇、葱蝇和种蝇、白粉虱;蓝板或蓝卡可以诱杀蓟马。通常挂设25 cm×30 cm的色板300~375块/hm2,每块间距10 m左右,悬挂高度高出作物15~20 cm,黄瓜、丝瓜、豇豆、菜豆等高杆作物应悬挂在行间并与作物同高。粘虫板粘满虫子时需及时更换,以提高防效。
防虫网是以人工构建的屏障,将害虫拒之网外,达到防治虫害的效果。主要用于夏秋季小白菜、甘蓝、花菜以及茄果类、瓜类、豆类等蔬菜的育苗和栽培,既可防止粉虱、蚜虫、菜青虫、小菜蛾、斜纹夜蛾等害虫的危害,又可提高蔬菜的出苗率、成苗率和秧苗质量,减少农药的使用和蔬菜的污染。蔬菜上一般采用20~30目,幅宽1.0~1.8 m、白色或银灰色的防虫网效果较好。
高温闷棚灭菌。充分利用夏秋季节高温期,深翻土壤,耙平地面,浇透水,铺上地膜,选晴天盖棚膜密闭棚室7~10 d,使棚内最高温度达50~70 ℃,可有效杀死设施内土壤中病原菌和害虫。
1.2.3 生物防治技术。利用其他对植物无害的生物来抑制或控制病原物生存和繁殖的方法,从而降低病害的发生和危害程度,其不仅可有效减轻害虫的数量,而且可减少环境污染,是今后病虫害防治的发展方向[2]。如推广天然除虫菊防治菜蚜、小菜蛾等蔬菜害虫;用绿僵菌防治甜菜夜蛾、菜青虫等;用宁南霉素防治蔬菜病毒病;苏云金杆菌防治小菜蛾、菜青虫等鳞翅目害虫,用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用烟蚜茧蜂防治桃蚜、棉蚜,释放广赤眼蜂防治菜青虫、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用农抗120或武夷菌素防治瓜类白粉病、炭疽病、灰霉病、枯萎病、叶霉病、黄瓜黑星病等多种病害,用新植霉素、农用链霉素等防治多种细菌性病害。
1.2.4 化学防治技术。化学防治见效快、防效高,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仍然是不可缺少的防治措施。主要是使用化学信息素和化学药剂。
化学信息素(性诱剂)是一种昆虫释放的、能引起同种其他个体产生特地行为反应的信息化学物质。通过性诱剂诱杀雄蛾,减少雌蛾交配繁殖,降低卵孵化率。重点示范斜纹夜蛾和小菜蛾的性诱剂防治技术。斜纹夜蛾性诱方法:放置诱捕器30个/hm2,诱捕器离地面100 cm,采用棋盘式分布挂诱捕器,每个诱捕器放1支诱芯,15 d换1次诱芯(换下的诱芯集中处理,不得随意丢弃),每5 d清理诱捕器1次。小菜蛾性诱方法:放置诱捕器45个/hm2,诱捕器离作物顶部20 cm,采用与种植行一致的直线分布挂诱捕器,每个诱捕器放1支诱芯,15 d换1次诱芯(换下的诱芯集中处理,不得随意丢弃),在高温干旱情况下,可适当缩短时间。
在使用化学农药时首先要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并根据植保部门发布的病虫趋势预报,做到适时防治,对症下药;根据蔬菜病虫发生种类,选择对口农药,胃毒作用的农药只对咀嚼式口器的害虫有效,而对刺食口器的害虫收效甚微,甚至无效。其次要注意农药施用的时间和方法,要熟悉害虫的活动规律,选择适宜的时间喷药,以提高防治效果,如夜蛾科的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甘蓝夜蛾等幼虫喜欢在傍晚或晚上觅食,喷药时间最好在傍晚,可以提高杀虫效果。菜青虫每天有2次取食高峰期,分别在9:00和16:00左右,幼虫活跃在叶片表面,此时喷洒农药极易杀死幼虫[3]。同时,严格按照产品推荐的稀释倍数和使用剂量;提倡交替轮换或复配用药,延缓病虫产生抗药性,提高防治效果;第三要掌握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严格按照安全间隔期采收蔬菜,确保蔬菜质量安全。第四是采用新型施药器械,提高药液雾化效果和农药的有效性。如:卫士牌WS-16 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泰山牌-18型背负式机动喷雾机等精准施药药械,其雾化程度高、雾滴细,可节水省农药,降低劳动强度,安全性能好,避免“跑、冒、滴、漏”等问题。
1.3 改变了病虫害的防治观念,提高了防治效果
通过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点上示范和面上的推广,示范展示区关键技术到位率达到85%以上,综合防治效果达到90%,减少农药使用量50%以上,降低防治成本15%,危害损失控制在10%以内,确保示范展示区蔬菜产品农药残留不超标,节本增效。同时,提高了农民对绿色技术的认识和了解,直观感受绿色防控取得的明显效果,从思想、观念上改变了原来单纯依靠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的习惯,促进绿色防控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通过在蔬菜生产中把杀虫灯、粘虫板、防虫网、性诱剂和生物农药的使用有机结合,既可以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又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还能提升蔬菜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 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存在的问题
2.1 病虫害发生日益频繁,发生面积不断增加
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各地蔬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蔬菜生产从季节性生产转变为周年生产;从露地栽培向地膜覆盖、塑料大棚等设施化栽培的转变,为病虫的安全越冬提供了优越的栖息繁殖场所。同时,随着蔬菜种植种类丰富多样、复种指数提高和多种蔬菜的周年种植,为害虫发生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养料,满足了营养需求,增加了虫源基数,导致蔬菜病虫危害逐年加重。
2.2 蔬菜种植面积分散、品种繁杂,不便于病虫害统防统治
由于地理环境条件的制约,怒江州耕地坡度>25°的占75%,蔬菜生产多数集中在4个县政府驻地的城郊周围,蔬菜种植规模小,种植面积零星、分散、不集中;蔬菜的种植管理模式仍然是一家一户种植经营,种植品种多而杂;缺乏统一的规划与管理,不利于蔬菜病虫害的统防统治。
2.3 对绿色防控认识不足,认为化学药剂是防治病虫害的唯一手段
大多数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对绿色防控技术认识不足,绿色防控技术在生产一线得不到全面实施,新技术试验示范得不到积极配合。由于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具有作用快、效果好、使用方便、不受地区季节性限制的优点;使多数蔬菜种植户“见病就打药、见虫就喷杀”和“三天一小打、七天一大打”的用药习惯,认为喷洒化学药剂是防治病虫害的唯一手段,根本不考虑农药使用不当可对植物产生药害、引起人畜中毒、杀伤有益微生物、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
2.4 受资金限制,推广步伐缓慢
怒江州蔬菜生产规模小、效益低,农户自我发展能力弱,对蔬菜生产投入不足,加之政府的扶持力度小,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步伐缓慢。
2.5 农药市场不规范,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时有出现
近年来,怒江州农技植保部门不断加强农药经营从业人员资质培训和农药市场的监管工作,但由于农药经销商人员复杂,除县、乡供销社为主的农药经销商外,还有固定经营场所的个体农药经销商、没有固定经营场所的流动经销商以及季节性经销商。流动性经销商和季节性经销商在农药需求量大的季节进行走乡串户的销售,经营方式较为灵活,对于等待用药的农户来讲既解了燃眉之急,也增加了农药的用药风险。因为流动性经销商和季节性经销商一方面进货渠道多,农药质量难以保证;另一方面流动性强,不便于农药监管部门的检查,加之大部分蔬菜种植户缺乏农药安全使用知识,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现象时有出现。
3 发展对策
3.1 加强绿色防控技术的宣传和培训
开展农业技术科技宣传与培训工作,是有效解决农业科技推广“最后1 km”的关键。各级农业行政部门应围绕着重点区域和重点作物,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现场会、田间培训等方式,加大绿色防控工作的宣传引导,大力宣传绿色防控的典型经验,让社会了解绿色防控的作用,让领导知道绿色防控的效果,让农民增强绿色防控的信心,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同时,要结合相关培训项目,举办农民田间学校等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培养一批掌握绿色防控技术的带头人。
3.2 完善技术体系,提高科技入户率
积极开展农科教协作,引进专家和技术,加强技术集成和协作公关,不断提高绿色防控技术的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按照“工作措施到村,上下联动到户,技术指导到田,技术培训到人”和“县有技术专家,乡有技术骨干,村有技术能人”的要求,对蔬菜生产重点乡镇、示范村、示范户和示范人员进行蔬菜病虫害防控关键技术的指导,及时向农民推广、推荐一批实用技术和优质防控产品,积极帮助解决绿色防控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确保绿色防控工作取得实效。
3.3 成立专业防治队伍,开展统防统治
在蔬菜生产的重点乡镇,调整蔬菜种植结构,规划蔬菜种植区域,成立蔬菜病虫害专业统防统治队伍;推进“统一购买、统一供配、统一施药”的范围,减少零散用药,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及化学药剂,保障蔬菜质量安全。
3.4 强化政府扶持,加大资金投入
绿色防控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还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直接关乎人民群众健康和农民的增产、增收。因此,各级政府应该更加重视绿色防控的普及和推广,给予更有力度的政策支持和更大的资金投入[4]。
3.5 加强农药市场的监管,保障蔬菜消费安全
加强农药市场的监管,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推行农药定点经营和实名购买制度,在蔬菜生产上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用和限用的农药。建立健全检验检测、质量追溯、风险预警和应急反应处置体系,大力发展安全优质品牌产品,进一步提高蔬菜质量安全水平,保障蔬菜消费安全。
4 参考文献
[1] 怒江州农业局,怒江州畜牧局.怒江州农牧志[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
[2] 秦志清,辛建平,冯书平,等.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防治策略[J].蔬菜,2014(1):62-65.
[3] 杜洪伟.无公害蔬菜生产中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吉林蔬菜,2013(9):24.
[4] 赵中华,周阳,杨普云,等.2012年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进展[J].中国植保导刊,2013(10):72.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怒江州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现状及发展对策》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