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对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现状研究

发布时间:2022-03-31 09:51:36 |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而且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其重要性毋庸置疑。政府监管部门只有正视食品安全检测的现状,并做好增强企业与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注重更新检测设备与技术、完善食品安全的检测标准和引进第三方食品安全检测机构等方面的工作,才能真正为社会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环境,进一步推动食品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保障体系

随着市场经济和世界贸易一体化的不断推进,为了获得利益的最大化,许多商家在食品中添加低成本的化学物质甚至违禁成分,给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如“瘦肉精事件”“毒花椒事件”“毒生姜事件”“墨汁粉条事件”“毒豆芽事件”“西瓜膨大剂事件”“染色馒头事件”以及全国各地的“地沟油事件”……种种恶性事件背后,暴露了太多的食品安全问题。将食品安全检测新技术引入食品质检机构,扩大食品安全检测范围,加强食品安全检测力度,增强食品有害残留的检测和控制研究范围,提高社会公信度和食品安全的安全监测体系,积极开展食品有害残留的检测和控制研究,对维护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1 食品安全的现状

1.1 食品中生物性和化学性污染物问题

20世纪40年代以来,化学有机合成农药的研制成功使化学农药得到迅速发展。全世界每年有几千万吨化学农药施用到农、林、牧中,在农业生产和减少疾病传播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同时也暴露了缺点和带来了危害。

a)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使土壤、大气、江河、湖海等自然环境遭到严重污染。

b)作物和食物中农药产生的抗药性己构成新的危害。

c)化学合成农药的剧毒性,使农药在杀灭害虫的同时也伤害了害虫的天敌,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我国早在2004年6月就禁止含有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和磷胺的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在国内销售和使用,而且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和处罚条例,配套50多亿元贴息企业,用于高毒农药的转产和替代。

1.2 食源性疾病是食品安全中的主要问题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具有爆发性、散发型、季节性和地区性。食源性疾病一般可分为感染性和中毒性,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疾病。“非典(SARS)”和“H7N9禽流感”都是食源性疾病,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危害,直接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食源性疾病、化学污染、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是影响我国食品安全的三大因素。因此,在中国,食源性疾病仍然是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

1.3 转基因食品、新资源食材的应用带来新的挑战

近年来,许多转基因食品、新资源食材已经进入食物链。中国农业部已经批准种植的转基因农作物有甜椒、西红柿、土豆;主粮作物有玉米、水稻;进口的转基因食品有大豆油、菜子油、大豆等。这些应用基因工程技术的食品,因为产量高,抗病、抗虫性好,而且相对非转基因产品具有价格优势,利润丰厚、投资回报高、市场竞争能力强,使得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迅速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对于转基因食品、新资源食材的利弊、安全性保障的争论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2 保证食品安全常用的食品检测技术

2.1 色谱法在食品检测中得到广泛应用

色谱法又称色谱分析、色谱分析法、层析法,是一种分离和分析方法,在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常见的色谱法有:柱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法是目前常用的检测分析方法,价格低廉、操作简便、结果准确、较高的普及率以及不断更新检测器的灵敏度是色谱技术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气相色谱法可以用于农药及其药物残留检测分析,可以检测食品中、面粉中添加剂的含量。

2.2 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的发展

转基因食品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的食品。转基因食品因价格利润空间大,受到商家的青睐,但同时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和社会生态问题一直是大众关注的焦点问题。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技术,一般有在蛋白质水平、核酸水平的检测技术以及基因芯片检测技术。

酶联免疫法:酶联免疫法(ELISA)是进行蛋白质水平的检测,是在免疫酶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免疫测定技术,包括双抗体夹心法、双位点一步法、间接法测抗体、竞争法、捕获法测IgM抗体、应用亲和素及生物素的ELISA等测定方法和类型。

分子印迹技术:分子印迹技术包括共价键法和非共价键法两类,具有良好的记忆性、识别性和选择性。分子印迹技术可以克服样品复杂、繁多、处理工序繁杂等情况,可以准确选定目标,进行样品的采集和富集,涉及化学、高分子、生物、材料等多学科。

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基因芯片检测技术灵敏度高、效率高、特异性好,对于其他多位点突变的药物代谢酶基因,完全可以实现高通量检测。

3 加快食品安全体系建设,完善检测技术

3.1 食品安全控制技术系统广泛应用

从1969年开始,世界卫生组织向世界各国推荐使用GMP管理制度,GMP(Good ManufacturingPractice)是一种特别注重在生产过程中实施对产品质量与卫生安全的自主性管理制度。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在食品行业应用GMP管理制度,近十年来得到广泛应用,它是一种强制性标准,要求食品生产企业从原料、人员、设施设备、生产过程、包装运输、质量控制等方面按国家有关法规达到卫生质量要求,形成一套可操作的作业规范,有助于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善。现在没有通过GMP认证的食品企业生产的商品禁止进入正轨的流通渠道,从食品的销售渠道杜绝了问题食品的流通和扩散。

3.2 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管理机制

现代社会,人们对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要求,范围更广泛,内容更细化。食品添加剂是否超标、食品是否掺假、食品是否转基因等问题,都是大众所关注的,直接影响人们一日三餐的品质。因此就要求各级食品监管部门,加大流通市场监管的力度,建立食品安全的监管体系,严格执行各项法律法规,监督检查食品生产、加工以及经营单位建立相应的食品安全控制标准,要求各方建立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增强食品安全检测的技术和水平,做到及时评价,避免风险。建立责任追究体制,责任到人,从源头杜绝“危害食品”进入市场,实行食品召回制度和食品安全公民听证制。在检查中对于有瑕疵的食品,可能危害到人们健康的食品,应即刻勒令厂家停止生产销售,对已经销售的进行通告,告知消费者进行食品召回,予以更换、退货或者赔偿,举行食品安全公民听证会,让消费者知道事件的详细情况,一方面能避免社会恐慌,另一方面可听取消费者的意见,进行改进和完善。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民生、民情和人民的健康。

4结论: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仍比较严峻。其一,微生物是目前最容易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的隐患。其二,从农田到餐桌的食物链污染情况较为严重。其三,食品企业违法生产、加工食品现象不容忽视。其四,技术发展带来的食品安全隐患。食品检测技术是食品安全的屏障,也是作为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保证。各级食品监管部门提高监管力度,完善检测体系,应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快速准确得出检测结果,防止“问题食品”流向市场,同时要加强宣傳力度,提倡安全生产,绿色消费,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林玲,李章国,熊开科.食品安全及防范对策[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6):371-373.

[2]白石,保障食品安全的测试技术[J].生命与灾害,2009(1):19-21.

推荐访问:食品安全 检测技术 现状 研究

本文标题:对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现状研究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gongwenfanwen/2022/0331/116000.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对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现状研究》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