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居民收入倍增与有效控制通货膨胀
总结上述学者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微观层面矫正要素比价扭曲是实现收入倍增计划的重要前提;从宏观层面,使现有经济增长转向以提高劳动者报酬占比为目的的 “工资导向型”增长方式,是实现收入倍增计划的可行而且必要的途径的思路。
一、收入倍增的具体含义
实现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十年左右的时间内倍增,是我国借鉴了许多发达国家在经历类似发展阶段所采取的收入增加战略之后,提出的切合中国国情的发展目标。但是,就最近的研究来看,收入倍增的具体含义可能还有进一步明确的必要,并且需要围绕这些含义展开对收入倍增实现途径与通货膨胀控制方法的研究。
第5期吴 垠 李 超:实现居民收入倍增与有效控制通货膨胀··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5年
(一)对收入倍增概念的具体理解
第一,要认识到居民收入不同于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是GNP(国民生产总值)减去折旧得到NNP(国民生产净值),再减去间接税得到的。国民收入大致分配为三部分:政府税收、企业利润、居民收入。而居民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可见,居民收入和国民收入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居民收入是从可支配的角度来考察收入构成,而国民收入则主要考虑国家生产的产出贡献在人均意义上的分担(很多是无法直接消费的公共品产出)。因此,国民收入属于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的一个总体的生产性概念,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居民收入)属于平均的消费性概念。所以在人口正增长的时候,由于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纳入了国民收入之中,国民收入增长一般会快于人均居民收入增长的速度。
第二,人均居民收入倍增是一个平均值的倍增。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居民收入为2103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年年度数据。。在这个基础上翻一番,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为42066元和11838元。尽管这个翻番以后的收入水平依然不高,但即便如此,这种倍增也不可能实现每个人的收入都翻一番;较为可能或理想的形式是,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翻番,低收入群体收入翻几番,而高收入群体收入适当较缓慢地增加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这个问题的提法是: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这显然更加丰富了我们对这一倍增过程的理解。。最应避免的是,高收入群体收入翻几番,中等收入群体收入增加缓慢,低收入群体基本没有收入增加的局面出现(这种局面也可能在总体上表现为收入翻番,但绝不是三中全会所倡导的目标)。
第三,居民收入翻番应该是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收入的翻番。只有扣除了物价因素的收入翻番,才可以真实地衡量出收入的真实水平和居民的真实购买力,否则就算居民名义收入实现倍增,也只是被抛高了工资单上的心里安慰而已,并没有真正成倍地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事实上,维持收入增长率超过通货膨胀率,这对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来讲有着重要意义:如果我们继续坚持高增长率和高通胀率并存,那么收入增长就只是名义增长和货币增发,收入倍增只可能是不具有任何实际购买力评价意义的名义倍增;如果能够通过控制通胀率来实现收入倍增,这不仅对收入分配格局有重要意义,而且也能与国家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的“经济减速”现象相协同。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实现居民收入倍增与有效控制通货膨胀》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