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博物馆蹒跚前行
朋友的借款已达到5000多万元。
对于大多数民营博物馆来说,要想靠门票收入维持博物馆的正常运转都不太现实,而与国有博物馆相比,没有国家财政拨款的民营博物馆无疑处境更加艰难。
在门票收入锐减的同时,观众的大量流失更让民营博物馆经营者担忧。由于参观人数太少,不少珍贵文物只能静静地躺在博物馆里,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另外,西安市文物局局长郑育林表示,《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文物收藏家要办民营博物馆就面临一些问题,展示品中如果有文物,到底是属于国家还是收藏者本人目前无法律法规加以界定。
如果对民营博物馆藏品的合法性与真实性把关、审核不严,就可能给一些人利用民营博物馆为幌子进行非法买卖和征集文物、甚至将非法文物“洗白”的机会;同时,如果一些民营博物馆借机将赝品文物用于展出,也是对观众的欺骗和不尊重。
民营博物馆出路何在
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的补充,要办好民营博物馆,关键在于能把“死文物”盘活。但一些民营博物馆的经营者对宣传十分低调。各地文化局负责人也很忌讳将博物馆与“经营”二字相提并论,并强调民营博物馆是“非营利性”,只能管理,不能经营。
国际博物馆协会明确规定了博物馆的属性:不以营利为目的;属于永久性社会公共机构;主要功能是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证。
然而,近年来国际博物馆协会对于“非营利性”的内涵又有了新的解释:非营利并不意味着不营利,营利可以作为手段来实现非营利的目的。
因此,民营博物馆要想走上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一是要通过经营实体赢利来支持博物馆的运转;二是要依靠社会资助为博物馆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三是要依靠政府的政策支持。
在管理上可以将民营博物馆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按照现代企业来进行管理,例如建立董事会和基金会,进行科学的经营管理。此外,还要各专业研究人才来提升博物馆的专业水平和文化品位,突出办馆特色。
另外,由于中国目前尚无一部完整的博物馆法,为了加强管理民间收藏,保护先进力量,抑制不法行为,中国应该尽快制定颁布国家博物馆法。
今年2月,国家文物局、财政部等7部委共同出台《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今年两会时提交提案,建议加快出台《博物馆条例》,完善博物馆管理基本制度体系,明确民办博物馆与公立博物馆同等的法律地位;完善审批程序,健全民办博物馆准入制度。
市场的问题最终还是靠市场来解决的,制定政策也好,出台法律法规也罢,目的就是创造一个更利于私人博物馆生存与发展的市场环境,被淘汰的一定是那些不具备规模效益、不够专业水准的博物馆,而能够留存于世的一定是符合文化发展方向,适于藏宝于民的私人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