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行车安全保障系统优化研究
摘要:安全是铁路发展永恒的主题。随着铁路特别是高铁的迅猛发展,铁路安全管理越来越规范化并日益得到重视,铁路运营过程中的日常安全保障问题突出、各类突发情况发生的次数越来越频繁,鉴于安全形势的紧迫性,本文通过对高速铁路安全保障系统的探讨,提出进一步优化铁路运营安全保障体系的措施;通过对铁路特大、重大事故的分类分析,对铁路轨道事故的处理、预防及应急救援预案进行优化研究,进一步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铁路运输安全保障系统,使铁路轨道交通运输管理更加系統化、信息化、智能化,确保运输安全、优质、高效。
关键词:铁路安全;保障系统;优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7-0102-02
安全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活动中永恒的主题。而随着铁路特别是高铁的迅猛发展,铁路安全也日益具有紧迫性和巨大压力。对安全问题的研究也就需要更深入、更具科学性。做好铁路安全保障系统优化研究,最重要的就是要在铁路技术发展的新形势下确保运输安全稳定。通过对高速铁路安全保障体系的探讨,提出进一步优化铁路运营安全保障体系的措施;通过对铁路特大、重大事故的分类分析,对铁路轨道事故的处理、预防及应急救援预案进行优化研究,进一步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铁路运输安全保障系统,使铁路轨道交通运输管理更加系统化、信息化、智能化,确保运输安全、优质、高效。
一、铁路安全保障系统的构成
铁路安全保障系统是一个以行车人员为核心、管理为中枢、行车设备为基础、环境为条件的实时监控的“人一机一环一管”动态控制体系。
其中:(1)行车人员安全保障系统。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的人员分类:生产系统内人员、生产系统外人员。对生产系统内人员的素质要求:思想素质、技术业务素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群体素质。(2)机械设备安全保障系统。机车、车辆、线路、信号等行车安全设备是运输安全保障系统重要的安全因素。(3)环境安全保障系统。环境,一种安全因素和应予保护的财富。人和机器都被置于环境中。后者在铁路运输安全人—机—环境控制系统中是第三个重要的基石。低估环境的重要性可能会对铁路运输安全带来严重后果。(4)安全基础管理系统。管理,铁路安全保障系统的关键。通过科学管理,实现设备安全性能改进、人员安全素质提高、环境安全质量改善和安全管理水平提高。
二、铁路安全事故形态及原因分析
分析2011—2016年我国铁路安全状况:2011年发生了“7.23”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至2016年高铁系统未发生铁路交通特别重大、重大事故;2016年铁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932人,同比减少死亡105人,下降10.1%;发生较大事故3件,同比减少3件;10亿吨公里死亡率0.256,同比下降11.7%。
(一)人员因素分析
重要性:人是一种安全因素和防护对象,绝大多数事故的发生均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事故的严重性也多以人受到的损害程度作为重要衡量内容。
2011—2016年事故对比可以看出,铁路现场作业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业现场管理不到位是造成铁路交通较大事故的主要原因。无计划施工、超范围施工、现场安全防护缺失、施工机具侵入铁路限界、现场作业控制措施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时有发生。高铁沿线环境存在的问题:行人非法通过铁路线路仍是铁路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线路安全保护区范围内非法施工、机动车抢越道口、上跨桥机动车肇事造成坠物、公铁并行区段机动车装载货物侵入铁路限界等问题较多。
(二)设备因素分析
重要性:质量良好的设备是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保证。
对比近年来事故分析,铁路主要行车设备存在的主要问题:设备造修质量不良仍然是造成铁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机车车辆、通信信号、线路设备、接触网等故障时有发生,主要行车设备的生产制造、养护维修等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
(三)环境因素
运输生产系统内部环境:作业环境、社会环境等。运输生产系统外部大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2011—2016年发生的系列事故,自然灾害影响因素主要是强降雨、台风、雾霾、低温冰冻等恶劣天气发生的频次多,对高铁运输安全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发生了山体滑坡、边坡溜坍、水漫线路、泥流漫道、倒树落石侵限等水害问题,铁路基础设施受损较多。2011—2016年累计水害断道5078次,中断行车15932小时。
(四)管理因素影响分析
对比2011—2016年发生的系列事故,铁路安全基础管理因素突出表现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不严,安全管理基础夯实不足。高铁、客车安全“红线”管理、非正常情况应急处置工作、安全风险控制能力以及加强外部安全环境隐患治理、应对自然灾害方面仍存在很多死角和漏洞,持续推进站车视频监控和线路全封闭,严格危险品检查制度落实,有效防范和处置突发事件,运输安全外部环境得到改善。
三、优化铁路安全保障系统的措施
(一)健全运输安全保障体系
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落实规章标准,狠抓制度执行和作业达标,加强结合部管理,完善落实应急预案,强化安全隐患专项整治,有效防控安全漏洞,不断加强铁路安全基础建设。重视人的作用,实现人机系统的完美结合。
(二)构建铁路运输安全预防体系
加强安全质量监督检查,健全完善铁路安全生产诚信约束机制,以高铁、客车及危险货物运输安全为重点,针对铁路运输高峰期、恶劣气象条件、重要国事活动等运输关键时期,促进铁路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把好铁路专用设备及生产企业准入关,加强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完善铁路工程监管机制,规范铁路建设市场秩序,强化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管技术手段。
(三)积极探索高铁运营安全规律
强化高铁安全监管,着力研究解决规律性问题,防止严重问题发生。探索建立高铁工程质量责任追究终身制,建立动车组设备制造质量完善提升责任制。立足于“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制定落实高铁安全防护办法,积极推进实施高铁安全防护工程。发挥铁路行业专业优势,开展高速行车安全技术的研究,聚焦高铁安全,组织开展跟踪分析,为强化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四)优化行车安全保障系统
一是行车人员安全保障系统优化,主要完善职业适应性检查、安全教育和培训以及人员安全管理三方面;二是设施设备安全保障系统优化,建立“地对车、车对地、地对地、车对车”四个相互匹配的闭路循环监测系统,利用先进的监测控制技术及时准确地采集各种铁路行车安全信息,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对铁路行车安全相关的各因素进行全方位监控,利用安全模型分析处理,做到铁路行车安全有序可控;三是环境安全保障系统优化,重点侧重职工作业环境与沿线自然环境保障、铁路系统内部秩序维护与外部治安环境保障;四是行车安全应急救援系统优化,利用DMIS系统、事故数据库、铁路地理信息系统、事故救援专家辅助决策系统,以及数字化行车救援系统优化。
(五)加强铁路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
制定安全法规,创造保证高速列车运行安全的良好环境。围绕重点立法,完善铁路安全管理法规制度体系。深入研究高铁安全防护标准,规范修订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系列规程。研究制定路外安全环境问题处置办法,督促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落实责任,实现良好的铁路环境,确保铁路安全保障系统的安全、优质、高效。
参考文献:
[1]陈波.铁路中间站行车安全评价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
[2]铁道部政治部.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确保运输安全持续稳定[N].人民铁道,2012-02-01.
[3]黄川.浅议安全风险管理与铁路运输安全稳定黄[J].哈尔滨铁道科技,2013,(3).
[4]王萌.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铁路安全经济决策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3.
[5]万毅博.CTCS-2列车控制系统分析与应用[J].大学生论文联合比对库,2013-06-10.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铁路行车安全保障系统优化研究》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