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基于信息化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构建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2-05-07 08:48:01 |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教学管理信息化是高职教育适应信息化、现代化社会的迫切需要。在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阶段,教学管理信息化改革滞后。本文阐述了如何构建适合自身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从而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深层次应用,提高教学管理服务水平。

关键词:教学管理 信息化 管理流程再造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a)-0205-02

教学是大学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是大学管理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活动是为教学活动服务的,教学管理的改革必须为教学改革服务。在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阶段,高职院校关注更多的是招生规模的扩大、专业发展与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改革等问题,忽视或者是搁置了教学管理的改革,从而导致教学管理改革的滞后,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

高职教学管理信息化是高校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化程度直接关系到高职办学的质量与效益。在高职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如何构建适合自身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应用层次,提高高校教学管理服务水平,是当前高校信息化建设普遍要解决的问题。

1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管理与运行的责任主体划分不够科学

高职学院由于规模的扩张,大部分建立了二级院系的教学管理,已有了二级分工,但是实际情况是高职现有的二级教学管理大部分工作还是主要集中在学校层面,权力过度集中,管得过多过细。二级院系的教学管理部门存在极大的依赖心理,其教学管理是一种被动执行式的管理,未能实现自身的需求发展。

1.2 教学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水平亟待提高

随着全社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学管理工作已经不能满足于单纯地将计算机应用于管理中。面对教育管理部门及学校要求教育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教师要求相关教学工作的便捷、高效,学生要求相关信息的快速、人性化,甚至于家长也提出了了解学校、跟踪孩子学业情况的新要求,诸多外因再加上教学管理人员自身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迫切需求,都促使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速。

1.3 教学管理队伍整体适应性有待提高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队伍并不能完全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教学管理队伍自身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教学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教学管理人员对本职工作的认同感不高,特别是二级教学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不一,难以保证二级教学管理工作模式的正常运行,制约了高职院校整体教学管理水平的稳定和提高;二是教育部对高职教育各方面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其中很多工作的推动直接涉及到教学管理工作的改革和提高。教学管理工作能否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将直接影响高职教育质量的提高。

1.4 高职教学管理信息化缺乏有序的流程管理

高职教学管理作为一个系统有其自身规律,信息化促进高职教学管理的创新与改革,但并不改变基本规律。很多高职实施教学管理信息化时缺乏系统化的思想,应用范围有限,层次较低。所建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往往只注重于某一方面,缺少通盘考虑教学管理部门与院系之间的衔接,导致部分高校教务处自行采购数据库管理软件用于学生的排课、学籍注册、成绩与学分管理等日常管理工作,而实践教学、教师管理、教学研究可能仍然依赖于传统管理,或者各自采用不同的系统,造成学校与院系部门之间管理衔接不畅,信息化程度不高。另外,学校没有制定长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规划,而且大部分教学管理人员没有主动性去自我提高,结果导致高职院校建设的教务办公信息化系统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

2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之必要

2.1 落实教学管理的支撑点,推进二级教学管理信息化

二级教学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支撑点,是高职院校二级管理的重中之重,是目前很多高职学校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当前高职院校二级教学管理内容具体任务主要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日常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以及其他教学辅助管理内容。只有积极推进二级教学管理,建立学校只负责宏观管理、以院系具体管理为主的教学管理体制,管理权力下放,扩大院系办学和管理的自主权,实施完善的二级学院教学信息化管理,才能促进教学管理更加良性和高效运行,保证人才培养目标各个环节的顺利实施。

2.2 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高职教学改革的有力支撑

随着高职规模的扩大及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学校深刻地认识到走信息化管理之路是适应形势、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教育部在高职院校实施各种专项教学改革,现有教学管理方式难以适应。因此,高职教学管理工作面临着极大挑战,需要在信息化环境下对教学管理工作进行改变提高其效率与质量,使得教学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和现代化,为高职院校改革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2.3 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基本保障

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涵盖了高职教学的方方面面,围绕高职院校职能和提高办学质量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包括:办学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专业设施与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课程体系、课程及教学资源、校内外实训实习体系、质量标准与管理监控体系、产学结合与产学研合作办学机制等等。信息化应用的层次直接影响到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率。这意味着,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是高职内涵建设的基本保障。

2.4 教学管理信息化能推动教学管理方式的变革

教学管理信息化重在建设,贵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也为高效、崭新、现代化的教学管理模式创造了有利条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应要求教学管理主体对陈旧的教学管理理念、模式、方法和手段进行客观分析和取舍,树立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变革传统的教育思想为先导和动力,实现教学管理创新。

3 高职教学管理构建与实践

3.1 重构高职教学管理流程

管理流程再造(BPR,即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迈克·哈默(Michael Hammer)教授和CSC管理顾问公司的董事长詹姆斯·钱皮(James Champy)提出的概念,强调要打破原有分工理论的束缚,重新树立“以流程为导向”的思想。重构高职教学管理流程的意义在于通过对高职原有教学管理流程的优化,有利于适应信息化高职教学管理模式的建立。流程再造的目标是成本最小化和绩效最大化,与高职教育管理改革的目标相一致,与服务学校师生的要求相一致。信息化背景下新的教育模式正在形成,学校逐渐改革已有的组织形式,对教学管理做出的相应调整,更是教学管理流程再造的本质要求。

我院从教学管理工作、教学运行工作、考务管理工作、教学督导工作、教学存档工作四个方面进行了管理流程再造,以流程为导向重新调整了教学管理运行(ISO)表格。如管理流程再造前,教师调课:个人申请、教务处调配、系部执行;毕业资格审查:教务处审核学业成绩和学生处审核操行成绩、学生本人确认、形成终审意见。管理流程再造后,教师调课在信息管理系统中个人申请、系部调配与执行、教务处监管与统计;毕业资格审查:系部在信息管理系统中审核学业成绩和操行成绩、学生本人确认、教务处终审意见。教学管理工作从管理流程再造前的7个调整为现在的14个,重点加强对信息管理系统中个体的管理,突出信息录入与审核的责任。教学存档工作从管理流程再造的3个调整为现在的7个,重点突出了专业的发展规划、专业的建设成果及毕业生质量的跟综。

3.2 建立高职教学管理信息化工作规范

教学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是:研究教学及其管理规律,改进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建立稳定的秩序,保证教学工作有序进行。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管理,采用现代先进的管理模式,充分借鉴教学管理人员有价值的管理经验,结合具体实际,通过科学的手段完成对整个教学管理流程的整理、重构,制定出详尽、严格的流程控制规范,并以此为基础完成对综合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我院在管理流程再造后,从整个教学管理过程进行了规范,制定适应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关规章制度,重新调整了7个和新增了3个教学管理运行表格(ISO管理表格),保证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3.3 提升信息化教学管理水平

在高职教学管理信息化工作规范建立的同时,应提升信息化教学管理水平,在实施中的具体措施有:(1)保持教学管理信息化渠道畅通。在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中,明确二级院系的教学管理主要由分院院长、副院长、教学秘书、专业主任、其他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组成,整个系统要有统一的认识,明确工作目标,保持渠道通畅,对教学实施过程中所碰到的问题及时、快速的做出反应。(2)全面提升教学管理人员计算机操作水平,强化信息处理能力。教学管理工作非常繁杂琐碎,涉及到教师、学生的方方面面,具有数据量大、重复性强的特点;教学管理人员熟练掌握信息传递和数据处理的手段,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对教学过程中间和教学过程终端的各种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为学校各级领导进行科学的教学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3)加强教学秘书岗位的管理。教学秘书岗位的核心是教学服务,落实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在推进信息化管理中,应开展各种形式培训,如专题培训、分部门培训、分岗位培训、集体信息化办公等,全面提升其教学信息化应用水平,保证两级教学管理模式应有管理信息的及时传递,保证教学管理点可控,实现教学管理手段的数字化、网络化。

4 结论

信息化建设重在应用,以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为目的。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撑在逐渐革新,但是与此同时,我们更需要关注管理理念的更新与管理流程的优化,既要保证不丢掉系统的基本特性,又要突出教学管理的个性(即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在个高校的实际应用方式),只有这样,才算是构建了适合高校自身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真正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应用,由此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管理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罗晨晖.基于流程优化的教学管理信息化策略[J].南华大学学报,2011(2):81-82,86.

[2]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莫德勤,李瑞贵,韦巧燕.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及实施途径[J].中国电力教育,2010(21):53-55.

[4]金关林.应用导向的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探索[J].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12,4(1):32-34.

[5]吴琴,吴大中.高校教学管理问题浅析[J].科学管理,2012(09):214-215.

[6]周彩云.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教学管理改革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1(6):77-79.

推荐访问:教学管理 构建 信息化 实践 高职院校

本文标题:基于信息化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构建与实践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gongwenfanwen/2022/0507/131592.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基于信息化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构建与实践》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