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高职本”院校一年级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发布时间:2022-05-08 13:12:02 |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馟춶bh-y˫'.zȠךrr؜zޥ+rynࢷ%'+r*x+ޮȭʇr'qu7z%+)j{e-ryn)yȚܨ~^(!zqbvrez雡ܭ^ib!j؜^jب^v*'(!(!^injZ)zn)b&v材料以及其表达方式也就是建筑艺术的具体化,同时制作模型,配合分析研究。建筑分析的工具与设计表达的工具并无不同,包括平面图解和模型实建两种方式。前者通过剖面或投影的二维手段表达三维空间(实体),后者通过材料搭建直接展现三维空间(实体)。可选案例清单见表1。

4.2 教学组织

“先例分析”教学实行“教学小组集体备课,大班授课,小组教学,个别辅导,集体评图”的方式,课程教师团队按照每名教师指导12人教学小组的师生配比,原则上同一建筑师的作品由一位老师统一带组,便于深入备课及辅导学生。课题选择多样化、个性化,平均分配各组所选课题,由学生自愿报名,两人一组,苏州博物馆等大型建筑可增加至四人。

课题开始的大班授课采用现代教学手段,运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教学讲授理论知识及往届学生优秀作业,以增强学生直观的感性认识和理性分析能力。其后加大实践环节比重,正常教学周两周加实训集中周两周,重在加强技能培养,增加模型制作和模型成果评分比重,充分运用手工模型、实体制作、徒手草图、计算机软件等各种媒质进行课题的辅助设计,完成高职本的理实化一体教学。

4.3 时间安排

本课题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正常教学周两周加实训集中周两周,具体安排见表2。

4.4 课题成果要求

学生应全面了解和把握建筑大师们的建筑思想和他们的作品、他们建筑特点和语言手法,建立一个基本的建筑观。根据自己对作品的感受选择分析的视角,然后基于这个视角选择一定的分析技术来解剖建筑生成的原因。在读懂自己选择的建筑先例基础上,选择十个以上的建筑形式要素进行分析。对建筑各个元素和布局进行深入认真研究,关注其内在规律,而不是它的表象;分析它的起因、形体、空间和建筑思想等,客观地看待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并逐步形成对建筑的正确认识。制作建筑模型,模型与分析图解相结合,多方面感受和体验建筑空间,再通过图解来深入分析建筑,找出被分析的建筑的精髓。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进一步探索高职本科建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使其掌握建筑设计的有效综合的表达方式,从而有高质量地图纸表达成果。

具体成果要求如下:

①图纸大小:A1(594mm X 841mm),少于2张;成果模型,比例及材料自定,模型底板以A1尺寸为宜;

②钢笔淡彩表现为主,可以辅以彩色铅笔、水彩渲染,平立剖总图必须尺规作图,正图带模型照片;

③图纸内容:含平立剖图、轴侧图或透视图、模型照片以及分析图(人文分析:设计师及建筑的设计背景、基地、功能、限定、流线、采光、通风、结构、体量、表皮、色彩、风格、空间构成、平剖关系、几何关系、单元到整体关系等建筑形式要素),比例根据所选建筑自行合理确定。

4.5 过程控制标准及注意事项

观察和理解是进行设计的前提,在学生真正接触设计、并自己着手去设计建筑之前,必须首先学习分析建筑作品。对于不同建筑,从看图纸开始试图读懂它们,是需要一个过程,在作业的开始,学生并不都是知道如何开展分析工作,教师首先要求在以上的要素中,引导学生用抽象图解的方式分离出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加以分步展开研究比较,最终真正理解和正确判断它们。不同的建筑项目传达出的其内在的本质,在作业中需把这些问题分解开来并进行逐项分析。引导学生学生们分离出以上涉及的不同建筑基本问题,分别从各个层面展开工作,并寻找它们的特征,最终自己评价建筑作品,形成自己对建筑的看法。

教师应控制学生图纸抄绘内容的准确性,适时给予指导;应重点强调学生对建筑案例自我的认知与分析,建议学生选取一个方向进行重点深入的分析;强调学会用图示的语言来表达分析内容,而不是大量文字;避免学生大量抄袭网络已有的案例分析内容;教师应适当控制学生模型材质的选择;注意最后正图的表达,给予学生排版与色彩表达的指导;强调模型制作对建筑方案设计三维空间思维培养的意义,更好地理解建筑的基本构成和结构、构造的知识,体现高职本科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4.6 理实一体化

在课程开始的正常教学周内以集中授课的方式向学生讲授大师作品的相关理论知识及分析研究方法,分组布置资料收集整理的任务,这一步骤在学习中是很重要的,这是研究的第一步,认识建筑师及其他们的作品。小组教师引导学生对建筑各个元素和布局进行深入认真研究,关注其内在规律,而不是它的表象;分析它的起因、形体、空间和建筑思想等,试图客观地看待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并让学生逐步形成对建筑的正确认识。之后进一步教会学生使用分析手段,涵盖以下建筑的基本问题,是我们学习建筑时需要一直面对的:①建筑师的背景;②建筑的概况;③建筑与场所;④建筑平面分析与功能组织;⑤建筑形体特征;⑥建筑结构形式;⑦建筑空间布局特点;⑧建筑交通流线组织;⑨建筑立面分析;⑩建筑材料的运用与细部处理。

在实训集中周内完成二维到三维的模型制作,学生在掌握的理论知识及研究方法基础上进行实训操作,多方面感受和体验建筑空间,找出被分析的建筑的精髓,强化高等职业本科的职业技能需求。而后再由三维模型推导到二维的正图图解,使得模型制作及正图成果紧密结合,完成理实一体化教学,也可以作为一个样板或者参照系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服务。

4.7 教学成果

该作业为系部存档优秀作业,由笔者指导学生完成。学生从功能和流线、结构和模数、对称和均衡、采光和对比、建筑大师背景和手法等方面对流水别墅进行了深入且有效的分析。并用自己的理解与大师的其它作品进行了对比分析,多方面感受和体验建筑大师的手法及特点。学生将模型制作与正图成果紧密结合,体现了“高职本”教学模式的特点,也很好地完成了本课题的目标要求。

5 结语

学生经过“先例分析”课题的学习,对大师的设计风格及手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在之后的设计中也会或多或少的采用类似的手法,说明本课题达到了最初的目标要求。在课题中要求制作建筑模型,模型与分析图解相结合,学生可以多方面感受和体验建筑空间,再通过图解来深入分析建筑,找出被分析的建筑的精髓,即建筑打动人们的地方。

该课题经过四年的教学,由最初的七周正常教学调整为两周正常教学加两周实训集中周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所选先例案例也一直在调整,由最初的小别墅发展为住宅建筑与公共建筑相结合。在课程设计中时刻注意体现“高职本”的办学理念,把握以提高职业技能为目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旨在引发建筑学高等职业教育关于教学模式、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更多的思考和尝试。

注释:

图表来源:

图1-图2: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建筑学系学生作业。

表1-表2: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建筑学系一年级教学组绘制。

参考文献:

[1]王小红.大师作品分析——解读建筑[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1.

[2]张云华.“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02).

[3]孙晓波.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新探索——项目驱动下的“五阶段”“四步探究”“三体现”[J].华中建筑,2010(12).

推荐访问:高职 建筑设计 教学模式 探索 院校

本文标题:“高职本”院校一年级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gongwenfanwen/2022/0508/132084.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高职本”院校一年级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