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地的原因和对策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当前,在社会加速转型、互联网大发展的时代境遇以及思想理念变革、学生个性凸显的社会背景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面临多维困境,难以发挥应有的功效。应以此为契机,增强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权,提高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努力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场域,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地,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
[关键词]新时代 互联网 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者简介]王虹(1966- ),女,江苏无锡人,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江苏 无锡 21415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社会思潮对大学生影响的跟踪分析及有效引导研究”(项目编号:17YJA710031)和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省部级及以上课题培育类项目“当前社会思潮传播的新特点和有效引导研究”(项目编号:KJXJ186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9)09-0081-05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这些问题,必须着力加以解决。”长期以来,高职院校一直都是意识形态的前沿地和社会思潮的集散地。新时代下,随着互联网的逐渐普及,网络开始从学习环境、社会交往和文化活动等多方面对广大青年学生的政治态度、行为模式以及价值取向产生深远的影响。主动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充分利用网络开放性、交互性和及时性等特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用正确、积极以及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提升教育阵地的管控能力,不仅是做好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需要,还是确保高职院校意识形态领域绝对安全的需要。对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
一、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地的时代价值
(一)有利于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其中之一就是要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在当代社会,意识形态可以说是最核心的政治资源,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典型的非传统安全。高职院校是孕育思想、传播理论的地方,在价值滋养中,培育着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当前,以互联网为载体,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甚为频繁,国际思想文化领域斗争深刻复杂,师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多边形以及差异性明显增强。对于这些无法消除和弱化的思想杂音和思想噪音,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主动积极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地,掌控网络文化的话语权,以正能量对冲和化解消极影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增强青年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以及情感认同,继而从总体上提升学生政治思想的成熟度,有效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二)有利于实现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
所谓“内涵式发展”,主要是指高职院校正确处理好规模、效益和质量之间的关系,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由粗放型办学向集约型办学转变、由跨越式发展向可持续发展转变,继而促进学校内涵品质和综合实力的整体提升。科学合理的指导思想是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前进纲领,这决定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一方面,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地能够掌握网络舆论主动权,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确保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始终保持一个正确的方向;另一方面,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地能够有效利用现代先进技术,提高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继而为高职院校內涵式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
(三)有利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空间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总是在一定的时空维度内进行,传统教育模式尚不能覆盖学生的网络生活,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大量的真空地带。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地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必须革新教育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体制机制等,而互联网所具有的交互性强、覆盖面广、流动性快等优势,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当中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空前广阔的舞台。一方面,网络资源的可复制性与可共享性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方式发生转型,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模式不再能够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大学课堂的外延正逐渐扩展至各类教育网站和教育平台。另一方面,互联网图文共现、影音共融、时空共在等技术特质,能够对学生造成强烈的视觉、听觉等感官冲击,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接地气、更顺时势、更有成效。
(四)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长期以来,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宗旨,以人性的生成与人格的完善为核心目标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限于以教育者为主导的权威主义教学方式,这导致学生个性囿于这种控制无法得到合理释放。然而,在网络环境中,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大幅度生成和体现,他们可以跨越传统的藩篱、师者的权威、时空的限制,自由地发表观点,并与教师进行情感沟通。可以说,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地是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搭建起一个沟通和交流的桥梁。在这里,师生可以淡化身份意识,进行平等对话,有助于更好地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地的主客观困境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意识”有待加强
在一些高职院校,上至管理层下到教育者,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阵地意识”,严重影响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主要表现在:面对网络对大学生思想行为渗透,一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难以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例如,面对互联网带来的荒废学业、网络赌博等颓废现象,很多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知采用“堵”的方式来解决,一味教育学生远离网络。另外,一些高职院校领导层也没有深入研究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内涵、新规律,导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华而不实,停留在表层,难以收到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建设不力
没有完善的网络设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自然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占领网络”的前提必须是建好网络教育平台。目前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题网站数量较少、规模不大。目前,有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站主要由高职院校建设,无论是数据信息的挖掘存储,还是日常的运营管理,都不能满足当前建设网络“大思政”格局的要求,而全国性的思想政治教育门户网站尚未建立,社会各方面的教育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地整合和利用。其二,虚拟现实技术(VR)的开发不稳定、应用不多。VR技术通过创建、模拟现实环境,能够全方位地调动学习者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等,继而形象生动地展现教学内容,让学生拥有沉浸式体验。因此,要想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地,应当首先掌握新技术,在引入先进教育手段上下功夫,着重探索如何通过新媒体,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课对学生的吸引力。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不健全
目前,尽管一些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已见雏形,但内容还稍显单薄,实效性并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重视教育平台“量”的积累,忽略内容本身的价值性和效用性的挖掘,使得这些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页面单调、信息冗杂,缺乏现实性、针对性,难以吸引和感染青年学子;二是重理论说教,缺乏“面对面”的交流,使得宣传教育枯燥无味,即使一些网站上设置了留言板、信箱等栏目,也没有实现信息的“上传下达”,难以吸引青年学子关注。总之,师生之间协商对话不足所引起的教学内容输出与教育效果反馈链条的断裂,导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单一,交互性远远不够,无法实现有效的教育成果。
(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力量不强
这里所说的“主體力量”主要是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包括各级党政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心理咨询师及网络技术人员等。实践中,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力量与形势发展要求的差距还很大。首先,在组织力量上,未能建立有效的协作机制,网络空间异常激烈的话语争夺、复杂多变的海量信息、交错相织的人际关系等,都要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贯穿网络信息生产、传播、监管的全部过程。目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职人员较少,甚至有的高职院校根本就没有专职人员,导致教育信息资源无法得到有效整合,教育内容方法无法及时更新,网络教育平台的日常运行维护无法得到保障,严重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其次,在能力素质上,少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互联网知识匮乏、应用技术不强,不能有效运用大数据分析学生网络行为特点,缺乏对学生网络话语的主导权、网络意见的影响力、网络问题的化解法,削弱了教师在网络上对学生的引导力。
三、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地的有效路径
(一)强化理论支撑,树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意识”
科学的理论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极有可能游离于实践生活以外,难以取得实际效果。我党一直以来十分重视并建立了一整套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强化对主流思想、科学理论的学习。进入新时代,互联网技术开始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人们接收信息的渠道日益丰富,各种非主流思潮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明显,长期以来形成的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身份有所淡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受到一定挑战。为此,我们需要立足新时代背景,不断深入研究思想政治理论基础,研究互联网条件下的思想政治理论宣传的特征、方法、规律,强化思想政治理论建设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以此取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曾指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职院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我们的高职院校是党领导下的高职院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职院校。因此,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突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筑牢思想建设阵地、意识形态阵地;坚持立德树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全过程、全方位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二)完善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强化网络高地管控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高职院校肩负着学习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加强党对高职院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因此,加强互联网条件下的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实行全员“负责”制。可以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各负其责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领导体系,统一安排、部署,强化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培养大学生较高的精神追求情趣、较强的明辨是非的能力、良好地运用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意识。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开展工作:一是由学校层面协调制定互联网信息传播管理制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与各教学单位、宣传、学生工作、网络技术管理等职能部门签署“网络意识形态管理责任书”,强化责任意识,从顶层设计上筑牢阵地、把好关口,健全和完善校园网络教育体系;二是强化校园网络舆情监管工作,对校园各层级的网站、微博号、微信公众号逐一登记、规范管理,严格信息发布,防止制作、复制、传播法律法规禁止的信息内容。此外,为了有序推进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并占领网络高地,还要加强三支队伍建设,不断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力量。具体就是建好一支专业思想政治教师队伍,使其具备较高的马克思理论水平和科学人文素养,能够在互联网背景下,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大学生认识、分析、鉴别各种复杂的社会思潮,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到学校教育过程中,形成师生互动协同的学习模式;建好一支辅导员、党团干部和心理咨询师队伍,使其能够与专业思政课教师互为补充、协同作战,从课堂到课外,从理论到实践,深入、全面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加强不良网络舆情信息排查,进行大学生道德法规、心理健康的教育,引导大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自觉构筑抵制不良冲击“防火墙”;建好一支网络技术管理队伍,使其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职业道德素质、专业技术水平,能够承担起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职责,担负起网络舆情监管工作,加强网上信息发布和网站更新维护工作。为了使三支力量能够优势互补,依托各自职责行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权利,达到全方位育人目的,还应该加强师德考核,开展先进人物评选活动,引导教师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激发广大教师献身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依托互联网技术,深挖思想政治理论课潜力
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的中心工作,而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和关键,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充分用好“课堂”,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不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此,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借助马克思主义学院优势,积极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积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更新教育教学内容,逐渐探索将社会热点话题、事件加工成“微电影”,或制作各种慕课,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二是积极利用博客、微博、微信、公共论坛等网络新媒介,把握社会热点问题,了解学生信息获取的渠道和思想动向,将社会热点问题有机融入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生活气息,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培养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三是顺应新时期师生关系的新变化,赋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新职能,让他们不仅能传授知识,更能成为大学生思想成长的导师,帮助大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养成高尚的思想政治品质。另外,激励教师熟练使用最新的各种APP教学软件,采取喜闻乐见和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增强教学互动性,从各方面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摆脱消极“灌输”知识的被动局面。
(四)强化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占领意识形态领域主阵地
文化是民族精神独立、国家文明养成的基本依托,也是个人全面发展的力量源泉。新时代呈现出“互联网+”的特点,要求我们大力弘扬网络文化主旋律,推进网络文化主阵地建设,增强网络文化的育人功效。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战场,应该是建设网络文化的主阵地。为此,我们应该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本着对培养人才负责的态度,开发优秀的网络文化资源,丰富校园网络空间,建设校园网络生态,培育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具体应该加强以下工作:一是引導大学生参与校园歌曲、网文、公益广告、摄影、微视频、动漫等校园网络文化作品创作,鼓励大学生共同参与守护属于自己的这块网络家园;二是支持大学生参与校园网络文化载体建设,组织他们建设网络社团、搭建网络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网络文化工作室等;三是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开展各种主题健康向上、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网络文化创建活动,传播各种体现青春热情的思想政治信息,充分展示新时期大学生精神面貌和风采,牢牢掌控意识形态领域前沿阵地。
马克思说:“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高职院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必然需要担负应有的职责和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意识形态工作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发表讲话,表明了中央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体现出加强和创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紧迫性。面对互联网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全方位影响,高职院校管理者和理论教育工作者既要在思想上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又要主动直面新形势、学习新技术,以昂扬的姿态牢牢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影响力,推出有深度、有力度、有温度的网络文化教育,为新一代青年学生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思想氛围。
[参考文献]
[1]陈松.强化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策略[J].重庆社会科学,2017(9).
[2]高卫国.当代大学生网络民粹主义倾向应对思考[J].江苏高教,2018(4).
[3]王虹,车如山.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地[J].中国高等教育,2017(23).
[4]杨建新.国际视野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5]杨静娴.话语创新: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的迫切要求[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2).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新时期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地的原因和对策》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