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全球化视觉下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及选择

发布时间:2022-05-23 11:24:01 |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文化实力的竞争日益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竞争的主要内容,文化产业的科学化发展对增强一国的文化力,提高国家软实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全球文化产业发展已呈现多种新态势,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则还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在发展规模还是发展方式上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其中既有体制原因,也存在政策和观念上的障碍。因此,应该积极学习和借鉴全球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在体制创新、提高文化产品的原创性和科技含量以及适度保护性发展等方面,不断探索和寻求一条适合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关键词]文化产业;创新;改革

[中图分类号]F062 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08)12-0150-03

当前,文化产业日益引起受到人们的青睐,它的兴起正带动世界经济面临一场极其深刻的变革。有专家称,21世纪人类社会的竞争形态,将由“武力竞争”转为“经济竞争”,再转为“文化竞争”,“各国的胜负决定于文化领域,其胜负的重点就在文化产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指出:“发展可以最终以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

一、全球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全球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产业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被称为“无烟产业”和“朝阳产业”,并且已经成为一些国家的支柱产业。文化产业主要由演艺业、娱乐业、传媒业、网络服务业等多个部门组成,目前已逐渐扩展到与其相关的旅游、广告、会展等行业。

今天,文化产业不但在许多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还成为重要的外汇收入来源,并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成为经济发展的引擎。在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在GDP中的比重都普遍高于10%,美国则高达25%以上,在其国内产业结构中仅次于军事工业,位居第二。自1996年以来,美国的文化产品出口就已经超过航空航天工业成为第一大出口创汇产业。截至2005年底,日本与动漫有关的市场规模已超过2万亿日元,动漫产业成为日本第三大产业,广义的动漫产业占日本GDP十几个百分点,占世界市场的62%。据统计,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文化产业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比例分别达到20%和10%。正如美国学者沃尔夫所言,“文化、娱乐——而不是那些看上去更实在的汽车制造、钢铁、金融服务业——正在迅速成为新的全球经济增长的驱动轮”。目前美国的电影业和传媒业、日本的动漫产业、韩国的网络游戏业、德国的出版业、英国的音乐产业等都已发展成为国际文化产业的标志性品牌。

(二)全球文化产业发展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后,全球文化产业掀起新的发展浪潮,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将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到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战略高度,并以此为龙头,全面提升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目前,全球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呈现以下三个趋势。

1.产业内容不断丰富。在传统的文化产业如广播、报业、出版、音乐制作、图书、广告等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的同时,创意产业、信息产业也正在日益兴起和发展,丰富了文化产业的内容。发达国家众多的创意产品、营销和服务正形成一股巨大的创意经济浪潮,席卷世界。近十年来,世界信息产业发展非常迅速,对世界经济增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中期,信息产业已超过了汽车、钢铁等产业部门,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

2.相关产业问的合作日益紧密,垄断趋势明显。20世纪90年代后期,文化产业发展的横向合作令人目不暇接。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上许多文化产业集团正在不断打破行业与地区之间的分工界限,通过大公司之间在资金、技术、经营组织方式等方面的重新组合和集中,进行产业结构上的调整,形成了传媒业、娱乐业、旅游业与电信业、电脑业、出版业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新格局,涌现出一批大型和超大型的跨行业、跨国界的强势文化产业集团。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公司的合并就是最成功的强强联合的案例之一。二者的合并如虎添翼,既实现了传统媒体的数字变革,又利用网络系统为受众提供了更多类型、更大范围的交互式服务,从而获得了更多的市场份额。目前,这些通过兼并融合组成的超大型的文化产业集团控制着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文化产业市场份额。世界传媒界的九大巨无霸(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迪斯尼公司、贝塔斯曼公司、维阿康姆公司、新闻集团、索尼公司、TCL、环球公司、日本广播公司)已经实现了广播、电影、电视、图书报刊、音像制品、有线卫星网络、音乐、娱乐、体育、网上服务等商贸一体化的多媒体经营,并基本控制和垄断了当今世界的传媒市场。它们的触角已遍及亚、欧、美各地区,年收入都以百亿美元计算。在九大媒体巨头引导下,全球50家大的媒体娱乐公司占据了当今世界上95%的文化市场。目前传播于世界各地的新闻,90%由美国等西方国家垄断,其中70%又由跨国大公司垄断。在拥有全球电影市场60%的美国电影公司中,82%左右的利润由时代华纳和哥伦比亚等跨国电影公司创造。全球音乐制作被美国5家大型跨国文化公司所掌握,超级跨国文化产业集团日益成为世界文化生产的主导者。

3.带动新的经济增长点出现。20世纪90年代以后,文化产业的发展触角逐渐延伸到旅游业和体育业等行业,并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现在,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依托于本土历史文化的产业拓展,而主要依托本土历史文化资源以及自然人文景观的旅游业,正日益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产业。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每年国际旅游业的交易额已超过3000亿美元,到2010年,国际旅游人次可望达到10亿,相当于世界总人口的七分之一,旅游收入将增至10000亿美元,旅游业将取代石油工业、汽车工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创汇产业。

此外,由于大众体育得到发展和竞技体育的社会化,体育产业已经成为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并有发展成为支柱产业的趋势。美国是全球体育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体育产业年产值已占本国GDP的2%,其中以国民大众消费为主体、以健身娱乐为主要内容的自由时间产业在美国各州的产值排行榜上占据了前三名。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瑞士、西班牙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体育产业产值也大体占本国CDP的1%~3%,瑞士则达到了3.37%,居各国之首。需要指出的是,各类文化产业都是以服务于更多的社会人口而得到迅猛发展的。也正因为如此,文化产业才大范围向信息产业、会展业、餐饮业、代理业、家用电器业渗透,并日益覆盖更多的受众群体,并对这些行业产生愈来愈大的影响。

二、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制约因素

依据经济学理论和实际经验,当恩

格尔系数达到50以下,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人们的文化消费在整个消费中的比例就将达到或超过30%。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由于人均CDP已达到上万美元,其文化消费占个人消费总额已普遍超过了30%。随着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会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因此,文化产业必将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具有越来越广阔的市场。初步测算,按照国际标准,目前我国的文化潜在消费能力仍存在6000亿~7000亿人民币的市场空间和缺口可供开发。

(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2003年,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并专门研究了当前世界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及我国文化体制改革问题;2005年,我国陆续颁布了近十部文化体制改革文件。由于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近几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4年,我国印刷、网络传播业等文化产业创造产值1.2万亿元,由文化消费业带来的基础设施建设达2万亿元以上,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国17个城市的支柱产业。

与此同时,我国日益重视推动文化产业走向国际,加入新一轮世界文化产业的竞争与合作。截至2005年底,我国已与145个国家签订了文化合作协定,签署了752个文化交流执行计划,与近千个国际文化组织和机构有着不同形式的文化往来,并在许多国家建立了中国文化中心、孔子学院,举办了一系列的艺术展览、文艺表演、民俗展示、电影周等活动,互办各种文化年和文化节,扩大了中华文化在的世界影响力。“中国热”正在许多国家逐渐形成,世界各国出现了越来越多会说汉语、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知华派”和“中国通”。

(二)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许多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两点。

1.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胶着。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是相互关联的两个范畴,都以文化为内容,然而在性质、目标、方式、策略方面都各不相同。文化中可以以产业方式运作的那一部分为经营性文化,而偏重于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不以盈利为目标、具有公共物品性质的那一部分则为公益性文化。经营性文化是文化产业的主要内容,公益性文化则属文化事业的范畴,应由非产业化的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单位来提供。但在实际发展中,我国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常常胶着在一起,既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市场化、产业化、企业化进程,也使文化事业发展跟不上社会和公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需要。近年来,各地都把组建文化产业集团作为工作的重点,广电集团、出版集团、报业集团、传媒集团纷纷成立。不过这些集团的成立大部分都是原有文化企事业单位自身的内部组合,而不是按照公司法要求组建的现代企业法人。这样改制后的所谓的文化产业集团,游离于市场与政府之间,实际处于一种混乱和尴尬的状态。

2.文化、经济、教育、科技发展相脱节。世界经验表明,比较优势并不是决定性因素或首要因素,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整合、统筹、兼顾而形成的规模优势。规模经济可以导致后天优势,这种后天优势可以抵消资源禀赋方面的劣势。相反,脱节、割裂、单一的发展将消耗比较优势,使资源禀赋成为包袱。以北京为例,尽管北京作为全国文化资源中心的地位是稳固的,但它并没有发展成为文化产业中心。由于资源缺乏整合,目前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与其拥有的文化、教育、科技资源以及经济总量相比很不对称。这种状况,在许多直辖市和省会级城市中也普遍存在。

(三)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

问题的存在只是表面现象,究其根源,制约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障碍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点。

1.体制障碍。文化管理体制不顺,是造成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难以真正分离的重要原因。在目前文化单位大多是部门归口管理的格局下,文化企事业的分离依赖于文化管理体制的理顺。当前,我国文化管理体制滞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各级文化部门的政资、政事、政企职能不分,兼有管理文化行业、发展文化事业和促进文化产业的三重职能。如各市文化局既负责农村电影“2131工程”、基层图书馆建设等属文化事业范畴的活动,也负责局属艺术院团管理等属文化产业范畴的工作,还负责文化市场行业管理和文化执法等政府工作。二是市区两级文化管理体制混乱。有的市一级文化工作分工过细,如音像出版物的制作权在广电局,发行权归新闻出版局,文化市场管理权在文化局,三家又都有音像市场执法权力。有的区县,文化局、文物局、新闻出版局、广播电视局等合并建立了文化委员会,开始试行文化综合执法。这种混乱的市区两级文化管理体制安排,导致上下级工作衔接困难,影响了工作效率。三是社会文化市场主体分散,没有形成规模。目前,市属、省属国有文化单位、中央部委及部队所属文化企业、以及地方民营文化企业,大都处于单打独斗,各自发展,独立经营的状态,地方文化资源缺乏整合。

2.政策障碍。一个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应政策的扶持和引导。有关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国务院出台了《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国家财政部会同相关部门出台了《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的通知》等政策,从市场准入、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工商管理等方面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但从总体上看,文化产业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在投融资体制、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有些政策过于原则化,缺乏操作性。同时,对已经出台的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的宣传、整合力度非常不够,影响了政策的辐射力和实施效果。

3.观念障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某些范围内还被看作是“神秘和高贵”的象征。这种观念的存在,或多或少地也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

三、全球化视觉下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及选择

目前,世界文化市场可谓四分天下:美国占有市场总额的43%,欧洲占有34%,亚洲、南太平洋国家占有19%,其他国家占有剩余的份额。而在亚洲、南太平洋国家所占有的19%的市场份额中,除去日本的10%和韩国的5%,留给中国的已不多了。因此,如果再不及时地转换机制和观念,积极消除阻碍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将很难在全球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占有一席之地,这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拥有5000年灿烂文明的文化古国,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一)深化改革,加快创新,着力解决体制转换问题

尽快理顺文化管理体制,对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是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当务之急。

第一,实行全行业统一管理,探索建立党制定方针政策、人大进行立法规范、政府依法行政、社会自治自律的新型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各级文化产业发展领导部门,对文化产业工作统一规划、统一协调,避免由于条块分割造成的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第二,进一步划清政府与企业的界限,推动文化产业实行现代企业制度,从国家管文化、办文化开始,向政府管文化、由社会多元建设力量办文化过渡。通过对一些国有文化机构的股份制改造,降低文化产业的市场进入壁垒,确立公平、高效的市场竞争体系,通过市场配置文化资源,同时进一步理顺文化市场的供需矛盾,不断扩大文化市场需求。第三,拓宽文化产业的投融资渠道,加快民营企业进入文化产业的步伐。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打破行业垄断,积极吸收境外资金和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产业。可采取通过支持国有非文化企业兴办文化项目,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等形式,形成文化产业的多元投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格局,为文化产业的迅速扩张提供更加有力的资金支持。在文化产业的资本结构上,形成国有资本、社会民间资本、境外资本共同投入并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的格局。

(二)不断提高文化产品的原创性和科技含量

第一,一个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力量来自文化的原创性。美国电影、日本动漫、印度歌舞,以及风靡亚洲的韩国电视剧,全都是依据原创性和自身鲜明的特色,抢占了国际文化市场份额。目前中国的文化原创性力量还略显不足,文化产品的特色并不十分鲜明。因此,我们还要切实鼓励本土原创作品的创作,精心打造高水准的经典作品,提高文化影响力,增强文化企业的竞争力,不断扩大优秀民族文化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我们的文化遗产和文化资源,只有经过不断创新和再创造,才能成为符合时代需要和国际潮流的文化产品。第二,中国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需要把一切可能的现代科技成果都尽快地体现在文化产业之中,实现科技成果在文化产业中的转化,提高文化产业的科技水平和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只有加快科学技术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应用,才能实现中国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实现中国文化产业由落后向先进的转变。第三。要实现中国文化产品原创性和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专业文化人才的培养是关键。要坚持以人力资源开发为重点,培养和引进具有领先的策划能力、文化产品创新能力、市场营销能力以及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文化创意人才和市场经营管理人才,造就高素质的文化产业企业家队伍。

(三)在保护中发展

目前,美国正利用其在文化产业方面的垄断地位,在全球兜售本国的文化制品,通过占领对方国民的心灵来影响和改变人们对一个国家的认同。面对美国的文化攻势和意识渗透,世界各国开始意识到抢占文化产业制高点的深远意义。法国等欧盟国家公开提出“文化产业例外论”,反对全面开放国内文化产业,掀起了抵御好莱坞入侵、捍卫法兰西民族文化的保卫战。日本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提出了文化立国的战略,大力扶植本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发展中国家也毫不示弱。韩国在20世纪末遭遇金融危机袭击后,提出了文化立国的救国方针,并制定了文化产业发展的五年计划和远景规划,明确规定国外的文化产品引进数量不准超过20%,而对本土原创的作品,政府则是重点扶植。通过政府官员推销、财政税收政策予以倾斜,新闻舆论加大宣传,甚至上升到民族自信心的高度等方式,大力促进本土文化产业的发展。

韩国的做法显然给我们很多启示。在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要加大对本土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对于文化企业不分国有还是民营,只要是优秀的作品,都应该给与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大力奖励。对破坏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假冒伪劣文化产品的制作和生产,要通过健全的法律法规,严打重罚,从而建立起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富有活力和效率的管理机制,真正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此外,媒体和评论也应大力扶持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新闻媒体要坚持民族利益优先的原则,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表达正确的价值观和文化观。记者的素养要提高,媒体的管理要加强,形成一种有文化内涵的舆论环境。评论界要形成良好生态,评论要实事求是,尤其是在培育民族文化产品的市场号召力方面更应如此。

[责任编辑:陈雪梅]

推荐访问:产业发展 中国文化 全球化 路径 视觉

本文标题:全球化视觉下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及选择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gongwenfanwen/2022/0523/137431.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全球化视觉下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及选择》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