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临空经济区产业发展水平分析

发布时间:2022-05-24 19:12:01 |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概括临空经济区发展研究的现状,选取反映武汉临空港(东西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的13项各类经济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力图解释该区域在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中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论表明,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总量因子、产业增长因子和建设增长因子对区域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一结论有助于该区域在武汉临空经济区建设大框架下制定产业发展战略提供借鉴。

关键词:临空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4-0066-03

一、临空经济发展研究

全球化和区域化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国内各地区都面临吸引有利资源,加快经济发展,在竞争中确立优势的任务。临空经济,以其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资金、技术、人才密集,占地少,被称为地方经济的“发动机”。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临空经济区对区域经济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目前针对临空经济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内涵研究,包括其空间结构和产业分布等;二是影响因素分析。

从产业分布的角度分析,以航空运输(客流、物流)为指向的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可形成具有自我增强机制的聚集效应,不断引致周边产业的调整与趋同,在机场周边形成经济发展走廊、临空型制造业产业集群以及各类与航空运输相关的产业集群,进而形成以临空指向产业为主导、多种产业有机关联的独特经济发展模式。孙波(2006)等探索了临空经济区形成的一般规律,认为临空经济区依托机场,由航空产业及其衍生出的高端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共同组成循环产业链条,实现机场、空港区和腹地经济三者的良性双向互动。

针对影响因素的分析,普遍接受的观点是临空经济区是在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下发展的,各因素分工互补,形成一个坚实、稳定的本地网络结构。内部因素是指机场设施资源的驱动力,包括机场的流量、运营效率和产业集群等。机场带来的人流、物流的增加会促进临空区域设施的完善,而硬件设施的完善能更大程度地拉动人流和物流,在机场核心区域的带动下使区域产业延伸,形成良性循环。外部因素包括腹地交通、经济状况、政府的支持以及教育研究环境等。何艳(2012)等对2003—2009年24个临空经济区进行的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总体上来看,外部动力因素仍是中国临空经济区发展的主要动力,内部因素所起的作用相对较小。航空货运量对临空经济区发展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而客运量和机场效率的正向作用非常明显。临空产业集群在中国尚未形成规模,集群对临空经济区发展虽然起着正向推动作用,但是效果微弱。

二、武汉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

临空产业已成为国内各毗邻机场城市争相发展的重要经济形态。据国家民航局统计,截至2013年6月,全国已有57座城市依托机场,提出打造59个临空经济区规划。

2013年,武汉市出炉规划面积约1 100平方公里的《武汉大临空板块规划》。根据规划,武汉临空经济区位于武汉市西北部,紧邻主城区,涵盖东西湖、黄陂区和孝感市孝南区部分区域,即“两市三区”,规划面积约1 100平方公里。在空间格局上,大临空板块构筑“一核两心、三区多园”。“一核”是指以天河航空枢纽辐射半径5公里形成临空核心圈层;“两心”指盘龙新城中心、吴家山新城中心;“三区”指黄陂临空发展区、东西湖临空发展区和孝感临空发展区;“多园”指在三个临空发展区的基础上,形成航空企业总部区、走马岭保税物流园、横店临空产业园等13个产业园区。

三、武汉临空港(东西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指标分析

区域经济的发展是临空经济的首要支撑。2010年正式跻身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武汉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毗邻天河国际机场,拥有三江航天、空军凌云科技、武汉航达等多家以飞机维修、航空服务等为主的航空企业,具备临空经济发展诸多优势。2013年该区更名为武汉市临空港(东西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后,成为武汉打造大临空工业板块的重要空间载体。该区成立了临空经济管理处,启动临空高科技产业园建设,将东西湖区全区500公里可开发地区全部纳入临空经济区建设规划,大手笔开展园区和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进一步探讨武汉临空港(东西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武汉临空经济区开发大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发挥临空资源优势,更加突出产业定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本文选取了反映武汉临空港(东西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水平3类13个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如表1所示),力图揭示该区的产业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本研究数据来源为1995—2013年《东西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通过SPSS19.0对选取的13个指标进行分析,表2显示KMO值为0.604,可以进行因子分析。

从表3中可以看到,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有3个,为了简化公共因子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释能力,对提取的3个主因子运用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法对载荷矩阵进行因子旋转,第一个因子旋转后的方差贡献率为64.308%,第二个因子旋转后的方差貢献率为13.037%,第三个因子旋转后的方差贡献率为10.119%。三个因子的总方差贡献率为87.464%,说明所提取的三个因子能够解释13个变量的87.464%的信息,达到了很好的因子提取的效果。

表4为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根据矩阵中的数据,我们可以知道X5、X9、X1、X3、X10、X12、X11、X7在第一个因子上具有较大载荷,这些指标集中反映了东西湖区的投入与产出的总体水平,所以将因子1命名为总量因子;而X2、X6、X4在第二个因子上具有较大载荷,这两个变量反映的是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增长和持续发展能力,故将其命名为产业增长因子;X7、X5在第三个因子上具有较大载荷,这两个变量反映的是基本建设和固定资产投入的增长能力,可命名为建设增长因子。

考察变量对因子的重要程度以及进行综合评价,可采用回归法得到因子得分系数矩阵(见表5)。

根据旋转后的特征根方差贡献率为权,综合因子得分计算公式为:F=0.6154F1+0.1090F2+0.1323F3

第一个主因子—总量因子—在武汉临空港(东西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能力中的方差贡献率最大,这些指标与该区域所吸引的内资、外资的投入,固定资产的投入以及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生产能力等诸多方面相关,任何一方面处理不好都会影响因子得分。这个因子可以看作该区域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能力的集中体现。第二个主因子—产业增长因子—受X2、X6的指标影响远高于X4,说明该区域的发展不仅受工业产业增长水平的影响,农业和服务业的增长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上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武汉临空港(东西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原有的工业基础并不雄厚,但是传统的农业和服务产业具有一定基础。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在发展传统工业产业的基础上,可以依托产业升级换代、经济转型的重大机会,合理选择一些具有战略创新机遇的临空农业产业和临空服务产业作为切入点,提高农业和服务业向临空经济区的集中程度。农业方面可依托周边地区农业资源优势,重点发展为航空配餐服务的航空食品深加工,具有地方特色的花卉园艺、特种水产、特种林果等适合航空运输的外向型、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现代服务业方面需大力发展商业服务、金融服务、商务会展、休闲旅游业等。第三个因子—建设增长因子—反映了建筑业的增长能力和固定资产投入的增长能力,说明区域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受该区域基本设施建设完善程度的影响。因此进一步完善区域的各项基本设施建设是提高区域吸引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提。

参考文献:

[1] 曹允春.临空经济演进的动力机制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9,(5):140-146.

[2] 何艳,张瑜.临空经济区发展的动力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2):37-40.

[3] 袁堃.中国临空经济区发展策略及对武汉临空经济区发展的启示[J].理论与实践,2010,(4):78-80.

[责任编辑 陈丹丹]

推荐访问:经济区 产业发展 水平 分析

本文标题:临空经济区产业发展水平分析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gongwenfanwen/2022/0524/138026.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临空经济区产业发展水平分析》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