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湖南当代戏剧剧种兴衰谈

发布时间:2022-05-25 08:18:01 |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当代的湖南戏剧剧种,随着时代的推移,有兴有衰。本文论述了兴衰的情况和原因,以及再走兴盛之路的途径。

〔关键词〕 地方戏曲剧种 非地方戏曲剧种 剧种兴衰谈

剧种是戏剧艺术的单元,犹如修房子一样,许多单元构成一座大厦,戏剧艺术也由许多剧种构成。

剧种这种称呼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兴起的。建国前只称什么班子,什么戏,什么剧,而没有明确的剧种概念。建国后,政府文化部门将流行于不同地域、具有不同特点、不同风格的戏剧划分为若干剧种。全国共有戏曲剧种三百余个,上海艺术研究所主持编撰,由上海辞书出版社于1995年6月出版的《中国戏曲剧种大辞典》设立条目介绍的共335个。

湖南的戏剧剧种大多为地方戏曲剧种,《中国戏剧志·湖南卷》设立条目者十九个。非地方戏曲剧种中,有戏曲剧种京剧和越剧,有皮影戏、木偶戏,还有话剧、歌剧和舞剧。建国以来,地方戏曲剧种和非地方戏曲剧种都有所发展。

地方戏曲剧种

地方戏曲剧种,首先有个定名问题。民国年间,湖南地方戏曲没有明显的剧种概念和定型的剧种名称;有些剧种有多种称谓,有些剧种以其流行的地域而被称为某地的班子,如长沙班子、祁阳班子、衡州班子、岳州班子等。建国后,各戏曲剧种才逐步定名。“湘剧”的名称虽然最早见于民国九年(1920)的《湖南戏考》,抗日战争时有湘剧抗敌宣传队的成立,但解放后湘北一带的地方大戏剧种都称湘剧,为了区别起见,湘剧一度称作“长沙湘剧”,上世纪八十年代才正式定今名。衡阳湘剧在抗日战争时期曾由大春台、老春华、大吉祥三个戏班组成“湖南抗敵衡阳湘剧宣传队”,解放后仍用此称。祁剧过去称“祁阳戏”、“祁阳剧”(见刘守鹤《祁阳剧》),五十年代初期定今名。辰河戏因兼唱高腔、弹腔,弹腔称汉戏,其剧团称“高汉剧团”,1955年定名为辰河戏。巴陵戏过去称为“巴湘戏”、“岳州班”,1953年定今名。荆河戏以前叫“上河戏”,还曾一度称“湘剧”,1954年以其早期流行于长江荆河段而定名“荆河戏”。武陵戏俗称“常德班”、“沅河班”,解放后一度称为“常德湘剧”,1957年改名“常德汉剧”,八十年代编撰《湖南地方剧种志》时定名为“武陵戏”,但一般情况仍称常德汉剧。

民间小戏剧种,民国年间有的称“楚剧”,有些剧种也有多种称谓,也是建国后逐渐定名的。如衡阳的“马灯”、“花鼓戏”一度改称“衡剧”,后定名为衡阳花鼓戏,继又改成衡州花鼓戏;长沙和邵阳一度称“楚剧”的花鼓戏定名为长沙花鼓戏和邵阳花鼓戏;岳阳俗称“瓮琴戏”、“花鼓子”的定名为岳阳花鼓戏;常德旧有“喀喀戏”、“灯戏”、“花鼓儿”、“杨花柳”、“柳子戏”诸种称谓的定名为常德花鼓戏;祁阳“花鼓灯”与道县“调子戏”在零陵合流为零陵花鼓戏。湘西的南路阳戏和北路阳戏合称阳戏。湘西花灯戏和以平江为代表的湘北花灯戏,以嘉禾为代表的湘南花灯戏合称花灯戏(湖南花灯戏)。湖南各地称傩堂戏、傩戏、师道戏、傩神戏的剧种定名傩戏(《中国戏曲志·湖南卷》中以“傩堂戏”开条)。

1953年冬,花垣县麻栗场文化站以石成鉴为主,将苗族故事《泸溪峒》改编成大型苗剧《团结灭妖》,于1954年农历正月初六日在麻栗场首次草台演出,轰动四邻,继又正式成立业余苗剧团,于是苗剧正式诞生。诞生后编演了《带血的百鸟图》等优秀剧目。1954年,广西三江县演唱侗戏的阳烂乡划归湖南通道县管辖,从此通道县境普遍演唱侗戏,为湖南民间小戏剧种之一。1956年,嘉禾县人民政府派新文艺工作者李楚池到该县祁剧团去组织昆曲老艺人全面发掘昆曲遗产,恢复昆曲剧目;1957年9月,省文化局扶植湘昆,特调嘉禾祁剧团赴省会汇报演出;同年11月,省文化局委托嘉禾县举办昆曲学员训练班;1959年12月,中共郴州地委决定以嘉禾县训练班为基础建立郴州专区湘昆剧团,于是湘昆剧种正式恢复。

至此,湖南形成了湘剧、祁剧、辰河戏、衡阳湘剧、武陵戏、荆河戏、巴陵戏、湘昆八个地方大戏剧种,长沙、衡阳、邵阳、岳阳、常德、零陵六种花鼓戏和阳戏、花灯戏、傩戏、苗剧、侗戏等民间小戏剧种,以及民间戏曲剧种,共计十九个地方戏曲剧种的格局。这十九个地方戏曲剧种在《中国戏曲志·湖南卷》中开了条,立了户。此外还有少数未立户的地方戏剧种。据说湘西还有“酉剧”,不知是什么演出形式;常德地方有“丝弦戏”,因处于形成阶段加之没有专业剧团,因而戏曲志湖南卷中没有开条立户,但在新时期已建有专业剧团常德市鼎城区丝弦戏剧团,并编演了《旋转的钞票》等优秀剧目。

数十年来,湖南地方戏曲不但恢复了湘昆剧种,新创了苗剧,传入了侗戏,而且其他剧种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居首位者为长沙花鼓戏,建国初期即以整理的优秀传统剧目《刘海砍樵》在北京亮相,特别是编演现代戏方面成绩斐然,“文革”前编演了《三里湾》、《打铜锣》、《补锅》等多剧,新时期以来编演的《老表轶事》、《秋天的花鼓》等剧目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系列。省花鼓戏剧院对该剧种的发展贡献更大。该院以长沙花鼓戏为基础,吸收其他花鼓戏的养分发展成为具有特色的湖南花鼓戏,被称为“省花路子”,各地不少剧团都走“省花路子”的道路,形成了全省众多的属于长沙花鼓戏剧种的剧团,一段时期多达三十余个,戏曲志湖南卷中设条介绍者三十三个。其次是湘剧,成立了省级剧院,并创办了小演员训练班,培养出一批优秀演员成为剧院的艺术骨干,并在其基础上成立了湖南省戏曲学校。建国初期,即以整理的《琵琶上路》、《打猎回书》等优秀传统剧目在北京打出了剧种的品牌。几十年来,整理改编了不少湘剧传统名剧,其中的《拜月记》率先搬上银幕;同时创作了大批优秀现代剧目和历史戏,如《马陵道》、《李贞回湘》、《古画雄魂》。再次是祁剧,也建立了省级剧院,创办了众多有成就的小演员训练班,省戏曲(艺术)学校建有祁剧科,邵阳市艺术学校迄今仍保留祁剧科,这些科、班为剧种培育了大批优秀青年演员,成为各地祁剧团的艺术骨干。省祁剧院和衡阳市祁剧团编演了不少优秀剧目,省祁剧院的《昭君出塞》三上北京,《目连救母》轰动省城,衡阳市祁剧团的《甲申祭》获得全国性会演多种奖项;院、团合作的《梦蝶》纳入国家舞台艺术精品系列。湘昆剧种恢复以后,也在演员训练班的基础上建立专业剧团并发展为省团,以新培养的优秀青年演员和移植、编创的优秀剧目多次与浙昆、苏昆进行艺术交流,在全国享有一定声誉,被列为全国五个基础较好的专业昆剧团之一。其他如武陵戏、巴陵戏、荆河戏都培育了新生力量,促进剧种的发展;武陵戏和衡阳湘剧、辰河戏整理的传统剧目《祭头巾》、《思凡》和《醉打山门》、《破窑记》,巴陵戏新编的《弃花翎》等剧都享誉首都。民间小戏剧种中,邵阳、衡州、常德花鼓戏也都有一定的发展。

推荐访问:剧种 湖南 兴衰 戏剧 当代

本文标题:湖南当代戏剧剧种兴衰谈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gongwenfanwen/2022/0525/138058.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湖南当代戏剧剧种兴衰谈》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