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责任制模式干预对社区精神病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方案如下:(1)建立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由社区精神病家庭医生、预防保健医生、全科护理人员组成,组内成员分工协作,进行监督和咨询服务,由社区精神病家庭医生负责患者治疗、用药指导及疾病相关知识宣教,预防保健医生负责作息、饮食、运动等方面的咨询和指导,全科护理人员则负责情感表达、活动安排、纠正患者不良生活习惯及指导家属更好地照顾患者等;(2)采取日常门诊复检、电话、社区服务站点健康咨询室等多种随访方式进行康复治疗,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每月至少进行1次家庭上门干预,至少3次电话随访,随访内容包括用药指导、作息指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情感表达以及疾病相关知识宣教等;(3)开启医生与患者或其家属的互动平台,例如微信、微博、社区服务中心固定电话等,加强医生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增加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信任,通过有效沟通,交流相关信息,使医护人员可针对性处理问题,利于患者康复。本研究为期1年。
1.3 质量控制 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内所有成员均接受系统化的社区精神病治疗、护理相关知识培训,规范社区精神病患者的治疗、护理流程,落实每项干预措施,并成立专门监督小组,每月不定期采用现场考核、巡查及受试者电话回访等方式跟踪干预措施落实情况,评定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健康宣教、生活护理、家庭访视及建立互动平台等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对于护理依从性较差或因干预措施未能落实等原因导致不符合本研究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护理工作开展要求的受试者予以剔除。
1.4 观察指标 分别于出院时和出院1年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基于任务的生活能力测验(UCSD Performance-based Skills Assessment,UPSA)、Zairt照顾者负担量表中文版(Zarit Caregiver Burden Interview,ZBI)评定两组的精神症状、生活技能及主要照顾者负担水平。具体评价方法如下:(1)PANSS:由30个症状条目组成,分别为7个阳性症状、7个阴性症状、16个一般精神症状,采用1~7级评分,计算总分,并转换为100分制,分值越高,患者症状越严重[8];(2)UPSA:包括财务能力和沟通能力两个维度,分别由10个条目和9个条目构成,每答对1个条目,得1分,计算总分,并转换为100分制,分值越高,患者生活技能越强[9];(3)ZBI:包括照顾者的健康情况、精神状况、经济、社会生活4个维度,共22个条目,采用1~4级评分,计算总分,并转换为100分制,分值越高,照顾者负担越重[10];(4)采用由家庭医生服务团队设计的精神病恢复期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知晓度调查问卷评价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包括病因知晓、危险因素知晓、治疗知晓及康复知晓四个方面,每个维度评分0~10分,计算总分,并转换为100分制,评分越高,知晓程度越高。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精神病症状和生活技能比较 出院1年后,干预组PANSS、UPSA、ZBI评分和对照组ZBI评分均优于出院时,且干预组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比较 出院1年后,两组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均优于出院时,且干预组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精神病患病人数有增加趋势,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发生率亦相应升高,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故社区精神病的社区治疗、康复、预防已成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主要责任[11-14]。因此,探索一种适合社区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治疗模式已成为促进精神病患者康复、降低肇事肇祸率及恢复社会功能的关键,并成为医疗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家庭医生责任制是一种以全科医生为主要载体、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连续健康管理为目标,通过与社区内家庭签署契约后,为其提供综合医疗卫生服务和健康指导的新型医学运作模式[15-16]。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将探索发展符合我国国情的家庭医生制度列为其重点内容。
本研究结果显示,出院1年后,干预组PANSS、UPSA、ZBI评分、对照组ZBI评分及两组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均优于出院时,且干预组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干预组开展家庭医生责任制进行为期1年的互动干预,由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持续负责患者的治疗,确保精神病患者院后治疗的专业性和连续性,利于病情和抗精神病药物应用情况的观察,根据病情的改善情况适当调整治疗方案,指导患者正确用药,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此外,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引导精神病患者积极参与各项康复训练,指导患者适当进行运动,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同时通过与患者建立平等友好的相处模式,充分调动患者参与康复训练的积极性、热情性,增强患者用脑、用手能力,进而提高患者生活技能,促进社会功能的恢复。而对照组院后缺乏连续、系统的康复治疗,治疗和康复训练依从性较低,部分患者不遵医嘱用药,对康复训练缺乏积极性,导致病情反复甚至恶化,精神症状和社会技能的改善均不佳。对家庭其他成员而言,精神病是一项重大的应激性生活事件,可产生不同程度的生理、心理及社会负担,尤其是主要照顾者,严重影响其整体心理健康状况[17-18]。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主要照顾者ZBI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可见干预组主要照顾者负担水平较对照组轻,可能与干预组精神症状和生活技能改善较优有关。社区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除与院后治疗、预防保健、康复训练有关外,还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密切相关,而疾病知晓程度是培养患者良好自我管理能力的先决条件,有利于患者形成正确的行为模式、及时识别早期复发征兆,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19];同时精神病患者一旦掌握自身疾病的康复知识,积极运用康复技巧延缓或减轻持续存在的精神症状,最终达到管理自身疾病的目的,促进康复[20]。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病因知晓、危险因素知晓、治疗知晓及康复知晓程度均优于对照组,表明对干预组开展家庭医生责任制进行管理,开启互动平台,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可及时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咨询进行解答,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可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利于培养良好的疾病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康复。
综上所述,家庭医生责任制模式可为社区精神病患者提供融治疗、预防保健、康复训练、健康宣教为一体的全程服务,可显著改善社区精神病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技能和对疾病的认知,同时减轻照顾者的负担,有利于促进家庭关系的改善。此外,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人员配置仍待进一步研究,以更好地发挥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职能。
参考文献
[1]赵伟,朱叶,罗兴伟.严重精神疾病社区管理和治疗的主动性社区治疗模式(综述)[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4,28(2):89-96.
[2] Gelbrich G,Störk S,Kreißl-Kemmer S,et al.Effects of structured heart failure disease management on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depend on patients’ mood:results from the Interdisciplinary Network for Heart Failure Study[J].Eur J Heart Fail,2014,16(10):1133-1141.
[3] Mcelwaine K M,Freund M,Campbell E M,et al.The delivery of preventive care to clients of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s[J].BMC Health Serv Res,2013,13(6):167.
[4] Neuburger J,Harding K A,Bradley R J,et al.Variation in access to community rehabilitation services and length of stay in hospital following a hip fracture:a cross-sectional study[J].BMJ Open,2014,4(9):e005 469.
[5]吴燕,赵燕萍,黄晓霞.家庭医生责任制下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13):1504-1509.
[6]刘月星,严非,宗文红.基于家庭医生制的健康管理可行性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5,31(2):147-149.
[7]胡存安.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和分型的推荐方案及说明[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5,5(6):483-487.
[8]曹桐,田红军,张勇,等.精神分裂症患者探索性眼球运动的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6,26(1):41-43.
[9]崔界峰,邹义壮,王健,等.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基于任务的生活能力测验简版的临床信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8):577-583.
[10]王烈,杨小湜,侯哲,等.护理者负担量表中文版的应用与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06,22(8):970-972.
[11]邢应芝,陈会群,谭友才.护理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3,16(5):545-546.
[12]冯斯特.国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社区管理现状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6):764-768.
[13]徐银儿,陈绥贞.宁波市开展社区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6):60-61.
[14] Gong Y,Yin X,Wang Y,et al.Social determinants of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s utilization among the users in China:a 4-year cross-sectional study[J].PLoS One,2014,9(5):e98095.
[15]沈世勇,吴忠,张健明,等.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的实施效应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10):1132-1137.
[16]李莓.家庭医生式服务运行机制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5,32(4):253-254.
[17]赵春阳,周英,林建葵,等.住院精神病患者家属照顾者负担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3):4009-4011.
[18]陈爱学,苏雅芳,姚明荣,等.精神病患者家属心理应激与家庭负担和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与康复,2015,14(4):311-314.
[19]李艳,高丽艳,孙敬梅.社区卫生服务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8):29-31.
[20]张国芳,张伟波,沈文龙,等.三种技能训练程式对社区精神分裂症康复疗效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7):679-681.
(收稿日期:2016-01-05) (本文编辑:李颖)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家庭医生责任制模式干预对社区精神病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