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对联纵观
朱德不仅是一位叱咤风云的军事家,而且是一位才思敏捷的诗人,古典文学功底深厚,对联艺术造诣很高。他一生写下大量对联,就其内容可以分为悼亡篇和抒怀篇,二者相映生辉,令人回味。
悼亡篇
1916年,朱德在泸州惊闻云南都督蔡鄂将军在日本东京病逝的噩耗,悲痛至极,为了深切哀悼恩师对自己培育的厚情,遂提笔撰写了一副挽联:
勋业震寰宇,痛者番向沧海招魂,满地魑魅迹踪,收拾山河谁与问;
精灵随日月,倘此去查幽冥宋案,全民心情盼释,分清功罪大难言。
上联写蔡鄂“满地魑魅”未除,撒手人间,发出“收拾山河”靠谁的深切哀叹;下联写蔡鄂病逝入冥,仍身负重任,查探宋教仁被刺之案是谁之罪,须向人民作一交待。
此联高瞻远瞩,立意深邃,是对蔡鄂将军“生当人杰,死为鬼雄”的高度评价,颇能引起人们的积极思考,开拓人们的眼界。
1917年,朱德为护国靖国军阵亡烈士追悼会题写一联,以寄托哀思。联云:
千金弹业繼群雄,偏留得朱评襟带山河,招魂大哭屠龙党;
两次出师完险局,幸勉从诸葛褒扬义烈,酌酒同浇落凤坡。
对照,一暗一明,一针见血地道出了人民军队与反动军队本质各异,素质不同。1935年,长征中朱德和其他红军领导人指挥过抢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新中国成立后,他追忆长征峥嵘岁月,感慨万端,遂挥笔草就一联,后来此联被镌刻在沪定铁索桥附近的川藏公路大桥桥头堡的柱子上:
万里长征,犹忆泸关险;三军远戍,严防帝国侵。
此联道出红军长征夺取万里险关泸定桥的赫赫战功,传世之后唤起中华儿女保家卫国严防帝国主义铁蹄重踏我国的疆土。
1957年春,朱德到四川视察,曾亲临成都杜甫草堂参观。他在草堂诗画室里翻阅了多种版本的杜甫诗集,领略到伟大诗人“苦人民之所苦,痛人民之所痛”的高尚品格,情不自禁地书写了一副五言联: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这副对联平仄相映,对仗工整,遣词造句简洁明快。赞美了杜甫在成都自己生活虽苦却仍然写了大量反映人民呼声的光辉诗篇,遗留给后人的草堂和不朽诗作,为祖国的文化宝库增添了千古不朽的夺目光彩。
文韬武略的朱德不仅善于领军打仗,而且善于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他喜欢书法、种植兰花,尤其喜欢看川剧,同时也是撰写戏台楹联的大笔手。在戎马倥偬的战斗年代,为抒发革命情怀和对时局的观感,先后为各家戏台撰写了不少楹联。
1918年他为泸县黄家祠堂写过戏联:
登场时着眼争观,任伊千种形容,终嫌他假装作道学风流,未免几分牵强态;卸装后留心细看,换却一番面目,须认得果真的忠臣孝子,原来都是等闲人。
此联写得幽默诙谐,调侃滑稽,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假浑然一体,自然得体,使人读之耳目一新。
同年又为泸县云岩寺戏台撰一楹联:
万口肆讥评,想当时炙手绝伦,谱入传奇,由他说短论长,才知道死后声名到这般样;满腔皆劝诫,看几辈装眉做脸,追思往事,不过逢场作戏,趁早把生前幻相(象)作如是观。
此联寓意深刻,耐人寻思。从逢场作戏中悟出做人道理,趁早把生前幻想做到光明正大处,莫给后人留下“万口肆评讥”。
最能抒发胸怀的是他1916年1月随蔡锷护国讨袁入川时为滇军军界舞台所撰戏联:
大英雄惟有上台难,对两朝丝管,五族旌旄,如此江山,更有何人偷生,自打收场鼓;好歌舞莫教称颂错,看北帝披猖,南呼革命,这般局面,仍余我辈入蜀,重麾破阵旗。
此联是朱德的心理写照、胸怀披露,为了“五族旌旄”“如此江山”朱德上马英勇杀敌,不愿“自打退场鼓”;下马漫步梨园,仍不忘“南呼革命”“重麾破阵旗”。
好一个戎马一生的大将军,如此崇高革命精神、高尚革命情操,实令万世敬仰。
(责编 王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