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乡县衙的楹联文化
对联被习近平引用 多地官员组团参观
九老聚首话“得失”
日前,内乡县衙三省堂前,64岁的老馆长王家恒分外忙碌。
当天上午,他一遍又一遍地向游客讲述着堂前对联的前世今生。
自11月26日习近平对山东菏泽市及各县区负责人念了此联后,远在河南的内乡县衙,瞬时出现了一股观瞻楹联热潮。
从1987年起,至2002年王家恒一直担任内乡县衙博物馆馆长,当时正值内乡县衙保护、抢修期,关于“得失”之联的重现经过,老人记忆犹新。
王家恒说,他任馆长不久,曾就县衙建筑规制、布局、各主要建筑的功能及室内陈展原貌,在全县范围内广泛走访。
早在1984年10月18日,掌握县衙情况的周照西、王有才等九位耄耋老人也曾被请到了县衙,在那次座谈会上,周照西的一段话,也引起了大家的兴趣。
周照西当时说,他家离县衙很近,小时候自己经常混入县衙玩耍,依稀记得县衙三省堂前挂有一副对联。因为联文读起来朗朗上口,幼年时他就能背诵如流。
那副对联就是: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与会的王有才老人也证实了对联的存在,但又称民国初年之后,就再也没有见到。
名联“复原”
当时,内乡县衙把那次座谈会称为“九老会”,并把复原三省堂楹联,列为县衙整体复原陈展方案之一。
然而,“九老会”之后近7年时间,“得失”之联并未能出现。
1991年4月,内乡县衙召开学术研讨会,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朱家溍,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史树青等一批专家到场。
王家恒抓住机会,就三省堂楹联的有关事项向专家请教,专家们听后称赞有加,皆叹此联为难得的衙署佳联。
朱家溍叮嘱王家恒:此联定是一位有抱负、有作为的为政者之作,一定要依照此联原状制作,若挂于三省堂,定有大获。
可惜的是,当时三省堂已成险房,亟待修葺,朱老的嘱托未能及时落实。直到1992年5月,内乡县衙才根据老人们所描述情形,原状制作了这副楹联,并悬挂于三省堂前抱柱上。
果如朱老所料,此联挂起后,短时间内受到了广大游客交口赞誉。
1993年12月17日,中国古建筑三泰斗——单士元、罗哲文、郑孝燮考察内乡县衙,对此联也是赞不绝口,单老甚至称之为他所见的“国内唯一名联”。
此后,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考察内乡县衙,均给予此联高度评价并多次传说。
撰联人之谜
该对联挂出后,尽管获誉无数,但作者是谁却一直是个谜。
1999年5月25日晚,王家恒接到时任南阳市委副书记、市长王菊梅的电话,王菊梅要求内乡县衙尽快查清三省堂楹联出处。
当天晚上,王家恒立即组织会议讨论,决定再次邀请了解县衙情况的老人座谈请教。
第二天上午,当年座谈会九老除周照西等三老已作古,其余六老按时到会。座谈时,其中的马锡瑞老人讲,幼年时,他听在县衙吏房作书吏的爷爷曾多次说过,三省堂那副脍炙人口的楹联,是当时的高知县所撰。而时已87岁高龄的王永昌老人也回忆,印象中三省堂楹联上,刻有“会魁高以永”五个字。
再结合清代《内乡县志》上“高以永,字子修,浙江嘉兴人,康熙十二年(1673)会魁(礼部会试中单科夺元者)。康熙十九年(1680)知内乡县事”等信息,经过反复推敲、核查,王家恒他们最终确认:内乡三省堂楹联为康熙十二年夺得会魁、康熙十九年内乡知县高以永所撰。
事后王家恒才知道,当时市领导之所以要求尽快查清楹联的来源,是因为不久后党和国家一位主要领导人考察路过南阳。
2000年,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张志和先生受邀书写此联时,特加上了“康熙十九年知县高以永撰”的注解。
为官楹联 自勉警世
其实,在内乡县衙内的“为官楹联”,远不止这一副。在内乡县衙内,各种各样的对联随处可见,共35副。
内乡县衙博物馆馆长王晓杰介绍,楹联文化、官署文化是内乡县衙的两大特色,官署文化突出体现在衙内的楹联上,主要建筑物的门前都有一副楹联。这些楹联对仗工整,笔法遒劲。诸如“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等,大多数是为官从政、为人处世的自勉警世之言。
王晓杰说,即便在今天,人们仍能从这些楹联中辩证地领悟出如何做一个好官。
楹联文化、官署文化是内乡县衙的两大特色,官署文化突出体现在衙内的楹联上,主要建筑物的门前都有一副楹联。
内乡县衙对联
链接
东襟白水西带丹江商圣故里,北接嵩邙南通襄楚郦邑菊源。(仪门)
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大堂的楹联)法行无亲,令行无故;赏疑唯重,罚疑唯轻。(二堂的楹联)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三堂的楹联)
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刑钱夫子院楹联)
宽一分,民多受一分赐;取一文,官不值一文钱。(县丞衙大门对联)
与百姓有缘,才来此地;期寸心无愧,不鄙斯民。(主簿衙大门对联)
治菊潭,一柱擎天头势重;爱郦民,十年踏地脚跟牢。(大门对联)
法规有度天心顺;官吏无私民意安。(典吏衙大厅对联)
报国当存清政志;为民可效廉明臣。(典吏衙正厅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