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古人觅句趣闻

发布时间:2022-05-31 08:36:01 | 来源:网友投稿

明、清时期,我国特有的文学样式对联,有了更长足的发展。那时,皇帝不但倡导写作对联,自己还带头写对联,并且科举考试也要考对联,这对繁荣发展对联,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当时是,对联高手如云,众星璀璨夺目,极大地鼓舞着人们为之努力学习,深入探讨。有时,为了对出半边对联,或是写好一副对联,往往不吝废寝忘餐、冥思苦想,大有二句多时得,一吟双泪流的顽强拼搏之人、事。

(一)

明末清初人金圣叹长于评注古典文学,也善作对联,为了觅得佳句,他不惜殚思极虑。一年中秋节,他独自饮酒赏月,忽吟成一句: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吟罢,金圣叹感觉饶有兴味,便寻思续出下联,可是,直到夜半更深。月亮西沉,下联还是没有想出。次日,他索性将上联贴在墙上,每日面壁思索。可是,月圆了一次又一次,下联仍然没有对出来。转眼间到了年根,除夕之夜,金圣叹瞅着上联又琢磨起来。幸得于时令的启迪。终于觅得了佳句:

今夜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看来,作一副好的对联,多么不容易啊!

(二)

又有一次,金圣叹在一家寺院闲住,半夜起来想批点佛经,便向寺院长老相借。长老灵机一动说:“我偶得一联,你若对得上下联,佛经任你拿去批阅,否则,还请回房暂息。”说罢就吟出上联:

半夜二更半:

此联只有五个字,首尾相同,而且“半夜”即“二更半”,首尾都是一个“半”字。非常难对,金圣叹只好怏怏而归。后来,金圣叹因抗粮哭庙案被判死刑,临刑,正值中秋佳节,他举首望月,顿生灵感,不由脱口吟出下联:

中秋八月中。

金圣叹在临死前,总算了结了这宗联债。他立即要儿子赶到寺院告诉长老,可惜的是对联对上了,然而,金圣叹却再也不可能去批点佛经了。由此可知,金圣叹对吟诗联句是何等执着专注,拼命追求。

(三)

清时,冀州赵公孙英手下有两个幕友,一个姓乔,一个姓车,两人虽非一地,却可同路。有次回家,两人合雇了一辆轿车(一种带篷子的马拉车),赵公顿时兴起,戏以二人姓氏作了一个合字上联:

乔车二幕友,各乘半轿而行:

“轿”字正好是由“乔”、“车”二人的姓组成。而下联一时又想不出来,虽经长时间多方觅句,一直未果。半年后。赵公有次在街上看见户、马二书生的驴载物而行,便有了下联:

户马二书生,共引一驴而走。

这也是个合字联。“户”和“马”合成“驴”字,对得挺不错的。真可谓对句半年得,一联一载成。

(四)

清代戏曲理论家、文学家李调元,一日友人请他到家里做客,用名贵的鱼款待他,李调元吃得很满意。友人说这是自,己养的鱼,可以送他一些,但必须答一联,李调元欣然答应。友人领他到鱼塘边,指着水中游鱼说:

青草塘的青草鱼,鱼戏青草。青草戏鱼:

李调元左思右想,对不上来。友人见此情景,忙说:“你先把鱼拿走,改日再对。”李调元不好意思地说:“多谢兄台,等我对好了下联,再来取鱼。”说罢便告辞回府去了。冬去春来,眨眼半年过去了。一天,李调元出城游春。只见满田油菜花开,一片金黄,又看见一农家姑娘。在万花丛中觅路而行,满身都是金黄色的花瓣。李调元触景生情,回家后,写好下联,命人送去。朋友展开一看,上面写道:

黄花田中黄花女,女弄黄花。黄花弄女。

朋友感慨地说:“小小对儿,竟尔如此认真,老弟真乃有心人啊!”

这只不过是千千万万有心觅句者中的几例。由是观之,要对成一副好的对联,或吟成一句出色的诗句,必须付出百倍的努力。一位哲人说得好:“写作的过程是时时被困难阻碍着的过程,你得迎难而上,越过这些困难,才有望写出好的作品。愈难,效果就愈好。”古人这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和勇气。是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推荐访问:趣闻 古人

本文标题:古人觅句趣闻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gongwenfanwen/2022/0531/140232.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古人觅句趣闻》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