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试析山地环境下中小学校构建与环境的融合
【摘要】针对目前大规模的在山地环境下建造的中小学小校园,本文从山地和山地中小学校园概念的介绍出发,通过校园建设与环境融合的主导性原则以及策略的分析,进一步证实了因地制宜的建设山地环境下中小学校园的重要性。
【关键字】山地环境;中小学校园;自然环境;融合
1.基本概念的界定
1.1山地和山地中小学校园
“山地”这个词最早映入我们的眼帘是在我们接触地理学的过程中,地理学给出的“山地”的定义是:具有较高的高度落差的、切割密度较大的山岭以及山谷的统称。但是与地理学给出的山地的概念不同的是,建筑学对于“山地”有着特殊的定义——一种具有特殊场所感的建筑基地。建筑学给出的山地概念包含了一部分地理学的含义,但是它更加强调相对于平地的建筑地基形态,这种建筑形态不一定存在于“山”中间,有这种形态的平原、沙丘都可以被称为“山地”。本文主要介绍的山地环境下的中小学校的构建,就是在这种地基形态环境下进行研究分析的。
1.2融合
在山地环境下,如果想完成中小学校的构建与环境的融合,前提就是要充分的尊重环境。只有在尊重环境的基础上,运用合理、科学的方法保护山体环境,才能使校园构建与山体的自然条件相匹配,进而协调共存。
2.融合的主导性原则
2.1生态完整性原则
在山地中小学校园设计建造之前,一定要建立一个以“保持生态环境完整性、连续性”为核心的指导原则,这个指导原则要贯穿于整个设计以及施工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充分的保护,体现了中小学校的构建与环境的融合的前提——尊重环境。
2.2自然主导原则
自然主导原则的实现就是在遵循生态完整性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把自然形成的山体环境与人工因素充分适应以及融合的设计思路,这个设计思路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可以显现出来。
2.2.1空间组织与外部自然山体环境空间同构
在上世纪90年代,一位伟大的美国建筑学家麦克罗伊曾经说过:“一座完美的城镇的建立,不是在人为消除和磨灭他们认为不利的建造因素而产生的,而是在上天赋予大自然特有的场地基础上不断保护和开发而产生的。”山地环境下的中小学校构建的工程要充分借鉴这句话的意义,不要把自然山体仅仅当作我们建造校园的自然资源,而要把它视为整个山地中小学校园工程的关键和核心因素。所以说,中小学校园的工程特点是由自然形成的山地环境而决定的,只有从根本上提高山地环境的内在性质,才能真正建造出一个优秀的山地中小学校园。要想完成中小学校的构建与环境的融合,在工程建造之前一定要做好建造环境的规划和布局,切忌在没有计划准备的情况下破坏山体环境。山地中小学校建立的环境基础已经由自然山体的格局所决定,所以在中小学校园空间结构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与山体自然环境的融合是必须要实现的。
2.2.2空间构图以外部自然环境格局为主要依据
中小学校园是一群特殊的建筑工程,它对整体性以及不可分割性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这和中小学校园特殊的功能以及需要建造的设施有很大的关系,但是与整体性形成对立关系的则是山体外部形状的随意性、分散性以及不可改变性。如果盲目的要求山地中小学校园的建造按照山地环境的结构而改变,显然是不合理也是不科学的;所以如何使山地环境适应中小学校园建造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性,是规划的关键。综上所述,山地中小学校园建造的空间环境要综合山体环境与校园建筑环境而形成。
2.3和谐共生原则
上文所说的自然主导原则介绍的是遵循生态环境的完整性的重要性,强调了山体自然环境对中小学校园建设的主导作用。虽然对自然环境的尊重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山地中小学校园的建立要完全迁就自然环境,山地环境与中小学校园功能的和谐共存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
2.3.1环境效益的共生性
山地的生态价值的实现,并不只是局限在自然环境这一个方面,独立的存在并不能完全体现它的应有价值。共生性原则要求,把山地环境与中小学校园建筑充分融合成为一个整体,通过对这个整体形态的综合价值的实现,来获得效益的最大化。
2.3.2构成要素的协同性
山地中小学校园是人为构造的供学生学习、生活的建筑,它具有一切建筑的特点,例如可塑性、可变性、可更改性等等。山地中小学校园由于借助于山地环境而生存,所以应尽量与山地自然形成的不可更改的空间结构相融合,使二者形成互补关系的整体,充分把山体的组成因素变为山地中小学校园的功能。
2.3.3景观环境的渗透
在自然山体环境中建造中小学校园,最直观的优点就是丰富的景观效果,自然形成的景物为中小学校园增加了独特的魅力。在中小学校园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把人工添加的景观与自然景物相融合,充分发挥景观美学的特点,达到烘托校园气氛的效果。
3.融合的主要策略
3.1因势利导、塑造特色
山地中小学校园的建造环境十分特殊,这是由大自然形成的不可预知的地理环境造成的。在山地中小学校园的设计过程中,一定要综合考虑地理环境这个特殊的因素,塑造特色的山地中小学校园。
(1)山地的地形具有永久性和不可更改性的特点,所以对于陡峭的、高度落差大的山地应给予充分的利用,建造具有特色的落差地形,使校园形态的建造变得丰富化、多样化。
(2)山地中小学校园的设计在充分利用山地地形条件的基础上,应更加多的利用山地特有的景观环境,例如天然的植被、河流等等,以建立起独特的自然景观效果。
(3)根据山地的坐落区域的不同,山地特有的文化底蕴也不尽相同。在山地中小学校园的建筑过程中,把校园以及山地特有的文化相融合,对于山地校园特色的凸显是非常有帮助的。
3.2改造与利用相结合
由于山地环境的特殊性与复杂性的双重影响,致使山地中小学校园在建造的过程中会面临很多的问题和难度,一味的迁就自然环境或者大面积的改造自然环境都是非常不科学的,只有合理的改造与适当的利用相结合的设计方式才能真正达到中小学校园建造的整体性要求。
(1)山地环境陡峭、复杂,为了保障中小学校园建筑的安全性以及整体性,对山地的合理改造是非常必要的。
(2)上文提到山地环境的地势和自然景物是可以供校园建造工程所利用的,所以对山地环境的改造不应进行大规模的破土动工,在改造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一致性。
3.3注重生态创造宜人山地中小学校园环境
在山地中小学校园建造的过程中,适合校园文化的环境的建造是整个工程的重要环节,这是因为一个优秀的环境对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身心健康的发展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在校园环境的建造过程中,应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并配以人造环境的融合,以达到山地中小学校园与山地环境真正有机融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陆小文.山地建筑设计的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11).
[2]吴伟.现代建筑理论的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15).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因地制宜—试析山地环境下中小学校构建与环境的融合》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