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de集大成者
他14岁上大学,19岁毕业。
他当过医生,搞过中医情报研究和文献古籍研究,最后却选择了三尺讲台,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之一。
他学中医出身,却是中西医结合临床(外科)、中医医史文献学和中医亚健康学三个专业的博士生导师,培养、指导博士后7名,博士15名,硕士研究生近30名。
他主持和参与国家及省厅级科研课题20余项,主编《现代中医临床诊断学》《中华医书集成》《中医外科学》等学术专著10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近100篇。
他被称为“中医药学的集大成者”,他是湖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湖南省政协常委、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何清湖教授。
硕果累累的严谨学者
“很多人认为:搞文化的没有做医生的高明,只有那些搞不好临床的人才会去搞文化,这是一种误解!”
任教于湖南中医药大学之前,何清湖教授当过医生,坐过门诊。但在医院工作一年多之后,他最终选择了继续做学问和教书育人。所以,对于“学医的搞文化不如搞临床”的误解,何教授最有发言权。他说:“搞文化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做学问需要读大量的书,所以搞文化的时时处处都要读书,增长见识。搞文化的人一样可以搞临床,只是少一点。”
何清湖教授的办公室不算小,却满满当当的全是书,其中大部分是他自己主编或撰写的书。他主编了《现代中医临床诊断学》《中华医书集成》《中医外科学》《中西医结合男科学》《亚健康临床指南》《中医古籍必读经典系列丛书》等100余部学术专著,发表了100余篇学术论文,跨越了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医史文献学和中医亚健康学三个学科。湖南中医药大学是全国最早开办中西医结合专业的高等院校,作为该校中西医结合系第一届系主任,何清湖教授规划了全国第一版中西医结合的规范教材,现在第二版的修订版还是他负责整体规划、设计。
谈到中西医结合,何清湖教授的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这就是术业有专攻吧。“中西医是两个不同的医学学科,中医建立在东方文化和东方哲学的基础上,它注重几千年来中医医家的临床经验,是系统、整体、变化、以人为本的学科体系;西医以解剖为基础,主要是进行尸体解剖、临床观察、动物实验的医学学科体系。中西医结合就是优势互补,取长补短,互促发展。中西医结合教育的模式是“两个基础,一个临床”,即既要系统把握中医基础理论,又要系统地把握西医基础理论,在临床方面要实现中医、西医一体化,没有单独的中医临床和西医临床之分。”
针对社会上一直在争论的中医好、西医好还是中西医结合好,何教授说:“对人体的认识是多元,要从不同的侧面进行认识。医学是多模式的,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是三个不同的模式,各有优势,也各有劣势。中医看人,西医看病。中医强调整体观念,以人为本,辨证论治,注重的是得病的人;西医强调人得的病,在一些重症急病方面肯定是优于中医的。而中西医结合不是要取代中医或者西医,它只是弥补不足。就好比去广州,可以坐飞机、坐高铁、坐汽车,也有骑摩托车去的。”
传道授业解惑的点烛人
“把老师比喻为园丁、蜡烛:园丁辛勤耕耘,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种教育理念当然没有错。但是我的教育理念是点蜡烛精神:每一个学生心中都有蜡烛,作为老师,就是引导他们,点亮他们,让他们主动燃烧。”
如果你曾碰到过何清湖教授这样的老师,那我一定要向你道一声“恭喜”!任教三个月,何教授就在教学评比中被学生认为是最受欢迎的老师。在何教授看来,做医生,是治好病人;做老师,就是培养好学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老师最大的成就就是学生成材。
何教授的一个研究生,在原来的学校也算是佼佼者,但拜在何教授门下后,发现“高手云集”,自己的水平非常有限。再加上开题报告多次未通过,颇受打击,很是心灰意冷,大有破罐子破摔的架势。何教授知道后,每周抽出时间和他谈心,开导他、鼓励他,帮助他找出问题、解决问题。何教授说:“当你没有思维的时候,是因为书读得不够多。”经过老师和学生两个月的努力,该研究生的开题报告最终做得非常精彩。
“读书是一件苦中作乐的事情,尤其是读那些医史古籍,更需凝思聚神,用心领悟和体会。”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何清湖教授亦非常推崇,时时以之教育学生:“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为第一境。凡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有明确的目标与方向,并贯之以执着的追求。“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为第二境。成大学问者必须坚定不移,孜孜以求,以辛勤的劳动和不悔的付出追寻目标和成果。“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为第三境。要达到这个最终最高的境界,必须要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
在谈及学生们的未来时,何教授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很多人找导师,目的不一,追求不一。当然,我并不反对医学专业人士搞行政,但我一直鼓励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医学学科的高层次人才,更应追求去从事业务工作,做医生、当老师都是不错的选择嘛。”
在学生眼中,何清湖教授是一个有大师风范的教授,他眼光独到,学识丰富,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同时,他做事雷厉风行,是一个很有原则的人。学术上一丝不苟,工作中珍惜人才,提携晚辈。
科普也要讲究5W原则
“科普也要讲究5W原则:谁来讲(who),讲了什么(say what),讲给谁听(to whom),用什么方式(in which way),讲出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
除学术研究外,何清湖教授亦非常重视科普。他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专家委员会最年轻的专家,获得全国首届百名中医药科普专家称号,也是湖南省科普协会副主席。他编写的《神农中药文化系列丛书》荣获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全国中医药科普著作二等奖、第二届湖南省优秀科普作品奖;《吃治百病系列丛书》获得首届湖南省优秀科普作品奖;《马王堆古汉养生大讲堂》获得湖南省优秀科普作品。
科普科普,一个是科学性,一个就是要普及。何教授强调,科普也要注意方法,得喜闻乐见,抓住受众的兴趣点。“科普文章要遵守三个原则:通俗性,一看即懂,语言通俗,形式活泼;实用性,懂了之后要有用;科学性,用了之后要有效。比如,在长沙得讲长沙话,在北京讲普通话,去国外就得说英语。科普也是这个道理,对不同的人,用不一样的语言说一样的内容。”
《马王堆古汉养生大讲堂》以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古医书为基础,将2000多年前独具湖湘地域特色的马王堆古汉养生文化与现代先进养生理念相结合,以大讲堂的形式分别阐述马王堆汉墓文化、中医养生理念、具体的养生方药、气功导引等内容,以及与现代养生理念结合后的体会与应用。
养生重在理念,何清湖教授还为我们介绍了《黄帝内经》的3个养生法。其一,顺其自然:顺着自然界的自然,即顺着春夏秋冬、白天黑夜、东南西北;顺着能力的自然,实在没有能力完成的事,不必勉力为之;顺着心情的自然,即遇到高兴的事该笑就笑,遇到不高兴的事该哭就哭,不过分喜,不过分悲。其二,形神共养:不仅要注意形体的保养,还要注意精神的调摄,更要使形神合一,如此才能使形体强健,精神充沛,身体和精神得到协调发展。其三,注意个体差异:养生没有普适的方法,要因人而异,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中医药学de集大成者》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