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具有区域特色的工程实践教育评价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2-06-01 08:00:03 |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首总结和分析,为下一步更深入的研究打下基础。

关键词:区域特色;工程实践教育;评价体系;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3-0129-03

一、引言

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是由高校与企业进行联合,通过优势互补而设立的一个具有培养实际工程项目承担能力的专门人才的基地。设立在地方性大学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其主要目的就是服务当地经济及社会的发展,培养当地急需和紧缺的应用型人才。目前,广西多所高校都建立了针对不同学科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但是,如何评价它们人才培养的效果,是目前存在的一个难题。工程实践教育的评价不同于传统针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它不仅包含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还包括对企业支撑能力和服务能力的评价,以及对整个中心实际运作能力的评价等等。此外,如何评价工程实践教育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影响,也是重要的内容。

长期以来,区域的特点和需求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评价指标的设计千篇一律[2]。这样造成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培养出来的人才往往在当地却出现“水土不服”,无法很好地融入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以广西大学为例,过去的评价指标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注重学生学习内容和实践内容的考核。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成绩看起来较好,但是在找工作时很难找到合适的招收单位。因此,有针对性地设置具有广西区域特色的工程实践教育评价体系迫在眉睫。

在本文,我们针对目前评价体系存在的不足,提出一套具有广西区域特色的工程实践教育评价体系。我们首先介绍目前常用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分析它们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采用基于广西区域特色为驱动的分析方法,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通过评价体系的建立,促进专业教学计划及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为更加适应广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打下基础。

二、当前评价指标的不足

当前各个高校对人才培养的主要评价是基于一般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它主要用于培养通用的工程技术人才。它的主要评价指标包括: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知识结构及组成是否丰富、实践及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意识、协作及沟通能力、管理及领导能力、思想意识及道德文明等。该指标存在如下不足:

(1)整个评价指标由高校主导,合作企业参与较少,因此企业的需求没有得到充分的考虑。(2)过分突出量化指标,以学习成绩作为主要的评价目标,没有做到以人为本,轻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3)整体的评价缺乏第三方的意见,多元性、合理性和科学性存在疑问。(4)没有考虑广西本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特点和需求,过分追求大而全。

其中,第(4)点的不足长期以来没有得到高校的重视,使得学生对广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认识不足,专业技能储备不足。接下来,我们将分析广西具体的区域特色,进而讨论如何设置新的符合广西需要的工程实践教育评价指标。

三、广西的区域特色

广西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地处我国西南出海大通道的入口,与越南等东盟国家接壤,直接服务于中国-东盟自贸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3]。目前,北部湾经济区的建设如火如荼,需要大量熟悉该地区需求的人才。在本区域内,物贸、远程教育、机械制造、加工服务、旅游、发电及输配电等产业是经济的主要支柱。

广西目前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仍比较落后,科技产出较低,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靠后的位置。因此,广西目前正在打造以企业为主的技术创新环境,建立各行业合理的产业链布局,大力扶植中小及微型企业,加速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及推广应用。因此,面向企业需求及支柱产业的技术人才非常紧缺。

四、具有广西区域特色的工程实践教育评价指标的建立

(一)必要性

目前,广西各个高校都在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培养应用型人才[4]。但是,如何创新人才培养的机制、加强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培养的人才如何能适应动态变化的社会需求?是目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5,6]。因此,建立一套具有区域特色的工程实践教育评价指标非常必要,它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产生影响:

(1)促进高校培养更适合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使人才培养更具目标性和导向性。(2)促进高校和企业的交流和合作。一方面,高校可以更多地于企业交流,更加清楚的了解企业的需求;另一方面,企业可以提前将人才培养的标准灌输到高校,实现人才的“定制”。(3)促进学生的合理就业。改变学生学非所用,毕业后无法从事本专业工作的情况。此外,也降低了教育资源的浪费,避免盲目培养。

(二)目标

具有广西区域特色的工程实践教育评价指标的构建需要满足广西发展的需求,因此在制定过程中需要满足如下目标:(1)紧扣广西区域特色的主题,积极主动服务于广西作为国家西南出海大通道、北部湾经济区的重要中心以及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需求,培养具有区域文化、经济和科技方面的意识、专业和技术的综合性人才。(2)坚持产学研合作教学,培养具有工程实施能力的专业人才。以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平台,以高校为主要实施主体,以合作企业作为重要支撑,加强相互理念的融合和灌输,开放教学模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3)均衡利益分配。高校和企业的合作是共赢的模式,双方的利益目标一致,相互理解和支持,实现友好合作。(4)师资培养要突出成效。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首要执行人是教师。只有教师的思想观念和教学模式得到了改进,人才培养的效果才会得到改进。需要进一步深化高校和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双方的人员交往和流通渠道要保持顺畅。

(三)思路与实践

以广西大学信息技术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例,分析评价指标的构建和具体实践。整个指标的建立考虑到了系统性、科学性、区域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突出全面衡量人才培养的质量的作用。

在设计指标时,从广西区域特色和需求出发,我们考虑了一系列的评价要素。首先,教学计划的内容要突出服务广西主体经济的需求。我们针对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增设了一系列介绍中国-东盟经济及技术合作的课程,以及与智慧旅游、智慧教学等相关的实践项目。

其次,我们考虑要提高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协作能力,增加了学生参与合作企业项目的实践环节的评价。此外,还加入了评价教师到企业挂职以及邀请企业技术专责到学校讲学的内容,促进双方的交流。

最后,我们建立一套整体综合的评价指标。由于文章篇幅的原因,我们将只列出部分与传统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不同的指标,如下表所示。

其他未列出的一级指标主要包括课程及知识结构、动手及实践能力、创新性思维、团队协作能力、管理及沟通能力、道德品质等等。这些指标虽然与传统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评价指标相似,但是在执行过程中,我们同样会考虑广西区域的特色,重点从当地的需求出发进行评价和考量。

五、效果和经验

(一)新评价指标的效果

我们在广西大学开展了近3年的推广和应用,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工作内容更为明确,定位于服务广西的目标更为明确。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法规,从制度上保障了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运作围绕服务广西经济和社会发展这个重心。(2)校企合作更为紧密。由于评价指标突出企业在教育中的作用,因此学校更积极主动地邀请企业参与教学过程和活动。此外,高校和企业的资源共享更加频繁,高校的科研平台为企业解决技术上的难点,企业将项目实施的经验带给了高校。(3)学生的学习意愿更为强烈。由于有了明确的服务目标和对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大大增强,同时课外的实践活动也显著增多。企业的项目作为实践教学内容,也让学生真正获得了实际工作的经验。(4)毕业班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得到提高。由于毕业学生的基本素质符合社会的需要,学生更容易得到工作机会,就业面也得到了扩展。同时,社会对招聘的学生的工作表现也较为满意,社会口碑较好。

(二)经验

面向区域特色的工程实践教育评价体系包含全新的评价指标,目前仍在不断完善和改进当中。我们总结了一些具体的实践经验,为下一步的深化研究打下基础。(1)要明确广西区域特色的具体内涵和范围。我们培养的人才主要服务于广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广西是中国与东盟合作的窗口。广西的工业、农业、旅游业和服务业等是其支柱产业,必须清楚了解它们的具体需求。(2)企业的角色必不可少。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运作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和支持,必须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高校和企业需要明确对方对“人才”的定义和期望,在设置实践教学计划时充分考虑双方的要求。执行评价时,由高校和企业共同参与,不由单独一方独立进行。(3)评价指标可以被赋予更多定性考核的内容。传统的评价指标侧重于定量考核,但是定量考核往往过于僵硬和刻板,不够全面。定性的考核内容,可以引入专家的评价,具有更广泛的权威性。(4)评价的主体应该更加广泛。传统的评价主要是高校自主评价,而我们新的评价体系需要更多社会力量的参与。通过多方的评价意见,不断更新和改善指标的体系,使其更具科学性和代表性。(5)评价指标的可执行性是关键。新的评价指标能够被推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具有较高的可执行性,不需要推翻目前已有的教学、管理和评价体系,反而可以辅助现有体系的执行。

六、总结

传统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过分强调大而全的知识灌输模式,没有考虑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色和需求,使得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之间出现断层。为了更好地服务广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我们提出了一套具有广西区域特色的工程实践教育评价体系,明确了广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体内涵和范围,对教学的内容和方式进行了改进。基于该评价体系,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角色得到加强,更多地参与教学和实践内容的建设。此外,通过对新评价指标的推广和应用,高校和企业的联系不断加深,服务广西区域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格局初步得到建立,社会对毕业生的口碑变得更好。我们总结了建立新评价指标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下一步将继续深化研究指标的全面性和动态性,使其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动态改变,同时更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易新河,文益民,张净.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探讨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3,4(4):66-69.

[2]姜文彪,陈正伟,裘君英,朱建华.电工电子技术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设计——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背景[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5,27(4):307-310.

[3]梁庆周.区域特色研究型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新趋势[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5,3(2):57-60.

[4]李书进,郭献芳,李文虎,傅睿.开放式土木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构建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12):158-161.

[5]黄海燕,杨福源,魏长征,申广宇.项目导向式的校企合作专业实践教育模式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8):37-39.

[6]孟垂成,陈延坤.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工程实践教学模式[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8(9):148-149.

推荐访问:评价体系 实践 区域 特色 工程

本文标题:具有区域特色的工程实践教育评价体系研究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gongwenfanwen/2022/0601/140573.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具有区域特色的工程实践教育评价体系研究》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