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究生教育及学科专业
报告。这对于满足社会信息需求,改革和完善中国研究生教育制度,提高其培养质量和水平,促进高校之间的有序竞争和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一、评价的对象和范围
为了确保评价研究工作的延续性和可比性,确定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生院和476所具有学位授予权的普通高校作为本次评价的对象。各个评价对象的具体分布情况是:国家级科学院研究生院4个、普通高校研究生院52个以及其余424个高校研究生培养单位(处、部、办公室、中心)。关于分学科评价,除了与军事学有关的1个学科门类、8个一级学科和20个相关专业外,分别对11个学科门类、81个一级学科以及373个专业进行了评价。 与2010年相比,评价对象和范围有以下变化:(1)采用最新规范的学校名单,对改名和合并的学校进行了更新;(2)更新了各一级学科和专业所涉及到的学校数量,如在2011年专业竞争力评价中,就其总量而言,共有21 735个(次)培养单位。(3)充分考虑了全日制专业硕士的评价问题。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于2011年4月初下发了通知,公布了新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新目录增设了“艺术学”门类,学科门类由12个增加到13个,一级学科由89个增加到110个。但由于研究生招生工作将从2012年起按新目录进行,2011年仍然按修改之前的目录进行招生。因此,2011年的研究生教育评价对象仍然是除军事学以外的11个学科门类。
二、数据来源和处理方法
这次评价的原始数据主要来自以下四个方面:(1) 有关政府部门的统计数据资料(包括汇编、年鉴、报表等);(2) 国内、外有关数据库;(3) 有关政府部门、高校的网站;(4)有关刊物、书籍、报纸、内部资料等。
课题组对原始数据进行了全面核查,并对异常数据进行处理,然后利用自己设计的“中国研究生教育评价信息系统”进行数值计算、统计得分。
根据集中与离散分布规律,在各评价结果的表示方面,继续沿用2010年的星级表示方法。即用5★、4★、3★、2★和0★分别取代A+、A、B+、B和C各等级。
在学科门类排行榜的结果表示方式上,改用了11个单独的学科门类排行榜,更好地体现了各门类的优势学校和各学校的优势门类。
2011年研究生教育评价在处理方法上沿用了2010年的做法,采用中心自主开发的“科学评价论文分类系统”,该系统在此次评价中的应用价值主要是完成论文的匹配工作,即由系统取代以前的人工方法自动将论文匹配到专业及学科门类。
分类评价是当前科学评价的热点和难点。本次评价从实践出发,分析了评价数据的特征,认为利用题录信息可以完成分类,并提出《学科分类与代码》是中国科学评价领域的最佳分类体系。在梳理常规分类方法的基础上,归纳出这些方法适合于分类评价的内容,而且对这些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改造和融合,提出和构建了科学评价论文分类系统,其特点是“二次分类”和“自动生成训练集”。该系统巧妙利用期刊分类器和类号转换器,实现了二次分类和自动生成测试集,提高了SVM分类精度,也避免了繁重的人工分类任务。实验证明本系统能胜任科学评价中的论文分类任务。
三、评价指标体系
此次评价工作继续沿用往年的评价指标体系,它由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22个三级指标构成(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在细节方面进行了调整,在国家创新研究群体(团队)这个三级指标下,增加了“教育部的教学创新团队”一项。
四、评价的内容与结果
在2011年的中国研究生教育竞争力评价中,从8个角度获得了468个排名榜。
(一)中国研究生教育地区(省、市、自治区)竞争力排行榜
此排行榜是2005年创立的,2011年继续发扬这一特色。公布了每个省、市、自治区的综合竞争力排名位次,并列出了相应的得分情况,目的是希望相关政府部门能够从排行榜中解读更多信息,即不仅仅只是一个强与弱的排名关系,更有了“量”的区分。其次,还公布了各个省、市、自治区的三个一级指标的排序,也有助于管理部门从更深入的角度把握该地区研究生教育的实际情况。对于中国科学院等4个国家级研究生院的归属问题,维持了2006年的做法,即考虑到该4个国家级研究生院不仅属于北京地区,而且有些研究院所分布在全国各地,故在该排行榜数据处理时不将其列入北京地区,不过在比较56个研究生院竞争力强弱时,把这4个国家级科学院均纳入北京地区参与比较。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的归属地在征询相关领导、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沿袭了前几年的做法,将这2所高校分别列入湖北、山东进行比较分析。2011年中国研究生教育地区竞争力评价前10强的排名情况如表2所示。
(二)中国研究生院竞争力排行榜
结合2011年的实际情况,中国科学院等4个国家级研究生院只与52所高校研究生院(3所军事院校和中共中央党校的研究院除外)进行对比评价,没有对其下设的学科、专业进行评价。2011年中国研究生院竞争力评价前20强如表3所示。
(三)中国高校研究生教育竞争力排行榜(含分省、分类型排名)
此排行榜对476个高校研究生授权单位进行了评价,并将所有培养单位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8种学校类型(综合类、师范类、民族类、文法类、理工类、农林类、医药类、艺体类)进行了排名。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有很多单科院校,根据 “分一级学科排名,综合求和”的原则,单科院校能够得分的学科有限,综合得分相对较低,课题组通过分类排名的办法实现“分类评价,同类比较”,较好地避免了评价中的误差。最后,这个排行榜还把各高校在其所在省区相对排名进行发布,有利于高校间的省内比较分析。2011年中国高校研究生教育竞争力评价前30强如表4所示。
(四)分11个学科门类的高校竞争力排行榜
分11个学科门类按高校进行评价排名,这样可以清晰地揭示各个学科门类中各高校的竞争力排名情况。在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和专业评价中,按照集中与离散分布规律,将各培养单位的该学科实力依次分为5个等级,并用星级表示:(1)5★为重点优势学科的单位,即排在最前面的5%的培养单位;(2)4★为优势学科的单位,占总数的15%,即排在5%-20%的单位;(3)3★为良好学科的单位,占总数的30%,即排在20%-50%的单位;(4)2★为一般学科的单位,占总数的30%,即排在50%-80%的单位;(5)0★为较差学科的单位,占总数的20%,即排在80%-100%的单位。2011年11个学科门类中5★学科的高校竞争力排行榜如表5-表15所示。
根据分学科门类的高校竞争力排行榜,排名位于前10名的高校中,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等5所高校囊括了全部11个学科门类,而其他很多高校也都涵盖了绝大部分的学科门类,这也说明了综合性大学的研究生教育整体竞争力相对较强。相对于一级学科而言,学科门类是一个更为宏观的概念,它可以帮助需求者在更高层次上对国内高校的研究生教育竞争力有一个“量”的总体把握。
按11大学科门类排行,北京大学把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医学等5大学科门类的第一揽入囊中。管理学、经济学和法学的桂冠被中国人民大学摘得,显示了该校文科具有的雄厚实力。此外,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学,中国农业大学的农学分别占据本学科门类的榜首位置。清华大学除工学门类比北京大学靠前外,其它学科门类都落后于北京大学,但因为工学学科门类包括的一级学科众多,故在总体上清华大学排名直逼北京大学。
(五)中国研究生教育一级学科竞争力排行榜
就一级学科对应的培养单位而言,排行榜涵盖8 343个(次)培养单位,且囊括了所有一级学科的研究生培养单位。将每个一级学科单独成表,形成81个一级学科排行榜。2011年中国高校研究生教育前10强的一级学科等级分布及其优秀率如表16所示。
五、结论与启示
2011年的评价工作及其最终形成的《2011年中国研究生教育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对比前几年的评价结果而言,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更加全面、系统、深入,数据量更大,分析角度更多,得出了许多有意义的结论,总体上中国的研究生教育保持稳定与有序发展。深入分析得知,其办学质量、效益和国际化水平成为各培养单位竞争力的关键指标。
第一,中国研究生教育地区(省、市、区)竞争力相对稳定,但有波动。从表2可以看出,前10强和2010年评价结果基本一致,依次是北京、上海、江苏、湖北、广东、陕西、山东、浙江、辽宁、四川10个教育大省,其中只有北京和湖北、广东、陕西排名位置没有变化,2010年位列10强的湖南省被挤出10强,辽宁省重新挤入10强并且位列第9名。其它省区变动情况如下:江苏与上海名次互换;浙江省跌至第8名;四川省下降到第10名;山东省上升至第7名。我们还发现,地区教育竞争力与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北京一直排名第一,而且它的办学资源、教研产出和质量与影响分指标都列第一,如果加上四大科学院,其优势更加明显;另外,江苏和上海两个经济发展比较好的省区,排名保持在前3的位置。前10强省市中,湖北、陕西和四川三个地区的经济实力相对较弱,但因为位置的优势和历史原因,集中了相对多的高校资源,故排名靠前。相关部门应研究这个现象,利用优势的科研人才资源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使之与研究生教育水平相对称;另一方面,通过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和措施,为保持和扩大研究生教育水平的优势提供坚实的基础。
通过比较各个省、市、自治区的三个一级指标的排序和变动情况,我们还发现除北京较为稳定外,其它省区指标间变动现象较为普遍,而且对于同一个省区“办学资源、教研产出和质量与影响”这三个一级指标排序并不均衡,如辽宁省办学资源排名第12,质量与影响排名第14,但它的教研产出却排名第5。
第二,中国研究生院竞争力排名变动较多,但总体变动幅度较小。与2010年相比,在56个研究生院中,有包括前5名在内的12个研究生院的排名没有发生变化。变动幅度在3位以内的研究生院有41个,而2010年为35个。由此看来其评价结果越来越趋于稳定。
通过对比前30强研究生院的机构性质,我们发现理工类和综合类研究生院占据90%的比例,这与2010年的结果相似。与2010年相比,中国农业科学院被挤出了前30强,兰州大学重新挤入了30强。在30强中师范类和文法类与2010年相比,依然分别只占有2所和1所。
第三,中国高校研究生教育竞争力前50强变动较多,但总体变动幅度收窄。50强中有8所高校的位次没有发生变动,分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而变动幅度较小的(设变动阙值为3位)有30所高校。变动幅度大于等于6的有10所。其中上海大学变动幅度最大,其排名下降了11位。
通过考察前50强高校的省区分布情况以及各个省区的得分情况,可以发现与2010年的情况类似,北京、湖北、上海以及江苏四个省市的高校数量涵盖了52%。其中北京占有9所高校。我们还发现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中,还有12个地区尚没有1所高校进入前50强,而且这12个地区的经济实力相对较为落后,大多分布在中国的西部,而浙江、安徽、黑龙江、山东、福建、甘肃、河南、四川均只有一所高校入围。这也进一步印证了全国研究生教育实力的区域分布不均衡的现实情况。
第四,中国高校研究生教育学科门类竞争力排行榜显示,排名前20强高校的学科都很齐全,这和笔者关于世界一流大学评价形成的“世界一流大学大多是综合性大学”的结论是一致的。即使公认的规模相对较小的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都设置有11个门类中的9个门类,理工类高校华中科技大学,更是开设了11个学科门类。
统计显示,就前20强高校而言,最为普遍的学科门类有7个,分别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和管理学,在20个高校中都有开设。而只有中国人民大学尚未设置教育学学科门类相对应的专业。农学学科门类则在11个门类中缺席次数较多,前20强高校中共有半数高校尚未设置农学门类;其次是历史学和医学,都有二所高校未开设。
第五,学科、专业的分布不平衡。在476所高校中,平均每所学校占有571个学科门类,有28所高校拥有所有的11个学科门类,同时也有约20所高校仅有一个学科门类。分析11个学科门类在476所高校中的数量情况可以发现,法学门类在344所高校中都有开设,工学和管理学门类在343所高校中有开设。农学最少,仅有109所高校开设。
第六,373个专业共出现在21 735个(次)高校中,表17为开设数量最多和最少的20个专业。思想政治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企业管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应用数学等专业都在超过200所高校中开设,可认为是现在研究生教育中的热门专业,这与2010年的统计结果一致,证明它们的热度依然不减。相反,印度语言文学、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军事预防医学、军事化学与烟火技术、军事法学等专业开设的高校却很少(小于4次)。需要说明的是,在统计数据过程中对军事学门类专业未作考虑,所以实际上与军事相关的学科数量应该还有很多。
参考文献:
[1]邱均平.中国研究生教育评价报告(2010-2011)[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1.
[2]邱均平,宋艳辉,杨思洛.2010年中国研究生教育评价报告的研发与结果分析[J].评价与管理,2010(9):41-48.
[3]邱均平,武夷山.中国研究生教育评价报告(2009-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8.
[4]邱均平,罗力,苏金燕.2008年中国研究生教育评价报告的产生与结果分析[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8(4):41-52.
[5]邱均平,赵蓉英,殷之明.中国研究生教育评价报告(2006-2007)[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6(5):33-38.
[6]邱均平,殷之明,刘永.中国研究生教育竞争力排行榜是如何产生的?[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5(5):18-24.
(责任编辑 彭建国)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中国研究生教育及学科专业》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