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改革之我见
摘 要:当前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受到升学考试“指挥棒”的影响,造成教育评价的单一和畸形发展。极大地阻碍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亟须改革。一般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考试结果不易反应学生思想行为领域的学习成果,因此,必须从评价目的、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实施四个方面进行改革,构筑科学的评价机制,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健康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改革
思想品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处理与自身、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而逐渐培养起来的做人做事的稳定的思想方式和行为习惯。中学生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指导。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对中学生进行公民意识的培养,传播主导政治观及其所需要的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行为能力,以促进中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然而,由于目前实行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不健全的评价机制严重阻碍了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实现,亟待改革。
所谓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的搜集信息,分析整理资料,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的价值评价,从而为不断自我完善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能否提高和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能否实现的问题。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坚持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具体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评价目的个性化
教育评价其根本目的都是促进发展,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只把学生作为唯一评价对象,对学生的评价又片面理解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突出或强化了评价的选拔和甄别功能,而忽视或遏制了个体其他方面的情况。科学的评价机制强调建立一种旨在促进富有个性差异的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提高,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思政学习过程中的需要,激发每个学生内在的发展动力。因此,改变过去说教式、命令式的做法,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律精神,才会让他们学会自我反思、自我约束和自我生成。
2.评价内容全面化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唯一的、吞没一切的领域,如果一个人只是在分数上表现自己,那么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等于根本没有表现自己,而我们的教育者在人的这种片面表现得情况下,就根本算不得是教育者。我们只看到一片花瓣,而没有看到整个花朵。”当前的评价机制就存在这个问题,评价内容过于单一,只是一味强调用书面考试形式获得的分数。思想政治是一门特殊的学问,学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观念、思想觉悟、行为习惯等这些思想行为领域的学习成果都是无法量化的。因此,评价内容必须全面化,在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审美情感、劳动技能、心理素质等方面多角度、综合性地评价学生,也只有这样,才能塑造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
3.评价主体多元化
不可否认,用成绩来衡量学业确有其合理之处,但学生是社会中的人,他同时受到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影响,因此,也有必要受到来自各方面的评价。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认知性知识用分数评价,学生的思想状况则以班主任评价为中心,学生在校表现如何,能否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团员”,等等,基本上都由班主任确定。这样的评价无疑是片面的,班主任毕竟不能掌握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因此,合理的评价学生应该既有任课老师、班主任的评价,也要有家长、同学之间的评价;更要有学生的自我评价。也就是,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才会更客观、公正。
4.评价实施过程化
教育部于2002年12月颁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指出“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和变化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使发展变化的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无疑,新课改提出的评价要求更注重过程,要求我们更加关注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关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关注学生思维方式的变化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从而使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变化发展进入评价的范围。
总之,现下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脱节,严重阻碍了新时期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基础教育的改革。要造就真正地对社会有用,促民族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就必须全面评价学生发展中的每一个方面,这样,才不至于使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迷失方向,真正让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创新、发展的动力。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改革之我见》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