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关于我国体育产业人力资源培养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2-06-04 17:30:02 |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我国体育产业管理人才奇缺,通过对我国体育产业管理人才的调研,针对我国体育产业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对高等教育在体育产业专门人才培养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同时并提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体育产业;人才培养模式;高等教育

近几年国民生产总值统计表明,体育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但从2005年世界《财富》论坛召开前统计和估测来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长期滞后,产出和就业规模的绝对额和相对额都偏低。产出占GDP(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也低于同等发展程度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申奥成功后尽管有了迅速增长,但体育产业的总体规模最乐观的估计也只占GDP的比例为0.702%,而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都在2%以上,即使巴西、印度等国家也超过了1%。所以,体育产业给予更多关注的产业。而一个产业的发展关键取决于优秀产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人是核心竞争力中最基础、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是参与国际竞争的中坚力量。只有拥有雄厚的人力资本,我国体育产业才能拥有充沛的竞争内力,才能在参与市场开拓和国际竞争时更具实力。

一、我国体育产业管理人才的现状

根据2005年全国体育系统人才调研数据手册统计,我国体育系统体育经营管理人才共有3705人,多集中在酒店餐饮、场(馆)运营、体育建筑、体育用品等类型企业。具体分析来看,体育专业技能要求少的酒店餐饮业经营管理人才占1/3以上,而对体育专业技能要求强的体育场(馆)运营、体育用品、体育技能培训等的经营管理人才的比例却明显偏少。这说明,目前我国还急缺一些既懂体育专业技能,又懂管理知识与实践能力的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

从我国体育系统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类构成比看,有2200多人是一般的经营管理人才,约占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的60.9%,而仅有约40%(964人)的体育经营管理人才是专门(规划计划、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资本运营、财务审计、生产管理、科技管理等)的管理人才。从现有经营管理人才的层次来看,中、高层经营管理人才明显偏少,如企业负责人、法人代表等高层管理人才不足6%,而部门负责人、营销管理人才、生产管理人才、行政管理人才等中层管理人才不足30%。这些均会制约中国体育产业的深入、快速、良性发展。

据调查,我国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在学历、学位、学制等方面总体上处于一个非常低的层次。从学历看,中专以上学历仅为54.3%,而这些人中本科以上学历不到总人数的15%,研究生学历不足2%,全国体育系统中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硕士研究生仅46人、博士研究生仅10人,并且还有近20%的人中学历在初中以下。显然,从人才队伍的学历层次看,高学历人才缺口极大,学历、学位等是各级人才知识、素质、能力提高的必备条件,虽然我们不提倡唯学历论,但没有学习的积累和多年系统的学习,则势必影响人才的质量,甚至直接限制人才的发展水平。

一个人在一个领域能否成才、通常取决于他的学习经历和学习知识的领域。而高等教育阶段又通常是人们学习进入专业化的真正开始,所以,大学阶段学习的学科领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甚至制约、决定着一个人今后事业发展的方向和发展的水平。因此,对我国体育系统体育产业经营人才所受高等教育的专业进行了解,可以提示我国这支人才队伍的成才规律与制约因素。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体育系统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中仅有不到50%的人曾进行过系统的专业学习,而有一半多的人未曾进行过相应的专业学习。从这些进行过专业系统学习的人员中,体育类、经济类、管理类、法律类等的比例还是比较合理的,涵盖的学科领域相对比较广泛,这将有利于体育产业各类管理人才的培养。

二、体育产业人才要求分析

体育产业市场相关人才需求如下:俱乐部经营管理人才、社区体育健身指导、体质监测与评估、体育康复与医疗、体育运动专业人员、体育科研人员、体育营销及策划人才,体育经纪人、体育公共关系和商务谈判人员、体育法学、体育影视传播及广告、体育统计、体育财务管理、体育金融保险及体育新闻网络等方面人才。合格的体育产业人才不仅要懂得体育本身的独特性和以体育为平台进行经营管理和市场运作的手段,而且要熟悉国际国内体育、经济、市场等各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甚至是一些不成文的行业规定。就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而言,目前主要缺乏3类人才:一是负责体育产业、体育市场规划、监管职能的管理干部;二是高素质的体育企业家和体育经纪人;三是体育营销人才和体育产品研发人才。这三类人才都是复合性人才,知识结构都需要体育与市场相结合。

从战略的角度看,要想持续发展,关键是人才培养,只有拥有雄厚的人力资源,才能拥有充沛的竞争内力。但是我国体育产业专业人才相当匮乏,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自己的专业人才,体育产业也不例外。体育产业的专业人才主要来源于3个渠道:一是行业自己培养;二是专业教育机构培养;三是从其他行业吸引人才。受从业人员素质的影响,体育产业自己培养人才难度非常大,培养出来的个别人才也根本无法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同时,由于我国缺乏专业的体育产业人才教育机制,体育产业从业人员,尤其是高级管理人才几乎都通过一定机缘从其他行业转入体育产业领域的,知识背景普遍偏低,经验阅历千差万别。由于体育产业行业的特殊性,业外人士既难以关注、又难以融入这一行业,因此整个行业的人才短缺现象,在短期内很难改变,并且制约着体育产业的发展。但另一方面这也为高等教育带来了契机。

2005年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教授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北京代表团的全体会议上指出,奥运最缺乏的人才是组织管理者和高级体育经营管理者,并建议应尽快全面启动2008年北京奥运培训工程。他的发言当即引起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得到在座代表们的纷纷认同,同时也引起各大新闻媒体的广泛兴趣。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代表与纪宝成代表还就此事进行了专门的会谈,表示对议案中所涉及的问题以及建议的认同和肯定。4月7日,北京奥运培训工作协调小组成立,将奥运培训工作正式提上议事日程,并强调要培养“一批既懂体育规则、了解国际惯例、懂外语,又善于交往的体育管理骨干”。

三、高等教育对体育产业人才培养情况现状

当前我国高校体育院系的教育模式大多以培养体育运动专业人员和基层教师、教练员为主,从课程的设置到教学内容的安排,都以体育训练为主线,非常有局限性。目前全国各高校开设有关课程的只有清华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体育学院等少数学校,毕业生数量远远不够,而且专业单一,体育产业经营管理方面的专业大多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点,造成体育产业市场发展要求的实用型人才供应不

足;另外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各高校由于自身力量原因,培养的学生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不能完全符合社会需求,与经济、市场、管理等方面理论融合不够,尚未形成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这一情况已经引起了我国一些高校的注意,2004年北京体育大学和中国青年高级人才培训中心合作,联合举办体育经营管理研究生班;2005年10月北京大学举办了体育经营管理高级研修班;2006年山东财经大学开始招收体育经济专业学生,北京体育大学招收体育产业管理专业学生;为了与国际接轨,复旦大学与挪威管理学院协商,决定依托双方院校丰富的资源和经验,携手创办复旦大学-B1挪威管理学院(体育产业)MBA双学位硕士项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体育院校专业设置与体育产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一方面,体育产业发展决定着高等体育院校的专业设置;另一方面,高等体育院校的专业设置也会对体育产业的高级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究竟增设什么专业、淘汰什么专业,应从该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增长率和该专业毕业生相对竞争地位两方面来考虑。

经过对国内北京体育大学、天津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山西体育学院等八大体育院校专业设置情况进行调查后发现,2006年以前高等体育院校普遍开设的专业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人体5个专业,随着天津、广州、西安体育学院专业设置的变化,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也被各院校普遍开设,这六个专业发展比较成熟,已经长时间向社会输送专业人才,维持目前状况即可满足社会需要;部分院校开设了市场营销、体育新闻学、体育艺术、体育经济学等专业,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此外根据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趋势,体育产业管理、体育金融(包括营销、经纪人、保险等)、体育旅游、体育物流管理、休闲体育等专业具有很强的开发设置价值,目前开设相关课程的学校数量太少,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其实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各大体育院校的注意,对比2006年以前专业设置,2007年各学校招生简章增加了很多相关专业:北京体育大学增加了体育产业管理专业;上海体育学院增加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2008年又增设了休闲体育专业;成都体育学院开设了体育方向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广州体育学院2008年新设了休闲体育专业等专业;西安体育学院开设了市场营销等专业。这些专业的增加表明了相关学校的教育理念在发生变化,课程设置越来越适应市场的需求。

通过对北京体育大学、山东财经大学两所开设体育产业管理专业的学校进行调研后发现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产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上偏重于管理学,培养目标是从事体育产业管理的专门人才,毕业生授予的是管理学学士学位;山东财经大学体育产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偏重于经济学,培养目标是从事体育经济分析、规划、管理的专门人才,毕业生授予的是经济学学士学位。尽管两所学校侧重点不同,但培养的人才都是体育产业急需的。另外,我们对两个学校的师资情况进行调研,北京体育大学专业教授包括肖淑红、林显鹏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另一部分是经济学、管理学的博士、硕士;山东财经大学的教师多为经济学专业教授,体育产业方面的专家稍显不足。

四、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问题和构想

1.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要注重质量的提高

2008北京奥运的召开使我国体育产业管理人才队伍迅速壮大,缩小了与发达国家体育产业管理人才比例的差距。但是要想使我国各个体育产业管理层面都拥有大批德才兼备的管理人才,必须通过制定特殊人才政策,加大培养和吸引优秀管理人才的力度,尤其应重点提高体育产业主要行业和骨干企业的管理人才的“含金量”,着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而要想使我国体育产业能够快速、健康的发展,最科学、高效的方法就是高等教育院校的积极参与,

即院校与用人单位结合,使培养目标和培养内容更具有针对性,更好的满足社会对急需人才的需求。也就是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要符合体育产业市场的需求,因为人才培养周期较长,所以教育部门领导层的决策要有前瞻性。

2.体育产业人才培养要坚持多元化战略

(1) 要开设一些交叉学科,如体育旅游、体育经济、体育法学专业。

(2) 要联合办学,发挥各自优势,如与经贸大学合作,跨院校、跨专业寻求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开设一些新的专业课程,既可以弥补体育院校在师资、学科门类等资源上的不足,又对经济类专业加以扩展和补充,还能培养出更具专业水准的体育产业人才。

(3) 高等院校要采用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3.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要注意规范性

尽管体育产业市场孕育着巨大潜力,但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却不容忽视。早在奥运培训计划实施之前,北京的一些高校纷纷推出各自的体育经营管理培训项目,但由于缺乏规范性,许多项目已经停办。引用我国聘请的国外专家悉尼科技大学体育管理系泰勒教授的谣“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正处于转型阶段,从规模、法律规范等方面来看都不成熟。体育人才培训市场更是如此,一方面是人才的匮乏,一方面是市场的不成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是规范市场,从而成熟的发展。”我国的体育产业培训市场一定要借鉴国内、外经验,做到严谨、求实。

4.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

我国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还有一定问题,一部分教师有丰富的经济理论知识,但缺乏体育实践经验;而从事过体育市场工作的人又往往缺乏理论知识;二者都具备的人员凤毛麟角。目前的体育人才培养市场最缺乏的是能培养出专业人才的人。解决这一根本问题的途径只有请进来、走出去,也就是说请进国外著名的专家进行培训;派出有理论基础的人员到国外著名的管理集团学习、实践。

总之,人才需求是动态的需求,人才的培养模式也要符合时代的要求,只有调整专业结构,进行优化组合,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保障体育产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推荐访问:培养 人力资源 体育产业 我国 研究

本文标题:关于我国体育产业人力资源培养的研究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gongwenfanwen/2022/0604/141939.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关于我国体育产业人力资源培养的研究》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