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邻家爱晚亭

发布时间:2022-06-15 13:54:01 | 来源:网友投稿

这不是第一次去爱晚亭了。

爱晚亭靠近岳麓山南大门,每次我都在湘江边的“湖南大学”公交站下车再上山。也许是因为此次怀着为爱晚亭作文的“使命”,一下车仿佛有了一种全新的感觉,随之惊讶于自己所站立的地方是多么特别:一侧就是湘江,江心是橘子洲头,而继续往前,是杜甫江阁、天心阁、毛泽东的母校湖南第一师范;另一侧呢,往前不远就是中国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中国四大名亭之一的爱晚亭。穿过湖南大学前往南大门的路上,我很快意识到自己那种不同以往的感觉是什么:洋洋得意。我怎么会不得意呢?这么好的地方,我坐个公交就来了,而且只要我想来,随时都可以来。

时近中午,既没有出太阳,也没有要下雨的迹象,天空呈现出一种清冷的明亮。风一直在低低地呼啸,将树叶翻弄得哗啦哗啦响,时而有树叶打着旋儿飘下。这大概就是这个季节最具代表性的天气。公历12月初,不知究竟该称之为“初冬”还是“深秋”呢?时下,我们习惯说是前者,然而当年毛泽东站在橘子洲头写下“独立寒秋,湘江北去”的时候,差不多也是这个时候。他当年还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此时我行走的路旁却多是四季常青的香樟。这么想着时,毛主席他老人家的巨大石像就矗立在我眼前了。石像目视的正是橘子洲头的方向。再往前数百步,在岳麓山南大门前,我还是停下来将大门两侧的一副对联细看了一番:“学正朱张一代文风光大麓,勋高黄蔡千秋浩气壮名山。”对联里只提及了朱熹、张拭、黄兴、蔡锷等四位与岳麓山相关的人,多少有点“意犹未尽”之憾。

一进南大门,路分为两条。一条往上,一条右转,十分平坦。爱晚亭是往右。前行数十米,就可以看到右下方一片树林掩映中隐约透出的飞檐朱瓦,再往前,一幢青瓦白墙的院落式建筑就分明呈现在眼前。脚下那一片仿佛一个古典园林的所在,就是赫赫有名的岳麓书院。再走一小会,就到了书院的后门,而标着“爱晚亭”的指示牌和石碑也都在旁边。一抬头,就看到了百来米外的爱晚亭。它只有上半部分在树木间显露出来,尖顶飞檐,青色琉璃瓦,最醒目的还是写有“爱晚亭”三字的朱红鎏金匾额。

事实上,爱晚亭之所以声名远扬,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匾额上“爱晚亭”三字为毛泽东亲笔题写。据说由毛泽东亲笔题名的旅游景点,全国仅此一处。毛泽东与爱晚亭的关系还远不止于此——上世纪初,青年毛泽东在湘江对岸的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时,就经常与罗学瓒、张昆弟、蔡和森等同学友人来爱晚亭纵谈时局。他在《沁园春·长沙》一诗中所回顾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想必就有他当年在爱晚亭中的情状。爱晚亭有“革命活动胜地”之称,自然与青年毛泽东有关,然而据我所知,来过此地的“革命者”还有不少:1926年,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女兵、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兵作家谢冰莹就曾来此写下了一篇《爱晚亭》,该文中的“我愿以我这死灰、黯淡、枯燥、无聊的人生,换条欣欣向荣、生气蓬勃的新生命”,尽显一个“革命者”的壮志热情。大革命家林伯渠也曾在1906年及1959年先后两次来到爱晚亭,分别写下了两首古体形式的诗作《游爱晚亭》、《重游爱晚亭》,前者悲叹不久前黄兴在湖南浏阳、江西萍乡等地起义的失败,后者则洋溢着身在新中国、新时代的欢喜。

两口池塘夹在岳麓书院后门与爱晚亭之间。沿着池塘左侧的小路走,只见池塘水面被风吹皱,有些地方泛起粼粼波光。到了爱晚亭下,可看到一条小溪与池塘连接在一起。要去爱晚亭,得跨过溪上一座小巧的石桥。爱晚亭中及四周皆布满游人。亭后是一片宽敞的平地。到了这里,由于视野开阔,可以清楚地看到爱晚亭所处的位置是一个狭长的山谷,除了来时的那一面,其他三面环山。这山谷名之为“清风峡”——此处的风确实要比别处大些。

爱晚亭始建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倡建者为当时的岳麓书院院长罗典,原名“红叶亭”。后来,罗院长的好友、时任湖广总督的毕沅改之为“爱晚亭”,依据的是唐代杜牧的《山行》一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无论“红叶”还是“爱晚”,都与枫树相关。如今的爱晚亭四周确实有不少枫树,好几棵都双臂难以合抱,看上边张挂的“古树名木”牌,说明皆有百余年的树龄。秋天的枫林红叶,是岳麓山上的一道胜景,何况是与枫叶有着直接关联的爱晚亭呢。也许是来的时节略晚了些,此时的枫叶虽已红透,却大多凋零。但假使早来一些时日,就真的可以看到“层林尽染”的景色吗?怕也未必。如今的爱晚亭四周除了枫树,还遍布着朴树、香樟等四季常青的乔木,而亭前池塘四周的杨柳此时也依然青翠。倒是一些银杏的树叶都已枯黄,仿佛晚霞一般惹人注目。虽看不到满山红叶的壮美,然而此时的爱晚亭周围倒说得上是色彩斑斓,热闹而有生气。草木欣欣、鸟鸣阵阵,加之名亭、流水、小桥、池塘,我们所能想象的美景还能有些什么?风一直不曾停歇,枫树上那些残存的红叶一直在簌簌地飘落。站在这落叶的雨中,想到在日本人的眼中,美总是与忧伤、悲哀一类情感联系在一起。此时此刻,我感受到的美中何尝不带着一点忧伤呢。

眼前的爱晚亭早已不是罗典所建的那座了。原亭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毁。1952年爱晚亭重建,1987年又做了一次大的修葺。现在亭子形状为重檐八柱,内檐为四根丹漆圆柱,外檐为四花岗岩方柱,檐上琉璃碧瓦,两层亭角飞翘,最上方为一塔状尖顶。此亭看上去玲珑秀丽,为我国亭台中的经典建筑。亭子后方也悬挂着与前面一样的“爱晚亭”匾额。走入亭内,抬头可看到内壁上一块朝向正前方的石碑,上面刻着毛泽东手书的《沁园春·长沙》。再走到正前方,还可以看到亭前石柱上所刻的对联:“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对联的原作者是罗典,但罗典最初的对联文字为“忽讶艳红输,五百夭桃新种得;好将丛翠点,一双驯鹤待笼来”。一百多年后,岳麓书院中有一位叫程颂万的学监,为名噪一时的湖湘才子,因见罗典所题对联颇有虚浮庸俗之气,便毅然改之。敢于改动前辈大家的文字,且改得如此生动妥帖,程颂万的勇气和才情一直以来都为人津津乐道,这也算是有关爱晚亭的一段佳话了。

亭中有一圆形石桌,周围为四根长条石凳。此时围坐着一家老小。他们正拿着碗筷在吃东西,而石桌上堆满了盛装食物的盒子。想想古时一些有钱人家都有自己的园林,若是来了兴致,随时可在园中的亭台内摆下酒菜,一边欣赏美景,一边品尝美食。而眼前的这一家人,俨然就是把这儿当成了他们的园林。但他们此举似乎并未引来旁人的侧目,甚至连指点议论的都没有。也许,爱晚亭本身就有这样一种亲和如邻家的气质——谁都可以来到这里,而且是如此的方便而轻松。

亭后的平地连着一片草坪,草坪被一圈矮小的竹篱隔开。草坪里不知何时有了一道特别的风景,很多人都在围观。那是一对双胞胎小男孩被家长放在里面。两个小家伙穿着一样的服饰,很厚,显得胖乎乎的,头上还都包着花布头巾。他们已会走路,只是草地里并不平坦,每走一步几乎都会摔倒。但他们不哭不闹,爬起来继续走,又继续摔倒。围观的人看得欢笑连连。笑过一阵后。我忍不住想:爱晚亭这里不止像一个家庭园林,而且也像一个开放的儿童游乐场。不知当场有多少人如我一样地在想:以后我也可以把小孩带到这里来,随便扔到哪块草地里,让他自己玩去吧。

爱晚亭后面不远处还有一个小亭。该亭再简陋不过,六根木柱,柱间连着四根石凳。亭内只有一块石碑,碑上四面刻字,最显著的是“放鹤”两个大字。看亭边的碑文介绍,这里是“二南石刻”。原来亭中石碑上所刻的是“二南”的诗句。“二南”指的是南宋岳麓书院主教张南轩(张械)和乾隆年间湖南学政钱南园。石碑原来是放在爱晚亭内的,1952年重修爱晚亭后才移至这里。令人惊喜的是,介绍上说那石碑乃是程颂万所刻。又是程颂万,感觉就好像见着了老朋友一样亲切。回头复看亭内石碑,上面的字迹已有些模糊,但一侧的“二南诗刻”四字字体较大,颇为分明。由此看来,亭边石碑上的“二南石刻”怕是出了点差错。

出了小亭往回走时,发现那对双胞胎还在草坪里。估计是玩累了,都已坐下。但围观的人似乎并未见少。原来两个小家伙还有花样,一个朝着围观他们的人不断挥手,好像感谢大家的捧场,另一个与他配合得天衣无缝,正不停地向人群做着飞吻的手势。离开的时候我想,爱晚亭是一定会常来的,却不知以后还能不能见到如此有意思的小游客呢?想必也不会太难吧。

推荐访问:邻家 爱晚亭

本文标题:邻家爱晚亭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gongwenfanwen/2022/0615/145789.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邻家爱晚亭》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