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静注丙种球蛋白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观察

发布时间:2022-06-30 17:06:02 |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馒 mv^<F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静注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而对照组则使用病毒唑加IFN-α(干扰素-α)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有效率、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及治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使用静注丙种球蛋白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疗效确切,安全性强,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关键词] 丙种球蛋白;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疗效

[中图分类号] R72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03-0117-03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IM)指由EB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咽峡炎、发热、淋巴结和肝脾肿大[1],儿童患者居多。本研究旨在探讨静注丙种球蛋白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效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9月~2014年8月我院接收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1~12岁,平均6.5岁,病程3~14 d,平均6 d;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1.5~11岁,平均7岁,病程2~13 d,平均6.5 d。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家属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诊断标准:本研究中的临床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儿科学》,也即临床表现为咽峡炎、发热、淋巴结和肝脾肿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确诊的依据为:①异型淋巴细胞比例为10%以上;②血清嗜异凝集的试验结果显示阳性;③EB病毒抗体显示阳性。

1.2治疗方法

观察组使用400 mg 的IVIG进行静脉滴注,疗程为5 d;对照组应用10~15 mg的病毒唑(国药准字H19993274,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加100 mL 的10% GS进行静滴,疗程均为5 d,与此同时应用IFN-α 100万U/d进行肌注,疗程为5 d。对肝功能和心肌酶谱异常的患者需同时进行护肝保心的治疗,对细菌感染者需配合抗生素治疗,并注意营养支持的治疗。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及心肌酶谱进行复查。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均行胸片、腹部 B超和心肌酶谱、肝肾功能以及血常规进行临床检查,并对变异淋巴细胞进行计数。每日需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体温、淋巴结、肝脾肿大情况以及咽峡炎的变化情况,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无不良反应。对患者临床症状表现进行观察,主要包括患者的退热时间、咽峡炎改善时间、淋巴结明显缩小时间以及肝脏缩小时间。

1.4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用药后的24 h内,体温开始逐渐下降,并在3 d内下降至正常水平,肝脾淋巴结有1/2的缩小,临床症状有显著好转;有效:用药后的3 d内患者体温开始有所下降,并在5 d内下降至正常水平,患者的肝脾淋巴结缩小1/3,临床症状有所好转;无效:用药后的5 d内体温仍在37.5℃以上,且肝脾淋巴结未有缩小,临床症状无好转[2]。

1.5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8.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所需时间比较

观察组的发热、咽峡炎等症状缓解所需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所需时间的比较(x±s,d)

2.2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恢复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WBC总数、肝功能和异型淋巴细胞及心肌酶异常情况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周后外周血WBC总数、肝功能和异型淋巴细胞及心肌酶异常情况等均有所好转, 两组外周WBC总数和异型淋巴细胞数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肝功能及心肌酶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2.3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的疗效相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不良反应

对照组患者5例使用干扰素后,体温出现快速升高情况,发生于治疗后的2~3 h内,温度上升0.5℃~2℃,持续时间为2~3 h,不良反应持续时间为最初治疗的 1~2 d,在加用布洛芬退热后症状消失;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例数为0。

3讨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指由EB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咽峡炎、发热、淋巴结和肝脾肿大,并伴随有外周血中淋巴细胞的增加和异型淋巴细胞的生成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中,以幼儿居多,绝大多数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属于良性。

但是近几年来,有医学报道称部分患儿的病情日益严重,因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变可以涉及多个系统, 此外该病也有反复迁延,严重时可诱发多种并发症,如肝坏死等[3]。这极有可能是由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免疫功能存在异常,外周血淋巴细胞在病症急性期的CD3总 T 细胞和CD8+T细胞均有显著增高的情况,同时CD4+T细胞和 CD4+/CD8+细胞的比值却存在显著的下降趋势[4]。此外受到EBV感染的B类淋巴细胞可以生成大量EBV特异性的抗原分子,会刺激 CD4+T淋巴细胞生成Th1型细胞因子,使NK 细胞及CD8+T淋巴细胞被激活,从而生成EBV 特异性细胞毒及T淋巴细胞(即CTL),可吞噬及消灭受到EBV感染的 B类淋巴细胞,最终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症状逐渐消退[5],所以, 绝大多数IM呈现出良性自限性。如果患儿的细胞免疫反应过于激烈,大量促炎性的细胞因子便会产生,会使NK 细胞以及T细胞的功能被过度激活,也会对患儿的免疫系统造成严重损伤[6]。

临床研究表明,EBV类的疾病主要包括由EB病毒感染而生成的疾病及由于免疫反应而生成的疾病,其中由EBV感染而造成的疾病可涉及人体的各个系统,比如肝炎、心肌炎、过敏性紫癜、肾病综合征、肾小球肾炎、血小板有减少性的紫癜、呼吸道感染、噬血细胞综合征、淋巴瘤及肿瘤性疾病。有学者研究发现,受到EB病毒感染后,出现类风湿性的关节炎2例,病毒性心肌炎5例,而病毒性脑炎5例,此外,Evans综合征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出现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而霍奇金淋巴瘤1例,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7-11]。另有学者研究发现,IM继发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例,并且EB病毒可能与鼻咽癌以及Burikict淋巴癌密切相关,此外,EB病毒与肺癌、胃癌、子宫癌等疾病也存在相关性[12-15]。所以,患病早期及时使用有效的抗EB病毒药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发热、咽峡炎等症状缓解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WBC总数、肝功能和异型淋巴细胞及心肌酶异常情况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周后的外周血WBC总数、肝功能和异型淋巴细胞及心肌酶异常情况等均有所好转,且外周WBC总数和异型淋巴细胞的数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本次研究疗效判断标准,肝功能及心肌酶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疗效相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运用静注丙种球蛋白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疗效确切且安全性强,值得在临床研究与治疗中进行推广和运用。

[参考文献]

[1] 孙广超,韦茹,谢颖,等. 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疗效观察[J]. 广州医药,2012,39(5):24-26.

[2] 张书玲,寇玉坤,赵云,等. 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疗效观察[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 18(6):471-472.

[3] 相彩霞,唐云芳,黄新园,等. α-干扰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36(10):67-69.

[4] 杨旭. 干扰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疗效观察[J]. 四川医学,2012,33(1):118-120.

[5] 廖莉,陈颖,王学珍,等. 干扰素α联合喜炎平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观察[J]. 医学综述,2013, 19(4):730-732.

[6] 黄娟,芦映红,吴亚斌,等. 大剂量人血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重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疗效观察[J]. 临床血液学杂志,2012,24(5):526-529.

[7] 胡晓波,肖政祥. 更昔洛韦联合球蛋白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疗效观察[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0(5):90-91.

[8] 朱静.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治疗方法初探(附31例临床分析)[J].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3,6(4):429-430.

[9] 郑丽丽. 静脉高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J]. 中国乡村医药,2012,9(4):23-24.

[10] 王玉珠. 丙种球蛋白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分析[J]. 吉林医学,2013,34(27):5638.

[11] 高武红,李成荣,田鸾英,等. 静注丙种球蛋白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免疫功能的影响[J]. 中国妇幼保健,2013, 21(12):1684-1686.

[12] 冼雄辉,包忠宪,张龙江,等. 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疗效观察[J]. 现代医药卫生,2013, 22(19):2936.

[13] 王莉萍,相彩霞. 川崎病超早期静注丙种球蛋白的疗效分析[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4,(2):231-232,313.

[14] 何兵,边俊梅,蒋玙姝,等. 连续静注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系统评价[J].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4(4):588-595.

[15] 梁春平,邸顺祥,路风,等. 儿童重症感染性疾病静注丙种球蛋白时自然杀伤细胞动态观察[J]. 临床儿科杂志,2013,22(5):310,327.

(收稿日期:2014-10-20)

推荐访问:球蛋白 传染性 疗效 增多 细胞

本文标题:静注丙种球蛋白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观察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gongwenfanwen/2022/0630/151286.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静注丙种球蛋白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观察》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