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纪录片解说词15篇
乡村振兴纪录片解说词15篇乡村振兴纪录片解说词 新时代新征程新家园 片头——车马汇聚,成就通达四方美誉。开放包容,缔造产业兴荣热土。李寨村,位于周口市沈丘县东南,这里东连周口,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振兴纪录片解说词15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乡村振兴纪录片解说词
新时代新征程新家园片头——车马汇聚,成就通达四方美誉。开放包容,缔造产业兴荣热土。李寨村,位于周口市沈丘县东南,这里东连周口,南接安徽,辖
区总面积67.5平方公里。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
李寨村在支部书记李仕强的带领下,以创新为基点、以协调为节奏、以绿色为底色、以开发为格局,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深入实施“五大发展”战略计划,以行动奏响了一曲时代凯歌!
共建·赋能新产业产业兴则经济兴,经济强则发展强。立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的深入改革,李寨村组建起村集体企业——李寨农业公司,重点推动过去以带动贫困户就业增收为主的产业精准扶贫,向构建惠及全体村民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转型升级。依托村三粉加工厂、支前粮包装车间、肉牛养殖基地、农特品牌孵化中心、电商服务中心、物流集配中心等产业模块,村内已形成种、养、加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三产融合循环发展模式,让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销售电商化,让每一个环节都能带来产业附加
值、提供就业岗位,每亩土地收益达到10000到20000元,使就业增收、利益联结、入股分红的机会落户每一个家庭。
同行·助力新发展理念是变革的底色,人才是发展的动力。自李仕强书记就任以来,李寨村持续开展“人才兴村”、“创业兴村”行动,大力吸引大学生、技术能手、优秀教师、打工能人返乡就业、创业,为村集体发展的资金需求、金融服务、技术支持、风险兜底问题献策献计。另一方面,村内接续实施“民生兜底”政策,不断加大村集体经济和企业公益投入,持续设立发放“敬老长寿基金”、“教育奖励基金”、“大病救助基金”,高质量办好敬老院、幼儿园、村小学、卫生室,切实构建起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保障体系。
理念·引领新风尚新理念引领新跨越,新风尚打造新格局。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李寨村乡村文化振兴的主要动力来源。在制定村规民约、制作村歌、建设孝道文化广场、评选“最美村民”、倡导“婚丧从简”移风易俗的基础上,李寨村全面开展文明创建活动,让群众幸福感与获得感不断提升。在这里,红黑榜、积分制、家庭道德档案制度的推行,为激发形成好村风、好民风、好家风打下基础。李寨村村志,村情记忆馆、村
史展览馆、农耕文化馆的设立,让农耕文明下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得到保护。
治理·缔造新生态碧水青山,生态崛起。一座生机盎然的生态之乡,承载着万千群众的殷殷厚望。近年来,李寨村始终将环境治理放在首位,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在村集体的共同努力下,村内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打造靓丽水系、村庄硬化绿化,被列入“全国美丽乡村试点村”、“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生态循环农业,是让美丽乡村产生美丽经济的又一创新举措,以打造田园综合体的目标为引,李寨村依托现有“500亩果蔬园”、“500亩梨园”、“500亩珍稀苗木园”,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让乡村的绿色资源变成广为城乡居民接受的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实现百姓富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党建·开拓新征程肩负新时代的使命,叩响新征程的鼓点。今天的李寨村,正以党组织为核心,构建起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一核三治”乡村治理新模式。重点加强村干部绩效考核管理,落实任务责任到人、目标到人、分片包干到人,将考核结果与岗位任职、福利待遇直接挂钩;推进实施“六联机制”,建立健全《党
群议事规则》,形成党组织领导、村民群众互动的基层系统治理模式;积极探索“乡贤治村”路径,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建立乡贤理事会,让一个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在此落地。李仕强同期声:
今天的李寨,已经走出了一条符合豫东地区发展,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路,在乡村振兴的征途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我相信,只要我们造福人民的初心不变,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征途漫漫美如画,肩担重任再扬鞭。如今的李寨,已由2012年人均收入不足2700元、有着125户455人贫困人口的贫困村,成为了人均收入达到19380元的小康村,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未来,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李寨人将始终不忘初心、锐意进取,紧紧围绕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不断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奋力谱写乡村全面振兴的新篇章,为建设美好家园贡献力量!
篇二:乡村振兴纪录片解说词
要迚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倡导新时代新风尚提高农民群众怃想视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扎实开展文化扶贫和精神扶贫把扶贫不扶志扶智有机结合起来打通公兯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把扶贫不革除农村的陈觃陋习结合起来让农民群众的怃想素质和精神面貌不新时代农村振共相适应真正实现广大农民仍经济上的脱贫到文化上怃想上的真正脱贫乡村振兴文化先行主题演讲稿精选4篇
篇一乡村文化是农村社会的稳定器实现乡村振兴,维护和保持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是前提。乡村文化是熟人社会的文化,崇尚邻里互助、关系和谐、诚实守信,它是乡村社会得以延续的核心,是农村社会的稳定器。在人们的记忆中,不仅有乡村的青山绿水,更有乡村社会的睦邻关系、祭祀活动、乡风民俗和宗族姻亲关系等,这些关系、仪式和活动将乡村生活的居民凝聚在一起,形成了乡村社会。这其中不仅蕴含着丰富的物质文化资源,还潜藏着深沉的精神文化资源,它们在稳定农村社会、凝聚百姓民心、维系乡村和谐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乡村文化的振兴。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加速器乡村文化包含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内容,就物质层面而言,乡村的青山绿水,山环水绕,鸟语花香,古老建筑,阡陌农田,既是农民生活的安居之所,也是一种自然生活状态,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情景。就精神层面而言,乡村承载着本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道德力量,乡村文化通过当地的民风民俗、风土人情、社交礼仪、传统服饰等展现出农民的精神信仰、社会生活、交往方式等具有独特个性的价值观念,是农村社会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具有凝聚人心、集中民智、共谋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乡村文化是农民精神的伊甸园乡村的核心是人,乡村振兴的目的也是为了人,实现乡村振兴,关键也在于“人”。乡村文化赋予农村生活以价值与意义,乡村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同时又超越了个体,是乡村文化将这些个体连接
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当农民对自己的故乡无比眷恋、对生长于斯的乡村文化心有所系、魂有所牵,他们才能对乡村从内心里生发一份热爱、对乡村的振兴发展有一份担当。
篇二1改善文化民生,创建“有品质”的新乡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文化小康路上,也不能让一个人掉队。为此,乡村文化振兴必须在改善民生上持续发力。“以人为本”,加强群众思想道德建设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草坪镇坚持党员干部带头,以上率下,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上来,切实加强党员的思想道德建设,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提升村民思想素质,从而促进文明和谐的乡风民俗。乡风文明提升的主体是村民,营造文明乡风,关键在于教育,草坪镇始终坚持引导广大群众不断提升个人修养,形成健康向上的良好风尚,利用文艺队、宣传栏等大力宣传,推动民间文化艺术进校园,举办艺术培训班,民间艺术团体得到长足发展;在诗词文化的影响下,人民情感凝练而丰富,为当地百姓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成为推动文化发展的源头活水。“文化阵地”,完善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群众文化事业,群众文化活动的场所和必要的设施是必需的重要条件。新时代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内涵不仅仅是场地以及设施建设这样简单,而是包括政治导向、思想引领、文化传承、场地设施、实际效果、作用及影响力等方面在内的系统性建设工程,文化阵地是文化传播的主战场,是连接着抽象的概念与现实表现的一个桥梁,是一种人人可参与、村村可建成的文化传播长效机制。
“文化惠民”,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文化惠民工程"包括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工程、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和电视进万家工程等重点项目。近年来,各级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基本上完成县、乡、村、户四级文化网络的建设,草坪镇建立了村级文化网格群,各村的党建联络员既是文化联络员,负责日常文化活动宣传,组织群众参与各项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2018年初,草坪镇党委政府提出“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群众文化惠民指导思想,并举办了一系列惠民活动。2营造乡风文明,创建“有风骨”的新乡村移风易俗,重塑精神风貌“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湖南省承接十九大精神,也制定出台了《XX省文明办关于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意见》,对移风易俗做出了相关规定和要求。近年来草坪镇开展移风易俗文化宣导,通过村民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形式进行风俗教化。
村规民约,撬动乡村善治
移风易俗的方式既有文化宣教手段又有规约治理手段。从治理论视角来看,移风易俗主要依赖基于“地方性知识”而形成的村规民约。村规民约是指村民依据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结合本村实际,为维护本村的社会秩序、社会公共道德、村风民俗、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制定的约束规范村民行为的一种规章制度。村规民约是一种介于国法与家规之间的生活规则,具有民间性、乡土性、自治性、成文性等特点,村规民约结合村域实际将国家法律地方化
具有推进村民自治、整合农民利益、促进文明乡风建设等重要功能。村规民约正是乡村自治的重要形式,通过村规民约促进移风易俗,切实推行“风俗之治”,是乡风礼俗参与“善治”的过程,更是传统中国移风易俗的治世价值当代传承与弘扬的过程。
见贤思齐,引领文明乡风弘扬乡贤文化,倡导文明风尚儒家伦理在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上有“在朝则美政,在乡则美俗”的价值设定。乡贤一词系指在民间基层本土本乡有德行、有才能、有声望而深为当地民众所尊重的人。地域性、知名度和道德观是构成乡贤的三个基本要素。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草坪镇培养、挖掘新乡贤,进一步发挥新乡贤垂范乡里、涵育乡风的作用,以乡贤带动广大群众树立见贤思齐、崇尚典型的意识,提升全民素养,培育淳朴民风,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进程。成立慈善协会,送温暖树乡风“大善为官,小善为慈”。草坪镇放羊坪村慈善协会,于2016年9月9日成立,由热心慈善事业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社会各业人士组成,为依法注册登记,具有法人资格的非盈利公益社会团体,专为孤寡老人、孤儿、残疾人、贫困户及不幸者提供救助。目前协会成员共有97名,截止2018年9月,慈善协会已募集捐款14万元,救助特困群众上百人,发放救助资金9万多元。3开展文明创建,打造“有灵魂”的新乡村建设“美丽乡村”,营造文化氛围美丽乡村建设是在营造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外部环境基础上,通过发展地方特色产业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保护农村文
化和生态环境,推动农村社会有序运行的农村整体性发展的过程。以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为契机,大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去年,草坪镇放羊坪村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三角堆、陡惠渠、教门冲村被评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兴隆街村被评为市级“文明村镇”,市“诗词之村”。今年,草坪镇被列为常德市“最美乡镇”、鼎城区“乡村文化振兴示范片”、”美丽乡村示范片”。
培育“书香家庭”,传承优良家风在我国,“耕读传家”和“书香门第”一直是传统家庭建设的重要方向。“耕读”,是在求生存之余,读圣贤书,在日常生活里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教化;“传家”则是指“耕读”是家庭传承的重要内容和方式。在物质条件逐渐充裕的当代,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已经成为一个时代课题,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就变成了传承的最小实体。在草坪镇第一届“书香家庭评选”中,共有十四个家庭荣膺该称号,代表性的有:“国艳山庄”、“耕读人家”、“香兰雅室”、“枫林竹简”,“枉渚苑”,这分别为五大书香家庭的雅称。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建设书香家庭,把文化的根芽深植于家庭这个个体之中,通过家庭的孵化,濡染家人的品质和心性,最终提升家庭的素养,进而养化书香社会,提升社会的文明程度,这不仅是时代的迫切需求,也是中国内涵发展和提升软实力的有效路径。挖掘文化资源,创新魅力乡村成立了放羊坪村诗词协会、妇女儿童之家、村民自治调解委员会。成功举办了首届“好家庭、好丈夫、好婆婆、好妻子、孝老之星”评选活动。2017年被评为省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示范村,被鼎
城区妇女联合会授牌为“鼎城区妇女儿童之家”示范村。今年年底,《放羊坪村志》即将出版发行。
4联动文化产业,创建“有活力”的新乡村依托民间剧团建设文化队伍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草坪镇民间艺术团,近年来在政府的因势力导下,不断激发活力,至2018年全镇发展民间剧团达37个,从业人员有900余,年均演出400多场,观众达500万人次,演出收入2000多万元。草坪镇民间艺术团的“草坪歌舞”逐步成为了展示草坪,推介草坪的重要文化品牌和草坪镇积极探索如何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提速,以文化推动乡村振兴,惠及群众的重要跳板之一。草坪歌舞的“生力军”和“排头兵”不断发展壮大的草坪镇民间艺术团队是草坪歌舞的“生力军”,其演出内容主打地方特色的小戏、小曲、小品,贴近群众,辐射较广;演出团队多次参加省、市、区宣传部组织的文艺演出并获奖。村村有剧团,组组有演员。草坪歌舞的“排头兵”则是草坪演艺集团、草坪文学艺术联合会等演艺集团。草坪演艺集团于2015年10月正式注册为常德市鼎城区草坪演艺有限公司,现有演员40余人,自导自演的节目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政府的力量”——展翅高飞近年来,草坪镇党委、政府以“文化立镇、产业兴镇”为发展目标,引导民间文艺团队向民营剧团转型升级,制定了《关于支持民间剧团发展的决定》,并设立了“文化产业引导专项资金”,助力民营剧团发展提速。
聘请市、区文化部门等专业老师来草坪授课,研讨指导文化工作,促进草坪民间文化提质;镇党委、政府对每个民间艺术团体,建立诚信档案,动态了解艺术团体、从业人员的现实表现,及时对不良从业人员纠偏。同时,支持30个歌舞艺术团队,组建草坪镇民间艺术联合会,做到“三个统一”:即统一机构,成立了民间艺术联合会,推选出会长,各个团体都要求以草坪镇民间艺术联合会的名义对外演出;统一形象,从艺术团演出底幕到演出着装,各个团体都要求在形象上保持一致;统一水准,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不断提高所有演出人员和团体的水平。
依托地域特色打造文化品牌草坪诗社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基于语言文字,而诗歌则是语言成就的巅峰。自2001年起,草坪的诗词爱好者们就自发组织诗词活动,2009年9月正式授牌成立草坪诗社,现已发展社员近300人,其中有中华诗词学会会员3人、世界汉诗协会会员3人、省诗词协会会员3人、市诗词学会会员20人。草坪诗社可以说是草坪镇文学的起点,党委、政府十分重视诗社工作,给诗社配备专门的办公场所、作品展览室,每年安排采风活动,极大调动了广大诗友们学诗、写诗的热情。这些年来,共写出各种诗词作品5000余首,其中有近百首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并获奖。《草坪人》与“印象草坪”
在品牌传播中草坪镇首先注重以相对独立的物态形式呈现文化产品:搭建微信公众号和创办年刊图书,以多元化形式构建全方位立体传播。今年9月,“印象草坪”微信公众号建立之后,第一期《与你相遇“印象草坪”》一经推出,点击量便过千,成为了一个
新的重要的文化品牌。与此同时,另一个以文字为载体的文化老品牌—《草坪人》,也在今年正在筹办第13期。这两个品牌都能够在低成本运营的前提下,共同培养和塑造乡镇文化的精神内涵。
民间文化艺术节为了进一步促进文艺创作、演艺业健康发展和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相互交流,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从2012年至今,草坪镇先后举办了四届民间文化艺术节。今年,以“讴歌新时代,迈向新征程”为主题的第四届民间文化艺术节在草坪镇文化广场隆重举行,节目包含当地民俗表演、民间歌舞、传统技艺、“移风易俗”等内容。今年,草坪特邀请了鼎城区尧天坪镇、周家店镇,桃源九溪镇,临澧合口镇,澧县大堰垱镇,石门罗坪乡六大文化特色乡镇进行文艺展演,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载体,大力弘扬乡村振兴唱响主旋律,为百姓带来了一场丰富的视听盛宴。篇三1内生动力不足有数据表明:近15年来,中国传统村落锐减近92万个,并正以每天1。6个的速度递减,一些地方出现空心房、空心村,乡村文化的土壤正在萎缩。农民工纷纷涌向城市,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转移和跨区域流动,导致农村劳动力要素不断流失和农村的”老龄化”,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乡村文化的根基,从而严重影响乡村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在客观上造成了乡村文化中坚力量的削弱乃至流失,削减了农村文化发展的后劲。这主要包括诗词文化
的“老龄化”、青年干部的“去留&rdqu393)o;问题以及民俗技艺的“危机感”。
2外部供血不足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比重大,现有乡镇4万多个,行政村总数达69万个,自然村就更多。作为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主体的政府,面对如此巨量的乡镇、行政村,政府的资金投入明显不足。在中央财政层面,国家文化建设资金主要流向城市而不是农村,农民人均投入不足市民的十分之一;在地方政府层面,限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在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上也出现不均衡的情况。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广大农民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当前我国很多地方的农村文化建设普遍缺乏有效的制度保证,乡村文化建设的创新和激励机制不健全,以致乡村文化的管理比较粗放,公共文化资源难以有效整合,乡村文化缺乏生机与活力,政府投入的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直接影响了乡村文化的有序良性发展。
3
乡村文化运行机制不畅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在物质生活改善之余,对精神文化生活呈现出多样化需求,群众性“口味”难以满足。这种供需脱节的乡村文化建设机制,往往是政府买单唱独角戏,难以有效激发广大农民的文化热情,也没有点燃农村的文化火种,更不能增强乡村文化的造血功能。“喂食”型的文化给养,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需要在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进行有效对接,建立运行有序、沟通顺畅的体制机制。
4乡村文化管理效率不高基层文化设施大量闲置。镇村两级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室规模不同、格式各异具备使用功能且装修精致、条件优越。一方面由于有文化、有知识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创业、打工,家中以留守老人、妇女、儿童为主,很少有人参与讲座活动,也很少有人借阅图书、上网浏览,二是缺少软件设施,缺少必要的管理人员和相应的管理制度,使得这些有限的文化阵地难以很好发挥作用,造成“堂”、“室”大多处于闲置状态。5民间剧团发展遭遇“瓶颈”期传统市场缩水当前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打造淳朴文明的良好乡风,提倡移风易俗摒除陈规陋习,已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极大降低了百姓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互相攀比的人情债负担,但是也不可避免的缩减了民间剧团以村民为主要受众的传统市场,降低了草坪民间剧团的收益。同质化竞争较大草坪民间剧团发展至今,已有剧团37个,从业人员有900余人。在传统市场缩水的情况下,虽然各个剧团坚持自编自演、自我提高、自我发展,但是主要表演形式仍是大同小异,以传统的小戏、小曲、小品为主,从民营角度出发,利益的冲突在所难免,同质化竞争较大。转型“内驱力”不足
草坪镇多数民间艺术团队以民间剧团形式存在,主要构成人员为爱好文艺的村民,由团长负责联络演出和发放酬劳。大部分民间剧团的发展思维较为局限于传统的个体经营思路,对转型升级缺乏正确认知和具体方向,同时缺乏专业引导,对产业转型缺少信心、畏难情绪较重。
篇四1抢抓乡村振兴新机遇我们所谓的乡村“振兴”,既是内在活力的激发,也是内生动力的培育和发展,而乡村文化振兴则涉及历史记忆、文化认同、情感归属等要素,关键要在增强文化自信基础上,实现乡村文明的再生产,“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换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是对身处文化之中的人给予关怀。乡村文化的传承是基于对民族和乡土文化的自信与认同而实现的,要正确认识当下的乡村和乡村文化,从乡村底层去看问题,破除“有色眼镜”,注重乡村文化的内生性。不仅要关注村落中具有物质属性的乡村地标、村落景观、日常器物,使得它们能够维系出故土与乡愁的情愫,而且要注重乡村文化中处于精神层面的乡土意识、宗族观念等等,设身处地的深入到乡民之中,了解乡民的精神需求与文化观念。乡村文化的再生,是在新的社会土壤中培育出来的新观念。需要在继承的同时培养民众对乡村文化的自信,将乡村文化从城乡二元对立的框架中解放出来,使其能够按照自身的发展方式,在社会
转型的时代背景下与其他文化碰撞、融合、衍生出新的文化类型。为此,需要培养农民的文化自觉意识,使广大农民真正认识到乡村文化的自身价值、独特优势和发展前景,让乡村发出“自己的声音”。
对于乡村文化建设,要变“输血模式”为“造血模式”。要让农村能有一个自我修复、健康成长的肌体,然后给它注入一种发展的新动能,这样才能让农村的文化有自我生长、自我成熟、自我繁荣的能量和力量。
2打赢文化扶贫攻坚战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扶贫先扶志”,扶贫不仅仅是解决物质、温饱问题,还要解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要和文化权利。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倡导新时代新风尚,提高农民群众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扎实开展文化扶贫和精神扶贫,把扶贫与扶志、扶智有机结合起来,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把扶贫与革除农村的陈规陋习结合起来,让农民群众的思想素质和精神面貌与新时代农村振兴相适应,真正实现广大农民从经济上的脱贫到文化上、思想上的真正脱贫。3全面实施城乡文化融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的思想,这是对过去所提出的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的政策的新发展,恰恰体现了我国在农村发展观念上的重大转变。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侧重于政府在资源配置上的主导作用,而城乡融合发展则更多地体现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城乡文化融合发展,不再是城市文化对乡村文化的简单“反哺”;,不再是城市文化对乡村文化的单向“浇灌”,而是城乡文化之间的优势互补、双向交流和城乡文化资源的集成,不断增强乡村文化的自信,不断增强城市文化的张力,让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相互融合、相得益彰。
推动乡村文化“进城”,赋予乡村文化时代内涵。积极推动乡村文化“走出去”,通过到城市社区举办主题晚会、文艺汇演、体育赛事等方式,鼓励农村群众以传统文化、当地风俗、美丽乡村为主题,自编、自导、自演一批优秀文艺作品,传播主流价值、展示乡村文化魅力,增强人们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断拓展乡村文化的发展空间和影响力。推动现代优秀文化“下乡”,激发乡村文化发展生机活力。要坚持“送文化”与“种文化”并重,探索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城乡联动机制,推动优秀现代文化“下乡”制度化、常态化、普及化,让更多优秀现代文化在广大乡村落地生根。充分发挥“文艺轻骑兵”“文艺小分队”“文艺志愿者”的作用,鼓励和组织专业文化工作者深入农村一线,为农民群众送去先进的科技技术和文艺作品,并对群众文化活动进行辅导和指导,帮助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
4培育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实现乡村振兴,主体在农民。乡村文化建设,主体也在农民。因为文化是人的文化,文化即“人化”,其实质是一个“化人”的过程。稳住现有乡村文化人才
这些人才大多是“候鸟”,他们在乡村待一段时间就有可能离开。要采取必要的经济手段,重点扶持、关心农村现有的文化能人、非遗文化传承人等农村文化精英,做到生活上关心、业务上帮助、政策上引导,切实解决他们所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不仅留住他们的人,更要留住他们的心。
吸引乡土文化精英回归通过制定出台符合乡村实际和需求的吸引人才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想方设法营造好的文化发展环境、培育良好的乡村文化发展土壤,为流入城市的乡村文化人才的回归搭建平台、提供舞台。进一步培育“乡贤文化”,乡贤文化能为区域创造强大的物质性力量,所具备的文化扶贫价值大有可观,“请进一个能人,打开一个村门,带动一方发展”所带来的链式经济效应亦不可估量。乡贤文化能形成“人回乡、钱回流、企回迁”的经济集群效应。教育培养乡村文化新人立足实际,着眼长远,通过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具有乡土特色的乡村文化娱乐活动,如灯会、歌会、地方戏、广场剧等,在文化实践活动中发现、发掘、培养和锻炼乡村文化新人,建设乡村文化、文艺工作专兼职队伍,从而为乡村文化振兴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激发乡村文化的生机与活力,保持乡村文化的长久生命力。鼓励城市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国家文化管理部门,要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引导城市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深入农民,创作和生产出更多更好反映贴近农村生活实际,展现农业发展、农村变化、农民富足而为农民群众所接受、所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产品,助推农村文化人才和农村基层文化带头人的成长,促进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
5促进乡村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以文化为基,以农业为本,然后再加上现代产业的发展思路。这并非是提倡用产业化的方式去发展农村、发展农业,而是要结合现代产业的发展思路和模式去做,真正把一些人才、创造者和劳动者集聚到乡村里,赋予乡村发展的动能。乡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五力模型”1、政府的推力2、市场的拉力3、资本驱动力4、创意驱动力5、自我发展能力
打造“文化+旅游”产业模式
发展乡村旅游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科学理念,通过保护乡村传统文化、建设乡村文化生态,最终实现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打造“前台”来“舞台化”展示乡村文化、大规模接待游客;建设“后台”以“真实性”保护乡村文化,只对少部分与后台相关或后台允许进入的人才开放;设置“帷幕”来分割前台与后台。尊重各乡村特色与风貌,最大程度地保留原汁原味的乡村文化和乡土特色。乡村整体设计要立足于乡村地域范围内的自然与文化资源,深度挖掘具有地域特征的文化符号,在乡村设计中彰显乡村文化特色,无疑是乡村旅游发展中乡村文化生态建设的重要路径之一。
篇三:乡村振兴纪录片解说词
拧成一股绳·共走振兴路片头——山岭巍峨,沉淀着历史的沧桑。两河相依,激荡着时代的召唤。堽城镇位于宁阳县北部,北依五岳之首泰山,南临孔子故里曲阜,
总面积11826.7公顷,辖63个行政村,境内京沪铁路、京福高速公路纵贯南北,磁莱铁路、蒙馆公路横穿东西。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深入,堽城镇多措并举,因地制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以积极有为的姿态,奋力描绘出一幅美丽的乡村振兴画卷。
牢记一个“领”字,构建乡村振兴“新布局”
堽城镇乡村振兴先行区含星泉、南落、所里、北落、高桥、袁庄、得时7个村,面积1.7493万亩,共3667户、1.0862万人。
今年来,堽城镇紧紧围绕“一心两区、一轴两翼”的整体布局,聘请源泉规划院(山东)对先行区建设进行总体设计,确立了“一轴、两区、四核心”的总体空间规划,全面落实堽城镇乡村振兴先行区创建工作。
瞄准一个“融”字,打造全面振兴“强引擎”立足实际,堽城镇根据集聚区域内的发展优势条件和发展特点,以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为主攻点,探索独具特色的融合发展模式。产业振兴,强经济基础。突出民耕民田科技公司生姜、月季花种植的品牌效应,发展“责任制”农业,打造“新农人孵化中心”;依托山区经济林果产业,建设茂公山养生公园,完善小型景区、餐饮民宿、采摘娱乐等配套项目,打造近郊旅游业;借助于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万头生猪养殖、温氏集团以及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晴好食品的合作,打造养殖、种植循环体系,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生态振兴,谋持续发展。堽城镇以“六清”为主题,开展人居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行动,共出动机械300余台次、人工5000余人次。截至目前,已清理“三堆”和店外经营2000余处、河道1600米、栽植苗木16.7万棵、硬化和铺设沥青路面5.5万余平、粉刷墙面2
万平、绘制墙画1100平,打造景观节点6处,安装村庄标识3处、片区各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486套,重现了一个山清水秀、村美人和的美丽村庄。
文化振兴,焕村容村貌。堽城镇以“文明户—文明村—文明片区—文明乡镇”梯级创建为主线,深挖文化内涵,打造美丽庭院260户。建设积极开展广场舞、太极拳、送戏下乡、电影放映等各类文化惠民活动。在高桥村建成宁阳县第一党支部纪念馆,成为全县爱国教育基地;利用闲置院落建设儿童乐园和文化广场,并对南落村、星泉村原有文化广场进行改造,实现了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有效改善村民精神风貌,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组织振兴,筑先锋堡垒。为保证先行区各项创建工作目标的落实,堽城镇实行一线工作制,明确班子成员包片、机关干部包村的包保机制,强化组织建设,重点关注片区内村“两委”换届工作,抓好村级制度建设,加强村干部绩效考核管理,落实任务责任到人、目标到人,打造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建立健全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
人才振兴,引活力源泉。堽城镇聘请源泉规划院技术人才对先行区进行全面规划,结合实际,对片区沿线、各村和产业项目进行包装措施;依托民耕民田“责任制”农业,持续推进“新农人创业园”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做足一个“实”字,绘就先行区建设“新蓝图”不惧者终屹立,不止步者永青春。今天的堽城镇,正以党组织为核心,以党建引领振兴为原则,科学统筹,有力推进乡村振兴先行区建设工作的稳步进行。未来,堽城镇乡村振兴先行区将继续致力于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让村民在先行区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共同为乡村振兴、建设美好家园贡献力量!
篇四:乡村振兴纪录片解说词
魅力新安镇水秀风清,拥抱千年漕运文化。人杰地灵,孕育永恒坚韧赤诚。新安镇——一个古老园区正以崭新而美丽的姿态熠熠生辉。新安镇位于天津市宝坻区东北部,地处蓟,玉,宝三区交界处,辖区面积约56.7平方公里,下辖46个行政村,总人口约3.2万,耕地4.4万亩。京哈,塘承两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立体交通网络四通八达,为新安镇的奋力崛起奠定了牢固根基。新安镇历史悠久,依水而立,随水而兴,早在汉代,就以漕运通达素享盛誉,在波光云影中留下了历史的记忆。千年流淌,浆声不绝,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展,新安镇紧随党建引领,依托自身地理与文化优势,着力于发展优势产业,重点打造一园三基地。天津宝坻经济开发区天宝新安分园占地1700亩,依据科学规划和可持续发展准则,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企业间业务合作,经过创新发展,园内浮现出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为新安镇的经济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辣椒产业示范基地的主要种植区位于车辋港村,目前有石柱和红云两个主要品种,具有辣度高、产量高、营养价值高三大特点;放心蔬菜基地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专业化、现代化的经营战略,成功举办两届“劝宝放心韭菜美食节”,并打造了当地多种特色农产品;优质水稻种植基地马厂村更是培育种植了特色胭脂米、富硒米等品种多样、营养丰富的水稻。此刻,一幅浓淡相宜的画卷正缓缓铺展开来。这是文化与时代地深情对视,这是智慧与勤劳的完美结合。新安镇将继续踏动新时代的步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砥砺前行,谱写更加绚丽的未来新篇章。
篇五:乡村振兴纪录片解说词
,最新乡村振兴讲话稿(通用)22篇最新乡村振兴讲话稿(通用)篇一:以红色村“”;扛旗””引路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一、突出党建引领激发乡村振兴新动力二、突出生态宜居塑造美丽乡村新风貌三、突出资源特色焕发红色基因新光芒四、突出融合发展激发产业振兴新活力篇二:创新求变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砥砺前行一、围绕“三有”逐步实现村级产业全面振兴二、用活”;四招”努力突破乡村振兴发展难题三、紧扣“五化”走实走稳美丽经济发展路子篇一:以红色村”;“扛旗””引路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近年来__县__镇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五个振兴”目标精心打造红色村、精品村--新山村以点带面、串珠成链建设湾区红色文化体验景观示范带加快实现乡村全域美丽、全面振兴。新山村荣获“广东十大美丽乡村””;广东省文化与旅游特色村”跻身全省“乡村振兴大擂台”五强为全县乡村振兴工作树立标杆、提供样板。一、突出党建引领激发乡村振兴新动力镇党委坚持党建带乡建大力推进新山村基层党建示范点建设深入实施”;红色铸魂”工程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
一是配强“头雁”。调整撤换5名村党支部书记配齐配强18名”;头雁”着力打造“遇事冲在前、干在前””;搞建设有思路、破难题有办法”头雁队伍。
二是创新方法。创新并推广“三明三定”工作法强化村”;两委”干部乡村振兴主题培训确保基层党组织思路明确、决策科学、组织有力、落实有效。“三明三定”工作法入选”;2021年广东省基层党建优秀创新案例”。
三是当好“先锋”。”;宁可晒黑三圈不能耽误一天”。镇党委班子成员带头践行“一线工作法”擎起”;虎狮头”、当好“包工头”示范带动镇、村、组党员干部出实招、解难题以实际行动引领广大群众和外出乡贤踊跃参与、捐钱出力党群同心推进乡村振兴。新山村一党员带头腾出自家宅基地80多平方米;村民们也纷纷腾出旧房地、菜园地共3130平米全部用于红色文化馆等村公共设施建设。新北村党员干部积极发动外出乡贤筹措资金200多万元支持家乡建设。
二、突出生态宜居塑造美丽乡村新风貌围绕市委晓强书记提出的”;八大美丽”工作要求着力推进省级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镇建设。
一是高标规划科学编制建设方案。坚持规划先行找准__县城“南部新城”和与市城区同城化协同发展新定位聘请浙江乡建专业团队征求汇集镇、村、组和群众意见高标准、合理化编制鹿境片区规划建设整体方案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
二是留住乡愁改造提升村容村貌。全域推进14个村庄人居环境整
治清拆破败建筑133306平方米统一规划建设公厕72座、村级垃圾中转站7座和垃圾分类收集点94个建立农村环境卫生常态化保洁机制;实施拆旧复绿加强村前屋后空地景观点缀鼓励引导村民栽花种果建成”;四小园”约58600平方米;将农房管控和风貌提升纳入村规民约统一外立面改造保留“下山虎””;四点金”等地方特色民居充分利用旧石板、旧门窗、旧瓦罐等“以旧修旧”既美丽乡居又留住乡韵。
三是守住生态精细打造景观靓点。按照”;盆景”变“风景”的发展思路围绕”;一村一景区、一处一景点”以穿城而过丽江河一江两岸为脉络以西闸丽江公园为起点实施村内外道路景观提升、河体净化、河堤美化、山体绿化工程。重点推进鹿境五村连片生态美丽宜居建设打造具备岭南村居风韵、绿水青山自然景光的湾区示范带“入户花园”。
三、突出资源特色焕发红色基因新光芒活化利用本地红色资源做好”;红色+”文章培育乡村旅游经济新增长点。
一是深挖红色史料。加大对全镇革命遗址的排查登记、革命史料的发掘采集力度目前已认定广东省革命遗址5处正在申报55处。
二是讲好红色故事。整合新山、新南、新北等村的革命史迹和人物故事通过红色故事会、主题党日活动、革命后裔讲述等多种形式传承弘扬革命精神教育激励广大村民听党话、跟党走。
三是擦亮红色名片。修缮蔡素屏故居、农会旧址和赤卫队队部等革命旧址连线规划长约3公里“红色文化长街”打造红色主题突出、内涵丰富的红
色基因传承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被纳入广东省”;东方红城、农运摇篮”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的重要游览节点。
四、突出融合发展激发产业振兴新活力围绕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因地制宜推进全镇产业专业化、品牌化、特色化。
一是坚持产业专业化。利用辖区范围内土质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等自然禀赋优势引进农业合作企业8家成立24个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6000多亩积极引导圆山菜心和番石榴、新山西瓜和油占米、荣港番茄等向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打造“双区”米袋子和菜篮子。
二是坚持产业品牌化。依托地处油占米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种植范围的优势高标准推广种植油占米优质品种2200亩注册”;新山油占米”商标打响本土优势品牌。
三是坚持产业特色化。完善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公交线路及停车场等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引入村民乡贤和社会资本经办“农家乐”、精品民宿、特色文旅商店走好走实”;红色文化教育+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路子。目前已引导发展农家乐16家、特
色商铺20余家、精品民宿1家、文创空间4家。2021年新山村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高峰期每天2万多人次;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2万元贫困户人年均收入达1.8万元返乡回流人员超200人实现家门口的“创业梦”。
篇二:创新求变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砥砺前行近年来__县__镇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工作部署上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产业先行、用改革破题带领全镇人民群众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一、围绕”;三有”逐步实现村级产业全面振兴乡村振兴产业是核心和载体。该镇作为省级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围绕“三有”工作原则逐步实现了村集体经济产业收入”;从无到有”的突破。一是产业发展有模式。依托“三块地”改革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方式培育混合型经济业态和经营主体。全镇现有公司、合作社___家省级青梅种植产业园_家。以螺洞村为例现已形成“青梅种植、乡村旅游、光伏发电、蜜蜂养殖”四大产业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年均产业收入近千万元累计为农户发放分红___多万元。二是项目开发有特色。以精细打造精品出彩为原则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产业。墩塘葡萄、南跃茶叶、高塘乌榄、高丰
篇六:乡村振兴纪录片解说词
美丽乡村˙别样河畔人文厚重,彰显着开放与包容。生机勃发,迎接着机遇与挑战。河畔村,位于娄底城区以南,距高铁南站1公里,是湖南省美丽娄底乡村振兴战略示范片核心村,境内娄新高速和娄底大道侧穿而过,国道234横贯东西,犹如一条条丝带,联接在这片4.2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哺育着一方水土。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深入,河畔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规范村规民约,通过做精乡村规划、做美人居环境、做强乡村产业、做好基础设施、做实乡村治理五篇文章,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引导村民共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奏响了一曲时代凯歌!一路走来,湖南省省长许达哲、娄底市委书记李荐国、市长杨懿文、湖南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唐白玉、区委书记彭建初先后到村内视察工作,并对河畔村的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提出肯定意见。如今,河畔村已先后荣获娄星区党建工作示范村、娄底市党建工作示范村、娄底市卫生先进村、市区农机安全示范村、湖南省卫生示范村、湖南省五好关工委、湖南农村幸福社区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并在2017年11月荣获全国文明村镇。
协调规划·基础建设美河畔村着力聚焦民生实事,建成多功能村部办公楼和小安山生态公园,并建设休闲广场1个,改造危房16户。同时,6KM的柏油路环绕全村水泥硬化全部到户,村民全面饮用城区自来水。除此之外,在各级领导关心和支持下,河畔村整修高标准水渠5.9千米,改造高标准生态河堤1.5km;整修山塘30口;木家片100亩干旱土地成功实施旱改水工程,水塘、田坎全面加固;白毛片农业面源污染项目全部完成,村民生活用水得到切实保障,生产与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绿色发展·村容环境美坚持绿色生态发展,助力环境升级蜕变。秉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河畔村扎实开展各项专项行动,
按照“一拆二改三清四化”要求,全村已拆除空心房38栋7500m2,并全部整治复耕,打造精品菜园;完成风貌改造350户,打造5处3000平方米的艺术和文化墙绘,粉刷墙面8000平方米;全面实施垃圾分类,每户配置3个垃圾桶,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的模式和垃圾分拣长效机制,农户房前屋后及积存垃圾得到有效清除;全村381个旱厕全部改造成“三格式”无害厕所;同时开展山塘清淤、沟渠疏通和河道清理行动,疏通沟渠河道20千米,形成了生态环境良性发展态势。
创新产业·经济发展美产业兴则百业兴,产业强则百业强。河畔村聚焦重点,真抓实干,成立村级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700亩,播种800亩油菜花。同时创办和引进金凤凰、佰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九江种养专业合作社、天然居等非公经济组织,种植黄金贡柚、红心蜜柚、红心脐橙、黄桃等果苗1500余亩。在夯实传统产业的同时,河畔村因地制宜发展稻田养鱼、甲鱼养殖以及盱眙稻田龙虾,形成“泥中有鳅、水中有鱼、田中有稻”的生态格局,并以此为依托创办了极富特色的农家乐“儿时味”,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截止目前,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15万元,全年人均纯收入18000元以上,一座四季花儿开、四季瓜果香,汇聚“花园、果园、家园、乐园”为一体的美丽乡村已渐成规模。
文明建设·乡村风尚美移风易俗,文明示范,助推河畔树新风。自改革以来,河畔村大力提倡移风易俗新观念,制定完善的村规民约,要求全体村民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引导村民禁燃禁炮,讲究卫生,爱护环境,保持整洁。其次开展评比表彰活动,通过“十好人物”“脱贫模范户””脱贫光荣户”“河畔好人家”等活动,积极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同时在篮球队、腰鼓队、广场舞和民乐队基础上,组建了村级新时代业余文艺宣传队,定期举办文艺汇演,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淳朴的民风,和谐的邻里,使河畔村成为美丽乡村建设最佳样本。
社会治理·乡村和谐美凝心聚力引领新秩序,共治共建打造新氛围。
河畔村成立“一约四会”组织,由群众推举德高望重、热心公益、公平公正的村民组成,引导村民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有效落实党员服务群众工作,形成了党员干部带头在前,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的齐抓共管、运行顺畅的工作氛围。同时开展"查防保”群防群治工作,围绕“巡一次逻、进一次家门、帮一个人、做一件事”任务,让群众在自我服务的过程中实现价值、获得快乐,共同建设和谐幸福的家园。
征途漫漫美如画,肩担重任再扬鞭。未来,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河畔村将通过做精乡村规划、做美人居环境、做强乡村产业、做好基础设施、做实乡村治理五篇文章,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提升建设水平,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引导村民共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以开放、积极的姿态,与广大群众一起,携手同行,向着美好未来迈进!
篇七:乡村振兴纪录片解说词
蝶变乡村非凡庆安片头切入一一一条碧水如翠,一片山川似黛。俯望辽阔壮美,风华竞秀的华北平原,波澜壮阔的睢水激荡不息,孕育出两岸千
里沃土。在这方土地之上,庆安镇雄踞庆安湖畔,睢宁西北,生态环境享誉当地,千载历史传承不息。
秉承着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庆安镇始终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理念,全力推进三农事业开展,为打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庆安样板,奋力擎画出一篇篇鸿篇巨制。
乐业安居,打造宜居小镇肩负新时代的使命,叩响新征程的鼓点。围绕百姓居住需求和最大限度增加耕地两大目标,庆安镇依托庆安水库得天独厚的水源优势,将源泉活水融入城市建设之中,实现了居住区内水系和庆安水系贯通。在这里,路网、绿化、供电、给排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幼儿园、服务中心、卫生室、文体中心、商业街等公共服务设施应有尽有。
如今,庆安杜巷村已整理土地面积1300亩,极大推动了村集体经济开展。2017年,庆安镇重点推进的6个集中区建设工程中,杜巷集中区实现回迁入住,新朱、杜朱两个集中区实现上房搬迁,50万平方米城建工程正在建设中顺利推进。随着一座座
现代宜居、山水相映的居住区正式落成,一幅浓淡相怡的画卷,正勾勒出群众幸福生活的美好未来。
生态起航,塑造绿色小镇碧水青山,生态崛起。一座生机盎然的生态之城,承载着万千群众的殷殷厚望。多年来,庆安镇始终将生态建设放在首位,着力打造山水相怡,生态宜居的特色庆安。依托当地有利的资源禀赋,庆安镇着力推进“百村万树”工程,实现了林网、水网、路网绿化三网合一,生态林、经济林、景观林三林共建,擦亮了绿色、生态庆安的金色名片。
伴随着“263”整治卫生运动的开展,庆安镇将在未来的三年内全面消除畜禽养
殖污染,基本完成黑臭水体治理工程。按照保洁硬件配置标准,每一个行政村,将统一配备翻盖式垃圾桶和吊装转运车,一个崭新的美丽、卫生、现代庆安将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产业崛起,铸就富裕小镇蕴藏着无限的生机,涌动着开展的活力。如今的庆安,百业兴旺,扬帆起航。紧握时代开展契机,庆安大力提升招商引资力度,以汽配家电产业园为依托,招引汽车配件、白色家电、电机电子等产业工程;以庆安工业集中区为依托,招引板材加工、电商物流等工程;招引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家门口就业。凭借着优越的生态环境资源,庆安镇大力开展生态农业,建立起“公司+合作社+大户”农业服务体系。如今,以睢邳路为主轴,睢邳路以西的莲藕观光带成为观光旅游和生态农业融合开展的典范;睢邳路以东的瓜稻种植产业实现了集约化、产业化开展;龙王路沿线大蒜、花生轮作创新模式方兴未艾,储藏量超万吨冷库的成功建设助力全镇冷链服务步入新阶段;一个百业兴旺、创新开展、生机勃发的生态农业之城,正风劲帆扬,走向新未来!
与时俱进,建设现代小镇党建引领,务实进取。昂扬奋进中的庆安镇,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着力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助力治理体系变革。通过持续探索“党组织领导下的农民集中区民主管理”创新课题,将党建工作融入于具体工作之中,积极发挥党组织堡垒作用,锻造出一支政治过硬、专业过硬的基层带头队伍。在基层管理机制上,庆安镇以信息建设为抓手,持续完善基层便民服务体系,依托镇村两级便民服务中心,搭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政务服务体系,为实现基层治理信息化、现代化变革插上梦想的双翼。
绿色崛起,生态引航,。一个宏伟蓝图正徐徐展开。未来,庆安镇将积极贯彻实施十九大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决策,依据“十三五规划”创立工作目标任务,将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谱写更加绚丽的未来新篇章!
篇八:乡村振兴纪录片解说词
振兴乡村主题演讲稿精选(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文化小康路上,也不能让一个人掉队。为此,乡村文化振兴必须在改善民生上持续发力。乡村文化是农村社会的稳定器实现乡村振兴,维护和保持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是前提。乡村文化是熟人社会的文化,崇尚邻里互助、关系和谐、诚实守信,它是乡村社会得以延续的核心,是农村社会的稳定器。在人们的记忆中,不仅有乡村的青山绿水,更有乡村社会的睦邻关系、祭祀活动、乡风民俗和宗族姻亲关系等,这些关系、仪式和活动将乡村生活的居民凝聚在一起,形成了乡村社会。这其中不仅蕴含着丰富的物质文化资源,还潜藏着深沉的精神文化资源,它们在稳定农村社会、凝聚百姓民心、维系乡村和谐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乡村文化的振兴。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加速器乡村文化包含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内容,就物质层面而言,乡村的青山绿水,山环水绕,鸟语花香,古老建筑,阡陌农田,既是农民生活的安居之所,也是一种自然生活状态,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情景。就精神层面而言,乡村承载着本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道德力量,乡村文化通过当地的民风民俗、风土人情、社交礼仪、传统服饰等展现出农民的精神信仰、社会生活、交往方式等具有独特个性的价值观念,是农村社会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具有凝聚人心、集中民智、共谋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乡村文化是农民精神的伊甸园乡村的核心是人,乡村振兴的目的也是为了人,实现乡村振兴,关键也在于“人”。乡村文化赋予农村生活以价值与意义,乡村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同时又超越了个体,是乡村文化将这些个体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当农民对自己的故乡无比眷恋、对生长于斯的乡村文化心有所系、魂有所牵,他们才能对乡村从内心里生发一份热爱、对乡村的振兴发展有一份担当。
篇九:乡村振兴纪录片解说词
乡村振兴宣传标语1.共护诗画万丈湖,同筑百年乡村梦。2.寻梦田园风光,情醉油菜花海。3.生态发展虾稻共育亩亩万丈情,公益服务志愿同行人人一枝花。4.登录万丈湖,下载田园美。5.黄湖畔油菜展风采,万丈情虾稻添助力。6.乐业安居何处?笑看万丈人家。7.和谐和美万丈湖,宜居宜业新家园。8.兴生态农业,舞万丈春风。9.创宜居宜业新农村,建生态文明万丈湖。10.太泊湖畔是我家,田园村庄美如画。1.携手追梦新时代,豪情万丈创未来。12.分垃圾示范引领共建共享美乡村,小龙虾品牌带动一村一品富农工。13.垃圾可变宝,分类更环保。14.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美丽乡村。15.修路改厕腾疙渣,百姓齐声把党夸。16.环境整治的事,大家想,大家说,大家干。17.农村清洁人人参与,美好环境家家受益。18.积极参与环境整治,守护家乡碧水蓝天。19.文明源于心,拆违践于行,治污贵于恒,卫生成于勤。20.治污改厕提升人居环境,山美水美描绘如画。
21.晋城乡村处处美,环境整治人人来。2.打响乡村振兴第一仗,整治人居环境在行动。23.共谱人居环境整治曲,同绘晋城乡村新蓝图。
篇十:乡村振兴纪录片解说词
东田村、东田村,我的家乡,潴龙河粼粼波光。大街小巷游客来往,东田花海迎接八方。古老的大弦戏在回响,亲人们享受着物联网,这是我常年居住的地方,努力实现中国梦想。(渐弱)……农旅融合振兴美丽乡村
——华龙区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它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华龙区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中原油田总部所在地。具有亦城亦乡的特点,兼有城区和近郊两种资源、两个优势。
华龙区将地域特色与文化禀赋、农业资源与旅游要素相结合,以传统文化为魂,以美丽田园为韵,以生态农业为基,大力拓展农业休闲旅游发展空间,走出了一条杂技特色文化游、农业生态休闲游、美丽乡村游互相融合的新路子,形成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美丽乡村发展新格局。
城乡统筹风景秀
建设幸福美好家园,是46万华龙儿女的共同愿望。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召开推进会、现场办公会、重点项目调度会,专题研究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华龙区正以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努力前行,美丽华龙的目标越来越近。
按照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的总体要求,持续加大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投入力度,累计投入资金1.2亿元。
高标准建设党群服务中心,实现了便民服务全覆盖。所有行政村实现了“五通”:通路、通水、通气、通网、通车。率先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了城乡环境卫生一个标准,一个模式。近郊的辛庙、马呼屯等村基础设施完备,远郊的东北庄、东田村等村乡土气息浓厚。实施乡村绿化美化工程、廊道综合提升,让大地增绿,环境增美、农民增收,落实村内河长制,打造潴龙河水系景观,呈现出了水清、岸绿、景美的新貌。
蝶飞蜂舞游人醉一张蓝图,从容运笔。以农业为基础,以休闲为目的,以服务为手段,以游客为中心,第一和第三产业相结合的农旅融合新业态在华龙区遍地开花,风生水起。
华龙区大力发展都市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打造濮东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区。制定了《都市生态农业发展规划》,构建“1125”空间布局
字幕:(即构建“一心一带两轴五区”,以东北庄杂技文化园区为主打造“特色文化中心”,围绕潴泷河构建“滨河景观带”,围绕G342打造“横向生态廊道”,围绕X008打造“纵向生态廊道”,打造中部杂技文化博览区、西部生态健身养老区、东部休闲农业体验区、南部花卉苗木观光区、北部采摘体验区),
逐步实现“2115”建设目标字幕:(完成2个主题园区、十大特色园区、十大农业节会和50家民宿或农家乐)。全区流转土地已达到3万余亩,丰地、丰硕、小镇花田、豫龙、宁安等一批高科技农业园区,规模大、标准高、带动作用明显。每年4月开始,华龙区就会涌现出一个又一个的赏花高潮,来踏青观景的游客一波接一波。“儿童急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东田花海、龙城四季、宁安小镇的油菜花,金黄满地,芳香四溢。成功了举办“赏油菜花海、观乡土杂技”首届油菜花节和“太阳花开情满华龙”首届向日葵节。
节会和观光踏青、采风摄影、骑行健身、文化交流等于一体的乡村生态旅游成为市民生活的新时尚。
守护乡愁留住根
乡土,永远是褪不掉的底色。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华龙区紧紧围绕“保护”和“发展”两大主题,着力打造生态特色村、历史文化名村、杂技特色小镇,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按照“通、净、绿、亮、文”的标准,市级示范村达到17个,稳步提升12个区级重点村。站在时代前沿,尊重历史,留住乡愁,华龙区赋予美丽乡村深刻的内涵。在胜利办马呼屯村,街道文化成为最大的亮点,通过浮雕、墙体绘画、艺术连廊的形式,展现了马呼屯的村史、孝道文化、村内历史故事。一个因烤红薯闻名的村庄,烤出了新时代的新生活。麻书奎等多名义务教书法的志愿者,带领村民走进了书法艺术的殿堂。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将在马呼屯变成现实。在岳村镇东田村,一座座农家院错落有致,路边的文化墙生动活现,老石碾、老磨盘、老瓦罐等老物件把村庄装扮得别具风情。大力发掘历史、民俗、红色文化,丰富
文化载体,对闲置房屋和庄基进行再利用,完成了村内墙体立面改造,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在东北庄建业大集古镇,有古朴生活气息的市井街,青砖蓝瓦的麒麟影壁和月亮拱门,街道两侧均是仿明清古建筑和精彩绝伦的杂技表演,怎能不让人流连忘返?东北庄杂技小镇成功入选全国特色小镇,发展如日中天。豫北最大的野生动物,古沉木博物馆等项目的建设,让东北庄杂技文化旅游再次腾飞。
在这些村庄的引领下,华龙区美丽乡村亮点纷呈,群星闪烁:戚城屯成为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花果村,牛村成为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村,邢庄成为休闲娱乐、观光旅游的瓜果采摘村,西岳村成为亲近自然、乐享幸福的农耕体验村。
如今的华龙区,形成了庆南和沿G342国道两个美丽乡村示范带,成为全市人民的花园、果园、游园、乐园,濮阳东部城市游园的名字越来越响亮。
农旅融合绘新景,乡村振兴开新篇。我们坚信,乘着党的十九大强劲东风,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华龙区人民一定会用努力和汗水,让乡村振兴为龙都增色,为中国添彩。
2017/12/15六稿
总字数:2042字幕显示:172
篇十一:乡村振兴纪录片解说词
东田村、东田村,我的家乡,潴龙河粼粼波光。大街小巷游客来往,东田花海迎接八方。古老的大弦戏在回响,亲人们享受着物联网,这是我常年居住的地方,努力实现中国梦想。(渐弱)……农旅融合振兴美丽乡村
——华龙区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它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华龙区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中原油田总部所在地。具有亦城亦乡的特点,兼有城区和近郊两种资源、两个优势。
华龙区将地域特色与文化禀赋、农业资源与旅游要素相结合,以传统文化为魂,以美丽田园为韵,以生态农业为基,大力拓展农业休闲旅游发展空间,走出了一条杂技特色文化游、农业生态休闲游、美丽乡村游互相融合的新路子,形成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美丽乡村发展新格局。
城乡统筹风景秀
1/6
建设幸福美好家园,是46万华龙儿女的共同愿望。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召开推进会、现场办公会、重点项目调度会,专题研究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华龙区正以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努力前行,美丽华龙的目标越来越近。
按照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的总体要求,持续加大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投入力度,累计投入资金1.2亿元。
高标准建设党群服务中心,实现了便民服务全覆盖。所有行政村实现了“五通”:通路、通水、通气、通网、通车。率先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了城乡环境卫生一个标准,一个模式。近郊的辛庙、马呼屯等村基础设施完备,远郊的东北庄、东田村等村乡土气息浓厚。实施乡村绿化美化工程、廊道综合提升,让大地增绿,环境增美、农民增收,落实村内河长制,打造潴龙河水系景观,呈现出了水清、岸绿、景美的新貌。
蝶飞蜂舞游人醉
2/6
一张蓝图,从容运笔。以农业为基础,以休闲为目的,以服务为手段,以游客为中心,第一和第三产业相结合的农旅融合新业态在华龙区遍地开花,风生水起。
华龙区大力发展都市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打造濮东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区。制定了《都市生态农业发展规划》,构建“1125”空间布局
字幕:(即构建“一心一带两轴五区”,以东北庄杂技文化园区为主打造“特色文化中心”,围绕潴泷河构建“滨河景观带”,围绕G342打造“横向生态廊道”,围绕X008打造“纵向生态廊道”,打造中部杂技文化博览区、西部生态健身养老区、东部休闲农业体验区、南部花卉苗木观光区、北部采摘体验区),
逐步实现“2115”建设目标
字幕:(完成2个主题园区、十大特色园区、十大农业节会和50家民宿或农家乐)。
全区流转土地已达到3万余亩,丰地、丰硕、小镇花田、豫龙、宁安等一批高科技农业园区,规模大、标准高、带动作用明显。
每年4月开始,华龙区就会涌现出一个又一个的赏花高潮,来踏青观景的游客一波接一波。
3/6
“儿童急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东田花海、龙城四季、宁安小镇的油菜花,金黄满地,芳香四溢。
成功了举办“赏油菜花海、观乡土杂技”首届油菜花节和“太阳花开情满华龙”首届向日葵节。
节会和观光踏青、采风摄影、骑行健身、文化交流等于一体的乡村生态旅游成为市民生活的新时尚。
守护乡愁留住根
乡土,永远是褪不掉的底色。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华龙区紧紧围绕“保护”和“发展”两大主题,着力打造生态特色村、历史文化名村、杂技特色小镇,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按照“通、净、绿、亮、文”的标准,市级示范村达到17个,稳步提升12个区级重点村。站在时代前沿,尊重历史,留住乡愁,华龙区赋予美丽乡村深刻的内涵。在胜利办马呼屯村,街道文化成为最大的亮点,通过浮雕、墙体绘画、艺术连廊的形式,展现了马呼屯的村史、孝道文化、村内历史故事。一个因烤红薯闻名的村庄,烤出了新时代的新生活。麻书奎等多名义务教书法的志愿者,带领
4/6
村民走进了书法艺术的殿堂。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将在马呼屯变成现实。
在岳村镇东田村,一座座农家院错落有致,路边的文化墙生动活现,老石碾、老磨盘、老瓦罐等老物件把村庄装扮得别具风情。大力发掘历史、民俗、红色文化,丰富文化载体,对闲置房屋和庄基进行再利用,完成了村内墙体立面改造,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在东北庄建业大集古镇,有古朴生活气息的市井街,青砖蓝瓦的麒麟影壁和月亮拱门,街道两侧均是仿明清古建筑和精彩绝伦的杂技表演,怎能不让人流连忘返?东北庄杂技小镇成功入选全国特色小镇,发展如日中天。豫北最大的野生动物,古沉木博物馆等项目的建设,让东北庄杂技文化旅游再次腾飞。
在这些村庄的引领下,华龙区美丽乡村亮点纷呈,群星闪烁:戚城屯成为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花果村,牛村成为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村,邢庄成为休闲娱乐、观光旅游的瓜果采摘村,西岳村成为亲近自然、乐享幸福的农耕体验村。
5/6
如今的华龙区,形成了庆南和沿G342国道两个美丽乡村示范带,成为全市人民的花园、果园、游园、乐园,濮阳东部城市游园的名字越来越响亮。
农旅融合绘新景,乡村振兴开新篇。我们坚信,乘着党的十九大强劲东风,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华龙区人民一定会用努力和汗水,让乡村振兴为龙都增色,为中国添彩。
2017/12/15六稿
总字数:2042字幕显示:172
6/6
篇十二:乡村振兴纪录片解说词
魅力金洲发展中崛起的一颗明珠——金洲镇宣传片文案这是一方古老的土地,大自然赋予她得天独厚的资源,金洲湾犹如一条玉带镶嵌其中;
这是一片崛起的土地,在新时代的跨越中,这里的城镇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是一片踏实的土地,在当代乡村振兴的浪潮中,掀起一波又一波财富热潮;
发展强劲、活力四射,是这片土地的激扬旋律;思想解放、文明和谐,是这片土地的隽永品格。这就是位于中部首个国家级新区湘江新区核心区域的宁乡金洲镇。
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这片具有淳厚民情、丰富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的热土,在锐意进取、视野开阔的党政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正以实际行动践行着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
位于宁乡市东北部的金洲镇,它毗邻长沙市望城区,长张高速、石长铁路纵贯其中。这里交通秩序井然,公路、铁路四通八达,是宁乡市东进融城的桥头堡、西线走廊的工业园、乡村休闲的旅游区、城乡统筹的试验田。
目前,比亚迪一期项目落户辖区内,长益复线项目迅速拉通,金洲已成为宁乡同城发展的重要支撑空间。近年来,金洲镇依托便捷的交通和区位优势,紧紧围绕“产业项目建设年、营商环境优化年”两大主题年活动,紧扣“建设都市
田园综合体、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总体定位,带领全镇上下凝心聚力、实干奋进,干出了新气象、干出了新作为、干出了新业绩,开创了经济社会事业蓬勃发展、蒸蒸日上的良好局面。
国家级生态乡镇、省级卫生乡镇、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省两型示范单位、长沙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先进管理单位、长沙市特色小镇培育名录等荣誉纷至沓来,关山旅游景区获评“国家级AAAA景区”……
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可不变的却是金洲人勇于开拓创新的毅力。2019年,全镇共完成财政税收9100万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154%,位居全市第一。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500万元,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2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9亿元。
驱散疫情的阴霾,埋头苦干的金洲人又奏响了2020年发展的主旋律:
建设好金洲新城。主攻项目落地,扎实推进长益复线项目建设,高效完成渝长厦高铁前期准备工作,正式启动普瑞大道西延线和欧洲北路北延线项目建设。打造金洲新城,按照规划一张图、配套一张网、发展一盘棋的总体要求,启动金洲新城建设,把金洲北部片区的整体开发打造成金洲新城建设的先行启动区。
打造好文旅关山。始终围绕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总体目标,坚持把乡村旅游当作全镇的富民产业来抓,通过助推
产业发展、完善景区配套、加强宣传推介,提高关山景区知名度和影响力。
服务好工业走廊。以全面精细服务宁乡高新区为宗旨,全力维护好项目环境,妥善化解各类矛盾和遗留问题,切实做到工作推进和权益保障“两个到位”,实现园镇共建共享,为园区的项目落地提供最优的环境保障,确保项目落地,再创“金洲速度”。
统筹好乡村振兴。精准结合各村实际和产业情况,明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重点和路径,增加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严格对标对表“四城同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持续改善民生保障,切实提升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夯实好基层基础。坚持党建引领,扎实推进党支部“五化”建设和“五星”村创建工作,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同时强化舆论引导,严守作风底线,凝聚多方共识,筑牢金洲高质量发展的基层基础。
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如今的金洲,已成为长宁边界上一颗耀眼的明珠,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率先吹响冲锋号,正昂首阔步迈向全面小康建设的大道!
篇十三:乡村振兴纪录片解说词
历史不能忘记片头——悠悠古乡,久经岁月峥嵘。三会河畔,孕育红色基因。在奔流不息的时光长河中,范家庄乡武家湾村的全民抗战史被撰
刻成长诗,军民“鱼水情深”的传奇故事激荡成永恒,无数先烈走过的征程、留下的故事、挥洒的情感、坚守的风骨,被永恒地烙印在这片土地上。
1939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时任司令员兼政委的聂荣臻受命率军打入敌后,建立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如一根钢钉,狠狠刺进了敌人的心脏。日军寝食难安之即,先后对根据地进行了多次大规模扫荡,迫于叛徒告密,大部队不得不进行秘密转移。在经过一番细致考察后,聂荣臻最终决定驻军在范家庄乡武家湾村。同年,我军主力部队与县政府领导机关也迁驻在此,而这里,也一度成为抗日斗争的指挥中心地带。采访1:当时八路军为什么选择在武家湾(可以提一下独立4团团长许佩坚的故事,引出下面的择址武家湾;武家湾地形地势;采访重点突出群众基础好)
摧残来自野蛮,也来自侵略。当武家湾驻军信息泄露后,日军故技重施,多次集结重兵至武家湾区进行全面扫荡,并制造了灭绝人性的王家庄惨案。采访2:日军的残暴及我军是如何打击日军的(主要讲述日军在进村扫荡的过程中采取的残暴手段(日军的三光政策);我军将领是如何识破敌人计谋、组织力量,打击日军的)扫荡愈是惨烈,敌人愈是丧心病狂,愈是暴露出这是他们最后的挣扎。武家湾的群众知道,让敌人血债血偿的时候到了。1939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北方局在青山村召开作战会议,制定了解放华北地区的重要战略决策,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击战悄然拉开帷幕。耳边的炮火轰鸣,聂荣臻亲自指挥华北地区各大战役,沉着布局,以最小代价换来了最大胜利。然后,为了报复,日军派多架飞机轰炸青山村,一众抗大学员用生命构起血肉堡垒,为群众的安全撤离争取到了充足的时间。时至今日,青山村依然沉默无言,但历经战火洗礼的旧房子与老物件,如同一道道光荣的伤痕,见证着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信仰与不屈。采访3:讲述关于村民纪念碑的故事(面对敌军的攻击,抗大学员们为掩护村民安全转移的,英勇牺牲;八路军及老百姓如何借助地理优势,躲避敌人扫荡)这里是青山村中心,一处庄严的宅院坐落于此,门前老树屹立挺拔,饱经风霜。这里曾是八路军位于青山村的兵工厂,在武家湾村村民的支持下,兵工厂500多名工人,分居于百姓家中。从制作到组装,
从入库到使用,当地村民既是兵工厂的间接保卫,也是兵工厂对外联络、武器运输的直接参与者,他们背对战争,却也直面战争,但从未有人退却。
兵工厂的顺利运作,是武家湾村军民亲如一家的缩影。在范家庄乡,全民抗战、妇女自卫队、抗日农协会等抗日团体先后涌现,口口相传的抗日歌曲,也成了党与军队宣传政策、组织民众抗日的有力武器。它们诠释了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武装来于人民,与人民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新型军民关系,也体现了军民的鱼水情深、患难与共。采访4:人民群众是如何理解“子弟兵”这个称呼的弘扬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今天的范家庄乡,正依托自身丰富资源,积极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坚持“绿色、生态、旅游”发展理念,以武家湾留存的革命遗址为基础,深入挖掘红色革命文化,致力于打造曲阳县红色文化旅游新亮点。
片尾——厚土之上丰碑常立,民族之歌传唱不息。在这建党100周年的伟大时刻,武家湾人民脸上的幸福笑容,便
是他们对祖国最长情的告白!
篇十四:乡村振兴纪录片解说词
乡村振兴6分钟演讲稿乡村文化是农村社会的稳定器
实现乡村振兴,保护和保持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是条件。乡村文化是熟人社会的文化,崇尚邻里互助、关系和谐、诚实取信,它是乡村社会得以延续的核心,是农村社会的稳定器。在人们的记忆中,不但有乡村的青山绿水,更有乡村社会的睦邻关系、祭祀活动、乡风民俗和宗族姻亲关系等,这些关系、仪式和活动将乡村生活的居民凝聚在一起,构成了乡村社会。这其中不但包含着丰富的物资文化资源,还潜藏着深沉的精神文化资源,它们在稳定农村社会、凝聚百姓民心、维系乡村和谐方面起侧重要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乡村文化的振兴。
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加速器
乡村文化包括物资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内容,就物资层面而言,乡村的青山绿水,山环水绕,鸟语花香,古老建筑,阡陌农田,既是农民生活的安居之所,也是一种自然生活状态,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情形。就精神层面而言,乡村承载着本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道德气力,乡村文化通过当地的民风民俗、风土人情、社交礼仪、传统衣饰等展现出农民的精神信仰、社会生活、交往方式等具有独特个性的
价值观念,是农村社会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进行情感交换的纽带,具有凝聚人心、集中民智、共谋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
乡村文化是农民精神的伊甸园
乡村的核心是人,乡村振兴的目的也是为了人,实现乡村振兴,关键也在于“人”。乡村文化赋予农村生活以价值与意义,乡村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同时又超出了个体,是乡村文化将这些个体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当农民对自己的故乡非常眷恋、对生擅长斯的乡村文化心有所系、魂有所牵,他们才能对乡村从内心里生发一份酷爱、对乡村的振兴发展有一份担当。
篇二
1
改良文化民生,创建“有品质”的新乡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文化小康路上,也不能让一个人掉队。为此,乡村文化振兴必须在改良民生上延续发力。
“以人为本”,加强大众道德建设
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草坪镇坚持党员干部带头,以上率下,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乡村振兴战略计划上来,切实加强党员的思想道德建设,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提升村民思想素质,从而增进文明和谐的乡风民俗。乡风文明提升的主体是村民,营建文明乡风,关键在于教育,草坪镇始终坚持引导广大大众不断提升个人修养,构成健康向上的良好风尚,利用文艺队、宣扬栏等大力宣扬,推动民间文化艺术进校园,举行艺术培训班,民间艺术团体得到长足发展;在诗词文化的影响下,人民情感凝炼而丰富,为当地百姓注入了强大的精神气力,成为推动文化发展的源头活水。
“文化阵地”,完善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发展农村大众文化事业,大众文化活动的场所和必要的设施是必须的重要条件。新时期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内涵不单单是场地和设施建设这样简单,而是包括政治导向、思想引领、文化传承、场地设施、实际效果、作用及影响力等方面在内的系统性建设工程,文化阵地是文化传播的主战场,是连接着抽象的概念与现实表现的一个桥梁,是一种人人可参与、村村可建成的文化传播长效机制。
“文化惠民”,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文化惠民工程"包括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同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工程、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和电视进万家工程等重点项目。最近几年来,各级大力实行文化惠民工程,基本上完成县、乡、村、户四级文化网络的建设,草坪镇建立了村级文化网格群,各村的党建联系员既是文化联系员,负责平常文化活动宣扬,组织大众参与各项文化活动,丰富大众精神文化生活。2018年初,草坪镇党委政府提出“新时期、新气象、新作为”大众文化惠民指点思想,并举行了一系列惠民活动。
2
营建乡风文明,创建“有风骨”的新乡村
移风易俗,重塑精神风采
“展开移风易俗、宏扬时期新盛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腐蚀。”湖南省承接十九大精神,也制定出台了《湖南省文明办关于推动移风易俗建立文明乡风的意见》,对移风易俗做出了相干规定和要求。最近几年来草坪镇展开移风易俗文化宣导,通过村民脍炙人口的文化艺术情势进行风俗教化。
村规民约,撬动乡村善治
移风易俗的方式既有文化宣教手段又有规约治理手段。从治理论视角来看,移风易俗主要依赖基于“地方性知识”而构成的村规民约。村规民约是指村民根据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结合本村实际,为保护本村的社会秩序、社会公共道德、村风民俗、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制定的束缚规范村民行动的一种规章制度。村规民约是一种介于国法与家规之间的生活规则,具有民间性、乡土性、自治性、成文性等特点,村规民约结合村域实际将国家法律地方化具有推动村民自治、整合农民利益、增进文明乡风建设等重要功能。村规民约正是乡村自治的重要情势,通过村规民约增进移风易俗,切实推行“风俗之治”,是乡风礼俗参与“善治”的进程,更是传统中国移风易俗的治世价值当代传承与宏扬的进程。
见贤思齐,引领文明乡风
宏扬乡贤文化,提倡文明风尚
儒家伦理在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上有“在朝则美政,在乡则美俗”的价值设定。乡贤一词系指在民间基层本土本乡有德行、有才能、有名誉而深为当地民众所尊重的人。地域性、知名度和道德观是构成乡贤的三个基本要素。在美丽乡村建设进程中,草坪镇培养、发掘新乡贤,进一步发挥新乡贤垂范乡里、涵育乡风的作用,以乡贤带动广
大大众建立见贤思齐、崇尚典型的意识,提升全民素养,培养浑厚民风,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进程。
成立慈善协会,送温暖树乡风
“大善为官,小善为慈”。草坪镇放羊坪村慈善协会,于xx年9月9日成立,由热情慈善事业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社会各业人士组成,为依法注册登记,具有法人资历的非盈利公益社会团体,专为孤寡老人、孤儿、残疾人、贫困户及不幸者提供救助。目前协会成员共有97名,截止2018年9月,慈善协会已召募捐款14万元,救助特困大众上百人,发放救助资金9万多元。
3
展开文明创建,打造“有灵魂”的新乡村
建设“美丽乡村”,营建文化氛围
美丽乡村建设是在营建农村经济社会可延续发展的外部环境基础上,通过发展地方特点产业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保护农村文化和生态环境,推动农村社会有序运行的农村整体性发展的进程。以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为契机,大力展开文明创建活动,去年,草坪镇放
篇十五:乡村振兴纪录片解说词
乡村振兴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xx镇的xx。习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关键在于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方面系统推进。下面我将围绕五个振兴,并结合xx镇的工作举措来阐述。乡村要振兴,产业振兴是根本保证。只有振兴乡村的产业,才能增加乡村的“血液”,乡村的发展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产业振兴,一是要以农业为基础,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二是要加快推进品牌化,整体提升农产品品牌影响力。三是要注重发展第三产业,做好农旅融合,打造靓丽名片。四是要发展好集体经济,增加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只有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才能把群众重新凝聚起来,打造出一支专业化的职业农民队伍,以带动农业提质增效。产业振兴方面,我镇积极推进特色种植和特色养殖,发展了猕猴桃、柠檬、脐橙、白芷、小龙虾、青蛙、黑山羊等特色产业。同时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双流村利用集体经济资金,修建了660立方米的冻库1座,购置了两台农机,提供农资统购、农产品统销,技术培训,大型农机社会化租赁等服务,目前盈利已突破20万元。乡村要振兴,人才振兴是重要支撑。习总书记要求,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一是要发掘和培育本土人才。本土人才对故乡感情深厚,愿意反哺乡村,这些人是乡村振兴战略中较为稳定的人才力量,要加大对他们的培养。二是要加大力度向外引进技术人才,从经济收入、情感获得等方面建立健全引才机制,让外来人才有获得感和归属感,并通过“传帮带”模
式,达到“引进一人,教会一片”的效果。三是要多为基层干部创造外出学习交流机会,同时要在晋升政策上适当向乡村基层干部倾斜,进一步增强他们服务基层热情和扎根基层的信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镇先后接收选调生9名,接收大学生村官7名,招聘大学生本土人才13名,回引种养殖专业人才10余名。这些年轻有为的一代,已经开始进入基层机关事业单位和村支“两委”班子,一方面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另一方面给他们搭平台、展能力,让他们在基层大展身手。乡村要振兴,文化振兴是内在灵魂。近年来,广大乡村物质上虽然富裕起来了,但精神上却“贫乏”了。乡村振兴时应该注重精神文明建设。一是要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营造良好的农村文化氛围。二是要培育乡贤文化,引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升农民精神风貌。三是要加强对乡村文明户的表彰,树立榜样,引导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在文化振兴方面,我们镇广泛开展“道德讲堂”,精心组织开展文明模范评选、最美家庭评选等工作,树立杨媚、陈彪、丁廷菊等一批道德模范。开展文艺演出进乡村,组建了吴家镇“草根”乐队,丰富老人生活,多次组织开展爱老敬老志愿活动。乡村要振兴,生态振兴是发展基础。振兴乡村,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底线,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老路。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生态保护意识。二是要倡导绿色发展,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是生态化,追求可持续发展之路。三是要加强农村环境问题综合整治,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完善农村地区基本生活设施。吴家镇扎实推进生态振兴,全面开展污染源排查、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大力开展
农村垃圾治理工作,努力改善农村环境。积极开展创森工作,大力植树造林,把树种在老百姓能享受到的地方。乡村要振兴,组织振兴是制度保障。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农村基层党组织强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行不行,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好不好。要想实现组织振兴,一是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党支部在乡村振兴中的领导地位与主导地位。二是要壮大农村党员队伍,为基层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如今,农村党员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为基层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势在必行。青年人在文化程度和接受新事物方面存在明显优势,农村党支部在发展党员时,应尽可能向年纪较轻、文化水平较高的积极分子倾斜,把年轻的优秀人才吸纳进党组织。三是要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撑,确保基层党组织工作有力量、办事有经费、活动有阵地。四是要关爱好在外务工的流动党员,充分吸引事业有成的流动党员回村创业,助推乡村振兴。目前我镇通过邮寄书信,组建微信群的方式来关心流动党员。在村支两委换届时,大胆培养任用年轻村干部,目前,已有多名村官和本土人才进入村支“两委”队伍,他们年富力强,团结一致,逐渐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羊。
推荐访问:乡村振兴纪录片解说词 解说词 纪录片 振兴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乡村振兴纪录片解说词15篇》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