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红旗颂》教学设计3篇

发布时间:2023-01-12 16:42:03 | 来源:网友投稿

《红旗颂》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红旗颂》,感受音乐庄严深情的爱国情感。  2.了解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速度、节奏)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提高分辨乐曲速度、节奏和情绪的能力。  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旗颂》教学设计3篇,供大家参考。

《红旗颂》教学设计3篇

《红旗颂》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红旗颂》,感受音乐庄严深情的爱国情感。

  2.了解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速度、节奏)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提高分辨乐曲速度、节奏和情绪的能力。

  3.通过多种形式参与音乐,丰富情感体验,培养音乐素养。

  教学重点:充分感受、体验主题音乐的情绪情感。

  教学难点:听辨主题的重复和变化。

  教学过程:

  一、听赏导入

  1.师:同学们有没有看过电影《江姐》?现在我们来看一个片段,看看电影中江姐和她的战友们在做什么?(播放视频《绣红旗》)

  2.师生讨论:江姐为什么在狱中还要绣红旗?红旗代表了什么?

  (**中的大五角星代表**,四颗小五角星代表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旗面为红色,象征革命,星呈黄色,表示中华民族为黄色人种。五颗五角星互相联缀、疏密相间,象征*人民大团结。每颗小星各有一个尖角正对大星中心点,表示全体四个阶级对党的向心之意,受党的全面的领导。)

  3. 导入课题《红旗颂》。所以,才诞生了《红旗颂》这一首庄严乐曲。

  (设计意图:由革命电影导入课题,既使学生懂得了“红旗”的象征意义,为理解音乐作知识上的准备,又奠定了一节课的情绪基调)

  二、分段聆听《红旗颂》

  1.释义:“颂”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炼:歌颂、赞颂)

  2. 聆听引子部分。

  (1)聆听引子部分,设问:乐曲的引子部分给我们怎样的感觉?你在引子中听到了哪首歌曲的曲调?

  (2)师生讨论。

  (3)复听引子,配上吹号角的动作,感受音乐的庄严嘹亮。

  (设计意图:引子部分主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庄严辉煌,为接下来主题的出现作好铺垫)

  3.聆听红旗主题。

  (1)师:这样庄严的引子会引出怎样一段音乐主题呢?

  播放“红旗主题”,结合(油画《开国大典》)。

  (2)学生交流对音乐的感受(赞颂、深情的)。

  (3)介绍创作背景。

  师:这样一段深情的旋律怎么会出现在作曲家的脑海里呢?作曲家吕其明从小浴血战火,父亲在抗日战争中牺牲。当*广场上升起第一面*,吕其明不禁热泪盈眶、心潮澎湃,夜不成寐地创作出了这首红旗的颂歌。

  (4)再听一遍,老师随主题曲调深情哼唱“啊”。

  (5)请同学们也来感受一下对红旗的深情。用“啊”哼唱“红旗主题”。

  (设计意图:深情舒展宽广的红旗主题需要教师很好的引导,用情绪感染学生,借助具有歌颂性质的“啊“的发音哼唱主题,进一步感受、体验主题。创作背景的介绍不是以理性的方式出现,而是以感性的方式呈现,作为激发学生情绪、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一个环节。)

  4.略听第二主题。

  (1)师:仰望*,我们不禁心潮澎湃,怎能忘记那个艰难的战争年代?让音乐带着我们去重温那段峥嵘岁月吧。

  (2)聆听双簧管演奏的主题音乐,结合战争浮雕图片,想象音乐表现的艰苦的战争年代。(设计意图:由于一节课时间有限,所以在聆听时进行详略取舍,这第二主题就是处理成略听的部分,不作展开,只是用来深化对音乐形象的理解)

  5.聆听行进主题。

  (1)导语:革命是这样的艰难,但英雄们有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让音乐告诉我们。

  (2)听行进主题。

  听后交流:战士们没有退缩,一直在坚定、自信地前进。

  (3)再听行进主题。

  设问:这段旋律前面出现过吗?(聆听后交流)

  (4)师:同样的旋律,给我们的感受一样吗?到底是什么发生了变化?

  教师分别演唱红旗主题和行进主题,引导学生比较发现:速度变化了,节奏变化了,加入了附点节奏。

  教师小结:同样的旋律,速度变了,节奏变了,情绪也随之变化了。

  (5)复听“行进主题”,学生做行进动作,感受音乐的坚定自信。

  (设计意图:行进主题更适合在律动中感受音乐特点,所以我采用动作感受法欣赏这一主题。先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情绪,想象音乐形象,用动作体验音乐动律,再通过对比法深入引导学生发现音乐要素(速度、节奏)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提高欣赏能力)。

  5.聆听“红旗主题”再现。

  (1)师:经过了艰苦卓绝的战争,终于迎来了*的*,*高高飘扬在共和国的蓝天上。我们的人民意气奋发,我们的`军队坚强如钢。(图片:*阅兵式)。

  (2)聆听“红旗主题“的再现。

  听后提问:你觉得重复的是哪个主题?(红旗主题,即第一主题)

  再听,有什么变化? 复听生答:情绪更高涨了。

  三、完整欣赏《红旗颂》

  (1)设问:让我们完整欣赏乐曲《红旗颂》,听的过程中可以哼唱,可以动起来。并注意听,音乐主题在乐曲中一共出现了几次?

  (2)聆听《红旗颂》,边听边参与音乐表现。

  (3)听后交流。

  (4)完成活动1:有表情地朗诵《*龙》

  (5)以升旗仪式结束本节课。(出示幻灯片,全体起立)

  (设计意图:由于作品篇幅较长,所以不可能在一节课里多遍完整聆听。将几个主题片段分析欣赏后,完整呈现音乐作品,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完整的印象,并了解作品的结构。)

  四、小结

  同学们,红旗是祖国的象征,是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的。让*永远飘扬在我们的心中,长大后我们为*增光添彩。

《红旗颂》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语言形象的能力。

  2、抒发对“*”、“*”热爱之情和对幸福生活乐观向上赞颂。教学重难点:

  1、通过学习乐曲,分析音乐调性,掌握乐曲内容,体会音乐情绪。

  2、能够利用音乐表现手段,感受乐曲情感变化。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学生观看*升旗仪式,感受*广场*升起以及万众欢腾的热烈情景,为学生创造学习情境。

  二、知识导入

  教师:同学们喜欢红旗吗?你们在升*仪式时心情怎样?假如你在*广场参加升*有何感受?让我们来听作曲家吕其明是怎样用音乐语言来歌颂红旗。(第一遍聆听)

  教师:好,下面请同学谈谈感受。你们在乐曲中听到哪些非常熟悉的音调?

  学生1:乐曲中始终听到《*》音调,最后听到《东方红》和《国际歌》的音调。

  2:乐曲气势宏伟,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这是吕其明1965年写的一首标题性管弦乐曲。同学们也都搜集了吕其明的相关资料,让我们把资料展示出来,一起来了解吕其明及其作品:

  吕其明,1930年出生于安徽无为。1949年从事电影音乐创作,先后为《铁道游击队》等四十部电影作曲。此外,还创作了管弦乐曲《红旗颂》等十余首大中型器乐作品和群众歌曲。他的电影音乐善于通过富于概括性的音乐主题来塑造人物形象;他的交响音乐则具有通俗易懂的特点。我们今天欣赏的是他的一首管弦乐曲《红旗颂》。

  三、深入歌曲内容

  再次欣赏音乐,请学生划分音乐层次。(第二遍聆听)学生:音乐划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描写*冉冉升起万众欢呼的热烈场面;第二部分是描写时代步伐,奋勇前进;第三部分是描写歌颂祖国、歌颂党。

  教师:同学说得对,《红旗颂》这首乐曲是曲作者看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在*指引下,*人民艰苦奋斗,以《*》为素材,引出歌颂红旗的主旋律,并应用丰富的音乐语言对红旗的歌颂。之所以有这样的宏伟气势,也是曲作者体验调性转换和速度、力度、乐器音色等音乐要素在作品表现中所起的作用。

  我们先来体会音乐第一部分(播放*升旗仪式画面)请大看画面、听音乐、谈感受。

  教师:音乐听完了,请问乐曲中是否听到有一个反复出现并用各种乐器加以变奏的宽广的旋律?能给大家哼唱出来吗?

  学生:哼唱。(略)

  教师:这一宽广的旋律就是《红旗颂》的主题音乐——《歌颂红旗》。在主题音乐呈示中,还不断穿插《*》音调,使人们置身于激荡的幸福回忆之中,仿佛看到*广场*升起万众沸腾的热烈场面。

  (全班哼唱主题音调,让学生加深对这颂歌音调的感受与理解,教师弹琴伴奏。)

  教师:请同学辨别一下主题音调每次出现时调性上有何不同?(使学生从感情上认识转调意义。)

  学生:第二次出现音乐主题时比第一次出现时音调高一些,音乐显得更辉煌明亮。

  教师:同学说得太好了,第一次出现主题音乐是C调,给人以辉煌热烈和庄严的深切感受;第二次出现主题音乐是D调,有似亿万人民心潮起伏澎湃,这叫转调。转调能使主题音乐更进一步深化发展,恰是千言万语用优美的旋律向着红旗倾诉的最好表现。

  教师:我们再来听音乐的第二部分(播放*人民在红旗指引下英勇战斗,昂首阔步,奋勇向前的动人画面),看画面、听音乐。

  教师:听完了第二部分音乐,音乐在节奏上有何变化?调性有何变化?

  学生1:节奏由颂歌主题音乐变为豪迈进行曲节奏。

  学生2:音调二次回到开头引子音乐(bB调)一样高的音调上。

  教师:两位同学都说对了,第二部分是一个不断展开的由急速的三连音连续音型、调性移动、节奏富于动力的颂歌主题变成豪壮的进行曲,这进行曲节奏正是我们在红旗指引下的时代前进步伐。

  教师:接下来我们来听第三部分:这段音乐旋律、调性有什么特点?还听到什么音调?(放录音)

  学生:这段音乐与第一部分的主题音乐旋律及调性一样,还出现《东方红》、《国际歌》和《*》音调。

  教师:同学说得好,这一部分叫再现部,歌颂红旗的主题在原调性上完整再现,在《东方红》的曲调中达到高潮——歌颂祖国、歌颂党。尾声中乐队渗入了《国际歌》的音调:让我们高举红旗,奔向*的明天。

  教师:下面再欣赏全曲。同学们在欣赏过程中受到哪些启迪、有什么感想?在这首乐曲中铜管乐发挥什么样作用?

  学生1:我们一定以革命前辈为榜样,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长大为祖国贡献力量。

  学生2:铜管乐器在这首乐曲中加强了作品的气势。

  教师:两位同学回答很好。音乐中能体现音乐情绪的除了节奏、力度、速度以外,还有不同调性等要素。转调用什么比喻,更能形象地说明音乐的情绪变化?

  学生:各抒已见,纷纷发言。(略)教师:同学们的想象力都很丰富。

  音乐中运用转调的乐曲除了《红旗颂》外还有很多,这类乐曲更能表现出丰富的音乐情感。

  四、巩固知识

  1、让我们一起随着钢琴哼唱《红旗颂》主题音乐,体会主题音乐和转调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2、模拟升旗仪式。

  五、课堂小结:

  通过欣赏管弦乐《红旗颂》,让我们体会到乐曲所表达的雄壮宏伟的主题,看了这一幅幅画面,更让我们感到作为一个*人是多么骄傲!同学们,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拥有一面红旗,那么祖国的未来一定是美好的!

  六、下课

  学生伴随着《红旗颂》音乐走出教室。

《红旗颂》教学设计3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的:

  感受乐曲《红旗颂》的宏伟气势,体验调性转换和速度、力度、乐器音色等音乐要素在作品表现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重点:

  感受乐曲的气势,理解作品的内涵。

  教具准备:

  录音机、欣赏磁带、钢琴、投影主旋律谱、录像机、电视机、《红旗颂》演奏录像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导言: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管弦乐曲《红旗颂》(出示标题以及作者)

  二.作者简介:

  吕其明,1930年出身于安徽,11岁参加新四军文工团,曾得到老一辈音乐家的精心指点。*后任上海电影乐团团长,从事音乐创造,先后为《铁道游击队》、《南昌起义》等三十多部电影作曲,其中有不少插曲如《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谁不说俺家乡好》一直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流传至今,久唱不衰。此外,还创作了十多首大中型器乐曲,《红旗颂》就是其中的一首,作于1965年。

  三.复习管弦乐队知识:

  师:管弦乐队就是以管弦乐器为主的乐队。你还记得有哪几类乐器组成的?

  生:弓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打击乐器。

  四.欣赏乐曲

  1.交谈导入:

  师:从标题看怎么理解《红旗颂》?

  生:歌颂“红旗”。

  师:歌颂的形式有诗歌、散文、歌曲,而单纯用音乐歌颂红旗的大家听的不多,今天我们欣赏的就是用音乐的手段歌颂红旗,用乐器的不同色彩烘托气氛。当我们仰望*时,自然就会想起一首庄严的歌,你能说出是什么歌吗?

  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哼出《*》的前奏)

  2.初听全曲,听辩曲中熟悉的《*》音调:

  (要求学生在欣赏过程中用举手的动作表示所听到的熟悉的音调。)

  3.随琴声哼唱主题音乐,加深对这一颂歌音调的感受与理解。

  (投影主旋律谱)

  4.介绍乐曲结构,了解作品规格:

  师:作品采用了带再现的三部结构:A+B+A(板书)

  5.分段赏析:(插入解说,感受气势,理解内涵)

  ⑴.A段:(第一段)

  开始以小号奏出《*》音调为素材的雄壮宏伟的引子,经圆号反复,引出弓弦乐器演奏的歌颂红旗的主题,这一主题在钢琴的伴奏下,给人以光辉热烈和庄严的深切感受,人们被音乐带到幸福激荡的回忆之中:啊!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广场升起第一面*,*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主题又一次转调出现,转调后的音乐色彩显得更加明亮辉煌,仿佛是亿万人民欢腾热烈的情景。优美深情的旋律,倾注了多少英雄儿女的热血啊!

  ⑵.B段:(第二段)

  连续的三连音,使节奏富于动力,节奏紧缩,速度加快,歌颂的主题变成豪迈的进行曲,使人们的脑海里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人民在红旗指引下英勇战斗,昂首阔步地奋勇向前,这进行曲的节奏正是我们时代前进的步伐。

  ⑶.A段:(第三段,再现部分)

  乐队合奏主题,又一次出现了我们熟悉的音调,音乐达到了高潮,以歌颂祖国,歌颂伟大的`党。让我们高举红旗,奔向*的明天。

  6.引导学生用线条表示每段音乐的风格、节奏、速度:

  (学生活动:可以四人小组讨论,后一一展示并说说“为什么”)

  7.复听全曲(边听边看《红旗颂》演奏录像)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篇幅较长的管弦乐曲《红旗颂》,熟悉了她的主题音乐,从中体会了相同的旋律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演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今后当我们再次听到这首乐曲时,你一定会倍感亲切。

  附板书设计:

  管弦乐曲《红旗颂》——吕其明

  投影主题音乐

  乐曲结构:A+B+A

  A:宽广、辉煌、赞颂

  B.坚定、豪迈、激昂

  A.优美、深情、歌颂


《红旗颂》教学设计3篇扩展阅读


《红旗颂》教学设计3篇(扩展1)

——《竹颂》教学设计3篇

《竹颂》教学设计1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竹颂(小学语文六年级)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学生在以前接触过抒情散文,借物言志类的文章也不是第一次接触。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文章本身的内容和中心思想不难理解。因此,学习本文的时候,应该采取在充分放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品味和欣赏作者的表现手法,并且借鉴和学习这些手法。

  3.教学内容分析

  《竹颂》是管桦写的一篇赞颂劲竹的抒情散文。作者从劲竹的生长、气节、气度等多方面着手,写出了劲竹坚毅顽强的品格、质朴清新的本质。作者采取多种表现手法——拟人、比喻、排比、对比等,把劲竹的品质、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在诵读中对劲竹油然而生敬意。文章表面上看是在写劲竹,实际上是在借物言志,表达了作者美好而崇高的人生观、价值观。

  4.教学目标

  阅读这篇抒情散文,认识竹的情操和美德,体会作者对于竹的赞美之情。

  5.教学难点分析

  通过自学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学习劲竹的精神。体会课文多种表现手法,并尝试运用。

  6.教学课时

  一课时

  7.教学过程

  一、欣赏引路,激发期待(课前)

  师生一起欣赏竹图,生谈谈有什么感受?(学生说阅图感受,教师小结每一幅图旁都是画家的题词,表达自己对竹子的喜爱之情。)古往今来,历代文人对竹子不知倾注了多少情。竹子以它虚心进取、高风亮节、无私奉献的情操与美德给人留下完美的形象。在本单元中,也有写竹子的诗,我们一起来背背它。(学生背诵《墨竹图题诗》)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些有关竹子的诗句,我们一起来读读它。

  教师出示小黑板:凌霜尽节无人见,终日虚心待凤来。(唐.张必)野竹野竹绝可爱,枝叶扶疏有真态。(元.吴镇)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清.郑燮)

  教师出示管桦的墨竹图。

  师:这是管桦爷爷所画的竹子图。它以粗干叶大,撑天柱地为特点。艾青题词说:人如其竹,竹如其人,我爱其竹,更爱其人。竹在管爷爷的笔下显示如此的魅力,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管老爷爷一篇有关竹子的文章。教师板书课题:《竹颂》。

  二、据题质疑,提领期待

  “人贵有志,竹贵有节”。挺拔的翠竹,有着宽容大度的胸怀,有着令人臣服的谦逊气度,它立身千岩万壑,笑对风雨雷电,为人间输爽送绿,这是多么无私的品质!今天我们学习《竹颂》,要更深入的感受竹的精神内涵。

  1、解题。 齐读课题。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课题。你认为题目中的关键词是什么?你来给颂组个词,“颂”是什么意思?(歌颂、赞扬),那么你能告诉老师题目的意思吗?

  2、质疑。

  师:文章的题目蕴藏着无限的玄机,是我们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感受作者思想感情的重要入口。你能围绕这个课题提出你在这篇文章中最想读明白的一个问题吗?

  预设学生的问题:①赞颂竹子的什么品格? ②竹子有什么特点? ③作者是怎么样来赞颂竹子的?④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三、基于期待,乐读课文

  师:同学们所提的问题,也就是这节课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的内容,老师把它们归纳成阅读提示。

  1、教师出示阅读提示:①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②想想课文每个段落写的是什么?③文章赞颂了竹子的什么品格?是怎样赞颂竹子的?④温馨提示:在读的过程中,别忘记把你印象深刻的句词圈一圈、画一画,积累起来,并在深刻的句子旁写上你的感受。

  师:先轻声读读阅读提示,然后根据阅读提示,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先自己完成,再在小组里交流(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师:老师发现同学刚才的学习活动中有两个值得继续发扬的品质。一是:边学边做批注,交流探讨的学习方式真好。二是:读的态度真好。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大的收获。老师要来检查同学们完成的情况。(教师出示小黑板,生读。)

  2、检查阅读效果。①正音:劲(jìng)竹僵(jiāng)石 坚贞(zhēn)攀附(pān)不朽(xiǔ) 摇曳(yè)吞没(m)郁郁(yù)葱葱(cōng)尘埃(āi ) 潜藏(qián)千仞(rèn)

  ②、师:谁愿意带着自己的理解来把文章读一遍。(学生读,教师评价)

  四、合作探究,引领期待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同学们关注到了吗?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你能告诉老师这一段讲什么?哪个字突出竹子的“精神气魂”, (“劲”)。这个“劲”高度概括出竹子的特点——坚强有力,也为下文写竹子的品格奠定了基础,也表达了作者对竹子的热爱。

  2、学习第二、三段

  ①师:竹子的“劲”到底表现在什么地方呢?请同学们合作学习,先默读第二、三自然段,思考:①哪些语句突出了竹子的“劲”。②你读出作者的什么心情。注意:在交流中,请小组长做好记录。(学生小组学习,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真舍不得打断同学们的交流,但是老师好想知道你们讨论的结果。你们小组来告诉老师,哪些语句突出了竹子的“劲”?

  学生小组汇报,如果有不懂的同学可以让其他成员代替回答。

  句子一:我惊异地望着你尖尖的竹笋,坚毅顽强地顶开压在你头上僵石般的硬土。

  师: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劲”(坚毅顽强)你感受到作者在描写时是什么样的心情。(惊异。引导学生:一个小小的竹笋是这般的坚强有力,让“我”觉得震撼。你能再读读这一句吗?)

  句子二:啊,你未出土便已有节,直到凌云高处依然虚心。

  师:(让学生说:我从什么词感受到竹子的劲,也感受到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师:是啊,这样的品质让作者有种地发出了感叹。

  句子三:你的纯洁,使人想起清晨的露水,和那雨后草原上的云影。你的青枝碧叶显示着大自然中最朴素的美,无数人的坦直、忠诚和坚贞的艾青,都保留在你的世代传说中。(师:你感受到什么?)

  句子四:在那春之宫殿,同粉蝶追欢取乐的桃花,自下而上、攀附他物的紫罗兰,还有那以富贵夸耀人世的牡丹,早已沉没在尘俗的荒漠里。独有劲竹,如同不朽的松柏一般,站立在苍茫的山野间。(你感受到什么?)

  师:作者拿什么来与劲竹对比?(桃花、紫罗兰、牡丹)怎么样对比的?(桃花追欢取乐,多少粉蝶围绕着它转,可见它有好多的追捧。紫罗兰攀附他物,可见它不是靠自己的实力。牡丹炫耀自己,沽名钓誉。)它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呢?(春之宫殿)当这些生活在春之宫殿温暖舒适环境中的桃花、紫罗兰、牡丹,一如过眼云烟,早已沉没在尘俗的荒漠里。而竹子呢?它怎么做?(学生回答,教师出示小黑板)

  独有劲竹,如同不朽的松柏一般,站立在苍茫的山野间。上有千仞高峰,下临百丈深渊,经历着风云的变幻。在命运的.风暴中,你轰响的翻卷碧波,击打这汹涌的云海。你全身闪耀这电光,你的吼声吞没了雷声。为了给人间以春天的绿色,寒霜冰雪李你更加郁郁葱葱。在盛夏的烈日下,你又给人们送出暑天的凉风。

  师:同这些生活在春之宫殿温暖、舒适环境中的桃花、紫罗兰、牡丹相比,竹子是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引导学生画出词语)从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什么?(学生谈感受)

  ②引读提升。

  师:是啊!如此坚毅顽强的竹子,仿佛就是一位巨人,让我们在这里高歌,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在命运的风暴中:(教师引读)

  师:如此有节无私的竹子啊,你是我学习的榜样,我要永远记住,为了给人间以春天的绿色:(教师引读)

  ③体会对比的作用。

  师:通过对比来描写竹子,让我们更深认识到竹子“劲”的品格,也让竹子更彰显魅力。这样的竹子你喜欢它吗?让我们再来读读二、三自然段,来感受它的美。(配乐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学习第四段

  师:竹子深深地打动我们,那它对作者有产生影响吗?请同学们自由读第四段。思考:竹子对“我“有什么影响?

  句子:每当我踏着野草掩没的山径,走进浓荫蔽日幽深的竹林,你摇曳着碧绿的枝叶,扫掉积习留在我灵魂中的尘埃。

  师:尘埃指的是什么?(作者的一切不好的事情)是什么扫掉他的尘埃?(竹子的品格)

  师:是啊,竹子的这种美好的品格已给作者带来了精神慰藉,所以每每画竹子的时候,都不由地希望竹子的情操和美德潜藏在我生命的深处。大家关注到了没有,最后一段话也只有一句话,它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前后呼应)

  师:我们再来浏览整篇文章,你知道用得最多的一个字是什么?(你)用“你“的称呼有什么好处?(亲切自然)整篇文章都是采用拟人的手法。作者表面是赞美竹子,实际上是赞美有高风亮节的人。我们的生活中,有像竹子这样的人吗?(学生举例)

  师:修竹千竿,情牵历代诗人,丹管一枝,写尽人间春色。竹是一首无字的诗,竹是一曲奇妙的歌。竹子精神在华夏文明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五、回顾反思。请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8.课堂练习

  小组合作练笔:给《墨竹图》拟写题词

  9.作业安排

  通过对《墨竹图题诗》和《竹颂》的学习,谈谈对你的启示。

  积累有关竹子的名句。

  10. 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教学用图,及相关资料

  11. 自我问答

  以读为本, 为学生创设与文本对话的空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使课堂教学回归了语文的教学本色。另外,在引导学生观画时,真正起到提高学生对画的鉴赏和审美能力。

《竹颂》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阅读这篇抒情散文,认识竹的情操和美德,体会作者对于竹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竹的情操和美德,体会作者对于竹的赞美之情

  教学方法:研体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人贵有志,竹贵有节”。挺拔的翠竹,有着宽容大度的胸怀,有着令人臣服的谦逊气度,它立身千岩万壑,笑对风雨雷电,为人间输爽送绿,这是多么无私的品质!今天我们学习《竹颂》,更深入的感受竹的精神内涵。

  二、自主学习:

  1、读标注音: 劲(jìng)竹 僵(jiāng)石 坚贞(zhēn) 攀附(pān) 不朽(xiǔ)摇曳(yè)吞没(mò) 郁郁(yù)葱葱(cōng) 尘埃(āi ) 潜藏(qián) 千仞(rèn)

  2、解词:

  a) 凌云:在空中,升高,登上。

  b) 攀附:跟地位高的人拉关系。

  c) 积习:经过长时间积累而形成的。

  d) 郁郁葱葱:(草木)繁盛。

  三、合作学习: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第1、2段,写作者对劲竹的热爱。

  第 3 段,写劲竹的奉献精神。

  第 4 段,写劲竹给人带来的精神慰藉。

  2、感知文章主题:本文描绘竹子外形、生长、气节等方面,突出他的坚毅顽强、纯洁朴素、虚心有节、无私奉献的精神。

  3、重点分析竹的精神:如板书

  四、探究学习:

  1、文中写桃花,紫罗兰,牡丹等花的作用是什么?(明确:与竹对比,突出了劲竹如同苍松一般抗击风雪,并在酷热的夏天里,给人送去绿色和凉意,写出了劲竹的奉献精神。)

  2、找出表现竹子抗击恶劣环境的顽强精神的句子:(明确:在命运的风暴中,你轰响着翻卷碧波,击打着汹涌的云海。你全身闪耀着电光,你的吼声吞没了雷声。为了给人间以春天的绿色,寒霜冰雪里你更加郁郁葱葱。)

  3、本文中用“你”称呼劲竹,读一读,体会作者需要表达怎样的情感?(明确:“你”是拟人化的称呼。作者表面赞“竹”,实际赞美具有高风亮节的人)

  五、回顾反思:

  1、请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2、通过对《墨竹图题诗》和《竹颂》的学习,谈谈对你的启示?

  板书设计:

  外形——坚毅顽强

  生长——纯洁朴素

  气节——虚心有节

  态度——无私奉献

《竹颂》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的

  1、知识: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物体,抓住特点描摹竹子“形”和“神”的方法;体会作者感情,理解课文主旨;学习拟人手法的运用。

  2、能力:分析能力;诵读能力;表达能力。

  3、德育:学习竹子精神。

  4、重点目标:通过描写竹子的“形”,表现什么样的“神”。

  二、教学过程

  (一)检查上一课的字词和背诵

  (二)简介作者:管桦先生是我国著名作家、诗人和书画家。我们所熟悉的他的作品有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我们的田野》。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等等。管老的墨竹在画坛独树一帜,独具风格,以粗干大叶,撑天柱地为特征。所以,诗人艾青题词暂管佬说:“人如其竹,竹如其人,我爱其竹,更爱其人。”。

  下面我们来学《竹颂》,更要学习一种精神。

  (三)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并正音正字

  1、注音:笋曳潜劲竹

  2、填字:pān附消róng青táilíng云yōu扬xiāo洒

  3、解词:苍茫汹涌挺拔摇曳凌云

  (四)学生自读课文,用铅笔划出形神兼备状写竹子的语句。

  (五)学生读出这些句,师生共同研讨课文

  1、开头哪个字突出竹子的“魂”,为下文写神奠定基础。“劲”——坚强有力。

  2、第二段突出“劲”的语句有哪些?

  “形”——身躯粗壮;声音铿锵。突出“劲”

  “神”——纯洁、朴素

  形神兼备——有节,虚心(双关)

  3、齐读第三段。

  ①本段写什么?

  本段写恶劣坏境中竹子的“形”和“神”。

  ②采取什么方法来描写的?对比的方法。

  ③怎样对比的?

  以春花来对比。花谢人散;劲竹常青。

  ④对比的作用是什么?证明竹子有顽强的生命力,突出开头提到的“劲”

  ⑤本段还描写了竹子什么精神?

  冬天送绿;暑天送凉————无私奉献的精神。

  4、自读第四段,思考竹子对“我”有何影响?

  净化“我”的灵魂。

  5、结尾一段有什么作用?

  呼应开头。点明“我”注重的不是竹子的外形,而是其情操和美德。

  6、总结课文:(意在归纳主旨)

  本文通过描绘竹子的外形,突出了它什么精神?你受到什么启发?

  突出竹子的坚毅顽强,纯洁朴素,虚心有节,无私奉献的精神。

  (六)课堂竞赛(时间不够可作为课后作业):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5分钟完成的加2分)

  (七)课后作业:12页一、三、四;背诵课文第三段。

  三、板书设计

  竹颂

  管桦

  形:身躯粗壮、清枝碧叶、如不朽的松柏、郁郁葱葱、潇洒挺拔——坚毅顽强

  神:坚毅顽强、虚心有节、纯洁朴素、无私奉献、净化灵魂


《红旗颂》教学设计3篇(扩展2)

——《和*颂》教学设计3篇

《和*颂》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

  2.能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

  3.激发学生对和*的热爱和追求,使学生明白“理解、给予、付出”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

  2.感悟内容,明白“理解、给予、付出”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和*鸽的图片。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和*鸽的图片)看到这些洁白的鸽子,你会想到什么?

  和*是人类一直向往和追求的,意大利诗人方济各.亚西西也在《和*颂》中,热情地讴歌了和*,也给我们的人生很多启示。

  二、随文识字。

  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课文中三个认读生字。

  提示注意“恕”和“怒”的区别,强调“寐”字的写法,理解“寐”的意思并组词。

  三、诵读课文,体会含义。

  1.默读诗歌,画出诗歌中,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的地方。

  (1)学习第一个排比句:

  哪里有伤害,让我传达宽恕;哪里有仇恨,让我播种爱心;

  哪里有疑惑,让我提供希望;哪里有绝境,让我提供喜乐。

  齐声朗读这部分,说一说你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

  (2)学习第二个排比句:

  不是被理解,而是去理解;不是被安慰,而是去安慰;

  不是被爱,而是去爱;

  这部分内容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齐声朗读这句话。

  2.你还想说一说,你对诗中哪句话的理解。

  3.有感情地朗读你喜欢的句子。

  4.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四、讨论:你认为我们是生活在和*之中吗?你希望怎么为和*做出努力。

  五、作业:


《红旗颂》教学设计3篇(扩展3)

——红旗飘飘教学设计

红旗飘飘教学设计1

  一、教学计划建议表

  感受与鉴赏表 现创 造音乐与相关文化 演 唱演 奏 第一课时《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绣红旗》,创编歌表演 *的故事、聂耳生*及其代表作 第二课时《红旗颂》

  《红旗飘飘》

  《*颂》

  奥运开幕式行进姿态 油画《开国大典》、开国大典盛况

  二、教学要求

  (一)总要求:

  本单元从《*》的学唱,引入“红旗”主题,通过欣赏歌曲和乐曲,体会它们的不同表现意义,激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具体要求:

  1.准确地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掌握弱起节奏。

  2.欣赏歌曲《绣红旗》,在理解歌曲意境和人物内心情感的基础上进行歌表演。

  3.结合历史知识,描述开国大典时的盛况,体会管弦乐曲《红旗颂》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4. 欣赏《红旗飘飘》、《*颂》,回顾、描述或模仿《*》奏响时的不同场景。

  三、教学准备

  (一)教具:

  1.录音机或CD机

  2.教学录音带或CD。

  3.钢琴(风琴、电子琴)。

  (二)资料:

  1.《*》诞生和“开国大典”的相关历史资料。

  2.聂耳生*。

  3.江姐的故事。

  4.各种《*》奏响时的场景图片。


《红旗颂》教学设计3篇(扩展4)

——《黄河颂》教学设计10篇

《黄河颂》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

  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体验感受并背诵诗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歌蕴含的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培养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学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体味诗歌浓烈的爱国热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点燃激情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用手中的生花妙笔挥洒激情赞美过它;多少仁人志士为它抛头颅、撒热血;多少浪迹天涯的游子对它魂牵梦绕。著名的民族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黄河大合唱》曾感动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华儿女为祖国而战斗。

  今天,让我们吟诵着《黄河颂》,走进它的词作者——著名诗人光未然那充满强烈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的心灵世界。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了解作者,明确背景

  1.作者介绍:光未然,原名张光年,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1913年出生在湖北光华县。1927年在中学年代就参加革命工作。1935年创作了《五月的鲜花》歌词,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2.背景简介: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也积极地投入到抗击*主义的斗争中来,他们通过自己创造的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光未然1939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

  四、朗读课文,把握情感

  1.播放录音范读,学生听读。在听读的过程中感受诗人的感情。(配乐《黄河颂》)

  要求:(1)标出读不准的字,不理解的词。(2)注意诗的节奏,语气,情感.

  2.检查学生字词

  (1)给下列字注音。

  巅(diān) 峰屏障(píngzhàng) 狂澜(lán) 哺(bǔ)育 澎湃(peéngpài)磅礴(páng bó)

  流泻(xiè) 宛(wǎn) 转 九曲(qū)连环气魄(pò) 浊流(zhuó)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澎湃:波涛相击,激流澎湃,涛如雷鸣。 狂澜:巨大的波浪。

  宛转:弯弯曲曲地流过。屏障:像屏风那样起遮挡、护卫作用的东西。

  摇篮: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发源地。这里指黄河是中华民族生存的源地。 滋长:生长,产生(多用于抽象事物)

  4.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诗歌。

  学法指导:朗读提示:(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2)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五、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1.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

  明确:“颂”字,表达了对黄河的热爱和歌颂。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无论那个时代,黄河都象征着中华民族博大的血脉和精神。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站在高山之巅,代表英雄的儿女,向着黄河发出了颂歌。

  2.请按“序曲——主体——尾声”划分诗的层次。

  明确:绘黄河(序曲)——望黄河、颂黄河——学黄河(最后四句)。

  3. “颂黄河”之前,作者望到黄河什么景象?由哪一个字统领?统领了哪些内容? 这些景象分别从哪些角度去观察、描写的?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明确: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婉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望”字统领,“望”字一直统领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 所望的内容,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选择不同的立足点,对黄河全方位进行描写:先是近镜头特写——“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再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浊流婉转/结成九曲连环”,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4.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主要内容依次是: 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的历史贡献;其次是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最后由实到虚,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并且代表中华儿女发出要向他学习的誓言。

  5.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诗人借歌颂黄河,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

  六、布置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评价反馈。

  二、深层探究,合作释疑

  1.诗歌中黄河的惊涛澎湃的磅礴气势。为什么最后一段要与中华儿女联系上呢?

  明确: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抗日救国。诗歌最后道出的是作者的写作目的。

  2.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明确:朗诵词提纲挈领的概括出黄河的性格,内容是了解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3. 作者从哪些方面去颂黄河的?突出黄河对中华民族有哪些贡献?

  明确: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历史贡献;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地理优势;黄河激励着中华民族——精神价值。

  三、研读探究,赏析语言

  1.歌词主体部分反复出现“啊!黄河!”起什么作用?

  明确:“啊!黄河!”反复出现,把诗歌的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层次,即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2.怎样理解“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这句话的含义?

  明确:黄河的流经长度、流域面积、流经区域博大,而且又与人类的发源、发展息息相关;黄河九

  曲十八弯,百折不回奔向大海,性格坚强,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的象征。

  3.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明确:把黄河比作“摇篮”,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作“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4.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

  明确: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其次,和上文结合起来理解,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5.品析下面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⑴(黄河)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明确:】用“劈成”能够渲染出黄河贯穿于中原大地的宏大的气势。 ⑵啊!黄河!你一泻万丈,??

  明确:用“泻”字可以形象地表现黄河水滚滚奔腾,不可阻挡的气势。

  6.“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人们对黄河的敬仰,更表达人们对黄河深情的依恋,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

  7.你认为这首诗的风格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举出一二例吗?

  明确:本诗属于直白抒情、风格豪迈类,因为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处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四、拓展延伸,开启思维

  1.请以“啊,黄河”为开头,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歌颂黄河。

  明确:啊,黄河,你用有力的大手,推动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向前奔腾。 啊,黄河, 你用滔滔河水,清洗了一代又一代不屈的中华魂。啊,黄河,你用浑厚的歌声,唱响着炎黄子孙勇往直前的进行曲。

  2.你知道有关黄河的著名诗句有哪些?请说给大家共赏。

  明确:有关黄河的著名诗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九曲黄河万里沙。 ——刘禹锡《浪淘沙》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3.黄河流域有许多古战场,你能举出几处吗?你能举出沿黄河各省区一些著名的石窟吗?

  明确:牧野古战场、巨鹿古战场、官渡古战场等,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

  五、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主旨:诗人通过赞美黄河,歌颂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表达了中华儿女的坚强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语言特点:歌词语言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歌词长短句结合,自由奔放并且错落整齐,韵律自然和谐。

  六、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2题。

《黄河颂》教学设计2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研评析;《黄河颂》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刘泽林;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黄河颂》;(本文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注意节奏,提高朗读诗歌的能;

  2.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积累词汇、语句;

  3.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培养学;二、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辅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研评析

  《黄河颂》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

  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黄河颂》。

  (本文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注意节奏,提高朗读诗歌的能力。

  2.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积累词汇、语句。

  3.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方式: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朗读,探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黄河流域自古就是古文化的发源地,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对这条河流有着深厚的感情。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神?

  2.使用教辅工具。

  播放关于黄河的记录片、展示学生收集的资料。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互相讨论后,由代表来

  介绍黄河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深远关系,更好地了解诗人对黄河的“歌颂”是源于深深的爱国情怀,并可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适当联系诗句,加深理解诗歌内容。

  3.诵读黄河颂歌。

  了解黄河历史能让我们感受到黄河的雄壮、博大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站在高山之巅,代表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我们来一起吟诵诗作,感受那澎湃激昂的黄河情、爱国心。

  4.探究黄河精神。

  诗歌的"韵味,伴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情感,敲打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诗歌,探究黄河精神。

  ⑴你认为全诗是写一种气势,还是写一种精

  JIAOXUESHEJIKETANGSHILUJIJIAOYANPINGXI

  ⑵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⑶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诗歌结尾的“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自己的誓言吗?

  5.咏唱黄河歌曲。

  师生齐唱《黄河大合唱》,强化诗歌情感。6.结语。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持了祖国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唱。今天我们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奋斗,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课堂实录

  师:大家知道“中华儿女”又被称为什么吗?

  生:华夏儿女。生:炎黄子孙。

  师:不错。我们身上都流着同样的血。那大家知道我们的祖先最早起源于哪儿呢?

  生:我们是炎黄子孙,炎帝、黄帝部落在黄河流域群居,所以应是黄河*。

  师:你说得非常正确,(多媒体播放黄河照片和录像)早在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黄河以其粗犷、坚强的风骨,纯朴、踏实、热情而真挚的风度,博大的胸怀,奋进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魂。今天我们要体会、吟诵的就是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黄河颂》。

  师:课前已要求大家通过各种方式查阅黄河的历史,请同学们尽展才华,让我们“话说黄河”。说一说你对黄河知识掌握多少。

  生: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流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经我国9个省区。

  师:你真是黄河的优秀儿女,了解了黄河的概貌。

  生:*现在的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城市:咸阳和西安、洛阳和郑州、安阳和开封、商丘等地都

  是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师:你是从城市的角度来说的,很好,这能体现诗中的哪一句呢?

  生(齐读):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生:根据*历史的记载,*几代帝王建都均在这黄河流域。*阳(今山西临汾)是尧的都城,舜之都为蒲坂(今山西省永济县西蒲州),禹的都城是阳翟(今河南禹县)。

  师:你对历史颇有研究。

  生:西安的大雁塔、秦始皇陵兵马俑,开封的铁塔、龙亭,洛阳的龙门石窟、白马寺,天水的麦积山石窟,银川的海宝塔,刘家峡的炳灵寺石窟等,宏伟壮观,技艺高超,造型优美,不仅当时举世罕见,就是当今也可称得上世界之奇作珍品。

  师:这都是黄河给我们带来的宝贵财富啊!生:在抗日战争时期,黄河*活跃着广大军民,万山丛中、青纱帐里,到处都有敌后游击队英勇斗争。

  师:黄河发出了怒吼,华夏儿女正在为保卫

  黄河、保卫祖国而战。

  生:老师,可我从一则资料上看到,黄河经常给我们带来灾难和痛苦,如决堤、泥沙淤积等。

  师: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生:我还知道一句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师:谁写的?

  师:著名诗人李白写的。

  大家的发言,让老师再一次感受到黄河的雄壮、博大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无论在哪个时代,黄河都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血脉和精神。

  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站在高山之巅,代表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我们来一起吟诵诗作,感受那澎湃激昂的黄河情、爱国心。

  首先听老师读,同学们将你听到的语气旁批到书上。听完后,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诗或一节诗,说一说应怎样读。

  (师配乐范读,生作点评。)

  师:哪位同学能将你听到的感受说出来?生:我听出“我站在高山之颠,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最有味道。这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字“奔”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师:你与老师真是不谋而合。

  生:最后的那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对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生:我就喜欢读:“啊!黄河!”这一句。(众生笑。)

  师:独特的感受,为什么呢?

  生:这一句在诗中反复出现,说明了这一句最能体现全诗的感情基调,这句读不好,说明体

  会不深。

  师:精辟的见解。那应怎样读呢?生:应充满雄浑豪迈之感。师:好,你来试一试。(生示范读。)

  师:有其雄浑但缺其“颂”的味道。具体来说,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能再读一下吗?

  (生再次读。)

  师:这就很好了。这句诗将歌词主体部分分为黄河“养育”、“保卫”、“激励”了中华民族三个层次。我们分三个小组分别读这三节,比一比,看谁读得更好。

  (由一、二、三小组读,四组的同学评一评。)生:我觉得二组的同学还可以把“巨人、英雄”读重一些,“屏障”读得还要有气势。

  师:说出了关键,你来试一下好吗?(该生再读,同学们自动地鼓掌。)生:三组同学把“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读得急,把“发扬滋长”读得高而长,富有轻重缓急。

  师:你说得太好了,老师的心真的被同学们精彩的发言打动了。让老师与你们合作读一遍,好吗?

  生(齐):好。

  师:就由老师读朗诵词,同学们读歌词。(师生联读。)

  师:诗歌的韵味,伴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情感,敲打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诗歌,探究黄河精神。

  (屏幕出示话题。)

  1.你认为全诗是写一种气势,还是写一种精神?

  2.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3.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诗歌结尾的“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你的誓言吗?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先探究一

  师:谁先来说一说你是怎样体会黄河的气势、精神的?

  生:我觉得“望黄河滚滚”中的一个“望”字,写出了黄河雄伟、广阔的气势,也统领了全诗的内容。

  生:从“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中我感受到了黄河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气势。

  师:你们很好地把握了黄河的自然、地理特征,有没有同学能从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来谈一谈?

  生:“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写出了黄河在*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背景,“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身边扮演”,显示了黄河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前进发展。

  师:让我感受到了黄河精神就在中华儿女身上。

  生:“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既是天然的、军事上的屏障,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上的屏障。

  师:你很有见地,理解深刻。

  生:从朗诵词中我知道黄河的精神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师:说得好。

  生:“向南北*,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把黄河比喻成巨人,把黄河勇不可挡的雄伟气势和力量展示出来了。

  生:“一泻千里,浩浩荡荡”中那勇往直前的力量激励着我们民族的发展与飞跃。

  生:诗的最后一节发出了向黄河学习的誓言,将黄河的精神、民族的精神、诗歌的精神融合在了一起。

  师:你比诗人站得更高啊!这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呢?

  生: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

  生: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

  神,保卫黄河,保卫*。

  师:诗歌写了黄河的精神,并且发出了自己的誓言,表达了要以它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坚强。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值得我们学习的黄河精神更是多方面的,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伟大、坚强”,发出自己的誓言吗?

  生:勇往直前。生:勇敢无畏。生:开拓进取。

  师:说得如此丰富,让我领略了你们的精神和风采。黄河的精神在你们的心里扎下了深根,黄河的精神在你们的身上得到了延续,你们是希望的一代、发展的一代、成功的一代,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咏唱黄河歌曲。

  师: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持了祖国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唱。今天我们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奋斗,振兴

  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下课!

《黄河颂》教学设计3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字词;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合作交流感悟文章的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黄河悠久的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扫清文章字词障碍,感悟文章主旨,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课前准备:相关主题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文本

  大家好!大家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曲,请大家认真倾听!(播放《黄河大合唱》)欣赏歌曲后你有什么感受?(生结合自己的感受回答)就是啊,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大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黄河颂就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著名诗人光未然的《黄河颂》!(板书课题)

  二、了解背景,初读文本

  (一)、创作背景:

  通过阅读书下注释或自行查阅资料,完成下列各题,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1、本文作者( 光未然 ),现代( 著名诗人 )。早年从事抗日救亡文艺活动,创作过歌词《五月的鲜花》,还著有组诗(《黄河大合唱》) 。

  2、创作背景:1938年,( 抗日 )战争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华北大地,全国掀起抗日救亡的高潮。诗人光未然奔赴延安,随八路军将士在黄河*抗击日寇。雄奇壮丽的山川,英勇抗敌的战士,强烈的感染了诗人。激动之余, 光未然写下了组诗( 《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共分( 八 )个乐章,《黄河颂》为第二乐章。

  (二)、欣赏诗歌:

  1、请大家小声初读这首诗,圈点勾画出对于你来说为生字的词语,同座合作交流、或借助工具书解决。

  2、欣赏课文配乐朗诵,感受磅礴气势,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同时,给不认识的字注音。

  三、感情读诗,感悟主旨

  (一)、朗读

  1、学生欣赏课文的配乐朗诵。

  2、教师范读课文。

  3、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4、学生齐读。

  (二)、比读课文

  每组同学选择你们喜欢的一段课文,自由选择朗读方式,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三)、品读课文,感悟文章主旨。(以下各题合作交流完成)

  1、解题。本文题目就是《黄河颂》,哪个词就是关键?(抓住“颂”字。)

  2、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就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3、第二节就是主体部分,主要就是“颂黄河”,但不就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就是哪个字?(即“望”字)

  4、“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标志,这就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就是什么?

  5、小结课文

  用如下板书总结课文:

  序曲——主体——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 望黄河——颂黄河 学习黄河精神

  四、拓展延伸,升华文本

  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乐朗诵。

  布置课外作业:

  1、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2、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黄河颂》教学设计4

  学习目标

  一、知识: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

  二、方法:

  反复诵读、体验感受、对话交流、探究思考

  三、情感:

  体会诗歌蕴含的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培养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

  教学难点及突破策略

  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诵诗歌,体味诗歌浓烈的爱国热情。

  时间安排

  一课时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点燃激情

  1、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滚滚东去的黄河见证了古老*的兴衰荣辱,黄河澎湃的惊涛,恢弘的气势和那奔腾不息的精神,也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为之拼搏奋斗。在抗日战争那段血雨腥风、民族危亡的日子里,一首深沉豪迈的黄河赞歌传遍了大江南北,激励了众多爱国志士保家卫国的万丈豪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豪迈的黄河赞歌―――《黄河颂》

  2、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3、背景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的号召。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

  二、阅读质疑,自主探究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记准字音,听出情感。

  屏幕展示:

  (1)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颠,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2、检查字词

  3、自由读

  要求:把握好诗的节奏和重音,注意对诗人生*和时代背景的把握。

  3、展示读

  要求:读一节或一句皆可,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4、学生质疑,教师整理预设如下:

  (1)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

  (2)请概括课文分别写了什么。

  (3)在主体部分,作者并没有一开始就赞颂黄河,而是对黄河作了一番描写,由哪个字引起?下面从哪些角度写了黄河?

  (4)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以此把内容划为几部分,主要内容各是什么?

  三、多元互动,合作探究

  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已被黄河所感染、所鼓舞,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诗篇,去聆听黄河的声音,去感悟中华民族的灵魂!

  (1)《黄河颂》由序曲、主体、尾声三部分组成,序曲展示了黄河的伟大坚强,主体歌颂了黄河的伟大精神,尾声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的精神。

  (2)让我们聚焦于黄河的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绘黄河,绘出了黄河的磅礴气势,绘出了黄河的英雄气魄。(男同学来读绘黄河部分,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出气势。)

  (3)“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诗人反复吟唱:“啊!黄河!”,我们应该怎样来读出这三个小节的情感与气魄呢?(分小组讨论,试读。明确:第一节,舒缓深沉;第二节,坚强有力;第三节,高亢激昂。)

  分成三个小组来齐读这三个小节。

  4、诗歌最后一段联系时代背景,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的写作目的,就是要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抗日救国。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是在黄河流域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黄河养育了世代炎黄子孙。所以称它为“摇篮”。这是一个喑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表达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诗中类似于此的比喻还有两个″民族的屏障″″千万条铁的臂膀″分别是从黄河的地势特点和自然特点作喻,肯定了黄河的保卫作用和激励中华民族斗志的作用。

  四、训练检测,目标探究

  1、从以下几种发言形式中选择一种与小组同学交流:

  ①这首诗歌中我最欣赏的是……

  ②读了这首诗歌,让我最感动的是……

  ③这首诗歌让我明白了……

  ④读了这首诗歌,我有这样的疑问……

  2、分角色朗读:

  老师读序曲部分

  男生读绘黄河部分

  女生读颂黄河部分

  齐读尾声部分

  五、迁移运用,拓展探究

  欣赏《河大合唱》写出自己的感悟。

  本课知识体系:

  1、反复诵读;

  2、体味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培养爱国情怀。

《黄河颂》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感受黄河悠久的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反复朗读诗歌,揣摩意蕴丰富的语句,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并用相应的感情朗读出来。

  3、深刻感悟黄河的英雄气概,感受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及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美读诗歌,揣摩意蕴丰富的语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揣摩意蕴丰富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课堂上乐于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黄河颂》这首诗歌潜藏着一定的民族文化内涵,需要学生用心品悟与积极交流,否则就会造成学生对诗歌要旨的把握片面、肤浅甚至偏向。因此,宜将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设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激励祖国儿女为保卫黄河而战的思想内涵,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质疑、讨论、交流自己的阅读见解;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感,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看黄河、导入诗境:

  1、设问:同学们,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历来为人们所歌咏。大家到过黄河,看过黄河的美景吗?老师先带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黄河的壮观景象。

  2、观看视频、配乐解说:(黄河视频、黄河颂伴奏音乐)

  这就是黄河。黄河以它雄浑的气魄、高远的形象入诗入画入曲。人们歌咏它,因为它古老,它孕育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它厚重,它本身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在上个世纪,*主义军队的铁蹄践踏着中华大地,民族危在旦夕。黄河就以它磅礴的力量,激励着她的儿女们,奔赴抗战前线。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光未然所写的诗歌——《黄河颂》,去感受他那澎湃激昂的黄河情、爱国心。

  二、颂黄河,读懂诗意:

  1、自由读、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停顿。

  2、诵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大意,思考:(时间2分钟)

  (1)诗由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组成,朗诵词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2)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3、自学反馈、提问、明确:

  (1)抓住朗诵词中的关键词:英雄的气魄、民族精神、赞歌,明确朗诵词的作用:提纲挈领地概括出歌词的内容,引出下文的歌词。

  (2)诗人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

  小结学习方法:抓住关键词,理解诗意。

  范读:要求听老师是如何安排停顿、处理好重音、调控好速度、把握好语调。

  齐读朗诵词:要求:对下文起关键作用的词语要重读。

  (设计目的:通过通读全文,理解课文深刻内涵。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促使学生去探究去思考,从而引导学生在自读中求得对诗歌的初步理解。)

  三、悟黄河、美读诗歌:

  1、快速浏览歌词部分,根据朗诵词的提示,划分歌词层次。

  绘黄河颂黄河抒壮志

  过渡:我们学习诗歌不仅要理解它的内容,而且要抓住关键词来揣摩体会作者的情感。并用相应的感情朗读出来。用我们领悟到的方法,学习歌词部分。

  2、绘黄河部分应该抓住哪些关键词读出感情呢?

  (1)自学指导一:悟黄河、美读诗歌

  自学内容:反复朗读绘黄河部分,选取自己喜欢的句子朗读并结合诗歌内容分析朗读的方法。

  自学方法:抓住关键词语,理解歌词的含义,结合语境体悟感情,并用相应的感情朗读出来。

  (2)自学反馈、提问归纳朗读指导:

  “望”统领下文,停顿稍长。

  动词:掀起、结、奔向、劈成:表现了黄河的力量之大。

  “澎湃、万丈狂澜”:要重读,用语气表现黄河一往无前、气势磅礴的气势。

  宛转、九曲连环:表现了黄河外形的特点,用起伏的语气表现出来。

  “从昆仑——”语速加快,其中“奔”、“劈”要重读,读出雷霆万钧的气势,表现黄河的伟大力量。

  (3)自由揣摩、指名朗读、齐读这部分内容

  3、颂黄河部分应该抓住哪些关键词语朗读呢?

  (1)自学指导二:“颂黄河”三个层次分别写了哪些内容,从哪些关键词语可以看出来,应该怎么朗读?4人一小组展开讨论。

  (2)自学反馈、提问归纳朗读指导:

  读出三层不同的情感与气魄:

  是摇篮,舒缓深沉。

  是屏障,坚强有力。

  是臂膀,高亢激昂。

  三个层次语气逐渐地增强,感情在逐渐地加深。

  (3)师范读、分层次指名读、学生评价、齐读。

  4、抒壮志部分代表中华儿女发出要向黄河学习的誓言,要读得铿锵有力。

  5、朗读指导小结:全诗应读出国难当头,中华民族正处于危机之中的悲壮情怀,读出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

  6、四人一小组分层次分内容展开朗读交流,分别做出评价。(时间5分钟)

  7、全班分层次合作表演朗读。

  8、小结: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读,要投入自己的感情,全身心的投入,还要读好关键词,这样才能把诗篇,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设计目的:朗读是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走向作者,与作者对话交流进行心灵碰撞的过程,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朗读中,一方面是课文的丰富内涵对学生熏陶、感染,另一方面是学生以自己的全部经验对课*出多元反应。因而,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强语感,发展语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始终保持主动参与的角色意识,激发他们根据课文内容,感受诗人情感的变化,从而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读好诗歌。)

  四、说黄河、拓展诗趣:

  面对祖国大好河山,历代文人写过不少关于黄河的诗句,你知道哪些?

  (设计目的:抓住本课关键词语,拓宽知识面,积累有关语句)

  小结

  古往今来,黄河以雄壮的气势,奔腾在*大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今天我们学习的《黄河颂》,是著名诗人光未然与音乐家冼星海合作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二章歌词。“黄河大合唱”共有8个乐章:《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黄河大合唱》一共八个乐章,其中的《黄河颂》、《黄水谣》和《保卫黄河》流传最广。最后我们一起来欣赏歌曲,再次感受作品中的爱国感情。(播放歌曲黄河颂视频)

《黄河颂》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以诗歌关键词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

  3、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调动学生情感,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以诗歌关键词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

  教学方法:

  朗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黄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发祥地,因此,它的存在已不是一个简单的地理概念,而是一种象征,民族的象征。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动容,它也成为无数文人骚客笔下的宠儿,古往今来,已有数不清的作品为我们激情讴歌了黄河母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其中的一篇。

  二、朗读诗歌:

  1、学生齐读诗歌:

  要求:了解诗歌内容,读准字音,揣摩诗歌要表达的情感。

  2、学生各自选取感兴趣的部分反复练习朗读:

  要求:读出感情,语音清晰,准确。

  3、指导朗读:

  (1)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三、内容研讨:

  1、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歌颂黄河,在歌颂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你觉得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一往无前,无坚不摧

  2、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这三方面歌颂了黄河。

  3、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4、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5、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

  四、再次朗读:

  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齐读诗歌,共同赞颂黄河,赞颂伟大的中华民族。

  五、结束语:

  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强大到无人敢欺凌。美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在用各种方式来欺负我们。所以,我们今天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六、作业:

  1、抄写识记字词;

  2、完成《评价手册》第6课;

  3、预习第7课。

《黄河颂》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2、初步认识黄河在中华民族中的特殊地位。

  3、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课前准备】

  1、教师:

  深入认识关于黄河、《黄河大合唱》的知识,做好相关课件和网站。

  2、学生:

  寻找有关《黄河大合唱》的影视听资料,聆听黄河大合唱中的豪迈歌声。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引导):同学们,当一个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我们实在需要母亲河召唤!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师)借助画面、音乐的力量,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轻声跟诵《黄河颂》

  (生)展示自己课前的所得──《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未然、洗星海、《黄河大合唱》、抗日烽火),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二、个体自主学习,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

  1、自由诵读《黄河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酝酿感情,自由节选文中几句或一节,给全班同学诵读。

  3、自我评价,品味课文中的语言。

  (教师设疑:你在刚才的朗读中注意到了哪些问题?哪些地方或哪些词句不够满意,为什么?)

  4、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5、全班评议首轮诵读最佳者,予以鼓励。

  注:教师对于学生:朗诵要求无需过高,对课文的理解要求也无需过深,相信学生的感悟能力,把握住情感的基调、理解的基本方向即可。

  教师在此可以做出调整性的解答:语调激昂、感情豪迈;重音所处的词:奔向、劈成、摇篮、屏障、臂膀(无需求全)

  三、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朗诵

  1、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

  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2、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组合,予以鼓励。

  注:本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四、深入探究,探寻诗歌的朗诵要点

  1、教师质疑:怎样才能更好地朗诵好一首诗词?(以本课为例说明)(学生思考、讨论)

  师生共议得出,如:

  ⑴ 把握诗词的节奏、重音;

  ⑵ 对诗人生*和时代背景的把握;

  ⑶ 对诗词语言的品味;

  ⑷ 调节自己的感情。

  更多

  2、学生个体再次自由朗诵,将刚才的所得加以体会。

  让首轮诵读欠佳者再诵课文,展示自己的进步。

  五、再诵课文

  配以音乐,将学生的感情调至高峰,教师读朗诵词,全班一起朗诵。

  六、拓展延伸

  教师紧接《黄河颂》:民族的诗人在亚洲巨人的面前,兴起了怀古的心情。他向着黄河巨人,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于是,《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曲曲壮歌一气呵成。同学们,你想再颂黄河吗那就去读读《黄河大合唱》吧,你想更深入地认识黄河吗那么,下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探寻黄河吧!

《黄河颂》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其他相关内容;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设计与步骤】

  一、播放《黄河大合唱》音乐片断,以雄壮激越的音乐演唱和朗诵来感染、调动学生

  二、在网上查找资料,了解有关黄河的知识及《黄河颂》的写作背景,学生们汇报交流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多形式朗读,感知文章内容;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原因,学生评价,教师指导朗读.

  2、多媒体展示范读及音乐,再次感受文章的内容,体味表达的情感.

  3、梳理作者思路,明确划分“序曲──主体──尾声”三个部分。

  4、全文是怎样赞颂黄河的?

  5、结合网上资料,分析赞颂了黄河的什么精神?

  四、内容探究

  1、探究课堂上生成的各种相关问题。

  2、小结课文,启发学生应该学习黄河的什么精神?

  3、查找了解黄河的现状,启发学生要热爱家乡,保护环境,关爱自己的母亲河。

  【教后记】

  1、随着诗人行进在黄河岸边,感受黄河的气魄,回想着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的战士抗击敌人的气概,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黄河颂》给了学生一个了解黄河、学习黄河精神的机会。

  2、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给了学生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但在网络环境下如何更好的组织教学,尚需要我们不断努力探索、实践。

《黄河颂》教学设计9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研评析;《黄河颂》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刘泽林;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黄河颂》;(本文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注意节奏,提高朗读诗歌的能;

  2.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积累词汇、语句;

  3.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培养学;二、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辅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研评析

  《黄河颂》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

  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黄河颂》。

  (本文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注意节奏,提高朗读诗歌的能力。

  2.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积累词汇、语句。

  3.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方式: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朗读,探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黄河流域自古就是古文化的发源地,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对这条河流有着深厚的感情。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神?

  2.使用教辅工具。

  播放关于黄河的记录片、展示学生收集的资料。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互相讨论后,由代表来

  介绍黄河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深远关系,更好地了解诗人对黄河的“歌颂”是源于深深的爱国情怀,并可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适当联系诗句,加深理解诗歌内容。

  3.诵读黄河颂歌。

  了解黄河历史能让我们感受到黄河的雄壮、博大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站在高山之巅,代表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我们来一起吟诵诗作,感受那澎湃激昂的黄河情、爱国心。

  4.探究黄河精神。

  诗歌的韵味,伴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情感,敲打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诗歌,探究黄河精神。

  ⑴你认为全诗是写一种气势,还是写一种精

  JIAOXUESHEJIKETANGSHILUJIJIAOYANPINGXI

  ⑵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⑶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诗歌结尾的“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自己的誓言吗?

  5.咏唱黄河歌曲。

  师生齐唱《黄河大合唱》,强化诗歌情感。6.结语。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持了祖国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唱。今天我们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奋斗,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课堂实录

  师:大家知道“中华儿女”又被称为什么吗?

  生:华夏儿女。生:炎黄子孙。

  师:不错。我们身上都流着同样的血。那大家知道我们的祖先最早起源于哪儿呢?

  生:我们是炎黄子孙,炎帝、黄帝部落在黄河流域群居,所以应是黄河*。

  师:你说得非常正确,(多媒体播放黄河照片和录像)早在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黄河以其粗犷、坚强的风骨,纯朴、踏实、热情而真挚的风度,博大的胸怀,奋进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魂。今天我们要体会、吟诵的就是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黄河颂》。

  师:课前已要求大家通过各种方式查阅黄河的历史,请同学们尽展才华,让我们“话说黄河”。说一说你对黄河知识掌握多少。

  生: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流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经我国9个省区。

  师:你真是黄河的优秀儿女,了解了黄河的概貌。

  生:*现在的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城市:咸阳和西安、洛阳和郑州、安阳和开封、商丘等地都

  是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师:你是从城市的角度来说的,很好,这能体现诗中的哪一句呢?

  生(齐读):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生:根据*历史的记载,*几代帝王建都均在这黄河流域。*阳(今山西临汾)是尧的都城,舜之都为蒲坂(今山西省永济县西蒲州),禹的都城是阳翟(今河南禹县)。

  师:你对历史颇有研究。

  生:西安的大雁塔、秦始皇陵兵马俑,开封的铁塔、龙亭,洛阳的龙门石窟、白马寺,天水的麦积山石窟,银川的海宝塔,刘家峡的炳灵寺石窟等,宏伟壮观,技艺高超,造型优美,不仅当时举世罕见,就是当今也可称得上世界之奇作珍品。

  师:这都是黄河给我们带来的宝贵财富啊!生:在抗日战争时期,黄河*活跃着广大军民,万山丛中、青纱帐里,到处都有敌后游击队英勇斗争。

  师:黄河发出了怒吼,华夏儿女正在为保卫

  黄河、保卫祖国而战。

  生:老师,可我从一则资料上看到,黄河经常给我们带来灾难和痛苦,如决堤、泥沙淤积等。

  师: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生:我还知道一句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师:谁写的?

  师:著名诗人李白写的。

  大家的发言,让老师再一次感受到黄河的雄壮、博大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无论在哪个时代,黄河都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血脉和精神。

  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站在高山之巅,代表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我们来一起吟诵诗作,感受那澎湃激昂的黄河情、爱国心。

  首先听老师读,同学们将你听到的语气旁批到书上。听完后,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诗或一节诗,说一说应怎样读。

  (师配乐范读,生作点评。)

  师:哪位同学能将你听到的感受说出来?生:我听出“我站在高山之颠,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最有味道。这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字“奔”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师:你与老师真是不谋而合。

  生:最后的那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对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生:我就喜欢读:“啊!黄河!”这一句。(众生笑。)

  师:独特的感受,为什么呢?

  生:这一句在诗中反复出现,说明了这一句最能体现全诗的感情基调,这句读不好,说明体

  会不深。

  师:精辟的见解。那应怎样读呢?生:应充满雄浑豪迈之感。师:好,你来试一试。(生示范读。)

  师:有其雄浑但缺其“颂”的味道。具体来说,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能再读一下吗?

  (生再次读。)

  师:这就很好了。这句诗将歌词主体部分分为黄河“养育”、“保卫”、“激励”了中华民族三个层次。我们分三个小组分别读这三节,比一比,看谁读得更好。

  (由一、二、三小组读,四组的同学评一评。)生:我觉得二组的同学还可以把“巨人、英雄”读重一些,“屏障”读得还要有气势。

  师:说出了关键,你来试一下好吗?(该生再读,同学们自动地鼓掌。)生:三组同学把“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读得急,把“发扬滋长”读得高而长,富有轻重缓急。

  师:你说得太好了,老师的心真的被同学们精彩的发言打动了。让老师与你们合作读一遍,好吗?

  生(齐):好。

  师:就由老师读朗诵词,同学们读歌词。(师生联读。)

  师:诗歌的韵味,伴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情感,敲打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诗歌,探究黄河精神。

  (屏幕出示话题。)

  1.你认为全诗是写一种气势,还是写一种精神?

  2.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3.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诗歌结尾的“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你的誓言吗?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先探究一

  师:谁先来说一说你是怎样体会黄河的气势、精神的?

  生:我觉得“望黄河滚滚”中的一个“望”字,写出了黄河雄伟、广阔的气势,也统领了全诗的内容。

  生:从“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中我感受到了黄河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气势。

  师:你们很好地把握了黄河的自然、地理特征,有没有同学能从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来谈一谈?

  生:“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写出了黄河在*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背景,“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身边扮演”,显示了黄河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前进发展。

  师:让我感受到了黄河精神就在中华儿女身上。

  生:“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既是天然的、军事上的屏障,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上的屏障。

  师:你很有见地,理解深刻。

  生:从朗诵词中我知道黄河的精神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师:说得好。

  生:“向南北*,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把黄河比喻成巨人,把黄河勇不可挡的雄伟气势和力量展示出来了。

  生:“一泻千里,浩浩荡荡”中那勇往直前的力量激励着我们民族的发展与飞跃。

  生:诗的最后一节发出了向黄河学习的誓言,将黄河的精神、民族的精神、诗歌的"精神融合在了一起。

  师:你比诗人站得更高啊!这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呢?

  生: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

  生: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

  神,保卫黄河,保卫*。

  师:诗歌写了黄河的精神,并且发出了自己的誓言,表达了要以它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坚强。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值得我们学习的黄河精神更是多方面的,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伟大、坚强”,发出自己的誓言吗?

  生:勇往直前。生:勇敢无畏。生:开拓进取。

  师:说得如此丰富,让我领略了你们的精神和风采。黄河的精神在你们的心里扎下了深根,黄河的精神在你们的身上得到了延续,你们是希望的一代、发展的一代、成功的一代,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咏唱黄河歌曲。

  师: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持了祖国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唱。今天我们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奋斗,振兴

  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下课!

《黄河颂》教学设计10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研评析;《黄河颂》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刘泽林;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黄河颂》;(本文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注意节奏,提高朗读诗歌的能;

  2.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积累词汇、语句;

  3.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培养学;二、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辅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研评析

  《黄河颂》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

  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黄河颂》。

  (本文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注意节奏,提高朗读诗歌的能力。

  2.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积累词汇、语句。

  3.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方式: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朗读,探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黄河流域自古就是古文化的发源地,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对这条河流有着深厚的感情。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神?

  2.使用教辅工具。

  播放关于黄河的记录片、展示学生收集的资料。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互相讨论后,由代表来

  介绍黄河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深远关系,更好地了解诗人对黄河的“歌颂”是源于深深的爱国情怀,并可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适当联系诗句,加深理解诗歌内容。

  3.诵读黄河颂歌。

  了解黄河历史能让我们感受到黄河的雄壮、博大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站在高山之巅,代表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我们来一起吟诵诗作,感受那澎湃激昂的黄河情、爱国心。

  4.探究黄河精神。

  诗歌的韵味,伴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情感,敲打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诗歌,探究黄河精神。

  ⑴你认为全诗是写一种气势,还是写一种精

  JIAOXUESHEJIKETANGSHILUJIJIAOYANPINGXI

  ⑵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⑶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诗歌结尾的“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自己的誓言吗?

  5.咏唱黄河歌曲。

  师生齐唱《黄河大合唱》,强化诗歌情感。6.结语。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持了祖国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唱。今天我们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奋斗,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课堂实录

  师:大家知道“中华儿女”又被称为什么吗?

  生:华夏儿女。生:炎黄子孙。

  师:不错。我们身上都流着同样的血。那大家知道我们的祖先最早起源于哪儿呢?

  生:我们是炎黄子孙,炎帝、黄帝部落在黄河流域群居,所以应是黄河*。

  师:你说得非常正确,(多媒体播放黄河照片和录像)早在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黄河以其粗犷、坚强的风骨,纯朴、踏实、热情而真挚的风度,博大的胸怀,奋进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魂。今天我们要体会、吟诵的就是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黄河颂》。

  师:课前已要求大家通过各种方式查阅黄河的历史,请同学们尽展才华,让我们“话说黄河”。说一说你对黄河知识掌握多少。

  生: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流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经我国9个省区。

  师:你真是黄河的优秀儿女,了解了黄河的概貌。

  生:*现在的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城市:咸阳和西安、洛阳和郑州、安阳和开封、商丘等地都

  是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师:你是从城市的角度来说的,很好,这能体现诗中的哪一句呢?

  生(齐读):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生:根据*历史的记载,*几代帝王建都均在这黄河流域。*阳(今山西临汾)是尧的都城,舜之都为蒲坂(今山西省永济县西蒲州),禹的都城是阳翟(今河南禹县)。

  师:你对历史颇有研究。

  生:西安的大雁塔、秦始皇陵兵马俑,开封的铁塔、龙亭,洛阳的龙门石窟、白马寺,天水的麦积山石窟,银川的海宝塔,刘家峡的炳灵寺石窟等,宏伟壮观,技艺高超,造型优美,不仅当时举世罕见,就是当今也可称得上世界之奇作珍品。

  师:这都是黄河给我们带来的宝贵财富啊!生:在抗日战争时期,黄河*活跃着广大军民,万山丛中、青纱帐里,到处都有敌后游击队英勇斗争。

  师:黄河发出了怒吼,华夏儿女正在为保卫

  黄河、保卫祖国而战。

  生:老师,可我从一则资料上看到,黄河经常给我们带来灾难和痛苦,如决堤、泥沙淤积等。

  师: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生:我还知道一句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师:谁写的?

  师:著名诗人李白写的。

  大家的发言,让老师再一次感受到黄河的雄壮、博大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无论在哪个时代,黄河都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血脉和精神。

  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站在高山之巅,代表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我们来一起吟诵诗作,感受那澎湃激昂的黄河情、爱国心。

  首先听老师读,同学们将你听到的语气旁批到书上。听完后,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诗或一节诗,说一说应怎样读。

  (师配乐范读,生作点评。)

  师:哪位同学能将你听到的感受说出来?生:我听出“我站在高山之颠,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最有味道。这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字“奔”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师:你与老师真是不谋而合。

  生:最后的那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对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生:我就喜欢读:“啊!黄河!”这一句。(众生笑。)

  师:独特的感受,为什么呢?

  生:这一句在诗中反复出现,说明了这一句最能体现全诗的感情基调,这句读不好,说明体

  会不深。

  师:精辟的见解。那应怎样读呢?生:应充满雄浑豪迈之感。师:好,你来试一试。(生示范读。)

  师:有其雄浑但缺其“颂”的味道。具体来说,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能再读一下吗?

  (生再次读。)

  师:这就很好了。这句诗将歌词主体部分分为黄河“养育”、“保卫”、“激励”了中华民族三个层次。我们分三个小组分别读这三节,比一比,看谁读得更好。

  (由一、二、三小组读,四组的同学评一评。)生:我觉得二组的同学还可以把“巨人、英雄”读重一些,“屏障”读得还要有气势。

  师:说出了关键,你来试一下好吗?(该生再读,同学们自动地鼓掌。)生:三组同学把“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读得急,把“发扬滋长”读得高而长,富有轻重缓急。

  师:你说得太好了,老师的心真的被同学们精彩的发言打动了。让老师与你们合作读一遍,好吗?

  生(齐):好。

  师:就由老师读朗诵词,同学们读歌词。(师生联读。)

  师:诗歌的韵味,伴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情感,敲打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诗歌,探究黄河精神。

  (屏幕出示话题。)

  1.你认为全诗是写一种气势,还是写一种精神?

  2.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3.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诗歌结尾的“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你的誓言吗?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先探究一

  师:谁先来说一说你是怎样体会黄河的气势、精神的?

  生:我觉得“望黄河滚滚”中的一个“望”字,写出了黄河雄伟、广阔的气势,也统领了全诗的内容。

  生:从“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中我感受到了黄河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气势。

  师:你们很好地把握了黄河的自然、地理特征,有没有同学能从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来谈一谈?

  生:“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写出了黄河在*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背景,“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身边扮演”,显示了黄河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前进发展。

  师:让我感受到了黄河精神就在中华儿女身上。

  生:“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既是天然的、军事上的屏障,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上的屏障。

  师:你很有见地,理解深刻。

  生:从朗诵词中我知道黄河的精神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师:说得好。

  生:“向南北*,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把黄河比喻成巨人,把黄河勇不可挡的雄伟气势和力量展示出来了。

  生:“一泻千里,浩浩荡荡”中那勇往直前的力量激励着我们民族的发展与飞跃。

  生:诗的最后一节发出了向黄河学习的誓言,将黄河的精神、民族的精神、诗歌的精神融合在了一起。

  师:你比诗人站得更高啊!这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呢?

  生: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

  生: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

  神,保卫黄河,保卫*。

  师:诗歌写了黄河的精神,并且发出了自己的誓言,表达了要以它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坚强。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值得我们学习的黄河精神更是多方面的,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伟大、坚强”,发出自己的誓言吗?

  生:勇往直前。生:勇敢无畏。生:开拓进取。

  师:说得如此丰富,让我领略了你们的精神和风采。黄河的精神在你们的心里扎下了深根,黄河的精神在你们的身上得到了延续,你们是希望的一代、发展的一代、成功的一代,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咏唱黄河歌曲。

  师: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持了祖国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唱。今天我们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奋斗,振兴

  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下课!


《红旗颂》教学设计3篇(扩展5)

——语文黄河颂教学反思3篇

语文黄河颂教学反思1

  《黄河颂》节选自《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评论家光未然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在1939年春在延安创作而成,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

  一、导入新课

  中华儿女又称炎黄子孙,发源于黄河流域,从而黄河被称作母亲河,保卫黄河就是保卫中华民族,赞颂黄河就是赞颂中华民族,今天我们学习光未然的《黄河颂》【板书课题】

  二、了解作者

  光未然(1913——20xx),原名张光年,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三、朗读诗歌

  1、生齐读课文

  2、师指导朗读

  注意重音,停顿

  3、生齐读课文

  四、研读课文

  (一)朗读序曲部分,模仿课文中的批注,自由批注。

  学生自由批注,写出自己的理解、感悟。

  知识链接:做批注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法,阅读时把自己的阅读感悟、理解、评价或疑难问题,用简练的语言标注在文章的空白处,就是做批注;以批注的形式评点课文形式非常自由,可以是对词的品味,也可以是对句、段的赏析,还可以就课文谈阅读感受。

  找学生发言,谈感悟

  (二)朗读主体部分

  1、首先读“望”字统领的内容,一直统领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指导朗读:

  (1)把“滚滚”、“澎湃”、“万丈狂澜”重读,突出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2)把“掀”、“奔”、“劈”动词重读,突出黄河的什么特点?

  (3)作者“望”的角度分别有什么不同?

  先是近镜头特写——“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再是俯瞰全景式的特写——“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2、朗读“颂”黄河部分,体会作者的感情。

  (1)分为几个层次?标志性词语是什么?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

  (2)找出诗歌中的修辞,并赏析修辞的作用。批注在文章空白处。

  (3)学生齐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感情。

  3、朗读结尾,体会作者感情

  结尾部分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

  五、朗读诗歌,体会语言

  本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具有以下特点:

  1、句式: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自由奔放并且错落有致。

  2、韵脚上:隔二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

  3、画面感:本文十分注意刻画黄河形象,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美:“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等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波澜壮阔的宏伟图画。

  六、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本课《黄河颂》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第二单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的爱过主义情感。本课是一节随堂课,有得有失,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本课我认为处理的比较好的成功之处有:

  一、本课的导入自然而又贴切。本课从炎黄子孙,从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流域谈起,从而谈到黄河是母亲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贴切而又自然的导入新课。

  二、本课的朗读指导到位,学生的朗读效果较好。

  本课主体部分,我采用边读边品,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感情。通过对关词“滚滚”、“澎湃”、“万丈狂澜”重读,突出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通过把“掀”、“奔”、“劈”动词重读,突出黄河的什么特点?通过这些词语重读的朗读体会,让学生感受到黄河的`力量之美,黄河的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气势和作者面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激动自豪之情,学生用自己的感悟,自己的体会,用朗读声表达出来。

  俗话说:“功夫靠练,文章靠念。”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语文教学的基础是读,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法。也是教学中最为见效快的方法,因此本节课我注重朗读的指导,学生能声情并茂的朗读好课文,就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教给学生批注的方法。

  本节课我在两个地方指导学生学习批注。第一处在序曲部分,模仿课文内的批注,写出自己的阅读感悟,批注在文章空白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自己的感悟,理解的内容。第二处在“颂黄河”部分,主要指导学生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批注,理解赏析修辞的作用。

  做批注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法,阅读时把自己的阅读感悟、理解、评价或疑难问题,用简练的语言标注在文章的空白处,就是做批注;以批注的形式评点课文形式非常自由,可以是对词的品味,也可以是对句、段的赏析,还可以就课文谈阅读感受。本节课我注意批注方法的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

  本课的不足之处

  一、我认为本文时代背景的介绍不够详实。原因在于我对本课的时代背景掌握的不够扎实,今后在教学中我一定多读历史方面的书籍,常言说:“文史不分家”,语文与历史有这紧密的联系,只有了解时代背景,故事发生的社会环境,学生才能很好的理解作者的感情,写作目的、主旨,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今后我一定在闲暇之余多读书,多了解历史,讲有助于精彩的上好每一节课。

  二、本文的作者简介过于简单。

  对作者光未然生活的战争年代,了解甚少,尤其是对生活中繁荣昌盛的新时代的少年,对祖国那一段*本侵略的历史,对日本在*的粗暴侵略践踏的历史没有感受,所以有也不能很好的理解作者的感情。本课对作者只是常规的介绍,内容简单。

  总而言之,本节课是一节随堂课,没有经过精雕细琢,没有经过精心打磨,是一节实实在在的课堂,是一节有优点也有缺点的课,备课过程也没有面面俱到,也有设计不合理的地方,但是细细想来,还是优点大于缺点,成功多于失败,总结出来,以便今后吸取经验,弥补不足。

语文黄河颂教学反思2

  欣赏《黄河颂》音乐,以雄壮激越的音乐演唱和朗诵来感染、调动学生。

  让学生自己介绍光未然和这首歌词的写作背景,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诗中的情感。

  师配乐范读课文后,按序曲——主体——尾声的思路指导读。让学生在读中,体验诗中激情。

  在读中赏析诗歌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思考你认为哪些诗句直接描写了黄河的英雄气魄,而哪些诗句又集中地赞颂了黄河所代表的民族精神?

  2、“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三次,读法是否一样,为什么?

  3、文章结尾应带着怎样的情感去读,为什么?

  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然后讨论、交流,再总结。

  在对内容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朗读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激情,读出诗中的豪迈气概。明确读中应注意的问题。

  最后师生配乐合作读,展示成果,感受爱国豪情。

  我认为这节课成功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导入新课时的音乐做到了渲染气氛,调动情绪的作用,学生带着热情走进课文,所以学习效率高了。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们对于音乐的体验,是一种心灵的感受,而对于一般的文学作品,却未必能产生心灵上的共鸣。《黄河颂》音乐壮阔、热情、深切,表现了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歌颂了黄河气势宏伟,历史源远流长。学生听后,激情澎湃,情不可遏,在其中激越飞腾,在其中濡染陶冶。

  2、学生了解了歌词的写作背景,一种爱国豪情油然而生,所以情绪高涨,使课堂上多了一此豪壮气概。

  3、学生带着激情诵读,加深了对歌词的理解,而对歌词的理解又反过来使诵读显得更有感情。美读现代诗,首先必须把握其思想内容,根据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语速。《黄河颂》唱出黄河的雷霆万钧之势,奔腾咆哮之声,更写出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联系时代特征,读出激昂、雄健、悲壮!再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读出诗歌的韵味。形式灵活多样,教师范读,学生个别读、分组读、齐读……

  从这节课的成功可以想到,课堂效率的提高,最重要的还是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觉主动的学习效率最高。

  我认为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在读文时对作品的主旨把握和文中个别语句、词语的引申义挖掘深度不够。当然,还有很多缺点,希望广大同仁指出。

语文黄河颂教学反思3

  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

  本文是一首抒情性很强的诗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热爱黄河、保护母亲河的情感音乐电视的情境。教师饱含感情的诵读感染,学生自由诵读的情感体验无不在潜移默化之中给学生以情感熏陶。如果每节课教学都能关注学生情感的影响,长此以往,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将有着重要的作用。

  抓住关键词,结合语境来体悟情感很重要。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环境,提供便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学生对“摇篮”“屏障”“臂膀”等关键词的理解与分析以及对民族精神的个人理解是师生之间的思想碰撞,这种交流,有利于师生间语文知识的积累及语感的迁移并形成一种共有的语言文化心理,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但是作为诗歌的教学这节课在朗读教学的处理不够深入。

  虽调动了学生的主观感受和体验,让他们在自身的朗读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情感和理解。但还应抓住课题中的“颂”和课文内容中的“赞”来组织,重要的是读出“赞”“颂”的语气,这可以从关键的词、短语式的.句、呼告语以及层意的把握等方面来训练。


《红旗颂》教学设计3篇(扩展6)

——《竹颂》教学反思3篇

《竹颂》教学反思1

  同学们在学习拓展阅读课文《竹颂》时,按照自读、齐读、质疑、探究、小节、背诵的要求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很快进入了质疑阶段。一位同学首当其冲,提出问题:“请问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想赞美竹的什么?”话音刚落,便有好几只手高高举起。我说:“不急,知其然,还得知其所以然。你们还要找出答案的依据。”小手放下了,眉头皱起来了。短暂的沉默之后,一位女同学自信地举起了手。她回答道:“请同学们看第3自然段的最后。‘在盛夏的烈日下,你又给人们送出暑天的凉风。’我觉得这里赞美了竹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同学们频频点头。在她的带动下,又有几只小手举起来了。大家在探究中总结出来,这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赞美了竹的"无私奉献、坚毅刚强、纯洁朴素以及坦直忠诚等品格。

  紧接着,一个同学提出了一个让大家眉头打结的问题:“课文中有一句话‘清新的晨雾里叮咚的泉水声,和那鸟儿悠扬的叫声,我的心消融在无边的沉静中’。既然说是沉静,为什么又有泉水声和鸟鸣声呢?这是不是有点自相矛盾呢?”相比之下,这个问题有了难度和深度,挑战性更大了。在思索过程中,一位同学说:“我来试试解答这个问题吧。我认为,泉水声和鸟鸣声给人一种听觉上的美的享受,而无边的沉静则是一种心灵上的美的感受。两者不但不矛盾,而且非常的和谐。”同学们听了频频点头,眼里流露出钦佩的神情。这个聪明的小家伙真像个小哲学家,解释得特别有韵味,我也禁不住颔首微笑。接着他的话,我在黑板上书写了“幽静”两个字。我问:“在山谷里,是不是只有一点声音都没有才叫做幽静呢?”大家马上否认,有的说:“山间的幽静应该有鸟声的点缀。”有人马上补充:“还有山泉的叮咚声,风声、雨声、虫鸣等都可以加强幽静的感觉。”

  “对呀!”我进一步引导大家理解这个词的深意,“你们还记得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个名句吗?一个‘敲’字,让夜显得更加宁静,使意境变得更加幽美。所以,动与静有时并不矛盾,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在课文中,以动衬静,更显出竹林的幽静给人带来的那种沉静美好的心境,让人更加的流连忘返啊。”同学们认真听着,若有所思的表情中显现出了领悟和神往的的神态。

  接下来的课堂,你问我答,你悟我思,同学们时面眉头紧蹙,时而互为补充,教室里一会儿沉静无声,一会儿辩论激烈,气氛非常的好。看着他们专注投入的神态,我不禁欣慰地笑了。有时候,放手就意味着放飞智慧,放飞想像,放手就意味着更好的把握啊。

《竹颂》教学反思2

  同学们在学习拓展阅读课文《竹颂》时,按照自读、齐读、质疑、探究、小节、背诵的要求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很快进入了质疑阶段。一位同学首当其冲,提出问题:“请问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想赞美竹的什么?”话音刚落,便有好几只手高高举起。我说:“不急,知其然,还得知其所以然。你们还要找出答案的依据。”小手放下了,眉头皱起来了。短暂的沉默之后,一位女同学自信地举起了手。她回答道:“请同学们看第3自然段的最后。‘在盛夏的烈日下,你又给人们送出暑天的凉风。’我觉得这里赞美了竹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同学们频频点头。在她的带动下,又有几只小手举起来了。大家在探究中总结出来,这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赞美了竹的无私奉献、坚毅刚强、纯洁朴素以及坦直忠诚等品格。

  紧接着,一个同学提出了一个让大家眉头打结的问题:“课文中有一句话‘清新的晨雾里叮咚的泉水声,和那鸟儿悠扬的叫声,我的心消融在无边的沉静中’。既然说是沉静,为什么又有泉水声和鸟鸣声呢?这是不是有点自相矛盾呢?”相比之下,这个问题有了难度和深度,挑战性更大了。在思索过程中,一位同学说:“我来试试解答这个问题吧。我认为,泉水声和鸟鸣声给人一种听觉上的美的享受,而无边的沉静则是一种心灵上的美的感受。两者不但不矛盾,而且非常的和谐。”同学们听了频频点头,眼里流露出钦佩的神情。这个聪明的小家伙真像个小哲学家,解释得特别有韵味,我也禁不住颔首微笑。接着他的.话,我在黑板上书写了“幽静”两个字。我问:“在山谷里,是不是只有一点声音都没有才叫做幽静呢?”大家马上否认,有的说:“山间的幽静应该有鸟声的点缀。”有人马上补充:“还有山泉的叮咚声,风声、雨声、虫鸣等都可以加强幽静的感觉。”

  “对呀!”我进一步引导大家理解这个词的深意,“你们还记得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个名句吗?一个‘敲’字,让夜显得更加宁静,使意境变得更加幽美。所以,动与静有时并不矛盾,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在课文中,以动衬静,更显出竹林的幽静给人带来的那种沉静美好的心境,让人更加的流连忘返啊。”同学们认真听着,若有所思的表情中显现出了领悟和神往的的神态。

  接下来的课堂,你问我答,你悟我思,同学们时面眉头紧蹙,时而互为补充,教室里一会儿沉静无声,一会儿辩论激烈,气氛非常的好。看着他们专注投入的神态,我不禁欣慰地笑了。有时候,放手就意味着放飞智慧,放飞想像,放手就意味着更好的把握啊。


《红旗颂》教学设计3篇(扩展7)

——《黄河颂》优秀教学设计3篇

《黄河颂》优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2、提高朗读诗歌的能力。

  3、理解歌词大意。

  【教学重点】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诵课文。

  2、理解歌词大意。

  【教学难点】

  《黄河颂》语言上的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

  一、欣赏:让我们静静地听

  1、背景介绍:

  早在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的新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希望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用以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1939年,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到了黄河岸边,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本文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部《黄河颂》。

  (板书课题)

  2、作家作品: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后辍学。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二、诵读:让我们朗朗地读

  1、朗读要求:

  学习这首诗歌,我们首先要学会朗读,像诗人一样热情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大家想一想,我们朗读诗歌应注意些什么?

  ⑴ 要注意感情,语音和停顿。歌词与朗颂词之间要有较长的停顿。

  ⑵ 要读出“赞”“颂”的语气,可以从关键的词、短语式的句、呼告语以及层意来把握。

  ⑶ 还有一些动词要重读,如:“掀、奔、劈”读出赞颂之情。

  ⑷ 文章最后两句充满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⑸ 感情要深沉、悲壮。

  2、朗读提示:

  ⑴ 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⑵ “我站在高山之颠,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⑶ 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

  ⑷ 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3、朗读练习:

  下面让我们高声地朗读起来,读出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⑴ 学生自由朗读。

  ⑵ 推荐同学读一读。

  三、品析:让我们细细地品

  1、思考质疑:

  读出气势,读出诗人要表达的感情,我们还要更深刻地领会诗的内涵,下面先给大家两分钟时间认真思考,通过读诗歌:

  ⑴ 你读懂了什么?

  ⑵ 你还有哪些疑问?

  (出示思考题)

  2、合作探究:(分小组讨论)

  ⑴ 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⑵ “澎湃”、“狂澜”、“宛转”、“屏障”等词语向我们展示了黄河的伟大气势和独特的特征。为什么把″黄河″比作中华民族的摇篮?

  ⑶ 标题中最关键的字是“颂”,表明整篇诗歌都在对黄河进行赞颂。为什么在演唱前安排一段朗诵词?

  ⑷ 作者借对黄河的描绘歌颂,表达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之情。诗歌最后两句为什么重复?

  ⑸ 诗歌对黄河的赞颂部分,它用“啊,黄河”把它分为了三个层次。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民族的屏障”说它有“千万条铁的臂膀。”

  ⑹ 这首诗是属于风格豪迈的诗歌,而我们曾经学过的何其芳的《秋天》、郭沫若的《静夜》是属委婉含蓄的。在赞颂黄河之前为什么还要“望”黄河呢?

  ⑺ 诗歌中黄河的惊涛澎湃的磅礴气势。为什么最后一段要与中华儿女联系上呢?

  ⑻ 如何把握《黄河颂》语言上的特点?

  (师生共同讨论解答)

  3、教师明确:

  ⑴ 诗人从黄河的自然特点、黄河的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

  ⑵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是在黄河流域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黄河养育了世代炎黄子孙。所以称它为“摇篮”。这是一个喑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表达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⑶ 演唱前安排一段朗诵词的目的是引起听众的注意,知道是歌唱黄河的歌。前面的朗诵词交代演唱主题,确定演唱基调,有“引言”的作用。

  ⑷ 最后两句是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这里用反复起强调作用,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也表达了必胜的信心。

  ⑸ 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这三方面歌颂了黄河。诗中类似于此的比喻还有两个“民族的屏障”“千万条铁的臂膀”分别是从黄河的地势特点和自然特点作喻,肯定了黄河的保卫作用和激励中华民族斗志的作用。

  ⑹ 在赞颂黄河之前先“望”黄河,是不是先描写,再歌颂﹖作者在歌颂黄河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望”中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像,条理清楚,章法严谨,为后面的歌颂作了很好地铺垫。

  ⑺ 联系时代背景,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的写作目的,就是要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抗日救国。诗歌最后道出的是作者的写作目的。

  ⑻ 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自由奔放并且错落整齐。在韵脚上,隔二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同时,十分注意刻画黄河形象,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等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四、颂扬:让我们美美地说

  1、说话练习:

  学习黄河的伟大与坚强,号召中华儿女奋起抗争,这确实是作者的心声,读到这,我们都会热血沸腾,并将保卫祖国作为至高的誓言,下面让我们以“作者写黄河,就是写 ”的格式面对黄河说一句心中的誓言,以此颂扬伟大的黄河吧。

  例如:

  ⑴ 作者写黄河,就是写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儿女因为你而骄傲自豪!

  ⑵ 作者写黄河,就是写黄河的苦难史就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

  ⑶ 作者写黄河,就是写黄河是我们伟大的母亲河!

  ⑷ 作者写黄河,就是写黄河以她不朽的流淌,构筑成中华民族的主动脉。

  2、共同赞颂:

  我们永远以黄河为自豪,让我们再来一起朗读诗歌,共同赞颂黄河,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3、课堂小结:(激昂、深情地):同学们,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强大到无人敢欺侮。我们今天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坚强,为使我们民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课后作业】

  1、掌握字词:

  ⑴ 给下列字注音:

  巅( ) 澎( )湃( )

  澜( ) 宛( )

  ⑵ 理解下列词语在文章中的意思: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狂澜:巨大的波浪。

  宛转:弯弯曲曲地流过。

  屏障:象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2、古今中外,以歌颂自然山川为题材的诗歌,有很多,请同学们自己搜寻一些,并试着模仿,也写一首小诗。

《黄河颂》优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感受黄河悠久的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反复朗读诗歌,揣摩意蕴丰富的语句,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并用相应的感情朗读出来。

  3、深刻感悟黄河的英雄气概,感受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及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美读诗歌,揣摩意蕴丰富的语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揣摩意蕴丰富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课堂上乐于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黄河颂》这首诗歌潜藏着一定的民族文化内涵,需要学生用心品悟与积极交流,否则就会造成学生对诗歌要旨的把握片面、肤浅甚至偏向。因此,宜将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设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激励祖国儿女为保卫黄河而战的思想内涵,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质疑、讨论、交流自己的阅读见解;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感,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看黄河、导入诗境:

  1、设问:同学们,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历来为人们所歌咏。大家到过黄河,看过黄河的美景吗?老师先带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黄河的壮观景象。

  2、观看视频、配乐解说:(黄河视频、黄河颂伴奏音乐)

  这就是黄河。黄河以它雄浑的气魄、高远的形象入诗入画入曲。人们歌咏它,因为它古老,它孕育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它厚重,它本身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在上个世纪,*主义军队的铁蹄践踏着中华大地,民族危在旦夕。黄河就以它磅礴的力量,激励着她的儿女们,奔赴抗战前线。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光未然所写的诗歌——《黄河颂》,去感受他那澎湃激昂的黄河情、爱国心。

  二、颂黄河,读懂诗意:

  1、自由读、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停顿。

  2、诵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大意,思考:(时间2分钟)

  (1)诗由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组成,朗诵词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2)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3、自学反馈、提问、明确:

  (1)抓住朗诵词中的关键词:英雄的气魄、民族精神、赞歌,明确朗诵词的作用:提纲挈领地概括出歌词的内容,引出下文的歌词。

  (2)诗人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

  小结学习方法:抓住关键词,理解诗意。

  范读:要求听老师是如何安排停顿、处理好重音、调控好速度、把握好语调。

  齐读朗诵词:要求:对下文起关键作用的词语要重读。

  (设计目的:通过通读全文,理解课文深刻内涵。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促使学生去探究去思考,从而引导学生在自读中求得对诗歌的.初步理解。)

  三、悟黄河、美读诗歌:

  1、快速浏览歌词部分,根据朗诵词的提示,划分歌词层次。

  绘黄河颂黄河抒壮志

  过渡:我们学习诗歌不仅要理解它的内容,而且要抓住关键词来揣摩体会作者的情感。并用相应的感情朗读出来。用我们领悟到的方法,学习歌词部分。

  2、绘黄河部分应该抓住哪些关键词读出感情呢?

  (1)自学指导一:悟黄河、美读诗歌

  自学内容:反复朗读绘黄河部分,选取自己喜欢的句子朗读并结合诗歌内容分析朗读的方法。

  自学方法:抓住关键词语,理解歌词的含义,结合语境体悟感情,并用相应的感情朗读出来。

  (2)自学反馈、提问归纳朗读指导:

  “望”统领下文,停顿稍长。

  动词:掀起、结、奔向、劈成:表现了黄河的力量之大。

  “澎湃、万丈狂澜”:要重读,用语气表现黄河一往无前、气势磅礴的气势。

  宛转、九曲连环:表现了黄河外形的特点,用起伏的语气表现出来。

  “从昆仑——”语速加快,其中“奔”、“劈”要重读,读出雷霆万钧的气势,表现黄河的伟大力量。

  (3)自由揣摩、指名朗读、齐读这部分内容

  3、颂黄河部分应该抓住哪些关键词语朗读呢?

  (1)自学指导二:“颂黄河”三个层次分别写了哪些内容,从哪些关键词语可以看出来,应该怎么朗读?4人一小组展开讨论。

  (2)自学反馈、提问归纳朗读指导:

  读出三层不同的情感与气魄:

  是摇篮,舒缓深沉。

  是屏障,坚强有力。

  是臂膀,高亢激昂。

  三个层次语气逐渐地增强,感情在逐渐地加深。

  (3)师范读、分层次指名读、学生评价、齐读。

  4、抒壮志部分代表中华儿女发出要向黄河学习的誓言,要读得铿锵有力。

  5、朗读指导小结:全诗应读出国难当头,中华民族正处于危机之中的悲壮情怀,读出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

  6、四人一小组分层次分内容展开朗读交流,分别做出评价。(时间5分钟)

  7、全班分层次合作表演朗读。

  8、小结: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读,要投入自己的感情,全身心的投入,还要读好关键词,这样才能把诗篇,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设计目的:朗读是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走向作者,与作者对话交流进行心灵碰撞的过程,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朗读中,一方面是课文的丰富内涵对学生熏陶、感染,另一方面是学生以自己的全部经验对课*出多元反应。因而,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强语感,发展语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始终保持主动参与的角色意识,激发他们根据课文内容,感受诗人情感的变化,从而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读好诗歌。)

  四、说黄河、拓展诗趣:

  面对祖国大好河山,历代文人写过不少关于黄河的诗句,你知道哪些?

  (设计目的:抓住本课关键词语,拓宽知识面,积累有关语句)

  小结

  古往今来,黄河以雄壮的气势,奔腾在*大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今天我们学习的《黄河颂》,是著名诗人光未然与音乐家冼星海合作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二章歌词。“黄河大合唱”共有8个乐章:《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黄河大合唱》一共八个乐章,其中的《黄河颂》、《黄水谣》和《保卫黄河》流传最广。最后我们一起来欣赏歌曲,再次感受作品中的爱国感情。(播放歌曲黄河颂视频)

《黄河颂》优秀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1、 提高朗读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

  教学方法:

  朗读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请一两个学生谈谈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

  二、感性认识:师生共同欣赏黄河照片和录象

  三、激*感:请一两个学生谈观后感

  四、朗读诗歌

  1、学生齐读诗歌

  要求;了解诗歌内容,读准字音,揣摩诗歌要表达的情感。

  2、学生各自选取感兴趣的部分反复练习朗读。

  要求,读出感情,语音清晰,准确。

  五、朗读交流

  请一两个学生选取感兴趣的部分在课堂上读给全班同学听,并请大家讨论如何读出感情。发言者也可以通过自己朗读来表达意见。

  提示:

  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1、“我站在高山之颠,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2、“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3、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六、内容研讨

  1、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歌颂黄河,在歌颂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你觉得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一往无前,无坚不摧)

  2、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提示: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这三方面歌颂了黄河。

  3、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提示: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

  七、再次朗读

  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齐读诗歌,共同赞颂黄河,赞颂伟大的中华民族。

  八、结束语:

  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强大到无人敢欺凌。美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在用各种方式来欺负我们。所以,我们今天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红旗颂》教学设计3篇(扩展8)

——光未然《黄河颂》教学反思3篇

光未然《黄河颂》教学反思1

  《黄河颂》是光未然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作品,那是一个民族生死存亡悬于一线的危难年代。诗人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站在象征民族气节的黄河面前,面对黄河的磅礴气势,写下的诗歌,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就自然地会与民族命运联系到一起。世人借黄河歌颂我们中华民族顽强奋斗的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上课时,我用大屏幕播放黄河的视频,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感受黄河伟大的气魄,接着听课文录音学习这首诗歌。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诗歌,情感的品味是诗歌学习的重点所在,我让大家研讨这首诗的感情基调,语调和节奏,重点研讨三个“啊,黄河”部分,区分这三个部分的感情基调和语调,读出语气,俗话说:言为心声,一样的句子用不同的语气读出来,表达的意思就不相同。诗歌的朗读语气得揣摩准确。《黄河颂》句式整齐,相同句式重复多处,但所表达的意思却是有所不同的。三个“啊,黄河!”所表达的语气是有所不同的:豪迈—赞美—激昂。采取的方式是个别读,两两对读,分组读,齐读等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悟“文化的摇篮”、“铁的臂膀”、“英雄的体魄”、“民族的屏障“的深刻含义,理解了诗人保卫黄河的雄心。

  在描写黄河的部分,我让学生知道要抓关键词,“奔”、“掀”、“劈”、“滚滚”、“狂澜”等等都展现黄河的气势力量之美。“品”与“读”本就是可以自然融合的。在这个环节中,我与全体学生对读,体会黄河一泻千里不可阻挡的气势。

  在迁移阶段,我设计了《我爱你*》的视频,让同学配乐朗诵这首歌词,也是采取对读的形式,感情得到升华,激发热爱祖国的感情。

  这节课不足之处是,先品读了赞黄河部分,接着又回过头来品读描写黄河的句子,顺序颠倒。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学设计应放在第一位。


《红旗颂》教学设计3篇(扩展9)

——《黄河颂 》教学设计 (菁选2篇)

《黄河颂 》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2、提高朗读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

  请一两个学生谈谈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

  感性认识

  师生共同欣赏黄河照片和录象

  激*感

  请一两个学生谈观后感

  朗读诗歌

  1,学生齐读诗歌

  要求;了解诗歌内容,读准字音,揣摩诗歌要表达的情感。

  2,学生各自选取感兴趣的部分反复练习朗读。

  要求,读出感情,语音清晰,准确。

  朗读交流

  请一两个学生选取感兴趣的部分在课堂上读给全班同学听,并请大家讨论如何读出感情。发言者也可以通过自己朗读来表达意见。

  提示:

  1、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颠,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内容研讨

  1、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歌颂黄河,在歌颂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你觉得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

  么特点?(一往无前,无坚不摧)

  2、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提示: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这三方面歌颂了黄河。

  3、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提示: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再次朗读

  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齐读诗歌,共同赞颂黄河,赞颂伟大的中华民族。

  结束语

  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强大到无人敢欺凌。美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在用各种方式来欺负我们。所以,我们今天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黄河颂 》教学设计2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研评析;《黄河颂》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刘泽林;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黄河颂》;(本文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注意节奏,提高朗读诗歌的能;

  2.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积累词汇、语句;

  3.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培养学;二、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辅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研评析

  《黄河颂》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

  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黄河颂》。

  (本文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注意节奏,提高朗读诗歌的能力。

  2.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积累词汇、语句。

  3.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方式: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朗读,探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黄河流域自古就是古文化的发源地,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对这条河流有着深厚的感情。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神?

  2.使用教辅工具。

  播放关于黄河的记录片、展示学生收集的资料。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互相讨论后,由代表来

  介绍黄河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深远关系,更好地了解诗人对黄河的“歌颂”是源于深深的爱国情怀,并可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适当联系诗句,加深理解诗歌内容。

  3.诵读黄河颂歌。

  了解黄河历史能让我们感受到黄河的雄壮、博大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站在高山之巅,代表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我们来一起吟诵诗作,感受那澎湃激昂的黄河情、爱国心。

  4.探究黄河精神。

  诗歌的韵味,伴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情感,敲打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诗歌,探究黄河精神。

  ⑴你认为全诗是写一种气势,还是写一种精

  JIAOXUESHEJIKETANGSHILUJIJIAOYANPINGXI

  ⑵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⑶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诗歌结尾的“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自己的誓言吗?

  5.咏唱黄河歌曲。

  师生齐唱《黄河大合唱》,强化诗歌情感。6.结语。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持了祖国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唱。今天我们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奋斗,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课堂实录

  师:大家知道“中华儿女”又被称为什么吗?

  生:华夏儿女。生:炎黄子孙。

  师:不错。我们身上都流着同样的血。那大家知道我们的祖先最早起源于哪儿呢?

  生:我们是炎黄子孙,炎帝、黄帝部落在黄河流域群居,所以应是黄河*。

  师:你说得非常正确,(多媒体播放黄河照片和录像)早在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黄河以其粗犷、坚强的风骨,纯朴、踏实、热情而真挚的风度,博大的胸怀,奋进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魂。今天我们要体会、吟诵的就是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黄河颂》。

  师:课前已要求大家通过各种方式查阅黄河的历史,请同学们尽展才华,让我们“话说黄河”。说一说你对黄河知识掌握多少。

  生: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流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经我国9个省区。

  师:你真是黄河的优秀儿女,了解了黄河的概貌。

  生:中国现在的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城市:咸阳和西安、洛阳和郑州、安阳和开封、商丘等地都

  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师:你是从城市的角度来说的,很好,这能体现诗中的哪一句呢?

  生(齐读):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生:根据中国历史的记载,中国几代帝王建都均在这黄河流域。*阳(今山西临汾)是尧的都城,舜之都为蒲坂(今山西省永济县西蒲州),禹的都城是阳翟(今河南禹县)。

  师:你对历史颇有研究。

  生:西安的大雁塔、秦始皇陵兵马俑,开封的铁塔、龙亭,洛阳的龙门石窟、白马寺,天水的麦积山石窟,银川的海宝塔,刘家峡的炳灵寺石窟等,宏伟壮观,技艺高超,造型优美,不仅当时举世罕见,就是当今也可称得上世界之奇作珍品。

  师:这都是黄河给我们带来的宝贵财富啊!生:在抗日战争时期,黄河*活跃着广大军民,万山丛中、青纱帐里,到处都有敌后游击队英勇斗争。

  师:黄河发出了怒吼,华夏儿女正在为保卫

  黄河、保卫祖国而战。

  生:老师,可我从一则资料上看到,黄河经常给我们带来灾难和痛苦,如决堤、泥沙淤积等。

  师: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生:我还知道一句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师:谁写的?

  师:著名诗人李白写的。

  大家的发言,让老师再一次感受到黄河的雄壮、博大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无论在哪个时代,黄河都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血脉和精神。

  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站在高山之巅,代表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我们来一起吟诵诗作,感受那澎湃激昂的黄河情、爱国心。

  首先听老师读,同学们将你听到的语气旁批到书上。听完后,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诗或一节诗,说一说应怎样读。

  (师配乐范读,生作点评。)

  师:哪位同学能将你听到的感受说出来?生:我听出“我站在高山之颠,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最有味道。这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字“奔”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师:你与老师真是不谋而合。

  生:最后的那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对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生:我就喜欢读:“啊!黄河!”这一句。(众生笑。)

  师:独特的感受,为什么呢?

  生:这一句在诗中反复出现,说明了这一句最能体现全诗的感情基调,这句读不好,说明体

  会不深。

  师:精辟的见解。那应怎样读呢?生:应充满雄浑豪迈之感。师:好,你来试一试。(生示范读。)

  师:有其雄浑但缺其“颂”的味道。具体来说,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能再读一下吗?

  (生再次读。)

  师:这就很好了。这句诗将歌词主体部分分为黄河“养育”、“保卫”、“激励”了中华民族三个层次。我们分三个小组分别读这三节,比一比,看谁读得更好。

  (由一、二、三小组读,四组的同学评一评。)生:我觉得二组的同学还可以把“巨人、英雄”读重一些,“屏障”读得还要有气势。

  师:说出了关键,你来试一下好吗?(该生再读,同学们自动地鼓掌。)生:三组同学把“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读得急,把“发扬滋长”读得高而长,富有轻重缓急。

  师:你说得太好了,老师的心真的被同学们精彩的发言打动了。让老师与你们合作读一遍,好吗?

  生(齐):好。

  师:就由老师读朗诵词,同学们读歌词。(师生联读。)

  师:诗歌的韵味,伴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情感,敲打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诗歌,探究黄河精神。

  (屏幕出示话题。)

  1.你认为全诗是写一种气势,还是写一种精神?

  2.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3.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诗歌结尾的“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你的誓言吗?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先探究一

  师:谁先来说一说你是怎样体会黄河的气势、精神的?

  生:我觉得“望黄河滚滚”中的一个“望”字,写出了黄河雄伟、广阔的气势,也统领了全诗的内容。

  生:从“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中我感受到了黄河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气势。

  师:你们很好地把握了黄河的自然、地理特征,有没有同学能从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来谈一谈?

  生:“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写出了黄河在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背景,“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身边扮演”,显示了黄河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前进发展。

  师:让我感受到了黄河精神就在中华儿女身上。

  生:“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既是天然的、军事上的屏障,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上的屏障。

  师:你很有见地,理解深刻。

  生:从朗诵词中我知道黄河的精神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师:说得好。

  生:“向南北*,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把黄河比喻成巨人,把黄河勇不可挡的雄伟气势和力量展示出来了。

  生:“一泻千里,浩浩荡荡”中那勇往直前的力量激励着我们民族的发展与飞跃。

  生:诗的最后一节发出了向黄河学习的誓言,将黄河的精神、民族的精神、诗歌的精神融合在了一起。

  师:你比诗人站得更高啊!这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呢?

  生: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

  生: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

  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师:诗歌写了黄河的精神,并且发出了自己的誓言,表达了要以它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坚强。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值得我们学习的黄河精神更是多方面的`,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伟大、坚强”,发出自己的誓言吗?

  生:勇往直前。生:勇敢无畏。生:开拓进取。

  师:说得如此丰富,让我领略了你们的精神和风采。黄河的精神在你们的心里扎下了深根,黄河的精神在你们的身上得到了延续,你们是希望的一代、发展的一代、成功的一代,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咏唱黄河歌曲。

  师: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持了祖国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唱。今天我们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奋斗,振兴

  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下课!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红旗颂》教学设计3篇 《红旗颂》教学设计1 《红旗颂》教学设计1年级

本文标题:《红旗颂》教学设计3篇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gongwenfanwen/2023/0112/208982.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红旗颂》教学设计3篇》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