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计划 >

生态农业工作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2-06-01 13:24:02 | 来源:网友投稿

生态农业论坛心得体会

———生态农业让水更清秀,让山更秀丽!

看到那篇介绍快乐农夫安金磊的文章, 是一种精神享受。

他的对土地和农业的理念, 让人感到焕然一新, "他坚持不用农药化肥 、在田里养杂草和麻雀 ,他对这片土地爱得很深很沉 ...

目前已有18种鸟类在他40多亩土地上吃食、做窝,最多的时候有2000多只燕子,这些鸟除了这里哪里也不去,因为其他地方有农药。他的土地里有大量的蚯蚓,在其他农民忙着翻地播种的时候,他却享受着免耕,因为蚯蚓已经帮他把土地给松了。他的土地上有很多种昆虫,他经常于晚上带着儿子坐到田间,听这些昆虫的鸣叫,在这种天籁之声中沐浴心灵。他说他将土地上生长的一切都看作是现实的存在而不是对立,因而所有的生物都会帮他的忙,让他的劳动成为一种享受.他说:“自己地里差不多有五百多只常住的麻雀,小米成熟以后,又从别的地方飞来很多,它们吃了17天,突然就不吃了,来做客的麻雀飞走了,本地的麻雀改去吃棉花地里的虫子,我这才把它们吃剩的收了回来”。“麻雀做麻雀该做的,小草做小草该做的,青蛙做青蛙该做的,我们就做我们该做的。土地有它自己的一套循环方式,只要每一部分都做好自己的本分,自然就可以长出很好的庄稼”。

对草的态度, 他也和别人不同些, “不用锄的特别干净,一方面是其实也做不到完全清除,另一方面小草在田里本身也参与着土地的循环。只是把在麦田里长出来的一种麦蒿除掉就是了。安金磊又说:“人怎么可能完全了解植物的需要呢?有时候我看到那些机械化栽种的麦苗在田地里排着整齐的队伍等待被人施化肥,施除草剂,就觉得它们很可怜。”

读了他的生态农业的思路, 觉得真的很神奇, 他的血液里, 已经溶入了人和自然, 协调一致, 无为而治的精神, 真的很佩服.他还说:" "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人从来都不是土地的主宰,也不是所有在‘土地之上’和‘土地之下’的生物的主宰。我觉得我其实就是一个‘协调人’的角色。地里的蚯蚓可以防止土壤板结,喇蛄吃植物根茎可以帮庄稼间苗,青蛙吃地面上的虫子,鼹鼠又控制着喇蛄的数量”安金磊一边说一边随手从地里拔起一棵黑豆的根茎给我们看:“这上面突起的部分就是固氮菌,它可以帮助黑豆从土地里获取营养。”

由此, 我就想到了我们农协的生态农业主题论坛, 论坛, 就好比是土地, 而我们都想在论坛上, 长出肥沃的智慧庄稼来, 而管理一个论坛, 也好比是人在种庄稼。人, 从来都不是土地的主宰, 是一个协调人, 我觉得, 是很有启发性的,

而论坛上各种各样的所谓乱七八糟的杂草, 是应该怎样来处理呢? 地里的蚯蚓可以防止土壤板结,喇蛄吃植物根茎可以帮庄稼间苗,青蛙吃地面上的虫子,鼹鼠又控制着喇蛄的数量, 呵呵.所以, 看看那些个别扭的家伙们吧, 他们给吃虫子的青蛙, 带来了食物, 而青蛙, 又可以活跃水田, 喇蛄们很坏, 可是他们又能够帮助, 间断那些似是而非的佛法, 鼹鼠的存在, 又可以控制喇蛄不要太多,

所以, 生态农业, 也可以帮助我们, 启迪我们, 办一个生态网站, 大家都互相共生存, 又互相制约,

难道, 生态的概念, 不比简单的你好我坏, 更优么?!

2010年12月10日,西南林业大学农村发展协会举行了“生态农业主题论坛”,首先是各个参加的组织代表发言,然后就是发表对生态农业的认识,对此展开讨论,每个部门都有自己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但总是围绕“生态”二字。在这次论坛中我了解到了许多。

对此,我针对自己的想法谈谈生态农业:生态农业,简单地说,就是在良好的生态条件下所从事的“三高农业(高产量、高质量、高效益)”。它不单纯地着眼于当年的产量,当年的经济效益,而是追求三个效益(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使整个农业生产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把人类梦想的“青山、绿水、蓝天、生产出来的都是绿色食品”变为现实。

据了解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上一些农业发达国家出现了生态农业,引起了各国普遍重视,且发展势头很快,大有不可阻挡之势。欧洲生态专家威利·德沃尔德预言,由于欧洲经历了可怕的“疯牛病”,在

5、6年内全世界的生态农业(或有机农业)将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估计生态农业产品将会比现在增长10%。

生态农业是伴随着整个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一种全新农业,是指利用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转换定律和生物之间的共生、互养规律,结合本地资源结构,建立一个或多个“一业为主、综合发展、多级转换、良性循环”的高效无废料系统。它是农业系统工程结构中的重要系统之一,是搞好“人地粮”和“水土肥”平衡的重要内容。例如,近年来各地推广的多种经营内容的“垄稻沟鱼”、“垄稻沟蛙”、“垄稻沟虾”、“瓜菜鱼”等。我市20年前在部分村建立的“养殖业—沼气—种植业”循环模式,以沼气建设为纽带,畜牧业(主要是养猪)、沼气互相促进,沼液、沼渣又促进种植业(主要是粮食、水果)的发展,这是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为了搞好生态农业建设,一方面要注重总结与推广我国传统农业中适于生态农业的经验和做法,比如:合理轮作、种植绿肥、施用有机肥、横坡打拢、修建水平横田等等。这些都是广大农民十分熟悉并且愿意接受的措施;
另一方面,要加紧研究与大力推广先进的生态农业新技术,如:为了减少白色污染而研制的光解膜、生物农药、生物化肥、秸秆还田、节水灌溉等等。实践表明:在生态农业建设中,只有两个方面的措施结合起来了,效果才能更好。

生态农业可以说是个顶天立地的大农业。因此,要完成这项十分繁杂而又艰巨的任务,必须坚持“农林牧副渔并举,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的原则,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搞好建设规划,因地制宜地推广不同类型的生态农业建设模式。实践表明,不管哪种生态农业模式?都要突出抓好三大主体措施,这就是采用生物措施(如:植树、种草、增种绿肥等),工程措施(如:大江大河治理,在坡耕地上修水平梯田等),耕作栽培措施(如:合理轮作、深松少耕、横坡打拢、秸秆还田、增施农肥等)。这三大主体措施是相辅相承,缺一不可的。

据报道生态农业是由英国M.K.沃辛顿于1981年提出。他认为生态农业是生态上低输入、自我维持、经济上可行的小型农业系统,旨在对环境不致造成明显改变的情况下具有最大的生产力。其基本要求包括:作物营养和能量的自我维持;
物种的多样性;
净生产量高,能效率高,经营规模小,经济上有生命力等。我国有不少学者认为,生态农业是依据农业生态学原理建立的农林牧副渔诸业彼此结合而又各有侧重的多样性生产结构,目的在于使初级生产沿着营养级进行多层利用和多次利用,从而达到较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如现今我国农业生产实践中涌现的农牧型系统、农牧渔型系统、农渔型系统、农林型系统、林牧型系统等。

生态农业有着整体性、高效性、平衡性和循环性等特点,我坚信随着传统农业生产力的限制以及工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对生态农业的了解将会越来越广泛,我们的论坛会给人们带来全新的意识。

通过这次论坛,我也增进了对农业的认识,我将尽我的能力向广大人民推广生态农业,让更多的人了解生态农业。同时希望西林农协的发展得到更多人得支持。

——杨正发 2011年11月7日

2019年农业工作心得体会-范文汇编

农业农村的经济要新的提升点,增长点,除应对好入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遵循自身的发展规律外,应把着力点放在五化上。下面是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2017年农业工作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2017年农业工作心得体会篇1

令世界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1月8日在北京隆重开幕,举国欢庆,同看开幕式盛况。作为一名多年的基层农业工作者,在收听收看了胡锦涛总书记的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后,激情澎湃之余,也对我县现代农业建设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十八大报告中强调:继续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将我县现代农业建设现状与十八大报告结合起来,得到以下几点体会:
首先,建设现代农业,必须构建集约化生产体系。

现代农业建设,要求标准化生产、要求机械化生产,要求利用新模式、新技术,而这些条件,是我们传统意义上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模式所肯定不能解决的问题。在这种现状下,我们必须在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适时引导土地流转工作,使土地等农业资源合法向有能力的经营大户集中,包括种植、养殖大户,为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经营创造条件。在此基础上,发展标准化生产,逐步构建起集约化生产体系。

其次,建设现代农业,必须夯实生态农业基础。

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保证粮食稳产增产的同时,必须在生态农业上狠下功夫。既要在引进培育优新品种上下功夫,又要发展有机农业,既要搞好常规生产,也要探索高效环保的农业生产模式。比如大米生产,在做好常规品种生产的同时,也要发展富硒米、富钙米等特种米生产;在做好常规生产模式的同时,也要发展稻田养鱼、稻田养蟹等立体种养,从而促进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的快速形成。

再次,建设现代农业,必须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要发展现代农业,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重中之重。一方面是要强化硬件装备。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强中低产田改造,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加强科技示范区、示范园建设。另一方面是要提升软件水平。健全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站,健全产品质量安全服务体系,确保现代农业健康发展。

第四,建设现代农业,必须走产业化道路。

所谓农业产业化,就是用工业管理的理念抓好农业生产,可以说,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产业化。建设现代农业,必须根据自己的地方特色,找出优势所在,培育出自己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在此基础上,利用政策和技术扶持、帮助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不断壮大农业龙型经济,带动产业结构全面升级,从而给当地的现代农业建设带来活力。

总之,在收听收看了十八大报告后,感觉到建设现代农业,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历史使命,同时,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农业工作的论述,也为我们指明了现代农业建设的方向。形势逼人,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囿有守成,裹足不前,没有出路,作为一名基层农业工作者,我将在十八大报告精神的指引下,统一思想,鼓足干劲,趁势而上,为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17年农业工作心得体会篇2

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长期奋斗目标。党的xx大提出要建设现代农业,今年的中央1 号文件系统部署了建设现代农业各项工作,党的xx大再次强调发展现代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充分显示了党中央对建设现代农业的高度重视。实践证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是顺应世界农业发展普遍规律与发展趋势、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发展农业生产力为中心,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途径。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必须科学把握中国国情。我国农业发展在资源禀赋、经济社会结构、任务要求等方面有着独特的国情。从资源状况看,人多地少,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从任务要求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主要农产品供给的压力越来越大,农业还要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发挥多种功能;从体制环境看,我国长期存在城乡二元体制,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很深,农业发展正处于体制转轨和结构转型阶段,城乡统筹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从经营方式看,农户生产经营规模小而分散,农户数量庞大,农业组织化程度低;从生产力水平看,农业生产力水平整体较低,各地资源禀赋、发展水平等千差万别,农业生产力水平的多层次性和不平衡性十分明显;从国际竞争看,我国农业发展既有后发优势,又面临一些挑战,相对其他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我国可利用的调控农业进出口的政策空间很有限,国际竞争压力巨大。

针对我国农业发展的现实条件和状况,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应该牢牢把握住几条基本原则。一要坚持以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为前提,发挥农业的多种功能。要始终不渝地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坚定不移地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首位,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同时重视发挥农业的社会稳定功能、就业与增收功能、生态保护功能、观光休闲功能以及文化传承功能等。二要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着力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必须始终坚持家庭承包经营不动摇,在此基础上着力推进农业经营形式创新,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强化社会化服务,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提高农业组织化水平。三要坚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要把加快科技进步放到更为突出的位置,加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大力提高农民吸纳和应用科技的能力,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循环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的效益和竞争力。四要坚持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建立健全保障农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要加快消除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加大农业政策支持力度,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五要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积极探索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不同模式。

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一篇大文章,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历史任务。我们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时代的高度,按照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要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副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主要目标;坚持不懈地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着力强化现代农业的政策支撑、科技支撑、设施装备支撑、人才支撑、服务支撑和体制机制支撑,拓展农业功能,深化结构调整,构建和优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努力走出一条保障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推进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017年农业工作心得体会篇3

农业农村的经济要新的提升点,增长点,除应对好入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遵循自身的发展规律外,应把着力点放在五化上。

一、经营产业化。产业化经营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村工业化的要害环节。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是着力发展一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关联度高的具有较强产业拉动和辐射带动作用。经过近几年实践,我们探索出四种产业化经营模式:一是龙头牵动型。二是市场拉动型。三是主导产业带动型。

二、农民组织化。农业的现代化,首先应是农民的组织化。发展各类民间专业协会,提高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是实现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相对接的必由途径。

三、农业市场化。传统的旧有的治理方式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农业经济发展。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是目前发展各类经济的基本原则和特征之一。为此,我们进一步创新机制,改革传统的治理方式,用市场化的理念和方法来发展农业。一是发展股份农业。二是四荒开发推向市场,推进规模经营。三是多形式改制水利设施。

四、生产科技化。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及其向现实生产力的迅速转化,已成为经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提升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的决定性因素。

五、产品品牌化。品牌是农产品进入市场的准入证,名牌是农产品打入市场的绿卡。发展特色产业必须走品牌化之路。我们积极实施品牌战略,以标准育品牌,以质量创品牌,以品牌争市场。

科学发展观对农业的指导意义:

一是促进理念的转变,突破传统农业的思维,用工业的理念来抓农业,把现代科技、现代管理、现代设备注入到农业生产过程,实现农产品的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

二是指导实践,在农村经营制度的完善的实践中,要让农民充分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最大限度地获得土地提供给农民的收入;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要让农民依托区域资源,发展最有保障和支撑作用的优势产业;在新型农民构建的实践中,要多渠道、多层次地培训农民,既要培训农业技术,让农民当好农民,又要培训非农业技术,转移输出农民,让农民不当农民。

三是规范行动,要以科学发展观来规范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优势产业布局、农技推广应用、新型农民培训、科技进村入户、产品加工增值等一切行动的出发点都要贯穿科学发展观。四是创新机制,重点是要创新农业的投入机制,整合农业项目,围绕产业实施项目,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吸引农业龙头企业入住发展现代农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

农业工作心得体会

【篇1:农村工作心得体会】

农村工作心得体会

孩提时在农村生活长大,毕业后又到了乡镇参加工作,小时候对农村生活很熟悉,长大后对农村工作很陌生。回忆往日,对比今朝,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平都已发生巨变;
观天天蓝,看地地绿,人民的生活环境日新月异。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在悄悄地发生着巨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技能、价值观念等等都在随之而变,所以在农村中的工作方法也得随之而改,得与时俱进。工作过程有快乐的时候,也有艰苦的时刻。就个人感觉来说,本人对农村工作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正确处理干群关系,牢固树立为民服务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党的根本宗旨。要实践这一宗旨,首先要确立好农民是农村工作的主体这一基本概念;
也就是说,农村党员干部的工作就是要紧紧围绕农民来开展,来服务的,只有这样干部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党的方针政策才能得到贯彻和执行;
其次要建立和完善切实可行的为民服务制度,从制度上监督、约束干部履行职责,这也是密切干群关系的基本条件,好的制度才能产生好的干部,好的制度才能有好的工作效率;
再次是要发展经济,领民致富,这是干部的工作目标和方向。摆脱贫穷,走

向富裕,是当今农民最大的愿望和需要。也是现阶段党在农村的根本任务,是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农村工作中的集中体现,这就要求农村党员干部,既要懂政策,又要掌握农业生产技术;
既要懂传统型生产模式,又要懂得将最新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生产相结合;
既要懂生产,又要懂市场,只有这样才能带领广大群众早日奔小康。

二、努力加强体制创新,提高社会科学管理水平。体制创新的目的是如何促使在每一个工作岗位上的干部有效工作。乡镇部门普遍面临事多、责重、权小、利微的机制矛盾,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没有很好的贯彻落实,是导致工作效能不高的重要原因,也是影响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的体制因素。科学和民主管理是促进党群干群关系改善的重要途径。

三、着力拓宽工作思路,营造和谐稳定社会氛围。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经济关系的调整,群众经济利益的磨擦、思想观念的碰撞等引发的矛盾更加复杂多样,如果处理不及时,方法不得当,就有可能引起群众的不满情绪,影响干群关系的融洽,造成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因此,拓展工作思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密切干群关系,促进政通人和、安定团结的有效途径。体察民情民意,掌握预防和化解矛盾的主动权。作为农村基层干部,对于本村的社会情况、民情民意、现实矛盾以及可能出现的潜在

矛盾,要做到了然于胸,取得预防和化解各种矛盾的主动权。及时掌握了群众的思想脉搏,对群众在想什么、做什么、需要什么做到了胸中有数,并能从中注意发展动态,做到“日晕知风,础润知雨”,及时排查和发现矛盾苗头,见微知着,防微杜渐。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农村各项工作都需要乡镇干部去落实,只要我们每个干部都能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扑下身子,扎实工作,就一定能把农村各项工作做好。

【篇2:农业财政管理工作心得体会】

农业财政管理工作心得体会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 “三农”工作,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将“三农”发展列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摆在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位置,报告就如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进行了重点阐述,对“三农”工作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为我们做好新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农业财政财务管理工作者,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就是要树立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自觉把“三农”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做好农业财政工作,落实好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建设,共同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一、完善稳定投入机制,提升支农保障能力。要进一步调整理财思路,积极争取资金,不断增加财政支农投入,完善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支农资金增量和增幅逐年提高。鼓励县区增加支农投入,为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可靠的财力保障。

二、突出财政支农重点,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一是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是制约商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市、县财政部门要继续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力度,县区要落实“按照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10%的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要求,足额配套项目资金。二是加大对农业科技和农业服务体系的支持力度。要重点支持农业科技攻关,着力解决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技术问题;
支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支持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加强对农民的培训;
健全完善农业公益性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三是加大对林业生态工程的支持力度。按照十八大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支持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为核心,以增加区域森林覆盖率为重点,抓好山地森林化建设。重点支持依托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等国家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和地方林业建设项目,采取人工造林和森林健康经营相结合,低效林改造和中幼林抚育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乔木林和竹林比例,改善林相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和森林综合效益,保护发展好野生动植物资源,促进山区实现循环发展。同时,加强气象防灾减灾

体系建设,增强农业灾害防御能力。四是加大对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市县财政部门要针对近年来我市自然灾害频发的实际,进一步增加防汛抗旱、农业生产救灾、人工增雨等预算资金,全力支持抗灾救灾工作,确保农业恢复生产和农民基本生活需要。五是加大综合扶贫的支持力度。牢固树立综合扶贫理念,切实落实陕西省《关于支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的若干政策》,按照“分类管理、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方式,使每个贫困村和贫困家庭都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和扶持。进一步创新财政扶贫机制,探索建立财政资金为引导、带动社会资金投入、通过市场化机制扶持连片特困地区产业发展的新机制。

三、完善创新支农机制,增强支农政策合力。一是继续完善涉农资金整合机制。全面总结柞水等县涉农资金整合经验,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从预算编制、执行环节进行整合。并积极探索财政专项资金的大整合,实现集中财力办大事的目标。二是推进涉农补贴“一折通”兑付方式改革。商洛涉农补贴兑付方式改革要从提高惠民补贴资金的监管水平,为农民群众提供便捷高效服务,提高系统的开放性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三个层面着手,建立一个科学规范、系统集成、运行高效、协同配合的惠民补贴资金发放机制。数据信息通过全省统一的“一折通”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进行采集,县级财政部门设立“惠民补贴资金专户”和 “惠民补贴资金代发账户”两个账户,补贴资金一律由县级财政部门发放,资金不再拨付到乡镇财政所,实现资金“不落地”发放。三是积极探索财政支持农业专业组织发展新模式。积极探索创新财政支农项目对接合作组织机制,不断扩大对接范围,继续选择合适的支农项目,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实施主体,推动合作组织加快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四是创新支农项目管护机制。随着财政支农投入的不断增加,所形成的农业资产规模也越来越多,加强这些资产的管理和维护显得日益迫切和必要,必须坚持绩效为先、建管并重原则,确保工程建得成、管得住、用得好。

四、强化支农资金监管,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有效。针对农业项目多、财政资金量大的现实,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各项支农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和办法,严格按制度办事,管好用好项目资金。同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对支农资金进行事前、事中、事后跟踪监督,对大额支农资金项目实行专项检查和绩效考评,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杜绝截留、挪用、套取财政专项资金问题的发生,确保资金安全运行和有效使用。

资料来源:http://www.xiexieba/data/xdth/

【篇3:农业产业化培训心得体会

农业产业化培训心得体会

在县委组织领导下,即将奔赴村官岗位的我迎来了第一次岗前培训。这不仅丰富了我的见识,对农业产业化有了大概的初步了解,也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培训的过程中,几位教授介绍的农业优势产业发展经典例子——起源于日本的“一村一品”运动引起了我的兴趣和关注。所谓的“一村一品”运动就是一个村子的居民,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自力更生,建设家乡,发展农村经济的活动。这一运动的倡导者是日本大分县知事平松守彦先生于1979年提出的。大分县位于日本西南部,面积6337平方公里,人口约124万,由于境内多山少地,自然条件差,人口流失现象非常严重。平松守彦上任伊始,就到县内各地视察。所到之处尽是“我们村里没有资源”、“我们没有学校”、“道路条件太差”等叹息声。平松守彦认为,无论怎样抱怨都摆脱不了贫困,于是提出将一个村子,或一个地区值得骄傲的东西,如已有的土特产品、旅游资源,那怕是一首民谣,无论什么都行,开发成在全国以至全世界都能叫得响的产品的运动,这就是著名的“一村一品”运动的开端。这种立足本地、自主创新的农业发展模式给二战后日本农业发展带来了巨大贡献,它不仅推动日本农业的发展,更是带动了地区的经济、文化等的发展。

日本发展“一村一品”的经验,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

政府重视。日本虽然是一个工业化、城市化的国家,但是政府对农业非常重视,把农业作为基础产业,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除中央政府的农林水产省外,各都、道、府、县、市、町、村均有相应的机构和人员专门负责抓农业。蜚声遐迩的“一村一品”与政府的整体推进有着密切的关系。

农业科研机构健全,研究能力强,为“一村一品”实现品牌战略,名牌效应奠定了基础。据日本农林水产省官员介绍,日本目前有29个国立、380多个地方农业研究机构以及570个地方农业改良普及中心。除了中央农业综合研究所之外,还有果树、农作物、花卉、蔬菜、畜牧、茶业、草业、水稻、食品、农业工程、农业环境等专业研究所。他们除了基础研究之外,主要从事引进、改良、培育、研究适合日本农村的新的农产品和品种 ,并无偿推广到农村各个领域,使科

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从而保证了日本农业的现代化和农产品的优质化、市场化、效益化。

农协是保证“一村一品”健康发展的关键。农协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入会农民的资金、技术不足,农产品销售、流通困难的问题。目前全国已有农协组织870个,会员500多万(占农民总数的60-70%),年经营收入70兆亿日元。农协以市场为向导,及时向农民提供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信息,有效地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保护了农民的利益,提高了农民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的积极性。

反观我国农业发展现况,农村劳动力逐步老龄化,生产工具相对落后,农村资源分散等等问题极大地限制着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杨志教授在关于农业产业化的讲座中就为我国农业发展方向做了介绍。他不仅介绍了为什么要发展农业产业,还重点说明了怎样发展农业产业化,并提出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目标。也指出当前我们农村经济体制的盲目、随意的弊端,面对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强调了农业产业的发展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并依靠政府及各农村合作组织的合作力量。最后给我们展示了集体经济组织力量和农村合作社发挥的作用,并介绍了如中国台湾农会等几种经典的农业合作组织。

笔者有幸参加这次培训,深刻的认识到基层工作的困难,任务之艰巨,这并不意味着要退缩,打退堂鼓。在这样的状况下,身为大学生村官的我们首先要学会客观的面对现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好角色转换,不在以学生的身份来要求自己,而是转为以基层工作为主,学习为辅的基层工作人员的角色,时刻以基层干部的要求来约束和规范自己;
再次,我们大学生村官要坚持学习,做一个时刻进步的人,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为工作不断储备知识;
最后我认为我们大学村官应该真心的,用心的为民办事,办实事! 作为即将上任的大学生村官,也许我们的能力和力量是有限的,甚至是微小的,微不足道的。再小的力量也是力量,所有的大学生村官只要无私地,真诚的贡献自己的绵薄力量,这股力量会铸成大力量,农村一定会旧貌换新颜。

龙州县下冻镇村官黄全秀

生态农业工作总结

生态农业工作总结

**乡**年生态农业工作的总结

**年,**乡紧紧围绕年初乡党委、政府制定的工作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上级相关文件及会议精神,努力提高为农服务素质,提升生态农业整体水平,加强各项惠农政策措施的落实,建设“高效、生态、服务性”现代农业。着重做好农业新农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以迎接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的食用农产品源头监管、动物防检疫、作物病虫害防治、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建设、河道整治等重点工作,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促进农村协调

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现就**年生态农业工作自查如下:

**年,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农业工作,各村协调配合,围绕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目标,各项工作推进扎实,成效显著。**年农业生产计划目标完成良好,粮食及各种农作物又取得丰产丰收,农民增收明显。全年畜禽无重特大疫情,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层次提高。全乡全乡优质玉米达到6865亩,优质油菜面积达到1285亩,优质小麦面积达到5000亩,优质茶叶面积达到7049亩,优质核桃面积达到609亩。栽植银杏410亩,管护银杏950亩,栽植核桃1500亩,建科技示范片600亩,低产改造茶园1800亩,全乡家禽养殖万只以上,循环出栏生猪8000头以上。具体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快推进高效生态农业科技示范片建设,提升农业生产水平

高效生态农业科技示范片建设年初在康坝村开始规划实施,现初具规模,

发展良好,一是加强油菜管理,发展强势产业。油菜板块是我乡特色产业,也是我乡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目前,我乡1285亩优质油菜下在施播和育苗,稍有闪失,群众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失,为了确保人民群众利益不受伤害,我们努力做到一是清理四沟,做到沟沟相通,保证明水能排、暗水能滤;
二是防病治虫,以为主,采取三统一的模式进行统防统治;
三是抗旱保苗,积极抗旱,确保油菜的正常生长。二是及早运作,规划了小麦板块建设和**年玉米地膜覆盖工作。小麦是我乡的主导产业,也是当前农业工作中的重头戏。**年秋播生产我们全力做到:一是宣传发动,在全乡营造大种小麦、种优质良种小麦的浓厚氛围;
二是统一品种,确保我乡主推品种覆盖率达95%以上。三是落实面积,确保全乡**年播5000亩优质良种小麦面积不动摇并做好对小麦实施“一喷三防”工作;
规划并落实**年1200亩玉米地膜覆盖面积。为了提升高效生态农业科技

示范片的整体水平,在乡政府的领导下,正在规划设计农业休闲旅游功能,加强项目间的协调发展,突出都市型农业特色。

二、以食品安全示范乡建设为契机,确保食用农产品的安全

“食品安全示范乡建设”活动以来,各部门、村以此为契机抓落实,抓推进,全乡现有蔬菜面积800余亩,种植户300户,设立了11名责任心强的联户组长,向农户发放宣传告知书,安全用药宣传画1000余份,落实了乡、村联户组长,栽培户安全用药承诺书、监管责任书,签约率达100%,达到了全覆盖,形成了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相互督促,乡、村监管的体系。畜禽防检队伍得到了加强,防检制度更加健全完善。一是加强了基础免疫工作,严格按照“五统一”、“五不漏”的原则,开展了春、夏、秋季动物防疫,加强了基础免疫工作。全乡免疫猪瘟活疫苗9000头份,占应免数的100%;
猪口蹄疫疫苗9000头份,占应

免数的100%;
猪蓝耳疫苗7000头份,占应免数的100%;
牛、羊口蹄疫疫苗500头份,占应免数的100%;
仔猪大肠杆菌疫苗1000头份,猪细小病毒疫苗100头份,狂犬疫苗400头份,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6万羽,新城疫苗6万羽。二是加强了消毒灭源工作,发放了消毒药吨,对畜禽圈舍、场地、畜禽交易市场、交通要道、运输工具等进行了彻底消毒,共计消毒面积达10多万平方米。三是加强了抗体监测工作,完成了牲畜口蹄疫53份的抗体送检监测任务。确保了全乡无重大动物疫病爆发、流行。

今年以来,乡级层面及配合片区工商部门监管检查7次,特别是农资市场检查密度加大,达12次。乡开展示范乡建设期间,农业服务站会同有关村增加了2次农产品、农资市场的大检查,增加食品安全知识培训3次,有效地起到宣传监管作用。**乡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得到片区监管部门的好评。

三、以银杏富民为抓手,林业产业

增质增效

一是合理规划实施,促林产业繁荣。林产业主要以种植核桃、栽植银杏,发展茶叶生产为主。在康坝村新栽核桃1500亩,全乡新栽植银杏410亩,标准化管护银杏950亩,新栽植茶叶400亩。做好“林”的文章。二是加大管护,提升标准。进一步搞好大坪村杨柳子和寺背后400亩优质茶园和去年冬天新点播的500亩茶叶的管护工作,重点是解决好茶园观光路两旁茶叶缺窝和茶园修枝及锄草工作;
其次完成康坝村大木林500亩核桃的高接换优任务和全乡银杏的管护工作。

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工作扎实有效,深得民心

一是对全乡灌溉设施进行了调查摸底,编制了应急改造计划。**年新建河堤1处217米,维修改造3处2234米,有效的保护基本农田。二是新建气沼池136口,完成了任务的136%。三是硬化了古城漫水桥至赵家村通村路公里,长坪村

长滩河至仁家沟通村公路公里。

四、认真开展各类农民专业培训,增强为农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率

农民培训增强了农民技能,种养水平,是推广新技术的重要方式,也是贯彻农产品食用安全监管的有效措施。**年,农民各类培训场次,主要是栽培技术培训,水稻高产群体栽培技术培训,畜禽养殖技术培训,食用农产品安全知识培训,信息技术培训等。在技术培训服务的同时,积极贯彻各项支农惠农工作。向茶农分发有机肥吨,薄膜900公斤。从根本上转变服务观念,主动深入村、户,形成了技术推广、服务咨询、技术指导培训的服务新格局。

**年生态农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小城镇建设步伐跟不上;
二是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经费欠缺,种养业科技含量不高,制约了农业生产和经济的发展。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

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农业工作的心得体会

农业农村的经济要新的提升点,增长点,除应对好入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遵循自身的发展规律外,应把着力点放在“五化”上。

一、经营产业化。产业化经营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村工业化的要害环节。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是着力发展一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关联度高的具有较强产业拉动和辐射带动作用。经过近几年实践,我们探索出四种产业化经营模式:一是龙头牵动型。二是市场拉动型。三是主导产业带动型。

二、农民组织化。农业的现代化,首先应是农民的组织化。发展各类民间专业协会,提高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是实现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相对接的必由途径。

三、农业市场化。传统的旧有的治理方式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农业经济发展。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是目前发展各类经济的基本原则和特征之一。为此,我们进一步创新机制,改革传统的治理方式,用市场化的理念和方法来发展农业。一是发展股份农业。二是“四荒”开发推向市场,推进规模经营。三是多形式改制水利设施。

四、生产科技化。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及其向现实生产力的迅速转化,已成为经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提升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的决定性因素。

五、产品品牌化。品牌是农产品进入市场的“准入证”,名牌是农产品打入市场的“绿卡”。发展特色产业必须走品牌化之路。我们积极实施品牌战略,以标准育品牌,以质量创品牌,以品牌争市常

科学发展观对农业的指导意义:

一是促进理念的转变,突破传统农业的思维,用工业的理念来抓农业,把现代科技、现代管理、现代设备注入到农业生产过程,实现农产品的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

二是指导实践,在农村经营制度的完善的实践中,要让农民充分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最大限度地获得土地提供给农民的收入;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要让农民依托区域资源,发展最有保障和支撑作用的优势产业;在新型农民构建的实践中,要多渠道、多层次地培训农民,既要培训农业技术,让农民当好农民,又要培训非农业技术,转移输出农民,让农民不当农民。

三是规范行动,要以科学发展观来规范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优势产业布局、农技推广应用、新型农民培训、科技进村入户、产品加工增值等一切行动的出发点都要贯穿科学发展观。四是创新机制,重点是要创新农业的投入机制,整合农业项目,围绕产业实施项目,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吸引农业龙头企业入住发展现代农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新农村建设的。

从事农业农村工作心得体会

农业培训心得体会

研究生农业工作实践心得体会(共10篇)

农电工工作心得体会

工作态度心得体会

推荐访问:生态农业 心得体会 工作

本文标题:生态农业工作心得体会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gongzuojihua/2022/0601/140736.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生态农业工作心得体会》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