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总结 >

质监局二00五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1-10-29 12:29:46 | 来源:网友投稿

    2005年,XX质监局在省质监局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发扬艰苦奋斗敢闯敢干的XX精神,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动力,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围绕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工作部署,全面推进质量兴市工作,在源头抓质量、农业标准化、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等方面采取新举措,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突破,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为构建和谐质监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履职尽责服务经济

1、以名牌战略为重点,质量兴市再度深化。

去年成功召开质量兴市大会后,全市上下高度重视质量工作,把质量兴市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动力,以质量创品牌,以质量树形象,以质量促发展,推进了“三个转变”,发展了“三大经济”。2005年,市委、市政府对“质量兴市”再发动、再鼓劲,掀起了新一轮高潮。一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质量氛围。通过标语、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种途径大力宣传质量工作,普及质量知识。在九月质量月活动期间,组织成员单位、重点企业代表、学校代表等参加的以“奉献优质产品,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万人质量大会,开展了以宏扬企业文化为特色的文艺汇演、技能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举办了质量诚信专题座谈会,开展了质量诚信进校园、进工厂、进商店等宣传服务活动,举办了质量诚信图片展。二是广泛开展质量培训,更新发展观念。召集全市40个重点食品生产企业的厂长(经理)召开了食品质量安全会,重点培训质量责任、质量管理等方面知识,提高了质量责任主体的责任意识。举办《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两个国家标准培训班,参会人数250人次,启动了全市卓越质量管理的绩效评价工作,激励和引导企业追求卓越质量。三是强力推进名牌战略,增强竞争活力。全市制定了名牌战略发展规划和相应的扶优政策,三县一区政府相继出台了质量奖励政策,推动以质取胜战略,切实加强了保名护名和名牌产品的培育工作。明确对重点行业和骨干产业的扶优扶强措施,建立健全了获得生产许可证企业以及年销售收入在100万元以上生产企业的电子质量档案,加强了对重点企业生产技术人员的质量管理知识培训,帮助16家企业完善了产品出厂检验制度,提升了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水平。全市新增4家生产企业4个产品申报争创第七届名牌产品,有6家企业获得省级质量管理先进单位称号,2人获省级质量管理先进个人,2家企业获得省质量信誉等级AA级称号。四是加强对质量兴市工作的监督考核。我局充分发挥质量兴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和质量主管部门的综合协调职能,根据全市质量兴市规划,和省局和市人民政府签订的《合作协议》,定期对各区县和责任部门的工作和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向市委政府汇报质量兴市情况,反映存在的问题,有力地推动了质量兴市向纵深发展。

2、以食品质量安全为重点,源头监管更加扎实有效。

食品质量安全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全市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根据XX小企业、小作坊多的具体情况,一方面帮助企业苦炼“内功”,另一方面强化监管,确保了食品质量安全。今年成功举办一期食品生产企业检验员培训班,毕业学员80名。及时召开全市取得老五类食品生产许可证的22家企业的换证会议,对新修订的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审查通则和相应的审查细则进行了集中宣贯。组织召开了XX市学校食品质量安全现场会,对学校的桶装饮用水和豆奶饮料申证工作进行了集体宣贯,200余所学校代表到会接受了培训。年内新增16家企业17个产品申办食品生产许可证,按时完成了对全市22家食品生产企业30个产品生产许可证的年审工作。对桶装饮用水、腌腊制品、茶叶和金银花茶以及涉嫌苏丹红食品等产品进行了专项抽查,共抽查桶装饮用水44个企业45个产品,对不合格企业根据情节轻重,帮助查找原因,责令限期整改。在小作坊监督管理上,积极探索有效办法,“三把锁”锁住了食品质量安全,工作经验得到国家总局的肯定。第一把“锁”是定人定企的责任制度。局成立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监管领导小组,全市系统整体推进、上下联动,实行食品质量安全“三定”(定人员、定企业、定责任),配套落实了相应监管措施和纪律,工作人员对所挂包的企业实施定期和不定期巡查、回访,加强年审、强制检定、监督抽查。第二把“锁”是一企一档的信誉制度。对辖区内的1304家食品生产企业,逐一建立了质量档案,按照企业质量信誉度,分A、B、C、D四类进行分类监管,对获证企业和质量较差的企业又分别建立了文书档案。食品企业质量档案做到了生产地域、产品、质量、人员、设备技术“五清楚”。第三把“锁”是实现电子警示的动态管理制度。局投资1万元自主开发了食品监管和工业企业质量管理动态监管软件系统,配发各区、县局,对企业质量诚信度(等级)和获证到期年审进行警告提示,实现食品加工企业动态监管。与此同时,食品生产企业分别与市、县两级质监部门签订了质量安全承诺书,明确承诺不生产加工假冒伪劣食品、不偷工减料、掺杂使假、以假充真,不以非食品原料、发霉变质原料加工食品、不滥用食品添加剂等,承诺对所生产的食品质量安全负责。对就地取材、就地销售的小作坊、季节性生产的小工厂,限定销售范围,禁止销售到周边或城市,密切掌握销售流向,全市食品质量安全形势良好。

3、        以农业标准化为重点,标准化工作取得新突破。

继续加大农业标准化工作力度,切实支持“三农”发展。一是进一步加强政策指导。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实施农产品质量标准化工程,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通知》,明确了各级政府、部门的职能职责,再次强调了坚持“源头引,终端堵,促中间”的工作思路。二是继续完善标准体系。全年制定市县农业地方标准、生产规程6个。全市累计制修订有效地方标准达到   项。三是积极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立项、建设和验收。今年新申报3个国家级和1个省级示范项目。截止目前,全市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已达12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乡15个。在抓好在建项目的同时,市、县、区也积极做好了示范到期的国家和省级项目的验收准备工作,整理编辑有关示范材料20多册,目前已有4个省级项目通过验收。四是认真抓了标准化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及时转发了国家四部局《关于开展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化工作的通知》,以《农产品批发市场验收条件》为依据,已收集到相关市场基础标准、信息标准、质检标准、交易标准、物流标准、服务标准20多项,并对市场的“整体规划,分区管理”向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了建议意见。五是积极落实了1万人的农业标准化从业人员培训任务。制定了相应的培训工作计划,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分层次开展了农业标准化培训,目前已累计培训各类农业标准化从业人员近2万多人。

进一步加强企业标准化工作,夯实企业标准化基础。加强企业标准备案的程序性管理,专门发文强调和重申了国家标委和省局关于企业标准备案的有关要求,落实了层级管理和程序管理。组织开展了对已备案企业标准的清理和复核,全市共撤消不合法企业标准4项。大力开展企业节能标准化工作,重点选择4家用能大户开展节能标准化工作试点,试点企业平均万元产值消耗标准煤下降到了1.5吨左右,与去年比节能在10%以上。主动开展了“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创建活动,我市虽然没有被国家标准委纳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市,但我们及时下发了“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确认工作细则”,并把全国企业标准化工作推进会上一些试点企业的经验交流编辑整理,印发给企业,作为企业实施时的重要参考,要求企业结合完善标准体系查漏补缺。加强了对重要标准的宣贯力度, 7月份,分别在三县一区举办了为期2周的标准宣贯会。对“预包装食品”、“能效产品”等5项重要标准进行了培训,200多家企业参训。启动服务标准化工作,制定了 “文明新村建设规范”和“农家乐星级划分标准”两个地方服务标准,“风景区建设规范”正在起草编制之中。

扎实开展条、代码工作。新增和续展条码产品达 个,新增代码办证数908条,换证2417条,变更622条,年检1722条,清理废置代码1405个数据,年检变更数达到了省中心规定的60%以上。

4、        以落实责任制为重点,五道防线确保特种设备安全

一道防线是构建起市、县(区)、乡(镇)三级监管网络。三级政府之间互相签订了《特种设备安全目标责任书》,将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明确职能和责任。二道防线是以公共场所、旅游景区、重大危险源、学校的特种设备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整治。全年组织专项整治4次,发出安全生产整改通知书20余份,消除安全隐患36起,捣毁“土锅炉”139台。三道防线是督促使用单位加强内部管理,规范运行。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必须与主管部门签订安全责任书,制订好内部管理制度,做好设备运行记录。严厉查处特种设备无证安装、操作人员无证上岗等行为,确保设备规范运行,全年共输特种设备使用登记86台,举办作业人员培训班七期,培训362人,同时对气瓶充装单位完成了年审。第四道防线是设立安全协管员制,做到安全管理无死角。在城市社区、乡(镇)村社设立安全协管员,协管员对所在区域内的特种设备进行登记,对特种设备安全重要情况要及时报告当地政府和县(区)质监局,实现对安全隐患早发现、早汇报、早治理。五道防线是制定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预案,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全年没有发生一例特种设备安全事故。

5、        以规范行为为重点,计量与认证工作持续推进。

一是计量监督检查规范有序。对超限运输称重站、加油站进行了专项计量监督检查。组织了“元旦”、“春节”、“五.一”、“十.一”节日市场计量监督检查,市场计量监督得到加强。全年检查超市65家,商店670家,检查商品1870批次。定量包装生产企业计量监督进一步规范,全市确定了20家生产企业为重点监管单位,组织了定量包装商品专项检查。定量包装合格率达98.5%。开展了企业计量检测保证体系确认工作。目前,通江县正强水泥厂正在申请“C”标志考核。二是计量检定服务热情周到。以法定计量器具为重点,切实提高计量器的周检率,全市在用列入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9万台(支),2005年检定8.6万台,检定率达95.6%。所有计量器具实现上门服务,现场检定,方便了服务对象,受到企业的高度赞扬。三是计量认证监督领域进一步拓展。全面指导、协调市计量测试所建标考核和机构考核工作,对县级计量测试所建标考核、机构考核工作认真考核评审。目前市所和3个县级计量测试所已通过建标考核和机构考核工作,取得了对社会出据公正数据的合法资格。根据国家质检总局认监委和国家公安部联合文件精神,同市交警支队召开2次联席会议,顺利完成机动车辆安全检验机构管理移交工作,并全面指导和协助市机动车辆安全检验站计量认证工作,按时顺利通过首次计量认证现场评审。四是认证执法进一步加强。定期对市场销售的强制认证产品进行执法检查,对应认证而没认证的、冒用、乱用认证标志的违法行为严肃查处。查获假冒、伪造强制性认证证书标识的数字电视调解器110台、手机4部、家用电器和电动工具200台(件、个),未按规定进行标注的强制性认证产品50台(件、个)。共立案查处强制性产品认证违法案件6宗,已责令改正8家,涉案金额共计2.8万元。

6、        以专项打假为重点,行政执法再创佳绩。

一是进一步落实行政执法打假责任制,明确了行政执法责任主体。市、区(县)、乡(镇)、街道、办事处及相关部门按层级管理和辖区负责制的原则,层层签订了“打假工作责任书”,各级、各部门明确规定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打假第一责任人。落实了行政执法责任,制发了行政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责任追究制的规定和考核办法,全体执法人员签订了“执法责任书”,将行政执法职责进行分解、细化,落实到了稽查队和执法人员。绘制了行政执法打假责任网络图,采取层级管理、分片负责的方式,明确责任,严格监督,量化考核。二是强化制度建设,规范执法行为。坚持行政执法“三分离”制度,把案件侦察、审理、执行分开,“三权”分离,互相制约,扭转了过去主要由稽查包办的局面。坚持案件集中审理,事前告之,公开处罚,避免办人情案、关系案。同时,坚持查处与扶持、规范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扶持地方经济发展。凡新开办的民营企业第一次违法,免于处罚,质监部门帮助整改;凡民营企业违法,按法律法规下限执行;凡属产品标识违法,三次之内不予处罚,质监部门限期整改。行政执法工作受到各界赞誉和政府好评,展示了质量技术监督公开、公平、公正的执行形象。三是加大打假力度。一年来,紧紧围绕执法打假的工作职责,开展了农资专项打假、食品专项整治、建材市场专项整治工作。查处假劣农资案件14件,查获不合格化肥500多吨,扭转了农资市场质次价高,以假充真的混乱局面。以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为重点区域、小作坊和无证照黑窝点为重点对象、农村食品和儿童食品为重点产品认真开展了“百千万”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共查处无QS标志大米37吨、不合格食品170多公斤、过期食品125公斤、“三无”食品48公斤,查处无证生产大米3家,植物油8家。加大对辖区5家水泥生产企业的指导和检查,从源头上保证了水泥产品质量;认真开展了“地条钢”坯及用“地条钢”坯轧制钢材的专项治理,检查“地条钢”生产企业8家,责令停止生产8家,处罚款26万元。

二、夯实基础,科学发展,全力搞好自身建设

1、科学决策抓建设,夯实了发展基础。

局党政一班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谋划质监事业长远规划,明确了发展思路,制定了质监事业中长期规划。体现“紧贴政府中心工作,加强质量技术基础,全力服务地方经济”的要求。一是全力搞好基本建设。川东北农副产品检验中心落户XX,是省局对XX的信任和支持。为了尽快建好检测大楼,我们多方论证,科学规划,严密设计,力争起点高,适用性强。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决定先完成园区整体规划,再根据实际分阶段建设,做到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今年我局尽力挤出资金完成了农户安置补偿、园区规划设计、基础“三通一平”,主体工程动工在即。二是加速了技术机构建设。抓住国家局、省局对XX的支持,全系统加大投入,全年新投入   万 元资金,,购置先进设备  台,技术机构新上项目   个,新建市最高计量标准7个,市质检所顺利通过了首次计量认证现场评审,获得了计量认证合格证书,取得了对社会出据公证数据的合法资格。市级和三个县级计量测试所通过建标考核和机构考核工作,完成了全省最后一个市州所建标考核和机构考核工作。全市技术机构检测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领域得到拓展,业务收入实现大幅度增长。三是认真实施“金质工程”。按照省局要求有序推进,全市系统新增电脑30台,引进计算机专业人才3人,各分局都开通了党政网和政务网,初步实现了办公无纸化、办公自动化。

2、创新机制强管理,增强了队伍活力。

一是创新领导机制,提高班子战斗力。按照“举旗帜、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的要求,局党组一班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在政治上与上级党委(组)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重大问题集体决策,想大局、顾大局,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一心一意谋发展,形成了一把手抓班子,班子带队伍,队伍促发展的良好局面,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受到省局、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局班子被省局党组和市委命名为“四好班子”。二是创新干部选拔作用机制,激发竞争活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提拔选用干部,把能干事、会干事的任用到领导岗位上。加大干部交流力度,今年新任用一名基层局长,上派1名同志到省局锻炼,从基层上派三名同志到市局挂职,下派2名同志到县局任职。在去年公开选拔两名副科级干部的基础上,今年又推行了副科级后备干部公开选拔。全系统28名符合条件的同志经过公开考试、民主推荐和组织考察,确定了10名优秀者为后备干部,建起了后备干部人才库,实现了用人科学化、民主化,体现了公平、公正。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新的选人机制在全市系统反响良好,也进一步激发了干部职工的竞争活力。三是创新目标考核机制,确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建立健全了《机关管理制度》,修订完善了会议、学习、考勤、财务等16项内部管理制度,作为日常工作和行为准则,全市系统进一步树立“一盘棋”思想,建立起上下互动的工作机制。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为核心,建立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目标考核体系。既考核业务工作,又考核思想教育、队伍建设,既注重统一性,又照顾差异性,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目标考核体系,做到了目标设置合理、科学。以目标管理为手段,对区、县局、直属事业单位的工作指导进一步加强,激发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发展。

3、强化教育正行风,提升了部门形象

一是深入学习,严肃整改,扎实开展“保先”教育。按照省、市委的统一安排,局党组把先进性教育作为一次大力宏扬先进文化、全面提高党员党性、彻底改进机关作风的自我教育活动,广泛宣传“先教”活动的重要意义,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理论,深入查找党员个人、党员干部和班子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地批评和自我批评,全体党员思想素质明显提高,干部群众出现了“三多”,即:自觉学习的人多了、遵守规章制度的人多了、主动干事业的人多了。党员干部实现了四个增强,即:党性观念得到增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得到增强、新形势下做好质监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得到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增强。全局上下形成了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6月初,省委督导组到我局督查“先教”工作,充分肯定了我局取得的成绩。二是预防为主,标本兼治,不断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党组书记、局长负总责,班子成员严格实行“一岗双责”,加强廉政教育,在党员、干部中构筑了一道遵纪守法、反腐倡廉的“防火墙”。结合本系统实际,把治理乱收费、乱罚款、乱评比、乱发牌、乱办班等“五乱”现象和重复执法、多头执法、重复检验检测、权钱挂钩、以证谋私以及技术机构乱打行政牌子等违纪行为为重点,进一步贯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的方针,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全面完成系统财务审计,从源头上治理不正之风,全年没发生一起党员干部无违规违纪行为。三是端正态度,接受监督,认真开展政风行风评议。在省局党组和市行风政风评议小组的领导下,我局立足实际,按照“政府需要、企业欢迎、群众信赖、社会赞誉”的要求,采取领导带头查、职工相互评、群众参与提等方式,互帮互查,互评互改,深入开展行风政风民主评议活动,认真解决在行风政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全市质监系统共计发放政风行风意见征求表600份,收回600份,回收率100%,征集到意见和建议80余条,内容分别涉及干部职工思想教育、工作作风、服务态度和方法、创新意识、纪律、依法行政等方面。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明确了整改期限,切实规范质监行为,受到了市评议小组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好评,质监部门“公正、廉洁、科学、高效”的行业形象和经济工作“裁判”形象进一步树立。

推荐访问:五年 工作总结 质监局

本文标题:质监局二00五年工作总结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gongzuozongjie/2021/1029/43104.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质监局二00五年工作总结》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