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全市农业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各县区和各级相关部门克服去冬今春及夏秋长期干旱、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以实施“十个百万亩”工程建设为抓手,采取超常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全市农业种植业和农业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突显六大亮点,农业经济运行态势良好
——上半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9.30亿元,同比增长6.3%,农业增加值22.67亿元,增长6.1 %,增加值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9.6个百分点,扣除去年雨雪冰冻灾害影响的因素,增速与正常年份基本持平。
——1-9月全市农民总收入141.19亿元,同比增加22.12亿元,增长18.5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477元(其中种植业927.6元,占37.44%),同比增长18%。
——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100元,同比增长11.78%(其中种植业1053.5元,占34%),种植业收入仍是我市农民收入的主渠道。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将实现自2004年以来连续6年超过10%。
(一)“五个百万亩”基地建设加快推进
优质高产粮食生产基地已实施109万亩,已超额9%完成总任务;其中超级稻推广58.49万亩, 超额46.23%完成单项总任务。
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已实施80万亩,完成阶段任务的100%,其中无公害基地认证60.5万亩,该工程明年可以全部完成建设总任务。
高产高糖糖料蔗生产基地总面积达132万亩,良种覆盖率达92%,其中“双高”面积103万亩,占总面积的78%,同比各增加2个百分点,已提前一年完成任务。
优质水果生产基地完成79.5万亩,完成任务的99.4%;新种水果面积6.9万亩,完成计划的86%;开展标准化生产应用20万亩,完成全年计划的100%等。
新兴优势产业基地涉及农业局部分共完成82.36万亩,其中:茶园总面积为30.56万亩,投产茶园18.99万亩(其中有机茶园1.53万亩),新增0.94万亩,比2008年增3.07%;烤烟种植15.2万亩,同比增3.8%;全市桑园面积为12.07万亩,蚕茧平均收购价为23元/公斤左右,基本恢复到2007年的平均水平,复苏迹象明显;中药材24.6万亩,同比增1.5万亩;再加上其他部门负责的剑麻18.15万亩、花椒6.59万亩,新兴优势产业基地总共已经完成107.1万亩,总体上已经超额完成任务7.1万亩。
综合上述,优质高产粮食生产基地、高产高糖糖料蔗生产基地和新兴优势产业基地已经提前一年完成任务,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和优质水果生产基地将在2010年全面完成任务。
(二)党组织服务年、企业服务年等活动成效显著
通过开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调查、银企合作等活动,及时从市一级层面帮助企业应对金融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目前,田林荔森纸业有限公司已经在农业发展银行获得贷款500万元;自治区农业银行计划年内投放**南华糖业有限责任公司、田东福东香米有限公司等15家农业龙头企业贷款48280万元;田阳华美纸业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被纳入中长期储备客户,计划投放贷款3200万元等。田东增年山茶油公司等6家企业通过第四批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评审,全市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经发展到29家;农民合作经济组织88家,比年初增加61家。
(三)农业实用新技术推广有新突破
间套种技术试验推广成效显著。重点试验推广甘蔗、玉米间套种早黄豆等模式。6月份,右江区1000亩甘蔗间套种早黄豆示范片建设通过自治区农业厅测产验收,宿根蔗地亩产黄豆鲜籽178 -200公斤 、新植蔗地亩产210 -315公斤 ,平均亩产值比纯种甘蔗多800元左右,该示范片已成为我区间套种技术推广一大亮点。目前,已经获得自治区投放技术推广项目资金1600万元,其中右江区500万元、田阳500万元、田东600万元。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继续助农节本增收。1-9月实施330万亩,占全年任务的70%;建立示范片75个,面积28万亩,涉及农户204309户,发放施肥建议卡134530份,施肥建议墙体公示63块,共制配方肥配方个数16个,配方肥施用量20178吨,配方肥施用面积40.5万亩;冬种蔬菜亩节本增收113.5元,2008-2009榨季甘蔗节本增收60元。
四个现代农业技术集成示范点建设初见成效。右江区下塘村、田阳兴城村、田东中平村、平果龙盘村等四个示范点已经成为我市农业技术集成展示的亮点,其“集中展示、面对三农、服务基层”的技术推广新理念正深入人心。
(四)历史上最严重的“两迁”害虫得到有效防控
至8月底止,全市水稻“两迁”害虫发生119.4万亩次,为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其中田阳等县为历史最严重。在防控“两迁”害虫工作中,我市着力做到“四个准”,即:抓准防治主攻对象和重点防治区域、抓准防治时间、选准对口农药、把准施药方法,开展统防统治。到目前为止,全市“两迁”害虫累计防治111.98万亩,占发生面积的93.78%,挽回粮食损失1516吨,有效地防止因 “两迁”害虫大发生而造成粮食大面积减产的不利局面。
(五)推进秋冬农业开发、推动消灭冬闲田撂荒地等工作获自治区充分肯定
8月份以来,我市重点完成了“两个规划,两份文件和三个会议”,即:编制了全市秋冬种开发规划、南百公路沿线消灭冬闲田撂荒地生产规划;印发了《**市万名工作队员深入农村开展秋冬季助农增收大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大力推进秋冬产业开发消灭冬闲田撂荒田的决定》等两份涉及秋冬农业开发、消灭冬闲田撂荒田和万名队员开展秋冬季助农增收大行动的文件;成功承办和召开了全区加快推进秋冬种助农增收工作现场会、**市南百公路沿线消灭冬闲田撂荒地工程启动仪式和全市秋冬农业开发助农增收推进工作视频会议等,有力的推动了工作的深入开展。目前,全市已组织1.3万名党员干部,深入农村开展秋冬产业开发助农增收大行动;已向基层先后派出农业技术人员0.78万人次,开展秋冬种开发培训859期8.11万人,发放技术书籍1.52万册、明白纸6.75万张,赠送支农物资90.1万吨;全市各级各部门及农民群众克服秋季严重干旱影响,全力投入秋冬季开发,全市秋冬种面积69.86万亩,同比增长11.56%。在全区现场会上,有关领导充分肯定了**推进秋冬农业开发推动消灭冬闲田撂荒地等工作的做法和经验,要求在全区推广。
(六)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得到贯彻落实
一是逐步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到目前止,我市农户家庭承包土地流转面积24.39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7.2%,其中水田4.47万亩、旱地5万亩、荒坡地12.2万亩,分别占农户流转面积的18.3%、20.5%、50%。流转形式以出租、转包为主,出租12.1万亩,占总流转面积的49.6%;转包7.4万亩,占总流转面积的30.3%。二是继续抓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今年以来,我市有7个县实行粮食直补政策,涉及农户35.95万户,补贴金额3315.8万元;购买农机补贴931万元,补贴农户1.31户;农村中小学“两免一补”,免征学杂费3846万元,财政实际转移支付3234万元;农民负担总额2440.8万元,比上年减少401.9万元。均没有发现违法违规现象。三是指导开展一事一议。目前全市开展一事一议的有657个村,占总村数的61%,其中比较规范开展的村551个;“一事一议”筹资165.56万元,没有超出筹资限额。
二、正视五项困难和问题,把准制约当前工作的“瓶颈”
在肯定前三季度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目前影响和制约我市三农工作的的困难和问题还比较多,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的难度还比较大。一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农产品产后处理和加工严重滞后,急需出台推动产业化发展的用地、财税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二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和频发重发自然灾害的矛盾突出,急需建立起一套具有长远指导意义和可执行的防灾减灾工作机制和投入机制。三是因水利等基础设施薄弱导致部分地区特别是山区耕地利用率低,个别地方田地撂荒,稳定和扩大粮食种植面积、保障粮食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四是经费投入不足。各级财政对农业投入还不够,尚未形成持续稳定的态势,影响了农业的基础地位,如今年我市《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百发〔2009〕17号)提出,“市本级财政自2009年起每年安排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不少于500万元……各县(区)财政每年也要安排200万元以上投入此类用途,市、县(区)此项资金的安排都应逐年增加。”但是到目前为止尚未落实。五是二轮土地延包尚有部分县区没有发证,甚至个别县还没有落实土地证印刷经费,给这些县区因土地承包发生群体性稳定事件埋下了隐患。
三、建议进一步重视和解决三个“瓶颈”,争取三农工作取得更大突破
“十二五”**“三农”工作要有新突破,需有新动力、制定新政策、完善新机制,建议对当前制约“三农”工作发展的三个“瓶颈”问题加以重视和解决。
(一)建议进一步完善**“三农”发展的政策和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三农”工作要有新突破,就必须有新思路、新政策作为支撑。在国家现有政策体系下,**没有特别的发展优势,撤地建市初期制定的“六个决定”在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已呈现生机不够等迹象。**“三农”要在招商引资中抢占先机,就必须具有可以吸引投资的优惠政策和具体措施,并确保其全面兑现。因此,继续完善**“三农”工作的发展政策,出台土地流转、财税、金融扶持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和措施,是推动**“三农”实现跨越性发展的重要前提。此外,明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必需提前筹划**三农发展的“十二五”规划,以全新的思路引领“三农”工作发展,争取更大突破。因此,建议成立专门工作班子,建立发展规划基金,确保农业各专项规划编写成功。
(二)建议尽快整合**“三农”发展力量
近年来,我市跨部门推进“三农”工作的重大项目不断增多,涉及面越来越广,如“兴边富民”行动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桂西五县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十个百万亩”工程建设、打造右江河谷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超6000元增收工程、万名工作队员深入农村开展助农增收大行动,以及消灭冬闲田撂荒地工作、农口重大项目推进等,都需要一个综合协调性强的部门来统筹运作。从目前情况看,市农业局承担了相当多的类似协调机构的功能,但是由于其职权所限,工作上显得较为被动,效果不是很理想。农口部门相对独立,但是工作又相互交叉,撤地建市以来的经验表明,建立农口综合协调机构已迫在眉睫,建议结合我市实际,整合相关力量,尽快建立相应机构。
(三)建议进一步稳定增加支农投入
资金问题成为农业产业化基地等建设的“瓶颈”。农业产业化基地、龙头企业建设等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农户和龙头企业的融资环境较差,农业贷款困难依然比较普遍,一些农业产业化基地的建设和农产品的加工转化项目苦于缺乏资金而不能实施。同时,面对日趋商业化的银行、信用社,农户和龙头企业小额流动资金贷款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而且贷款手续多,数额小,进一步加大了农业投入的困难,这对农产品的规模经营带来的影响更加巨大。为此,建议把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切实抓出成效;建议市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500万元,县区级相应安排一定资金作为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基础设施建设、示范等,资金要列入年度部门预算。同时,整合支农资金,农业综合开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水利建设、财政扶贫和以工贷赈等资金,应与基地建设、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等农业产业化发展项目相结合。各级财政支农投入应该形成持续稳定的机制。当前加大投入到最紧迫的问题是加快秋冬种开发推进消灭冬闲田撂荒地工作的示范经费还没有落实,各级各部门的探索仍处于艰难境地,农民对政府所提到各种模式仍然不能深信并实践,因此,落实该项工作的示范经费显得尤为迫切,建议市领导给予优先考虑。
除了以上三个全局性的问题,市农业局自身还请求市领导解决两个关键性问题。一是市农业局整体搬迁到市农经干校问题,二是农业局下属的苗圃场开发问题。
关于市农业局整体搬迁到市农经干校问题。该问题在今年8月1日谢市长主持的城市规划工作专门委员会全体会议上讨论并原则通过。但是目前资产移交等进展缓慢,与此同时,农业局部分科室只能在外租房办公,四栋危旧房的住户仍然深受严重的安全隐患影响,部分住户和业已搬迁的职工人心浮动,影响工作。请求协调有关部门牵头做好电力技校土地移交、相关资产移交、农经干校编制及人员分流至市农业局等工作。
关于农业局下属的苗圃场开发问题。该场系农业局下属机构,占地面积约426亩,土地性质为农业生产用地,单位性质为农业局直属的集体所有制事业单位,无人员编制,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扶持资金断层,苗圃场处于闲置状态,2003年12月起该场仅有部分生产经营权承包给农户承包。经过与开发商协商,初步意向是开发商租赁土地50年进行开发,主要是合作建设**生态农业循环展示园,与我市新农村建设、华润希望小镇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互相策应、相互补充。恳请市领导同意将市农业局苗圃场租赁经营,如有必要,建议听取市农业局苗圃场开发专题汇报。
四、突出五个工作重点,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一)继续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继续狠抓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继续抓好河谷、边境和北部山区三大特色农业板块建设,建设四大农业技术综合集成示范板块,提升五个百万亩工程基地的水平。进一步加大农业产业化组织建设的力度,深入实施农业产业化“十百千万”行动计划,推进农业产业化和“一村一品”工作;努力培植产业化六大龙头,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带动农业优势产业大发展,进一步优化作物布局和产品结构,实现农业结构大调整;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和发展的指导,做好扶持和服务,争取年底表彰一批2008年度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先进典型。
(二)深入推进秋冬农业开发,加快消灭冬闲田撂荒地步伐
结合组织万名工作队员深入农村开展秋冬季助农增收大行动、消灭冬闲田撂荒地、打造右江河谷农民人均纯收入超6000元村屯增收工程等工作,继续采取非常措施,力争实现我市秋冬季农业开发工作实现“老区再升级、新区高起点,消灭冬闲田撂荒田,进一步拓展农民增收渠道”的目标。确保全市新增秋冬种面积70万亩以上,实现全市秋冬种开发面积250万亩以上的目标。
(三)继续加强防灾减灾工作力度
一是切实抓好抗旱保生产工作不动摇,将此项工作列为万名工作队员深入农村开展秋冬季助农增收大行动的优先重点工作内容来抓紧抓实。二是切实抓好重大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检疫、疫情普查及防控工作,防止植物重大疫情传入危害。各级农业部门继续实行“领导包片、技术员包县”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中晚水稻和玉米田间管理,认真开展种植业灾后恢复生产工作,确保全市粮食生产安全。
(四)加大农民工培训工作力度
抓住秋冬季冬闲及农民工返乡过年的有利时机,大规模开展以秋冬季农业开发为重点的技术培训,让更多的农民工接受技能培训,使其掌握2-3门种养技术,便于有效地开展农副业生产,力争后三个月完成“阳光工程”劳动力转移培训0.96万人,农业系统全年培训返乡农民工6万人次,促进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再创业5.5万人次,多途径、多渠道地增加农民收入。
(五)加大落实党在农村基本政策的力度
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政策,不折不扣落实粮食直接补贴、良种补贴等政策,提高粮食生产综合能力。加强推动农产品流通组织优质服务工作。进一步完善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管理和监控,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力度,进一步降低农残率,确保**起义80周年大庆期间农产品安全。深化农村改革,继续完善减轻农民负担的长效机制,为农民减负增收提供体制保障。
五、立足当前,积极谋划2010年工作
总体思路和总体任务目标。2010年**农业工作将以“六个三”为抓手,推动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一是围绕三大重中之重,即消灭冬闲田撂荒地、打造右江河谷人均纯收入超6000增收工程和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三个重中之重工作;狠抓三个特色生产,即抓特早熟、特迟熟和特优质品种生产;创新三项工作,即创新标准化建设、加工销售和推广间套种工作;重抓三大水果,即重抓芒果、香蕉和柑桔三大水果产业的巩固提高;夯实三大基础,即夯实良种良法推广、土地流转和农民培训三大产业化工作基础;破解三大难题,即破解支农投入难题、质量档次难题和管理体制难题。预计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400元(具体产业发展指标见附表)。
(一)围绕三大重中之重,力争全市农业工作实现新突破
继续狠抓秋冬季农业开发,深入推进消灭冬闲田撂荒地工作,争取年内消灭冬闲田撂荒地119.2万亩,占2008年底全市存量的91.9%。深入打造右江河谷人均纯收入超6000增收工程,争取按期完成该工程任务。狠抓切实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工作,力争市级印发相关文件推进该项工作,真正解决当前农技推广体系“网破、线断、人散”的难题,让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踏踏实实地为农民提供“零距离”服务。
(二)狠抓三个特色,推动农业产业科学发展
在深入实施十个百万亩工程、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基础上,立足**农业优势产业发展实际,充分利用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狠抓三个特色品种生产。一是巧打时间差,狠抓特早熟品种生产,抢抓市场先机;二是狠抓特迟熟品种生产、占领市场空挡。重点是水果和蔬菜品种,如指导右江区、田阳、田东秋冬生产的番茄、西葫芦等瞄准北方在春节前后无法大批量生产的空缺,调好种植时间,补准市场缺口,争取更大效益,争取年内指导调整特早熟、特迟熟蔬菜、水果生产面积各3万亩,推广超级稻(属晚熟)60万亩。三是狠抓特优质品种生产,大力引进推广名优新品种,进一步提升十个百万亩工程产品品质,做到糖料蔗、水果、桑园、桑园等新种特优质品种率达100%,全市水果低改3万亩、桑园低改1万亩等,推广双季葡萄生产。
(三)创新三项工作,确保标准化无公害建设顺利推进
一是创新标准化生产方式。做到种子良种化、生产规模化、管理标准化、产品商品化、销售品牌化、经营产业化。力争2010年蔬菜、水果、茶叶三大优势产业标准化生产再上新台阶,其中,要扩大田阳水果、田东香蕉、德保水果无公害基地认证,恢复凌云茶叶无公害产品认定,全面消灭无公害农产品空白县等。二是创新农产品加工销售机制。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引入资本参与本地加工销售,全力打造一家农产品包装市级龙头企业,带动提高全市农产品加工销售水平;积极扶持发展加工销售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一步提高组织化发展水平,力争全市全年新增25家标准化运作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三是创新推广间套种技术。从时间和空间要面积、要产量。重点是推广甘蔗间套种、玉米套种黄豆、西瓜间套种玉米等技术,已经落实甘蔗间套种推广经费右江区500万元、田阳500万元、田东600万元等,力争全市间套种完成90万亩,其中经济作物60万亩、粮食作物30万亩;建立3片万亩甘蔗间套种示范基地。
(四)重抓三大水果生产,努力壮大**水果产业
**水果的特色优势品种是芒果、香蕉和柑桔。要在目前的基础上,用2-3年时间,三大水果新增面积20万亩,其中芒果、香蕉各5万亩,柑桔10万亩。一是谋划做好芒果扩种和低产改造工作,争取生产面积和质量再次赶超海南。二是积极推广优质香蕉生产,继续扩大右江河谷种植面积,特别是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和采收技术。三是狠抓柑桔产业带建设,重点支持西林县、德保县、凌云和乐业县等,力助西林县实现人均一亩果,力争将德保柑桔产业带延伸至靖西县,着力打造凌云—乐业百里水果观光带。
(五)夯实三大基础,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作
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加强良种良法推广、土地规模流转和农民素质培训等基础性工作。一是强化良种良法推广,其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470万亩,新增30万亩;三避技术150万亩,新增20万亩;“三免”技术170万亩,新增10万亩;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面积200万亩,面上防治占发生面积的90%以上;水果标准化生产应用20万亩;节水农业技术推广(旱地聚土垄作栽培、覆盖栽培、集雨补灌等)125万亩,沃土技术推广52万亩等。二是力促土地流转上规模,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探索秋冬季冬闲田短期流转等新模式,力争全市土地流转达到30万亩,同比新增23%。三是加强培训强素质,继续实施阳光工程培训、百万农民大培训、秋冬季农业开发培训等工程,力争全年全市农民实用技术培训40万人次,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六)破解三大难题,切实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一是破解资金投入难题,开拓创新招商引资工作。继续储备一批高质量项目,完善项目库管理;加强项目的申报、追踪等工作,力争2010年项目、资金下达不低于上年水平;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投入,确保三个“增量”明显提高,即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和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都要逐年明显提高;同时,创新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建立招商工作班子,以中国—东盟(**)现代农业展示交易会等农业招商展示会为平台,加大招商力度,争取完成**苗圃场等重点项目招商工作。
二是破解质量档次难题,坚持标准化生产不动摇。年内争取建立、实施2个品种左右标准化栽培技术。继续强化品牌建设,提高产品包装水平,试行蔬菜(番茄)、芒果统一品牌包装外销,建立起大**品牌和质量概念。
三是破解管理体制难题,聚集发展力量,增强工作活力。争取年内初步完成市本局机关整体搬迁工作,妥善分流市农经干校人员。寻求解决“三品办”编制、工作经费等问题,推动“三品”基地创建、农产品检测监管、地理标志性产品申报保护等工作。狠抓病虫害防治等防灾减灾工作体系建设,争取完成靖西县病虫害测报区域站建设,力争建立起有效的防治和灾后恢复生产工作体制,为有效应对灾害提供灵活有效的应对方案。继续完善农业执法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督管理工作。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2009年全市农业工作总结》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18篇)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总结、述法报告素材汇编(法治思想)(二)
- 22024年工作总结
- 32024年(18篇)病区年终护理工作总结材料汇编【精选推荐】
- 42024年度XX区科技特派员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谋划(全文)
- 52024年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总结
- 6红十字会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精选文档)
- 72024年XXX机关党委“在职党员进社区双报到”工作总结
- 82024年区档案馆法治建设工作总结(范文推荐)
- 92024乡全面依法治乡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 10(1合集)工作总结汇编(全文完整)
- 112024年党支部党建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打算
- 122024年XX党支部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