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讲话发言 >

2007年县委农村工作会议讲话

发布时间:2021-12-10 15:28:11 | 来源:网友投稿

同志们:
    县委研究决定今天召开县委农村工作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2007年1号文件,总结去年“三农”工作,客观分析当前形势,安排部署今年农业和农村工作,动员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明确工作重点,强化应对措施,奋力开拓进取,努力推进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下面,我就农业和农村工作讲几点意见。 [达达*文档网(http://www.zqwdw.com) 帮您找文章]
    一、坚定信心,进一步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肯定成绩,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2006年,全县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不移地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抓落实,紧紧围绕发展支撑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推进“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加强领导,健全机制,真抓实干,有效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2.81亿元,同比增长3.3%,在全县生产总值构成中占22%,同比减3%;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65亿元,同比增长3.4%;农村经济总收入46.65亿元,同比增长10.9%;农民人均纯收入2308元,同比增长9.6%。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特色优势进一步体现。粮食生产喜获丰收,2006年实现粮食总产量26.15万吨,同比增长2.7%。优质烟叶示范县建设稳步推进,全年种植烤烟12.08万亩,实现收购值2亿元,同比增长2.1%。魔芋产业提质增效,从商品芋种植、种芋培育到产品研发、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初步形成。全年种植魔芋7.75万亩,实现产量12.6万吨、产值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4%和23.2%。有机魔芋种植取得新成果,顺利通过日本AFAS认证。魔芋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有机魔芋食品、魔芋胶囊等魔芋产品远销国内外。大河乌猪品牌效应进一步显现,成功举办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会理事会暨大河乌猪研讨会,牲畜口蹄疫和狂犬病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得力,养殖基地规模进一步发展壮大。全年以大河乌猪为主的肥猪出栏70.06万头,同比增长10.9%;育成优质仔猪105.6万头,同比增长17.3%;肉类总产7.65万吨,同比增长10.5%;畜牧业产值达7.4亿元,同比增长12.3%。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县建成魔芋、大河乌猪、银杏、芭蕉芋加工企业6家,规模养殖企业4家,特种野猪养殖企业1家,固定资产总投资达1.8亿元,完成销售产值1.2亿元,带动农户9万余户户均增收2000元,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镇下岗职工就业再就业9000余人。金田原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和光华魔芋开发有限公司被评为云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光华魔芋开发有限公司被国家扶贫办列为国家扶贫龙头企业,长青经贸有限公司、东恒经贸有限公司、超凡食品有限公司被评为曲靖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逐步从小而全向大而专,从“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向“多乡一业、多村一品”的规模化方向发展,大宗农产品生产逐步向“名、特、优、稀”产品开发转变。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投入资金6839.2万元,实施了茂兰、松毛林、西流水水库和县城防洪体系工程二期河道治理以及人畜饮水等各类水利工程1236件,新增灌溉面积2.1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4.3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平方公里,新增蓄水50.13万立方米,解决和改善了5.54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圆满完成第一、二批基本烟(农)田建设任务,投资5129.33万元建成管道引水工程22件,蓄水池113个,集雨水窖2716个,受益面积50685亩。新开工建设了营上、后所和墨红变电站,完成2.5万户农网改造工程。煤焦货场运煤专用公路、墨红至老街子公路竣工投入使用,基本完成了东(瓜坡)羊(街)公路、丫(布基)乐(乌)公路建设,开工建设了大(山门)团(山)公路等一批公路建设项目。新建沼气池381个,带动农村改厩、改厕、改厨。农机推广工作取得新成效,拥有大型农业机械57台套农机专业户26户,涌现出有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机具29台的农机大户1户。投入各级财政扶贫资金1324.6万元,建设各类扶贫工程214件,全年解决了1.7万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巩固了2.5万低收入人口的收入。
    农村各项改革不断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得到巩固,农民负担明显减轻。金融改革步伐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进展顺利,保险业发展迅速。科技、教育、卫生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农村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农民生活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农村基础教育“两基”成果进一步巩固,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投入大幅增加,中小学危房基本排除,高中教育瓶颈得到进一步缓解,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50.6%。“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2006年共免除杂费2017.58万元,惠及128475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逐步健全完善,乡镇卫生院建设力度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全面展开。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明显提高,艾滋病等重点疾病防制工作扎实有效,狂犬病防治及时有效,启动了肺癌防制工程。文化基础设施得到加强, 4个乡镇文化活动中心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己发展文化户(文化联合体)453户。实施了良种工程、农业科技措施推广工程、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工程,加大了科技扶贫和科技示范措施,科技成果引进和科普工作有了新的提高。以“奖优免补”政策为内容的全县农村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已初步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得到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8‰。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顺利实施。加强抗灾救灾和扶贫济困工作,妥善安排了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
    “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农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万元增收计划”目标,立足种植、养殖、林果、工商、劳务五大产业支撑,在新农村建设中扎实推进“一计划三工程”。投资1.07亿元,初步建成了不同层次、不同标准的“三村四化”新农村189个。其中:市重点扶持村委会14个、131个自然村,县重点扶持村委会21个、85个自然村(有46个自然村与市重点村相同),其它形式启动建设的自然村19个。古敢乡洒交凼村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文明先进村”,中安镇回隆村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社会治安维护力度不断加大,农村进一步平安和谐。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立乡镇综治中心,建立健全“打防控”一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组织体系。坚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逐步健全了信访工作责任制、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和处置群体性事件预警制度,建立健全了灵敏高效的矛盾纠纷预警、排查、联调、处置机制。深入开展了创建“平安**”活动,坚决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加强了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积极开展同“法轮功”等各种邪教组织的斗争,坚决制止各类封建迷信活动,维护了农村社会政治稳定。
    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三农”工作组织进一步健全完善。继续推进以“五好五带头”为主要内容的“云岭先锋”工程,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扎实推进“百个支部帮百村、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精心选派了423名县乡“万元增收计划”指导员到农村指导实施“万元增收计划”。积极开展党内互助活动,农村贫困党员、老龄党员得到切实帮助。坚持教育、制度、预防和惩处并重的方针,加强对干部的教育、监督和管理,作风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
    (二)分析形势,充分认识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当前,农业和农村加快发展面临极好的机遇。今年中央 1 号文件作出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部署,抓住了新农村建设的首要问题。面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形势,我们要从**的实际出发,从县乡村的具体情况出发,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 1 号文件上来,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要求上来,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切实把“三农”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更加直接、更加有力、更加扎实的措施,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开创“三农”工作的新局面。
    在充分肯定成绩、分析机遇的同时,要充分认识农业农村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农民增收后劲不足,农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水利化程度低,工程性缺水突出,蓄水工程病险突出,河道防洪标准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人畜饮水不安全问题突出,村社公路通达能力弱;农业结构调整虽然有新进展,但市场化程度仍然较低;产业化经营虽然有新起色,但龙头企业规模还不够大,带动能力不够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农村人居环境差,工业污染突出;各级抓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虽然有了很大转变,但还没有完全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圈子。此外,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抢抓机遇,扎实推进“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
    按照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的总体要求和部署,2007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狠抓省委提出的建立健全完善“五大机制”、加强“五大建设”、发展“五大产业”、推进“五大创新”、建立和完善“五大体系”、深化“三大改革”的落实,以建设现代农业为首要任务,以促进农业稳步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以“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为重点,不折不扣地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大农业农村投入,确保“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的进展。2007年计划种植粮食84万亩、产量2.7亿公斤;种植魔芋8.5万亩、产量13.9万吨、产值2.5亿元;种植烤烟11.75万亩、收购总量32.9万担、收购值1.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500元,同比增8.3%。
    (一)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经济全面发展
    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以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指针。发展现代农业,就是指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昨天,大家参观的几个农业龙头企业提供的现场就很好,它们作为全县发展现代农业的典型和代表,对于切实转变全县农业增长方式,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构建现代农业和农村产业体系,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等,均起到了很好的带头、示范和促进作用。值得赞扬的是我县个体户(农民)雷军充分发挥科技示范带头人的作用,从2005年到2006年期间,通过从银行贷、亲友借、自己筹的办法共筹集资金280余万元购买大型农业耕作拖拉机29台,旋耕机11台,在2006年上半年翻犁烤烟地4万亩,为**烤烟规范移栽、增加产量作出了积极贡献。今年1月,雷军已经成功注册“**县朝阳农业机械服务有限公司”。像这样的企业,今后我们将在产业政策、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是大力调整种养业结构。充分发挥区位、生物资源优势,巩固提升粮烟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大河乌猪、**魔芋等特色产业和油菜、芭蕉芋、蔬菜、蚕桑、白芸豆、小杂粮等“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经济。稳定粮食面积,力争粮食产量比上年增长2%左右,烤烟面积稳定在11.75万亩,收购值1.9亿元。二是大力调整品种结构。用发展工业的理念来谋化农业生产,面向市场,积极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加强生产过程监管,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巩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创建成果,扩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覆盖面,充分发挥优势资源、优势品牌、优势品种的作用。只要是有市场空间、群众易于接受的品种,都要大胆地试、大胆地调,调出规模、调上档次、调出成效,逐步形成“多乡一业、多村一品”的特色农业生产格局。今年全县计划种植魔芋8.5万亩,力争达10万亩,各乡镇要认真落实好种植面积,确保在清明节前后最佳节令种植,实实在在地完成种植计划。三是增强大河乌猪产业发展后劲。紧紧围绕县委《关于打响大河乌猪品牌加快畜牧产业建设的意见》狠抓落实,大力发展以大河乌猪为主的现代畜牧产业,千方百计保护大河乌猪遗传资源,加大大河乌猪开发利用力度,扎实抓好大河乌猪“三群一网”体系建设,继续选育提高大河乌猪,确保今年大河乌猪核心群母猪达到600头,年提供合格母猪5000头以上。继续实施“扶百帮千带万”养殖工程,发展饲养大河乌猪母猪100头以上规模户40户,年饲养出栏肥猪500头以上规模户40户;发展饲养大河乌猪母猪20头以上规模户400户,年饲养出栏肥猪50头以上规模户500户;发展饲养大河乌猪母猪3头以上规模户5854户,年饲养出栏肥猪10头以上规模户4185户,促进以大河乌猪为主的畜牧养殖标准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抓好畜牧科技推广,强化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制工作。加大对畜产品生产流通环节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标准,强化质量管理,完善检测手段,加大对畜产品质量的检测监控力度。加强动物及其产品检疫工作,力争做到县乡产地检疫开展面达100%,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监督面达100%。建立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生产。四是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从主要为农业生产服务转向为生产、加工、销售的全程服务,从以资源消耗型技术为主转向资源节约型技术为主。大力开发优质农牧业新品种,开发农产品加工技术和农业节本增效技术,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力度,鼓励科技人员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开展服务。抓好农机推广示范工作,加大先进实用农机化技术及农机具的推广力度,重点利用农机示范基地的推广示范转向小型农机具,继续加大对烤烟、魔芋农作地的深耕力度,继续引进、示范和推广烤烟地机械起垄、魔芋烘干等农机具,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加大建立和完善以财政投入为导向、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购机补贴、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投入为主体、其他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和引导购买使用农业机械,引导和鼓励以农机大户为龙头,组织全县大中型农机进行跨区作业。
    大力推进农民组织化,加快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鼓励涉农公司组织、大户牵头、农村能人,以专项为主,以“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农户”的模式,培育和发展专业协会或合作社,把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结合起来,通过推广新品种,使用新技术,把传统生产方式变为现代化组织模式,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带动信息化进村入户。
    突出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现代农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和支撑,只有通过农业龙头企业对农业产品的后续加工,农业产品才能变成高附加值的商品,农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从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开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对农户的带动力。积极扶持云南东恒经贸有限公司、**县超凡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金田原农产品有限公司、光华魔芋有限公司等加工龙头企业通过多种形式与合作组织、专业协会、种养殖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逐步形成“公司+协会+农户”、“公司+经纪人+农户”的发展模式,实现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形成较为稳定的产销关系和利益关系。鼓励企业开发多元化的农畜产品,发展精深加工,提高农业、畜牧业比较效益。把大河乌猪优质肉开发项目建成年加工生猪10万头、加工火腿1500吨、生产饲料1万吨的农业龙头企业。新建**县坤星源魔芋加工厂,力争今年生产优质魔芋精粉2000吨、微粉500吨、食品4800吨、仿生食品600吨、化妆品50万袋。发展农产品行业协会,培育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组建农产品营销公司,实现农产品营销规范化、集约化,带动农民增收。
    (二)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今年计划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1亿元以上,解决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和困难,新增灌溉面积2.6万亩。投入重点项目1000万元,投入农村自办水利工程项目500万元。推行贷款建水利新机制,启动硐上水库建设,完成西流水、茂兰、松毛林水库建设,启动老厂上寨和富村漆树坪子塘坝建设以及大河竹箐水库的除险加固。推行矿村共建水利工程,解决因矿产资源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水源减少的问题。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由村民自主协商,解决农村急需建设的农田水利工程。扎实抓好基本烟(农)田建设,在4月20日前按质按量完成今春基本烟(农)田规划的185件水利工程,确保项目区烤烟能按节令移栽。探索农村小型水利管理新机制,认真总结386件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经验,推行用水户协会管理、承包经营、租赁或拍卖等形式进行经营管理。着力抓好第一批农村安全饮水项目的扫尾工作,同时做好第二批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着力抓好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抓好水利工程岁修工作,确保春耕用水。各乡镇要广泛发动群众,做到村村有工程,户户有任务。
    (三)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一是进一步优化农村劳动力结构,大力发展务工经济。劳动、农业等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求,进行定向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加快建立农村劳动力信息资源库,加强劳动力输出的信息服务,加强组织管理,不断扩大农村劳动力输出规模和转移渠道。加强科技宣传和普及,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对农民培训既要继续抓好农业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又要重点抓好二、三产业生产经营技能培训,增强农民在城镇二、三产业就业谋生的技能和本领。今年要开始建设投资1.5亿元左右的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力争在2年内投入使用。培训农民10万人次,转移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11万人,劳务收入达8亿元以上。
    二是切实抓好春耕备耕工作。县委、县政府在1月份召开的冬季农业开发工作会上,对春耕生产作了具体安排布置,进一步明确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把粮食、烤烟、魔芋、畜牧业生产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农业、金融、供销、烟草、农机、水务等涉农部门要立足本职,做好农用资金筹措和物资准备、发放工作。省市县乡选派的161名农村工作指导员将于今天进村工作。各挂钩扶贫单位要及时到挂钩扶贫点帮助研究指导春耕备耕工作,并在人力、技术、物资、资金等方面给予帮助。
    (四)深化农村各项改革,进一步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的惠农政策,巩固农村税费改革、乡镇配套改革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成果。全面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按照市委《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在营上镇先行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内适时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推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要妥善调处林权纠纷,建立“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到位、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顺畅规范、监督服务有效”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目标。加大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和农资供销改革,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明确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在中安镇东堡村委会和黄泥河镇牛额村委会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在全县铺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换发工作。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不变和土地承包30年不变的原则,在巩固农村土地二轮承包关系和农村税费改革基数的基础上,依法坚持承包期30年不变的政策,不得借补换发证之机调整承包地和承包期、违规收取承包费或附加其它条件。要保证透明操作,充分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通过民主协商和民主决策,妥善解决各种矛盾,让群众满意。要先易后难,稳步推进,时间服从质量,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不留隐患。要保证正常的生产秩序,不耽误农时,不影响生产。
    (五)积极开展农村“一文化三体系”建设,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1、大力建设农村和谐文化。一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引导农村群众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促进乡风文明。大力推进“群星文明”工程,以文明村创评为载体,引“星”入村,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观念和方式。二是繁荣农村文化艺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要深入开展“文化进村”活动,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民群众自发组织的文化活动,继续培育发展好农村文化户(文化联合体)。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扫除“黄、赌、毒、邪”等社会丑恶现象。三是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力抓好农村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充分发挥文化基础设施的服务功能。继续抓好“2131”工程,加大广电传输光缆的更新改造和兴建力度,积极发展数字电视和宽带用户,加快“村村通”工程实施步伐,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率。
    2、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解决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为目标,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五保供养、大病统筹等保障制度,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大力推进养老、医疗、工伤、失业和生育保险,逐步将农村居民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建立分类施保的低保运作机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将失地少地农民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将丧失劳动能力的群众全部纳入重点保障对象。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农村特困群众生活救助制度和失地少地农民救济救助制度,创新扶贫开发方式,努力解决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加大乡镇敬老院改扩建力度,今年对五保对象全部实现集中供养。要按照标准化、规范化要求,在三年内逐步完善乡镇卫生院、村(社区)卫生所建设。
    3、加快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一是积极构建以解决就学难为主的教育服务体系。抓好学校新建和改扩建工程,切实解决初中、小学容量不足问题。抓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今年全县要全部排除中小学危房。抓好贫困学生救助工程,建立扶困助学长效机制。抓好教师培训工程,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抓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县职业教育培训中心要在今年6月底前启动建设,力争明年秋季投入使用。二是积极构建以解决看病难为主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大城乡医疗机构配套设施建设力度,积极规范医疗市场秩序,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完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制度,健全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制度。继续完善和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参合率和保险覆盖面。三是积极构建以解决就业难为主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切实落实好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加强农民工就业培训和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技能培训,支持、鼓励大中专毕业生自主创业。
    4、加快农村社会安全稳定体系建设。深入开展 “平安**”创建活动,健全“打、防、管、控”一体化的社会治安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司法调解网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制定和完善各类应急预案,积极预防和妥处各种公共安全事件。深化对非煤矿山、学校、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消防、森林等行业和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从今年起全县每季度开展一次安全生产大检查,逐步实现安全生产的规范化管理。加强民族宗教工作,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六)加快“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农村全面发展
    1、认清形势,明确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统筹和规划为前提,以生产发展、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为重点,以解决民生问题为着力点,以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基层干部民主管理及科学执政能力为保障,全面实施“一计划三工程”,采取领导挂钩、单位帮扶、项目整合、“矿村结合”、能人扶村等多种形式,深入扎实地推进新农村建设。2007年全县争取上级配套1000万元,县级财政投入1000万元,各类支农资金投入3000万元,乡镇筹资1000万元,矿村结合投入4000万元,共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1亿元,动员群众自愿投工投劳,建设100个自然村。
    2、把握原则,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坚持以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全面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业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二是坚持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格局中谋划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之间劳动力、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的流动整合,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坚持走“矿村结合、双赢发展”的路子,积极引导企业力所能及地支持新农村建设,帮助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引导群众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正确处理好村企关系。四是坚持农民自勤、自勉、自主、自建的主体作用,充分尊重和依靠群众,严格按照新农村建设的九条规则和“六个严禁”要求,以党政为推手、单位部门为助手、企业和社会为帮手,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持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性和持久性。五是以利民、为民、惠民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切实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困难,让农民真切感受到新农村建设的好处,促进群众思想的转变,推动新农村建设。
    3、多措并举,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要注重产业发展规划,按照已制定的“万元增收计划”实施方案,围绕五大产业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规划和指导农民发展既适应市场需求又适应农民素质要求的“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要注重村庄规划,由专业部门进行规划,并交群众讨论,供群众选择。规划要量力而行、尊重民意、节约资金,既体现专业水平,又突出适用性。在布局上要按照“四倾斜、四优先、四促进”的原则安排:即向社会矛盾复杂、问题较为突出的“问题村”倾斜,优先解决群众最迫切的问题,促进人民内部矛盾的就地消化和处理;向生活用水和空气污染及环境问题突出的“疾病多发村”倾斜,优先解决群众安全饮水、生活用火和环境治理等问题,促进人民群众因病致穷返贫问题的逐步解决;向基础条件落后、贫困面大、少数民族散杂居的“贫困村”、“民族村”倾斜,优先改善村庄道路、人畜饮水、农村能源等发展条件,促进生产生活困难问题的逐步解决;向地质灾害突出,村庄和水源受影响,群众迫切要求解决问题的“矿区村”倾斜,优先解决群众人畜饮水和住房等实际问题,促进“矿村共建、双赢发展”。二是整合资源,加大投入。要建立健全以政府财政投入为引导,有关项目资金相配套,社会和企业捐助为辅助,广大农民自愿投工投劳为主体,来源不同但用途一致的长效投入和使用机制。要按照用途不变、各记其功的办法,有效整合各级扶贫、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环保、教育等部门的项目配套资金,将各部门自己筹集的、财政安排的、预算外的、国债的、转移支付的及从上级部门争取来的各类项目资金实行捆绑使用,提高新农村建设资金使用效率,做到“五个配套”:即与国家支持西部地区加强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的政策、项目、资金相配套;与各级重点建设项目在当地的辐射带动能力相配套,尽可能使当地群众从为重点建设项目服务中增加收入;与县委政府整治“疾病多发村”环境问题的具体措施相配套,尽可能解决长期困扰当地群众、影响大的实际问题;与社会和企业的捐助扶持力量相配套,充分发挥当地在外工作人员、企业主、能人在协调资金、化解矛盾、调和人际关系方面的独特作用;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和谐村、文明村、和谐文化建设的要求相配套,搞好规划设计,尽可能把基层党支部活动室、社会治安综治室、卫生所、红白理事会场所、农民科技文化培训室、农村文化小广场和体育活动场所等进行配套,充分发挥一室多用、一场多能的作用。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项目和资金使用情况要列入“村务公开”内容,向群众公示。审计部门要对新农村建设专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年度审计监督。三是挂钩帮扶,表彰激励。进一步完善县级领导挂钩乡镇指导新农村建设和县级部门、乡镇站所挂钩到村帮扶制度。县乡两级要进一步充实和加强“三村四化”办工作力量,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安排相应的工作经费。各职能部门(单位)要按照挂钩帮扶的文件要求,明确应承担的职责和义务,逐步形成“县级统筹、乡级主抓、行动在村、实惠到户”的工作格局。“县级统筹”就是充分发挥县域经济资金、技术、市场、人才等生产要素的统筹配置、整体联动的优势,整合各职能部门的资源,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有效推动“万元增收计划”和新农村建设的实施;“乡级主抓”,就是要充分发挥乡镇承上启下、联结城乡的作用,采取引导外部力量支持、整合内部资源、“矿村结合”、“站所帮扶”等多种形式,加强指导和服务,帮助村级解决具体问题;“行动在村”,就是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村民的宣传发动等都要以各村为主,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实惠到户”,就是要把新农村建设、“万元增收计划”实施的成果体现在各家各户,确保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七)努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农村平安稳定
    1、真心实意“解民忧”。要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思想,本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带着对人民群众深厚的感情,开展社会矛盾大排查、大调处、大接访和为群众排忧解难活动,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当地,处理在基层。对群众的合理诉求要解决到位,对要求过高的要教育到位,对无理纠缠的要稳控到位,对触犯法律的要处置到位。着力解决因煤炭开采和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矿井及资源整合引发的社会矛盾纠纷和“热点”隐患问题,妥善处理一批越级、重复信访、缠访问题,纠正一批违法违纪案件,查处一批执法机关执法不到位、不作为、乱作为的案件,解决一批信访老户的问题。要切实转变作风,带着感情和责任,带着为群众办实事的目的,走出机关,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体察民情,了解民忧,广泛开展民情访谈、民情约谈活动,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 要坚持“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处理、防止激化”和“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解决涉及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作为重点,重视带倾向性、苗头性并易于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问题,积极主动做好工作,消除隐患。
    2、扎实有效“保民安”。牢固树立强基固本思想,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切实提高社会治安防范水平,有效预防、控制和减少犯罪。坚持严打方针,始终保持对严重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最大限度地控制重大恶性案件发生。强化治安形势分析研究,加大对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的排查整治力度,将一切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因素解决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强化禁毒工作,深化与邪教组织的斗争。开展依法治理工作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广泛开展“平安**”、“法制**”、“文明**”、“和谐**”创建活动,形成全民参与、人人行动的社会治安合力。
    县“四下乡”活动领导小组下设的五个办公室要对“送温暖、解民忧、帮民富、保民安”活动情况开展一次检查,有关牵头单位要在4月初开展一次阶段调研和总结。
    (八)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为新时期“三农”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1、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三农”工作,乡镇主要领导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乡镇党委要有负责同志分管“三农”工作。要充实和加强党委“三农”工作综合机构,切实加大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促力度。各职能部门要树立全局观念,强化服务意识,积极主动地支持农业农村工作。要按照省市要求,认真做好新农村工作指导员的选派和考核管理工作。各乡镇、村要为新农村工作指导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让他们能全心工作、发挥作用。
    2、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按照中央和省市要求,抓好村级党组织和第三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要深入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巩固提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在治“瘫、贫、乱、愚”上狠下功夫。加快建立基层干部激励保障制度,积极探索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选任乡镇领导干部的有效途径。关心村干部的工作和生活,合理提高村干部的待遇和保障水平。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一事一议”民主议事等制度,有序推进村民自治。大力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切实解决基层组织无阵地、农村群众无场所的问题,把农村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建成广泛联系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
    3、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紧紧围绕农民需求谋划新农村建设,深入农村、深入实际、深入了解新情况,特别要关注和认真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农民的愿望和要求,不断创新工作内容,改进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要带着感情做好“三农”工作,自觉摆正与农民群众的关系,加强各级干部与农民群众的沟通、联系和了解。各级干部要深入农村基层,深入农民群众,吃农家饭,干农家活,听农家话,解农家忧,排农家难,增强与农民群众的联系。要为农民群众服务,把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抓落实。
    同志们,党的十七大将在今年召开,做好今年的“三农”工作,加快推进“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清形势,抢抓机遇,振奋精神,扎实工作,为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和谐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推荐访问:县委 讲话 农村工作会议

本文标题:2007年县委农村工作会议讲话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jianghuafayan/2021/1210/62924.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2007年县委农村工作会议讲话》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