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讲话发言 >

学习中纪委十七届三次全会上讲话民主生活会汇报发言

发布时间:2022-01-14 15:24:36 | 来源:网友投稿
      胡锦涛同志在今年初召开的中纪委十七届三次全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是指导今后一段时期的党风廉政建设和正在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纲领性文件。“讲话”全面阐述了“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的重大意义、理论内涵、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具体要求,意含深刻、观点鲜明、启人深思。我谈几点学习体会:
      一、“作风问题,说到底是党性问题”
      什么叫党性?对一个党员来说,共产党的一些基本性质在其人性中的表现叫党性。有人说,人性分为社会性、自然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不必这么分,根本的是社会性。毛泽东说:“当作人的特点、特性、特征,只是一个人的社会性……人是什么一种动物,这就成为问题,几十万年直至资产阶级的费尔巴哈还解答得不正确,只待马克思才正确地答复了这个问题。即说人,它只有一种基本特性——社会性,不应说它有两种基本特性:一是动物性,一是社会性,这样说就不好了,就是二元论,实际就是唯心论。”(《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83页)
      人的特性是社会性,不同人群,党派有不同的社会性,党性是社会性的一种。共产党的党性,就是她的理想信念、宗旨立场、观点方法、民主纪律等独有的属性,它们在党员身上体现得强,党性就强。具体到一个党员来说不纯粹,党性为主导面,可能也有些非常性的东西,有迷信思想,形而上学观点,个人主义意识。生活在社会中,党性常不免受侵蚀,所以总讲增强党性,增强的途径是修养。
人按一定目的要求修炼、涵养某种品性,叫修养。党性修养,就是按党性的要求去修养,也就是在思想观念中,确立共产党的理想信念、政策观点、立场方法、宗旨意识、纪律观念等等。修炼涵养,强调渐进,勿忘勿助长,为燕筑巢不已,结构渐牢。凡在人身上培养某品性(无论德才),只能渐进,皆称修养,如艺术修养、道德修养、理论修养,都是习惯成自然。境界,本领,才艺一点点往上升,慢慢推陈除新、脱胎换骨,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党性修养也不例外。
      什么叫作风?就是一个人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相对稳定的作派、风格。作风又分为个人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思想作风和学风。作风有鲜明的党派性。毛泽东在“七大”的政治报告中说,三大作风中的每一个作风,都含“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鲜明的党派性决定了“党性是作风的内在根据,作风是党性的外在表现”,党性是思想内容,作风是表现形式。如果一个领导干部有实事求是的党性修养,一定表现为勤奋好学、学以致用,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的作风;他有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党性修养,一定表现为秉公用权、廉洁从政、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作风。这些胡锦涛同志提倡过的优良作风,皆以党性修养为根基,党性纯洁则作风端正,党性不纯则作风不正。党性是本质,作风是现象,现象表现本质。古人言:诚于中而形于外;雷锋说:行动从思想来。
      作风不仅被党性决定,而且作风和党性实际上“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一方面,党性对作风有决定作用,另一方面,作风对党性修养有反作用,好作风巩固党性修养的成果,坏作风则侵蚀它。一个党员如总是表现脱离实际、弄虚作假的浮躁之风,总是沾染贪图享乐、贪图钱财、美色,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党性修养则必然荡然无存。这种相互作用好比树根和树叶的关系,党性是根,作风是叶,根深则叶茂,叶茂也滋护着根,叶子被虫柱光,根也不保。这种相互作用要求党性作风修养的内功外功一齐做,交相配合,重点在内。而这个内所修的,从根本上说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观”是人的根本信仰,不仅回答世界观是什么,也回答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该有怎样的价值评价和追求。党性强、作风好的基础在“三观”,其所暴露的问题亦能从“三观”中寻到根源。“宗旨意识不强”、“个人主义严重”,反映了人生追求有偏差;“理论和实际脱节”、“政绩观不正确”,反映了世界观不对头:不是唯物论的反映论,而是唯心论的先验论,不是从实际出发,照规律办事,而是从主观出发,漠视规律,投机取巧,自以为是。“三观”偏,作风焉得趋正?
      人的动机是复杂系统,作风行为的动机在表层,深层起作用的是人生观。后者属哲学范畴。不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就不会真懂共产党的哲学,不会真懂党的理论、宗旨、信念、思想方法、道德要求,许多事情都格格不入的,所以,加强党性修养,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每个领导干部改造主观世界的终生课题”。
      二、加强党性修养,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发展是第一要义,以人为本,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按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谋发展以及坚持统筹兼顾的方法,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了共产党的一些最高党性原则,也就规定了党性修养的方向和根本要求。作为一个领导干部,不认真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思想,背离科学发展的要求,背离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丧失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党性不完全。表现在作风上是滋生不尊重规律、“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作风,“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利益麻木不仁”、“得过且过,敷衍了事”的作风,“理论和实践脱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作风不正又反过来严重干扰和阻碍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干部的素质无外乎两方面要求,一是知识能力即才的要求,二是党性作风即德的要求。两个要求分属“会不会”和“愿不愿”的范畴,在某些时候,“愿不愿”即有无真心诚意推动科学发展更显紧要。有些领导干部也懂把群众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的道理,却“沉溺于灯红酒绿”,“只想当官,不想做事……碰到问题不解决,遇到矛盾绕着走,对职责范围内的事情该抓的不抓、该管的不管,结果问题越积越多,以至酿成大祸。”可见关键在诚意,天下事多有会而不愿、极少愿而不会的。只要真愿,总能学会,所有难事都怕有心人,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也不例外,只要认真,总能学懂会用,而不着力加强党性作风修养,一定学不好、用不好。正是从这些意义上说,增强党性修养,弘扬良好作风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攻坚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这些武装思想、凝聚力量、鼓舞斗志、引领风尚的多半是共产党的信仰、理想、价值目标、道德要求。其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华最新成果是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理想、旗帜,践履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道德要求且都被载入党章。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德才素质就应体现在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弘扬民族和时代精神、践履社会主义荣辱观上面。离开这些核心价值,党的先进性无从体现,执政能力无从提升,党性修养没有着落。
      我们这样一个有着众多人口的大国,在社会结构和思想文化日趋多元化的今天,用“核心价值”凝聚人心,是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所在。一旦人们价值观分裂,是非不分、荣辱颠倒、坏精神家园、派道德底线,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思想基础就失掉了。每个领导干部都应站在国家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带头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但当前的一些歪风,恰恰表现为不遵行,奢靡、浮躁、贪占、跑要之风,恰恰与“核心价值”的要求背道而驰。对这些有损党的形象、破坏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之共同思想基础的歪风,我们决不能等闲视之!
      三、加强党性修养,必须始终坚持四个统一
      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继承光荣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相统一,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统一,加强个人修养和接受社会监督相统一,是党性修养的指导思想和方法原则。
      主观方法来自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这四个对子本是互相包含、互相渗透、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方法上就不能使之相脱节,而要相统一。光荣传统是不是包含时代精神的要素?回答是肯定的。光荣传统中的三大作风,第一条叫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根据实际,发展理论,创新实践。从前,毛泽东思想是发展的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创新的实践;今天,科学发展观是发展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创新的实践。可见,光荣传统里的创新求变,实事求是的思想,也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也互相渗透、难以分割:修养是改造主观,但包含改造客观的目的,而且只有在改造客观中见多识广,认识更多的必然,才能更正确地改造主观;实践是改造客观,但要想达到预期目的,必须很好地改造主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当前,就是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二者真的一点儿也分不开。
      理论和实践也一样。理论包含实践,包含它的经验成分、目的要求、考量标准;实践包含理论,包含它的方法指导、政策规范、战略预测等。两者不断互相转化,从实践中获得感性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胡锦涛同志正是根据马克思的观点,从四个矛盾的对立统一中,抽象出修养的客观规律,再转化成思想方法,以指导党性修养。领导干部对此应有深刻认识,要懂得思想方法的重要,党性作风必然与思想方法密切相联。如果思想方法不对,不会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不会用矛盾渗透和转化旧观点看问题,割裂事物的联系,必然使认识脱离实际、主观违背客观,以此为指导,决不会有符合党和人民要求、符合客观规律的党性、作风修养。一些干部作风出问题,恰恰是主观主义、形而上学方法作崇,令理论与实践脱离、使光荣传统与时代精神割裂、把改造客观与改造主观对立、让个人修养和接受社会监督分离,思想滑坡而不自觉,歪风滋生而不能抵制。领导干部应以此为戒,坚决摈弃错误做法,自觉坚持“四个相统一”,在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上,真正树立唯物的和辩证的即实事求是的思想观点。
      四、加强党性修养,必须积极投身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去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哲学,马克思主义政党理应带领群众永无止境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不断由必然王国跃向自由王国,是领导干部增强党性、改进作风的正确途径。“还是那句老话: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要以好的精神状态、正确的观点方法去干,一是“始终坚持艰苦奋斗”,二是“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
      艰苦奋斗由毛泽东首倡,邓小平将之列入“五种精神”,江泽民将之列入“六十四字精神”,而胡锦涛讲得最多,他首任总书记的第二个月往西柏坡考察,5千余字讲话的主题就是艰苦奋斗。他总是讲艰苦奋斗的意义大,不能丢。我们看他两次讲“意义大”——西柏坡那次他说:‘艰苦奋斗是我党的重要法宝、优良传统、政治本色、精神力量;中纪委会这次他说:“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凝聚人心、战胜困难的强大力量”。我们看他两次讲“不能丢”——西柏坡那次说: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中纪委会这次他说:“这里,我还要强调一个问题,就是领导干部必须始终坚持艰苦奋斗”,“无论我国经济发展到什么水平,物质条件改善到什么程度,艰苦奋斗的好传统都不能丢”。
      始终坚持艰苦奋斗,是领导干部在带领群众干事业的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增强党性、改进作风的前提条件。还有一个条件是“牢固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和政绩观”。一种事当终生之业去做、须长久奋斗才得以完成的叫事业。终生之业心有价值,事业观折射着人生观、价值观。为事业奋斗的用功、作为叫工作,毛泽东说:“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斗争。那些地方有困难、有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我们是为着解决困难去工作、去斗争的。”(《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61页),在推动事业的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即从政的业绩叫政绩。对一个共产党员来说,与人民利益无关的事不叫事业;与党的事业隔膜,为个人目的忙碌甚至假公济私的用功和作为不叫工作;在工作中与人民需要无益反而有损的“面子工程”之类不叫政绩。
      一些干部因“三观”不正确而沾染了“贪图安逸,奢侈浪费,讲排场、比阔气”的作风;“工作挑肥拣瘦、拈轻怕重”的作风;“重自己政绩”、“轻百姓疾苦,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作风。我们要反其道而行之,正作风而先正“三观”,自觉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就是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说的,“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的过程中培养群众感情、增长工作才干;在条件艰苦、环境复杂、矛盾集中的地方经受锻炼、成长成才;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伟大实践中奋发有为、建功立业。”——“三观”内涵阐释得简明扼要,应成为每一个领导干部为官从政的座右铭。

推荐访问:中纪委 全会 民主生活会 汇报 发言

本文标题:学习中纪委十七届三次全会上讲话民主生活会汇报发言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jianghuafayan/2022/0114/76765.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学习中纪委十七届三次全会上讲话民主生活会汇报发言》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