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考试 >

地理中的生活化教学刍议

发布时间:2022-03-06 10:50:35 | 来源:网友投稿

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在“学校中的浪费”一文中指出:从儿童的观点来看,学校的最大浪费是由于儿童完全不能把校内获得的经验完整地在校外利用;同时另一方面,他在日常生活中又不能应用在学校学习的东西。那就是学校的隔离现象,就是学校与生活的隔离。[1]多年的地理教学经验让我感受到地理教学亦如此。

一、地理中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1. 地理学科性质的必然选择。地理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及人地关系的学科,而人是生活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之中的,地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以致用,活学活用,才是地理新课改的关键所在。要想轻松跟上新课标的步伐,必须很好地把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生活中汲取营养。

《地理课堂教学实施建议》认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生活体验中的地理素材出发引导学生研究生活中的地理知识。“美国地理国家标准”也以“生活化的地理学”(Geography for life)为副标题加以发表,这就表明制定课程标准的委员们也力图揭示生活化的地理教育的使命和信念,强调地理教育是终身教育、维持个人生活的人类生存的教育、增强生活品质和生活品位的教育。[2]

2. 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给学生及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这就明确了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即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避免传统的知识灌输,要让地理教学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教学的生活化为枯燥的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有利于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利于和谐课堂教学氛围的建构,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填补了地理知识与学生生活实践之间的鸿沟。

3. 地理教学的现实需要。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中学地理教学普遍存在着与学生生活实际严重脱离的倾向,新课改多年来仍然是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因此“生活地理”的教学是十分必要的。高中地理是在学生学习初中地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关系,既涉及自然科学,又涉及人文科学。综合性非常强,研究的问题既有全球性的、全国性的,又有区域性的,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但由于现行考试制度的影响,初中学生的应有地理基础欠缺,使高中地理教学常常陷于空中楼阁的境地。尤其是在高中地理第一章的地球运动问题和第二章的大气环境问题[4],理论性强,难度大,加上教学时间紧,进度快,往往让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十分困惑。人文地理方面的教学,学生也往往因为缺乏基本的区域地理常识,跟不上课堂节奏。所以,现有的地理课堂,经常是教师讲解绘声绘色,斗志昂扬;学生则是精神紧张,十分吃力。每节课下来,师生都很疲惫,有的老师常常牢骚,这课没法上。笔者上课的过程中,也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一下课,就有学生围过来喊:“老师,听不懂!”,自习课上,学生排着队问问题。我一方面为学生勤学好问的精神所感动,一方面为学生学习的吃力而苦恼。在教学中,我渐渐摸索,努力找寻教学中学生的已有学习资源,努力进行地理教学回归生活的尝试,设法搭起学生学习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进而不断夯实学生的思维基础,希望对高中地理教学走出困境有一定的帮助。

二、优化地理中的生活化教学

地理教学的生活化要求教师善于“教”,更要善于“导”。 从学生较为熟悉的事物入手,使重难点通俗化、形象化、感性化。为了更好地实现生活化教学,教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充分利用生活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自然地理中的每一个因素,都会对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发生作用和影响。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素材,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和教学内容与多彩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衣着方面。在讲述到气候或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时,生活中的穿衣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如“夏天多数人为什么穿浅色衣服,而冬天穿深色衣服”,把气候与学生密切相关的行为结合起来,用地理知识解释学生的日常行为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更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行的方面。针对现在机动车越来越多的现象,在课堂中,当讲解到散射的知识如红光最少时就可以与生活中的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联系起来,以“为什么机动车的尾灯都是红色的”这个问题为切入口,不仅架起了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行为之间的桥梁,而且更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将书本的理论知识很好与生活联系在一起。

在食与住方面。通过已经了解的“南稻北麦”、“南米北面”、“南尖北平”来学习气候的知识;通过对节庆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的了解,通过学生收藏的民居邮票来学习风土民俗,如陕北的窑洞、云南的吊脚竹楼、客家人的“围屋”。

学生的实际生活与书本知识的紧密结合,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形象、更直观地学习枯燥、抽象的地理知识,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2. 拓宽视野,合理开发地理教学资源。地理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不能仅仅把课程资源局限在一些显性的文字资源上,要有课程资源广义上的概念。电视就是一种很有效的活的教学资源。中央台、教育台的大量与地理相关的节目如“人与自然”、“探索与发现”、“动物世界”等,质量高,趣味性强。即时地将相关知识引入教学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打开电视机或网络,新闻、旅游、科技、综艺、体育等节目都会让人身临其境,增加间接生活经验,学习许多地理知识。

订阅各种与地理有关的报刊杂志,如《中国国家地理》、《地理教育》、《中学地理教学参考》等,用好用活学校图书馆,掌握最新的地理知识和人们关心的地理知识,借鉴好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同时教师要善于利用网络资源这个很好的教学资源,从网上及时、大量地获取有关的地理知识。通过对当前世界热点问题的背景、缘由、过程、发展趋势等的解析了解发生地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状况,对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使学生掌握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新知识。近几年发生了几次重大的地震(汶川地震、海地地震、智利地震、玉树地震)使学生对地震及自救方面的相关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气候峰会把“全球变暖”推向高潮;冰灾、西南五省旱灾等极端气候的频繁出现,让学生对保护生态环境有更深的体会的同时增强了对生存环境的危机意识,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保护环境,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的必要性。此外,老师应该扩展自己各方面的知识,寻找其他学科领域与地理的联系,针对不同爱好、不同个性的学生,可以推荐不同的教学资源,与地理有关的音乐、电影、小说、诗词、谜语、谚语、历史故事等,不仅可以增加地理的趣味性,也提高地理的实用性。

3. 学以致用,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在社会大环境里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充分享受学以致用的喜悦。

(1)活学地理,变地理“死知识”为“活生活”。美国的主要产业部门及主要城市容易混淆。联系美国NBA中篮球队名会产生很好的效果。如姚明所在的“火箭队”反映了休斯顿是宇航工业基地;“公牛队”芝加哥位于乳畜带,且是肉类加工基地;以前的西雅图“超音速队”──飞机制造业、底特律“活塞队”──汽车城等。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趣味性,还能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地理。

(2)开展实践活动应用地理知识。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形成学习小组,适当分工,通过班级的集体观测观察、野外考察、社会调查活动等,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最终交流、展示学习成果,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

例如:在学习宇宙中的地球时,可以组织学生观察星空、月相的变化,日出日落的时间和方位,观测正午太阳高度等;在学习商业网点的布局时,可以联系本地的实际,让学生去调查某大型超市、大卖场、便利店或连锁店的布局状况,讨论其布局是否合理。[3]通过开展实践活动,体验感知地理,通过参观、调查、考察等实践活动,掌握基本地理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开展地理实验活动应用知识。如讲到试验植被在防止水土流失方面的作用时,教师可自制两个木盒,一般为50厘米长、10厘米高(也可以找两个废旧的尺寸大致相同的木盒)。两个木盒都放满泥土,一个种上杂草,一个什么也不种,放置在开阔的地方并与地面成30度夹角。当杂草长好后,用浇花的洒水壶模仿下雨,将水淋到两个木盒上,观察流出的水中含的泥沙量,也可以将流出的水收集到水桶中,经过沉淀计算一下含沙量。通过实际操作,让地理现象在学生们自己的手中再现,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总之,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当地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时,地理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和解决地理问题的兴趣。因此,地理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寻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素材,引导学生用地理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和认识世界,才能帮助学生真正获得富有生命力的地理知识,使他们不仅理解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应用,让地理学习成为终身有用的学习。

推荐访问:刍议 生活化 地理 教学

本文标题:地理中的生活化教学刍议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jiaoxuekaoshi/2022/0306/100533.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地理中的生活化教学刍议》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5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