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考试 >

孔子的教学言语技巧

发布时间:2022-03-11 09:39:51 | 来源:网友投稿

研究孔子的教学言语技巧,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师专业水平,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并增强学生的言语能力。

孔子的教学言语技巧主要有:

一、 多用修辞

1. 用排比。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习知识而且时时复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事情吗?人家不了解我的长处和成绩,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见《论语·学而第一》)“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做成了事不要夸说,做过了的事不要劝谏,已经过去的事就不要再追究了。见《论语·八佾第三》)“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不懂得规律,不能成为君子;不懂得礼法,不能立足于社会;不懂得别人说话的内在意思,就不能了解别人。见《论语·尧曰》)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爱好学习就接近于明智;努力行善,就接近于仁义,知道耻辱,就接近于刚勇。见《中庸》)排比语句,一气呵成,语意连贯,极富气势,内涵丰富,意思透彻。用排比句教学,富有感染力。

2. 用比喻。如:“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用德政治理国家,就像北辰星在自己的位置上而其他的星星都围绕着它一样,人心归顺。见《论语·为政第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用不正当手段得来富贵,这对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虚无。见《论语·述而第七》)“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射箭就好像君子修德一样,箭没有射中靶心,应该反责自己用心不专,立身不正,不能怨恨别人。见《中庸》)孔子在论述处理政务的关键在于人才时说:“人道敏政,地道敏树。”(推行人道政治就会立即见效,就像适宜的土地能使树木迅速成长一样)用树的快速生长来比喻用人道行政就会立竿见影。(见《中庸》)用比喻来教学,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3. 用对比。如:“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君子对于中庸的道理能时时省察,做到随时而异,适中不偏。小人对于中庸的道理,任性妄为、肆无忌惮。见《中庸》)“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统治者自身行为正派,不发命令老百姓也会执行;统治者自身行为不正派,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见《论语·子路第十三》)“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晋文公狡诈而不正派,齐桓公正派而不狡诈。见《论语·宪问第十四》)“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君子认为义是最上等的品德,君子有勇无义就会犯上作乱,小人有勇无义就会去做盗贼。见《论语·阳货第十七》)强烈的对比突出了观点,使要表达的意思更为鲜明,是非曲直,一目了然。

4. 用反问。如:“于止,知其所止,何以人而不如鸟乎?”(重要的是进退居处,黄鸟都知道它该栖息何处,难道人在这方面反而不如黄鸟吗?见《大学》)“未知,焉得仁?”(不知道怎么能算仁?见《论语·公冶长第五》)“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喜爱他,能不叫他勤劳吗?忠于他,能不规谏他吗?见《论语·宪问第十四》)“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礼呀礼呀,只是说玉帛这些礼物吗?乐呀乐呀,只是指钟鼓这些乐器吗?见《论语·阳货第十七》)反问是无疑而问,寓答于问,语气更为强烈,用反问教学有一种毋庸置疑、无可辩驳的力量。

5. 善引用。如:“《书》云:‘孝乎!惟孝,友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尚书》里说:“孝啊,只有孝父母、爱兄弟,并且推广到政治上去。”这也是参与政治,为什么要做官去参与政治呢?见《论语·为政第二》)“‘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助祭的是诸侯,天子庄严肃穆地主祭。”这诗句怎么用到三家祭祖的庙堂上了呢?见《论语·八佾第三》)引用古语名句,能佐证自己的看法,增强说服力。

6. 用反复。如:“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如果我做了不正当的事情,上天会厌弃我的,上天会厌弃我的!见《论语·雍也第六》)“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禹这个人,我对他无法挑剔了,自己的饮食很菲薄,却对鬼神很孝敬;自己的衣服很粗劣,却把祭祀的礼服礼帽做得很精美;自己的住房很低矮,却尽力于农田水利。禹呀,我对他无法挑剔了。见《论语·泰伯第八》)“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结盟称霸却不使用武力,这都是依靠管仲的努力呀!这就是仁德,这就是仁德!见《论语·宪问第十四》)反复的目的是为了强调,使表达的重点更为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 举例论说

如:“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舜大概算得上是大智的人了!他能虚心地向人请教,即使浅近的话也必认真体察。听到恶言就隐藏起来,听到善言便加以宣扬。他能把握事物的两个极端,而用中道施与老百姓。所以舜就能成为舜了。见《中庸》)“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颜回做人处事,能审察选择中庸,如果领悟到中庸的一个道理,就牢记在心,不让它失去了。见《中庸》)“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伯夷、叔齐不记旧仇,别人对他们的怨恨也就少了。见《论语·公冶长第五》)“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晏平仲善于跟人交朋友,时间久了,人家就敬重他。见《论语·公冶长第五》)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微子离开了朝廷,箕子被贬为奴隶,比干因极谏而遭杀。孔子说:“殷朝有三位仁人啊!”见《论语·微子十八》)

举古今事实,为论点提供了事实论据。“铁的事实”最具证明效用,令人信服。

三、不吝嘉许

当子贡问《诗》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否就是孔子所说的“贫而乐,富而好礼”时,孔子称赞他说:“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赐呀,现在可以和你谈《诗》了,告诉你以往的事情,你就能悟知未来的事了。见《论语·学而第一》)

当子夏问孔子《诗经》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的意思时,孔子称赞子夏说:“起予者商也!”(对我有所启发的,是你子夏呀!见《论语·八佾第三》)

樊迟问孔子如何增强道德,修正过失,辨别是非。孔子立即赞扬说:“善哉问!”(问得好极啦!见《论语·颜渊第十二》)

子贡问:“赐也何如?”(我这个人怎么样?)孔子称赞他说:“女,器也。”(你呀,像一个器皿)子贡又问:“何器也?”(什么器皿呢?)孔子说:“瑚琏也。”(意思是子贡像宗庙里盛粮食的瑚琏一样尊贵。(见《论语·公冶长第五》)对颜回,孔子更是多次称赞他的聪明好学。

批评的力量是有限的,赞扬的力量是无穷的。孔子的表扬艺术启示我们:表扬能使学生形成愉快的情感体验,更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四、 巧妙暗示

子贡想将祭庙时的那只活羊省去不用,孔子说:“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赐呀,你爱惜那只羊,我爱惜那个礼数)暗示子贡省去活羊不合礼数,活羊不能省去不用。(见《论语·八佾第三》)

子贡说别人的长短,孔子说:“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赐呀,你就那么有才有德吗?对这些事情,我可没有闲功夫去考虑。)委婉地批评了子贡。(见《论语·宪问第十四》)

孔子说:“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未如之何也已矣。”(凡事都不说‘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的确也不知道对这号人该如何办是好了)暗示了孔子对那些鲁莽行事,不三思而后行的人的批评。(见《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用言外之意来巧妙暗示,使语言更为委婉,顾及了对方的面子,而又耐人寻味。

五、 简洁明快

如: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不要违背礼节。”见《论语·为政第二》)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刚强、坚毅、朴实、寡言慎语,这些品格都接近于仁德。见《论语·子路第十三》)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子路问怎样管理政事,孔子说:“给百姓带头做榜样,再让他们辛勤地劳作。”子路请求再多讲一些,孔子说:“不要懈怠。”见《论语·子路十三》)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问什么是仁德,孔子说:“爱别人。”又问什么是智慧,孔子说:“了解别人。”见《论语·颜渊第十二》)

该简洁的地方绝不拖泥带水,罗里罗嗦。简洁有时反而会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起学生刨根问底的兴趣,为进一步阐述打下基础。

六、 身体语言

例如: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有人问禘祭的道理,孔子说:“不知道。知道的人治理天下,可能像把东西放在这里一样容易吧!”说的时候,指着他的手掌。见《论语·八佾第三》)知道禘祭道理的人治理天下就易如置物于手掌中,孔子配合着动作说明了这一道理。

孔子让漆雕开做官,漆雕开回答说:“吾斯之未能信。”(对此我还没有把握)孔子听后笑了。孔老夫子用一个微笑,表达了对漆雕开有自知之明的赞许。(见《论语·公冶长第五》)

恰当的身体语言有助于意思的表达,给听者直观的印象,加深听者的记忆。

推荐访问:孔子 言语 技巧 教学

本文标题:孔子的教学言语技巧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jiaoxuekaoshi/2022/0311/102881.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孔子的教学言语技巧》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5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