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考试 >

学校考试的改革:从考试到评价的转变福建

发布时间:2022-03-19 13:49:48 |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学校考试改革影响着教育改革发展的总进程,目前我国中小学所实行的考试制度存在着以考试分数论成败、过于注重纸笔测验、偏重衡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等弊端,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迫切需要进行改革,采取更加完善的评价方式。要在认清考试与评价基本关系的基础上,改革考试内容和形式,努力促进评价指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评价主体多方化,最终实现从考试到评价转变。

关键词:考试;评价;转变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7-0009-03

作为一个“考试大国”,在我国中小学教学过程中,考试无处不在。考试作为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个教学环节,大家都已经习以为常,从学校领导、教师,到学生家长,再到学生自己,无不希望学生在各种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但是,我国教育实践中将考试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唯一尺度这一普遍现象,导致了“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的不良局面,传统中小学考试也越来越显露出种种弊端(这里的考试主要指我国中小学现行的通过书面的方式,考察被试者所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纸笔测验),因此,需要对学校考试进行改革。近年来,从考试到评价这个新命题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考试改革最重要的问题是从考试过渡到评价,从考试到评价是时代赋予的任务。”[1]我们需要利用评价的观念和方法改造考试,实现从考试到评价的转变。

一、传统中小学考试的弊端

在我国,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侧重于追求量化的结果,将考试分数和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方式,抹煞了学校教学与考试的真实目的和意义,这种评价方式把复杂的教育现象简单化了,无形之中丢失了教育中一些很有意义、很有价值的部分。

(一)以考试分数论成败

2002年,《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指出,“现行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中小学考试制度过于强调其选拔与甄别功能,以考试分数论成败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在中小学,将考试分数当作衡量教学质量和学习成就标识的现象随处可见,分数的高低自然就成为评价优劣的最主要依据,因此,考试分数是最重要的,“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也就不足为奇。于是,一切教学与学习活动都演变成了一场只追求分数的竞技。

(二)过于注重纸笔测试

除了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校、教师和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以外,偏重纸笔测验,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也是现在中小学考试存在的弊端。中小学大量使用纸笔形式进行考试,考试成绩是学生在完成各个试题后得分情况的合计,在将每个试题进行打分、合计,给予量化评定,最终形成卷面总分的过程中,很容易模糊掉学生在每个试题上的差异表现,以及对某一个知识点的真实掌握程度,并不能很好的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个性与能力。另一方面,考试设计和考试方法多局限于那些能够用纸笔材料加以测评的知识,而那些难以用纸笔进行测验的其他心智技能,在日常的教学中将不被重视。

(三)偏重衡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考试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应立足于促进每位学生各个方面的进步、激励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考试要体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要创造一个使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教育评价环境,是考试改革的基本出发点”。[2]中小学教学过程中,往往偏重于智育的培养,重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体育、美育和德育等其他素质的培养和塑造,考试也多关注学生对书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而学生的道德水平、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却较少被关注,学生的情感、自尊和个性差异也更容易被忽视,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上种种弊端后果严重,强化了基础教育的竞争性和筛选功能,扭曲的教育目标,导致学生知识结构变得狭窄,尤其是缺乏创造性和动手能力,想象力也遭到束缚,学习仅仅是为了考高分,逐渐沦为学习和考试的机器,这显然违背了教育规律,并不能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二、考试和评价的基本关系

以考试替代评价的现象体现了我国教育评价机制的缺失,导致了不良的后果,不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削弱了教育改革的成效,必须扭转这一局面。要实现从单一考试到多元评价的转变与飞跃,就要厘清考试和评价的基本关系。

(一)考试是教育评价的方式之一

学校组织各类考试,本意是为了了解学生最真实的学习状态、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业优势与弱点以及学科心智个性特征等,以便于更好地实施教育,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更好地促进学生协调发展。考试本身并不是目的,考试只是教育评价的方式之一,是教育评价的一种工具和手段。中小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不仅包括考试评价这一种方式,还可以有作业评价、日常表现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与家长评价等多种方式,而考试评价只不过是检查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主要评价手段,是以量化的形式实现评价的一种方式,但绝不能成为唯一手段或方式。

(二)考试为评价提供了分析的基础

包括智力测量、人格测量、心理测量、兴趣爱好测量等在内的教育测量都是以量化的形式来表达的。考试作为教育测量的一种具体形式,同样注重量化,对当前结果作出相应的描述。而教育评价不仅需要对当前结果做出描述,还要对其发展过程进行考察。考试所取得的量化资料为教育评价的进一步考察、分析提供了基础。“考试的本质是对教育现象进行数量化的认识,是一种事实判断,教育评价则是按照社会的价值标准,对受教育者诸种要素进行价值评估,其本质是一种价值判断。”[3]只有在做好事实判断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考试数据开展评价工作,才有可能进行进一步的价值判断,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意义。

(三)考试与评价存在重大区别

首先是重结果与重过程之别。目前中小学考试主要目的还是考察学生学习一段时间之后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注重短期效应而忽略了学生发展的整个过程以及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而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仅学到了书本知识,学生的言行、思维、想法、气质等都无时无刻不发生着变化,这个变化的过程是最值得关注的,教育评价则更为关心学生发展的过程。其次是重知识与重素质之别。考试往往注重考察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偏重智育,强调学生对教科书重点知识的记忆程度,而教育评价则更着眼于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考量,既要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技能,也要评价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品质、思想品德、身心发展状况等综合素质。

三、考试改革新实践:从考试到评价

有学校教育就会有考试。考试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是教育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考试本身没有错,关键是如何正确运用考试。“如果把‘考试’的重点定位于‘试’,不在于‘考’,不作为甄别与选拔的‘考具’,而成为激励与进步的‘试纸’,使考试从真正意义上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教育评价的要求,那么考试就会受欢迎”[4],考试也会发挥出其积极的作用。

(一)推进考试内容改革,实现评价指标多元化

传统教学仅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评价学生学习水平的指标,这就很容易造成“唯分数论”的应试教育,造成了考试内容的单一与局限;必须推进考试内容改革,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从考试内容而言,要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注重考察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创新实践能力等,“考察的内容不局限于对课堂和课本所学知识的简单识记和再现,而是更加强调知识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以及由此形成的实际生活的能力”。[5]另外,考试内容还要努力贴近时代、关注社会热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贴近考生实际生活等,坚持以促进学生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为导向,鼓励、引导学生积极的创造思维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唯分数论”的评价指标弊端重重。为了革除弊端,必须要采用多种评价指标,全面接受学生各个方面的信息,全面发挥考试的评价功能,更加真实地反映学生学习水平,反映学生的能力、兴趣、潜质等;鼓励学生将所学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联系,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丰富学习与考试内容,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评价,给学生提供多种评价和指导,鼓励和引导学生认识并发展自己的特长。“应该说,评价指标多元化对打破传统考试评价的‘唯分数论’现象具有积极意义”。[6]

(二)推进考试形式改革,实现评价手段多样化

除纸笔测验之外,口试、面试、评议、动手能力测试、实验技能测试、档案袋评价法和形成性评价等多种新的考试和评价方法,都不失为有效的评价手段,能够对考生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反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等非智力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价。目前,诸如“成长记录袋”评价、教师日常观察评价、学习日记评价、情景测验等评价方式被中小学教师越来越多的运用到教学评价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侧重于量化评价的考试,应该逐渐丰富,与质性评价有机结合,实现教育评价手段多样化,从而更清晰、更准确地反映学生发展状况。

“自我测试”、“书面测试”、“口头测试”等多样化考试评价手段也可以运用到日常的教学评价中,能够综合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人文素养等各方面素质,应该综合运用。其中,自我测试是促进学生很好地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一种方式,“这种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家长、教师评价为辅的检测方式,有效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7]口头测试则是对学生表达、朗读、听记等语言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的有效方式,能够更好地对学生做出全面、合理的评价。手段多样了,能更好地对学生做出更全面的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推进考试主体改革,实现评价主体多方化

考试有主体和客体之分,一般情况下,考试主体指的是考试的施加者或组织者,例如教师、学校;考试客体往往是指学生。由此,学生常常处于被动地位,考试主体主宰着考试。现在必须明确:考试是为考生服务的,考生是要通过考试这种方式来展现自己的学习水平,因此要推进考试主体改革,使考试真正为考生服务。另一方面,“考试是主考与被试之间因测度、甄别被试身心素质个别差异而展开的一种交互活动,这种交互活动既是一种‘人化’活动,也是一种‘化人’活动,因此,考试对人(个体、群体、国家、人类、即个人与社会)的影响全面而深刻”。[8]为此,主考者、被试者以及考试的间接参与者等各方面都应该积极的关注考试评价,并参与到考试评价的过程中去,“考试价值主体的多元性必然导致考试评价主体的多元性”。[9]

“多元评价就是要把被评价者视作参与评价的主体,鼓励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使学生通过交流和评价,学会客观分析自己和他人的成绩与不足,取长补短,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10]例如,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评价,学生在对彼此评价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评价过程的自主性很强,学生亲自参与其中,取得的效果会更加明显,这实质上就是创新能力提升的一个过程。在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恰当地引导,鼓励学生敢于评价、善于评价,并且乐于评价,从评价过程中也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总之,我们应该逐渐淡化考试的选拔和甄别功能,思考如何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从给学生“排队”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考试应当既是理性的,又是充满人类情感的;既符合学生的生理特点,又适应他们的心理要求;既促进当前学习,更立足长远发展;既满足个体需要,更要为人类总体利益服务。考试要高扬人性,把学生切实作为一个精神的生命体,考试应担起培养人的精神力量的责任”[11],这样的考试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评价。

参考文献:

[1]戴家干.历史的抉择与时代的任务——纪念恢复高考制度30周年[J].中国考试,2007,(8):4~7.

[2]臧铁军.考试评价分析及诊断基础与实务[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7):18.

[3]戴家干.从考试到评价:教育改革的时代任务[J].中国高等教育,2007,(13、14):21~23.

[4]黄兆明.发展性考试评价:考试改革的一种新实践[J].教育科学论坛,2005,(12):62~63.

[5]戴家干.由考试到评价:创新型人才选培制度的内在要求[J].中国高等教育,2010,(20):11~13.

[6]周序.十年来教学评价改革成绩与问题反思[J].中国教育学刊,2011,(10):19~22.

[7]齐丹,严杰.多元考试评价 关注终身发展[J].考试改革,2004,(5):16.

[8][9]李家林.考试评价的涵义及其特点探讨[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2,(6):23~27.

[10]刘丽.多元考试评价 提升中学生创新能力[J].科教导刊,2012,(8):45,81.

[11]臧铁军.考试的人道性及人道原则[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37~42.

推荐访问:考试 福建 评价 改革 学校

本文标题:学校考试的改革:从考试到评价的转变福建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jiaoxuekaoshi/2022/0319/108603.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学校考试的改革:从考试到评价的转变福建》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