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成本会计教学若干问题探析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四川乐山,614000)
摘 要:目前,成本会计作为高职院校财会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材内容碎片化,费用分配方法多样化,教学模式传统化,课程评价方式单一化是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对成本会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包括课程内容项目化,学习过程工作化;以案例教学为主要手段,实施“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式;采用合作式教学法,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合理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突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成本会计 项目教学 高职教育
一、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碎片化,学科体系不突出
高职教育既不同于本科教育,也区别于中职教育,因此教材的选择应该要体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近几年,高职院校基于推动课程改革,推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突破教材学科体系色彩的动因,重新编写了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教材。但是与本科和中职教材相比较,发现教材无本质上的区别,章节顺序都依次是基础理论、要素费用分配、生产费用分配、成本计算方法概述、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成本分析、成本报表等。如果说有点区别,无非是相对于本科和中职而言,高职教材理论内容少一些,案例相对充实。但是教材均未脱离学科体系的束缚,现有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材内容学科体系色彩依旧十分浓厚,没有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重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觉内容很难衔接,学习兴趣不高,比较吃力。因而不能完全适应高职教育采用项目化教学、案例教学、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等教学方法的需要。
(二)教学模式传统化,能力培养不足
目前高职院校虽然广泛推广以任务驱动和基于工作过程为核心的项目化教学,但很多依旧是纸上谈兵,新的教学模式目前仅停留在教学改革申报材料及总结材料的文字层面,在教学中没有真正地进行实践。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成本会计里面的生产费用的分配,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是老师讲授七种分配方法,学生被动地接受,最多通过例题的讲解和学生反复做题进行强化,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花大量精力去背诵公式,普遍有畏难情绪,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厌恶感。如果推行以任务驱动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那么完全可以重构该部分的内容,全真模拟制造业企业,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对知识点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程评价方式单一化,引导作用不够
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方式对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热情,重视技能训练等均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对成本会计课程考核方式仍沿用传统的考核方式——期末闭卷考试,再增加一个平时成绩,一般四六开或者三七开,平时成绩的考核更多地流于形式,不能真正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成本会计作为一门实务性很强的课程,理所应当将实践考核作为课程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目前的考核方式基本上是一考定成绩,平时成绩虽然也占一定的比例,但是不能客观公正地反映每个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不能起到一个很好的教学导向作用——以能力为本位。
二、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途径
笔者依据基本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建设理念,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成本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努力将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融入课程教学实践中,通过深入了解中小企业成本会计岗位所需知识、能力、素质,對成本会计课程进行改革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一)课程内容项目化,学习过程工作化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理论,让学生在重复的操作步骤中学习基本技能,学会自主学习,在螺旋式前进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最终实现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笔者对成本会计教材内容进行了重构,课程内容设计为以下几个项目:品种法应用及成本分析、分步法应用及成本分析、分批法应用及成本分析等,每一个项目依据“成本计算对象确定—成本计算账户的开设—要素费用的归集、分配与会计处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与会计处理—成本分析等成本核算”的工作流程进行内容编排。这一重构彻底打破了传统的教材章节的编排,将要素费用分配和成本分析融进了成本计算三大基本方法里面,实现了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质培养真正融为一体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终极目标。
(二)以案例教学为主要手段,实施“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式
结合本课程的特点,笔者颠覆了先系统地讲授理论知识要点,在此基础上进行例题讲解的传统教学模式,改为将每次课程内容的教学组织模式采取倒置的方式进行设计。事先设计好学生易于接受的小案例,课堂教学根据“明确的案例工作任务—学生独立完成工作任务—讨论完成工作任务可能存在的问题—讲解完成工作任务应当掌握的知识点”的程序进行组织,将部分教学项目安排在实训室教学。这种课堂组织形式无疑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掌握了重要知识点,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三)合理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评价学生
本课程考核评价由理论考试(60%)、实践技能考核(20%)、日常考核(20%)三个部分构成。理论考试保持较高的比重,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考核模式,重点考核评价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理论与成本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一般安排在学期末进行;实践技能考核侧重评价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主要是在完成每个项目的教学后,通过设计一套技能考核试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建账、业务分析、成本计算方法选择判断、凭证制作、账簿登记等成本核算的全过程;日常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学习参与度等等,采取扑克牌积分制。
参考文献
[1]万寿义,任月君.成本会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2]陈晓静.创设情景培养能力[J].才智,2009(22).
[3]陈旭东,林浩,向宁.财务会计情景教学研究[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7(1).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高职成本会计教学若干问题探析》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