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摘要:实践教学已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管理类专业来说,更应当根据自身的特点,将人才培养的目标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相结合,充分利用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管理类;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成为地方高校经常探讨的课题。由于管理类专业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所以更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管理类应用型人才实际上就是既掌握系统的经济与管理知识,又具有运用知识于实际,解决经济及管理活动中的实际问题的专门人才。要实现这类人才的培养要求,就必须在注意理论教学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
以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要求为背景,结合自身的优势和办学特点,以培养学生合理的能力结构和创新素质为目标,构建并逐步完善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探索适应当地经济发展需求、适应人才培养规律和符合专业实际的实践教学模式。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段中。完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使实践教学改革真正落到实处;高度重视与实践教学相配套的运行保障机制的建立,积极探索复合型、立体网络状的实践教学新模式。
二、立体复合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
构建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实践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培养方案,构建成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体,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等层次,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将实践教学的目标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掌握必备的、完整的、系统的技能和技术。以满足企事业单位对管理人才能力要求为出发点,培养出具有管理、经营战略、市场营销、经济及法律等方面的综合知识和能力,能胜任经济管理部门工作和企事业单位实际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应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把实验教学具体目标分解为多层次和多个模块来实现,并按照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相结合,科学研究与科技竞赛相结合,校内实验教学与校外社会调查实习相结合的原则,优化实践项目。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一般包含以下几个模块:
1、实验教学模块。传统实验教学分为基础性实验教学和专业性实验教学。一般包括理论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与探究创新性等实验类型。管理类专业的实验不应全盘套用传统实验教学做法,应该建立符合自身特色的实验教学体系。要改变按课程开设实验的做法,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以综合性、职业性、创新性的实验教学模式为主体的教学体系。实验教学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2、实训教学模块。实训是职业技能实际训练的简称,是对学生的操作技能、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进行训练的教学环节,一般包括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技能竞赛、职业技能训练等。这一模块由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两部分组成。校内实践基地由若干个能实现或模拟化工生产实践真实环境的实训基地,或是由利用学科群优势发展起来的校办企业组成;校外实践基地:主要采取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这种组成结构能使两个实践基地在教学功能上得到互补,能让学生获得相对完整的链条式专业训练。也有利于采取集教与学、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为一体的实践教学运作模式,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培养。
3、实习教学模块。实习教学一般包括认识实习、课程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此外,还包括社会实践、社会调研等活动。认知实习主要是到实习地点参观、学习,了解实习单位的业务过程和工作方法,结合实际进行业务和思想方面的教育,为学好基础课和专业课创造条件。课程实习一般是在具体(或模拟)的工作岗位上进行,目的是使学生进行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的训练,巩固、加深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了解,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专业实习指针对相关专业课程安排的实习,目的是使学生将相关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加以综合运用,促进相关知识的融会贯通,把所学理论知识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加深、巩固和提高,获得从事管理、经济工作的知识和技能。毕业实习目的是使得学生在实践工作中将专业知识加以综合应用,获得相关的实际工作经验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让学生在实际生产环境中了解职业、将校内所学的理论和技能向职业岗位实际工作能力转换的重要教学环节,它强调内容的覆盖性和综合性。
(三)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构建
1、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质量取决于实践教师队伍的建设,实践教学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实践教学质量。因此,加强实践教学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使之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是实践教学保障系统建设的首要任务之一。按照实践教学的目标要求制定具体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应重点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方向和培养方法的研究,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师资继续教育进修和企业实践制度;鼓励教师在企业与学校间进行有序流动,自觉深入到行业企业一线熟悉生产,参与科研和技术开发;吸引社会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的加盟;改变传统的“学术型”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建立有利于师资结构调整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
2、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实习实训基地的建立工作是实践教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根据学校资源状况和专业特点,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可考虑校内基地和校外基地两种主要形式。(1)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基地的建设应以技能实训为重点,以模拟仿真(真实的环境、真实的岗位、真实的人员)为原则,让学生在模拟真实的职业环境下得到充分的职业技能训练,掌握将专业理论知识转变成专业基本技能的基本过程和能力,使学校毕业生具有零距离上岗优势。具体操作上,针对专业特点,可以考虑建立虚拟运作实训室、企业经营实训室、商务仿真实训室、楼盘营销实训室、物流实训室等,并配以相应的实训设备,以达到模拟仿真的效果。(2)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需要紧密依托当地行业协会和专业对口企业,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按照校企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则,通过合作、开展科技成果推广、生产和社会服务等手段来实现,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把建设一大批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作为实践教学的重点工作来抓,逐步把学校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成教学、科研、生产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基地,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单位:邢台学院会计系)
版权声明: 本栏目阅读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