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考试 >

如何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医学心理学教学

发布时间:2023-05-25 15:00:07 |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在旧观念和传统的影响下,人们探讨高等教育更多地关注所培养的人才的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却很少把关注点放在他们是否能快乐地学习和积极地生活上。心理学教学是与积极心理学关系最为密切的医学类院校必修学科,因此要将二者很好地结合,推动高校教学改革。

关键词: 医学心理学积极心理学高校教学改革

在旧观念和传统的影响下,人们探讨高等教育更多地关注所培养的人才的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却很少把关注点放在他们是否能快乐地学习和积极地生活上,仿佛这些都是表面的东西。然而实际上这些才是直接影响我们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因为是否快乐将影响人格成长,消极心态会遏制创新能力,如果这样的情况产生,不但我们的教育目标无法实现,而且一切教育行为都会完全失去它的意义。因而,我们在高等教育中应该也必须注入积极心理元素,才能更好地实现我们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高校教学改革目标。

一、积极心理学的大意

1.积极心理学的提出及概念

积极心理学思想早已有之,从马斯洛到贾霍达都提出过这种设想或思想。但是直到1998年,美国心理协会前主席Seligman先生在1998年的APA年度大会上明确提出把建立积极心理学作为自己任职APA主席的一大任务时,积极心理学才开始正式受到世人的关注。后来通过Seligman和其他心理学家的参与和共同努力,积极心理学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运动。美国心理学史家舒尔兹称积极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的两大最新进展之一。积极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积极力量、美德和善端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平均水平的普通人,它是用一种更加开放、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和理解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在研究方法上,与传统主流心理学没有实质性的区别,主要借助主流心理学在其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一些方法,如调查研究法、比较法、实验法等。正如Seligman指出的:积极心理科学的形成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因为病理性心理科学已经为我们做了许多。

2.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分为三个层面:在主观层面上,是研究积极的主观体验,即幸福感和满足、希望和乐观主义及快乐和幸福流,包括它们的生理机制及获得的途径;在个人层面上,是研究积极的个人特质,即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勇气、人际交往技巧、对美的感受力、毅力、宽容、创造性、关注未来、灵性、天赋和智慧,目前这方面的研究集中于这些品质的根源和效果上;在群体层面上,研究公民美德和使个体成为具有责任感、利他主义、有礼貌、宽容和有职业道德的公民的社会组织,包括健康的家庭、关系良好的社区、有效能的学校、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等。

二、积极心理学与课堂教学

大学教育面对的绝大部分学生是健康的,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他们想要快乐地生活,但对充实的生活和有意义的生活感到迷茫,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往往缺乏自制力和抵抗诱惑的能力。由此影响了未来生活的幸福指数。

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特殊的认识过程和交往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教师在学生的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担当“传道、授业、解惑”者的角色,而且是学生模仿和学习的榜样。教师的自身道德品质、心理素质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担当好这个引导者的角色,就不仅要考虑如何把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还要考虑在课堂中的言语和非言语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从积极心理学的一些理论中找到一些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的启示。

三、积极心理学对医学心理学课堂教学的启示

教育并不只是对学生纠正错误、改造问题、克服缺点,而主要是发掘、研究学生的各种积极品质,并在实践中进行扩展和培育这些积极品质。创设一种让学生的主动性、思考能力、热情、勇气、坚强等得以充分发挥的教学环境,而不是给予过多的约束和控制。目标是把所有人尽可能地培养到一个他可能达到的理想状态,而这一理想状态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客观标准,而是依每个人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各自可能达到的动态的理想状态。

1.创造和谐优美的物质课堂环境

如果人们在凌乱肮脏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或者工作,是很难有好情绪的,所以,教师在上课之前应该提醒学生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明亮的窗户、洁净的地板、整齐的课桌、美观实用的板报等,可使教师和学生置身于积极的环境之中,从而提高积极课堂教学的质量。

2.在教学中遵循心理学“助人自助”的原则

医学心理学中的临床心理评估、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等都是涉及心理学实际应用,在讲解内容的同时可以让学生结合量表的测试进行自查自评,尤其认知心理学的合理情绪理论可以让学生引入实际学习、生活中的例子进行合理情绪模型的构建。还有在讲授团体心理治疗时,上一节团体心理辅导课,让学生在活动中全面领略团体治疗技术。

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力

在心理学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是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就是说,教师应当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自觉地去思考、分析和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例如开学之初,学生不知道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性质,可以让学生思考心理学与算命的区别,可以思考什么是催眠术,等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变被动接受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在合作探究中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掌握的知识是最为牢固的,也是最不容易忘记的。教师应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应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角色扮演法、小组探讨法、案例分析法、游戏教学法等,鼓励学生质疑,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潜能,又激发其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在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中,有许多研究是关于创造力与天才的培养的。创造力是源于普通认知过程的一种脑力活动,更多的是培养出的而非与生俱来的才能。由此看来,创造性有其特定的生理激活特点,创造力是需要被激发的,而课堂就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重要媒介,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首先,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创造力和创造的潜能,教师才能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的意识自觉地纳入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其次,教师需要重视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最后,心理学教学在评价学生时,不能仅仅根据考试成绩就对学生作出优差的评价。

4.增强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绪会对学生有一定的感染作用。教师保持着积极的情绪体验,不仅有利于教师的教学,而且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情绪可以通过人的表情、目光、肢体等肢体语言表现出来。学生可以从教师肢体语言的变化中窥见教师的心境,学生的学习状态及对知识的理解程度等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如果教师的面孔冷漠,则会使学生产生惧怕心理;如果教师的表情温和、亲切、平易近人,师生间的角色差异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就会随之减少甚至消失,这样不仅能打开师生间的感情通道,学生的思维之门也会敞开。因此,在心理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调节好自己的情绪,控制好自己的肢体语言,尽量保持愉悦的心情,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

在心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保持积极的情绪,而且有保持学生情绪的义务。教师的课堂言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师的课堂提问和评价两个方面。教师的课堂提问和评价都具有明显的指向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多鼓励学生。教师越是鼓励表扬,学生的参与热情就越浓。在课堂上,教师要多鼓励和肯定,少批评和讽刺。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觉得很有成就感,而且能调动学生参与思考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兴趣,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为学生提供更多能够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

5.教育思路的创新

积极心理学符合在高校心理学教学中构建积极品质,实现积极预防的特点。积极心理学认为,在预防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要在个体内部系统地塑造各项能力,而不是修正缺陷。预防的主要任务是构建一门有关人类力量的科学,其使命是去弄清如何在青年人身上培养出这些品质。通过可靠并有效地测量这些起到内驱力的积极品质,进行适当的纵向研究来弄清这些品质的形成过程、途径,并进行恰当的干预以塑造这些品质,采取方法增强这些积极品质从而实现积极预防。也就是说,心理学教师教会学生如何使用乐观的品质,这样可以较为有效地预防抑郁和焦虑,而不是一味地去修正缺陷。

总之,医学心理学教学对于积极心理学的教学具有天然的承接作用,我们有责任将心理学最前沿的研究结果应用于教学中,让学生快乐地学习、积极地生活。

参考文献:

[1]侯再金主编.医学心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第二版).

[2]张迎新.浅析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教育中的适用性[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12).

[3]张倩倩,田良丞.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有效课堂教学建设[J].基础教育研究,2011,(5).

[4]季丹丹,郝乐祥.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创新[J].继续教育研究,2009,(2).

[5]张雯.谈积极心理学思想对教育改革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

推荐访问:医学心理学 如何将 心理学 融入 教学

本文标题:如何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医学心理学教学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jiaoxuekaoshi/2023/0525/256978.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如何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医学心理学教学》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