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有效教学的方法探究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以及中学历史新课程标准的推行,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受到质疑,中学历史有效教学越来越受到关注,如何进行中学历史有效教学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认为:充分备课是中学历史有效教学的前提;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中学历史有效教学的基础;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是中学历史有效教学的关键;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是中学历史有效教学的保障。
关键词:中学历史 新课程改革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8-0106-02
有效教学的理念起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对有效教学的关注。直至20世纪80年代,有效教学的理念传入我国,受到我国教育学者和一线教师的关注。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以及中学历史新课程标准的推行,中学历史有效教学成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1 中学历史有效教学的涵义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一些学者对有效教学进行概念界定:宋秋前教授认为“有效教学是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①余文森教授认为“有效教学是指教师以课程标准为导向,遵循教学活动特别是学生活动的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产生尽可能好的教学效益,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②张璐老师认为“有效的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③
有效教学的核心内容是教学有效率、教学有效果以及教学有效益。教学有效率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的投入与产出在一定的比例范围内;教学有效果是指教学活动的结果达到并实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有效益是指教学活动实现了教学目的,学生得到全面地发展,个人和社会的教育价值需求得到满足。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中学历史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从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出发,遵循历史教学活动的规律,优化历史教学方法和手段,整合历史教学资源,提高历史教学效率,从而促进学生协调、全面发展的教学。
2中学历史有效教学的方法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从学生角度看,将有助于学生学习历史基础知识,形成历史思维,掌握历史学习的方式与方法,从而提高历史学习能力,提升历史素养与人文素养;从教师角度看,有助于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取得更好地教学效果。那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呢?
2.1充分备课是中学历史有效教学的前提
备课是教师在授课前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准备教学进度、计划、内容等的过程。④备课是课堂教学工作的起点,是教学必不可少的基本环节,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更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前应该充分备课。
2.1.1精心制定教学目标
中学历史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历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精心制定出具体、明确地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确立教学重点与难点,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进行教学设计,保证在教学过程中有效且顺利的完成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历史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1.2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教材编写是依据课程标准进行的,是课程标准的具体表现,中学历史教材亦是如此。因此,教师必须要通读教材以便更好地理解课程标准,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更加明确教学目标,使教学内容的选择更加科学、合理,确保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同时,教材是知识的重要载体,中学历史教材是中学历史基础知识的载体,是中学历史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依据,更是学生在中学阶段获得历史基础知识的主要工具。然而,知识是相互衔接、具有内在关联性的,是一个整体有序的知识系统,因此,教师要了解中学历史教材的内容结构、编排特点,系统全面地把握教材内容,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与安排教学内容,将知识点科学、合理地组织起来并加以结构化,促进中学历史有效教学。
2.2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中学历史有效教学的基础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作基础,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基础,是取得教育教学活动良好效果的关键性因素,更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必要前提条件。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主要取决于教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2.2.1教师要明确定位,更新角色意识
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转变。根据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学习手段,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与引导者,要为学生提供各种必要的学习资源以及促进学习的良好氛围。对教师而言,课堂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促进和引导学生学习。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知识的传授者与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课堂教学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局面。作为历史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重视和关注学生的学习,从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学生学习引导者的角度出发开展课堂教学,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的创造性、自觉性得到充分发挥。
2.2.2加强师生沟通,增强师生合作
历史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在师生之间良好地沟通中进行的。师生之间沟通质量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教学有效性的高低,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并且懂得如何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
沟通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强师生之间的默契,为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进一步合作提供良好的基础。与学生进行沟通,教师应该注意这样两点:(1)沟通有目标:教师要有目的地针对某些具体情况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与想法;(2)沟通要真诚: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理解学生的行为,多使用建议或商量的语气。
2.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是中学历史有效教学的关键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⑤可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中学历史教学一项重要的任务与关键所在。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要注意以下三点。
2.3.1营造和谐学习氛围,点燃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
和谐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努力营造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思考、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和谐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要注意:(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2)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敢于质疑,培养学生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促使学生主动探究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2.3.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一位历史人物、一段历史影像、一个历史事件等方式创设适合教学内容,并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兴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教师在情景交融的特定教学环境中展开历史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2.3.3开展活动,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实效性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从历史学科的特点出发,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并组织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比如历史问题调查、历史现象探索、编演历史情景剧、撰写历史小论文、绘制历史板报等。学生通过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历史思维,掌握历史学习方法,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2.4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是中历史有效教学的保障
历史教师是进行历史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专业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学历史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因此,教师要丰富和完善自身的历史专业知识,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高历史教育教学技能,提升自身专业素质,为中学历史有效教学保驾护航。中学历史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提升自身专业素质。
2.4.1教师共同体
教师共同体是一种专业性团体,是在学校推动下或在教师教师自发的情况下,基于教师共同的目标和兴趣自愿组织的,旨在通过合作对话与分享性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进教学改革。⑥教师在共同体中,互相交流和分享教学实践经验,共同研究所遇到的教学问题,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及理论知识等等,促进自身历史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促进教师之间的互帮互助、共同成长,从而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用以指导中学历史有效教学。
2.4.2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为了实现有效的教育、教学,在教师教学反思倾向的支持下,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而且在思考过程中,能够发现、清晰表征所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并积极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过程。⑦中学历史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案例反思、观摩优秀教学视频、撰写反思札记等形式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认识、自我成长的有效方式,能够促进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关注,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与历史教学研究能力。
有效教学的实现需要经历一个不断探究、实践、完善和成熟的过程。有效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和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赋予中学历史教学的要求,有效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价值所在。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但教学效果一定是师生共赢的,因此中学历史教师要充分认识有效教学的涵义与重要性,转变历史教育教学观念,明确自身定位,认真研习课标与教材,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会学生历史知识的同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得到充分地发展与提高,实现中学历史有效教学。
注释:
①转引自刘婧.国内有效教学定义及评价标准研究现状浅析[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1):42.)
②余文森.有效教学三大涵义及其意义[J].中国教育学刊,2012(5):46.
③张璐.有效教学标准略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1):37—40.
④柳海民.《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5:235.
⑤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S].
⑥王天晓、李敏.《教师共同体的特点及意义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8):25.
⑦赵克礼、徐赐成.《中学历史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1.1:188.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S].
[2]耿志燕.浅议中学历史有效教学[J].新课程导学,2014(22).
[3]余文森.有效教学三大涵义及其意义[J].中国教育学刊,2012(5).
[4]赵克礼、徐赐成.中学历史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1.1.
[5]王本陆.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
[6]赵亚夫.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杜,2007.
[7]吕宪军、王延玲.基于教学目标的有效教学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6).
[8]柳海民.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5.
[9]王天晓、李敏.教师共同体的特点及意义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8).
[10]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
作者简介:蔡畅(1991年-),女,辽宁省本溪县人,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学科教学(历史),硕士生。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中学历史有效教学的方法探究》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