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考试 >

史料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23-06-06 14:00:11 |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历史课堂教学必须以史料教学为主,整合教材资源,引用史料,启迪学生从史料资源中学习历史、培养能力。史料教学不是整节课的材料堆砌,而是课堂某一环节的教学设计;史料教学不是教师主宰灌注,而是师生互动研习,这个过程就是新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的价值追求。

关键词:史料教学;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以史料呈现教学内容,以问题设计解决教学重点,是历史课堂教学本来的要求。常规历史教学要抓史料教学和问题探究这两个环节,如何发掘、精选、研读、评判史料,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建构历史认识,提高教学效益,是摆在历史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 因势利导,多样呈现史料

梁启超说:“史料者何?过去人类思想行事所留之痕迹,有证据传留至今日者也。”史料是指有助于認识历史、复原历史真实情况的一切资源,也是关于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信息。史料是研究历史、获取历史结论的直接或间接的依据,在历史研究与学习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历史只有靠这些资料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获取历史结论。

史料信息纷繁复杂,按表现形式可分历史实物史料、历史文献史料和口碑史料等。面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史料,怎样挖掘并呈现史料为课堂教学服务,是历史教师专业水平的体现。教师要用心采撷,只有紧扣教学主题、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史料才是有效的历史信息。引用文献史料是课堂最常用的呈现方式;对某历史观点和历史评价,可引用中外学者论述加以组合来分析比较,所引史料须注明国别、作者、著作名等;历史人物表象可运用直观史料,如画像、语录、音像作品来展示;历史事件和历史场景“重现”可通过多媒体、音像、影视作品来展示;通过使用地图、图像、年表、表解、数据、实物或文物拓片等直观史料,激发学生兴趣。慎用文学作品、网络资料或未经考证的历史材料。

二、 有的放矢,适度补充史料

德国教育家克拉夫基认为,让学生掌握一大堆材料,结果学生脑子里充满一大堆杂乱材料,教学材料越多,教学过程就越肤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取舍并补充典型史料。可补充史料解释历史概念;提供对同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不同评论史料,指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价值判断;对教学主题只讲过程没有结论或对历史事件间内在联系没有表述的,要补充史料,指导学生运用史实概括说明,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结合史料渗透不同史学范例和史学研究成果,提高学生历史意识。补充的史料要适度而不过度,精选而不堆砌,深刻而不肤浅,突出主旨而不失价值。

在学习人民版必修二《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时,学生对汉代为何要抑商有疑惑,教师可及时补充史料,用多媒体显示。

董仲舒又曰: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仟伯,贫者无立锥之地。又颛(专)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荒淫越制,逾侈以相高;邑有人君之尊,里有公侯之富,小民安得不困?又加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重以贪暴之吏,刑戮妄加,民愁亡(无)聊,亡逃山林,转为盗贼,赭衣半道,断狱岁以千万数。汉兴,循而未改。

——《汉书·食货志第四上》

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驰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徙豪杰诸侯强族于京师。

——《史记·货殖列传》

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宗室有土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室庐舆服僭于上,无限度。物盛而衰,固其变也。

——《史记·平淮书》

教师再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董仲舒认为秦朝和汉初出现贫富差距的原因有哪些?(2)司马迁认为汉初工商业发达的原因是什么?(3)汉武帝面对经济无限制所出现的现象,他采取了什么措施?等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董仲舒认为当时出现贫富不均是因为井田制度破坏后,土地成为私有财产,可以买卖,山泽矿产资源可以经营,所以出现兼并情形;还有赋税徭役繁重、官吏欺压、刑法严酷等原因,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司马迁认为汉初免除关税,开放山泽之利,导致工商业发达,新兴工商业者兴起,那是自然的现象。但汉武帝认为新兴工商业者财产剧增、农民生计贫穷、豪杰任侠横行乡里、宗室贵族骄纵奢侈等会威胁帝国的统治,必须采取措施抑商。这样,学生就知道汉武帝抑商是有原因的,同时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等也在慢慢形成了。

三、 丰富认知,缜密研读史料

课堂上运用史料是让学生懂得历史知识的保持和迁移,记忆与历史知识的保持最密切,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等五个认知类别与迁移的关系最密切。教师可通过史料教学,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历史认知能力。在人民版必修三《人性的复苏》中,教材把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并在一节课来讲,怎样控制时间并组织史料推进教学,如何认识人文主义的含义,需要教师做好教学设计。据此设计一道材料题,用多媒体显示。

材料一 一个能够正确而真正地享受自己的生存之乐的人,是绝对的并且几乎是神圣的完美的人。

——法国人文主义者蒙台涅《蒙台涅文选》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抱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足够了。这是我所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意大利人文主义之父彼得拉克《秘密》

在所有的自然的力量中,爱情的力量是不受约束和阻拦。

——意大利作家薄伽丘《十日谈》

问题设计:以上材料认为人的自然本性是什么?人生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人)确有那么一个充满了智慧、精明、知识和理性的心灵,它足智多谋,单靠自身便创造出许多了不起的东西。

——西班牙人文主义者微未斯《关于人的寓言》

自由的第一原则就是意志的自由;……意志的自由就是关于意志的自由判断。

——意大利诗人但丁

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那发挥天才大德的人才当得起一个“贵”;否则就只能算是“贱”,这条最基本的法律被世俗的谬见所掩盖了。

——意大利作家薄伽丘《十日谈》

有一些中间类型的感情,可以说只是自然的感情,如孝父母、爱子女、爱亲友,对这些感情多数人还是给予相当的尊重的

——荷兰人文主义者伊拉斯谟《疯狂颂》

问题设计:上述材料还阐述了人的哪些方面的理性本质?

材料三 首先需记住我已说过的话:无需“事功”,单有信仰就能释罪、给人自由和拯救。

凡是感觉自己是真正做了忏悔的基督徒,甚至不用免罪符,他就有权利得到对于他的罪过和惩罚的完全赦免。

所谓教士们,无论是传教士、神父、或是教皇和其他基督教徒,并无不同之处,并非自成团体,或是高于其他基督教徒之上的。

——德意志马丁·路德

问题设计:马丁·路德的话体现了什么样的人文主义精神?

通过阅读史料,学生能说出文艺复兴在倡导人的自然本性的同时,还闪烁着自由、平等、理性的光辉,这就表明分析能力形成了;学生能说出宗教改革所强调的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自主,正与欧洲各国鼓吹个性解放的精神是一致的,这就表明比较能力形成了,学生能说出人文主义的含义,理解能力就形成了。

教学如张弓射箭,“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操作史料教学、分配教学时间、引导学生建构知识,无不体现历史教师的智慧和水准。当然,史料教学不是脱离教科书,而是超越教科书;史料教学是扩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史料教学不是教师主宰灌注,而是师生互动研习,这个过程就是新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的价值追求。

参考文献:

[1]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 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M].北京:中华书局,2014.

[2](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6.

[3](汉)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7.

推荐访问:史料 课堂教学中 教学 高中历史

本文标题:史料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jiaoxuekaoshi/2023/0606/261269.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史料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