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考试 >

巴赫复调器乐作品的教学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17 09:48:03 |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巴赫创作了大量的巴洛克时期各种题材的管弦及键盘作品。他用复调手法所创作的作品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研究巴赫音乐必须要从复调的学习开始。

关键词:德国作曲家巴赫;巴赫复调音乐;教学组织

中图分类号:J6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6-0221-02

德国作曲家J.S巴赫(1685-1750年)是巴洛克时期的一位有代表性的作曲家和杰出的器乐演奏家。

在我们所熟知的作曲家中,其作品被聆听得最多的要数J.S巴赫了。几乎每个学音乐的学生都弹奏他的曲子,并且每年都弹奏。巴赫的作品是中高级教学机构教学计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巴赫创作了大量的巴洛克时期各种题材的管弦及键盘作品。他的组曲、变奏曲以及其他乐曲都有很强的师范教育意义。巴赫的所有作品都充斥着复调,他用复调手法所创作的作品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研究巴赫音乐必须要从复调的学习开始。

一、学习演奏巴赫复调乐曲之前的练习

以阿·布拉乌多的“复调音乐曲集”№1,小步舞曲G大调4号为例。这首曲子由两部分组成,叙述和对比复调。为了保持完整性和不至于一个音一个音地弹奏,必须选择比较大的律动单位,要注意体现“冲击/无冲击”的对比关系,还要在每个短语中选择主要语义重音。演奏要适当忽略节奏,这利于理解言语结构和掌握乐曲形式,从而揭示语义重音。

通过分手练习,可以确定适当的指法和衔接。在这里,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版本,如罗伊兹曼、布劳德等版本。布劳德的版本在作者看来是最有说服力的,因为符合语义结构,乐谱中把整个第二句连起来的连线符合叠加的原则,使律动得到加强。

要引起学习者的兴趣,应向他们讲述时代背景,最好能伴随音乐起舞。在弹奏过程中应该注意体会乐曲中叙述的对话形式,也就是分辨音乐中的问题和答案等情节。

现在我们来看《12首短前奏曲》中的C大调的№2小序曲(阿.布拉乌多的“复调音乐曲集”№9)。这是序曲中的一个典型的例子,在巴洛克时期被用做前戏来(即兴)演奏。他的风格是庄严隆重的,通过它的色调(C大调)主音上的持续音以及和弦调上的旋律建设得到突出。这首序曲是直贯式单部结构,在这里绵延不断的思想(对话中)肆意流淌直到结尾。要表现这种即时性可以在完成乐曲(第十四节的开端)时稍稍延长时间,然后压缩,在末尾,在最后一节同样要延长。音调的表现力用音与音的间隔来强调,音调的延长,赋予慷慨激昂的表现力。布拉乌多在这里标注下largamente(即“广板”)。

将旋律化为主要意义点是很重要的。在第七节(和弦由节拍开始)应该很好地感受问题并且弹奏升F时应要听到由左手延迟到右手的和弦。对再现的准备(属音持续音G上的3拍)一些编曲者(切尔尼,库夫申尼科夫)建议弹奏钢琴时,随着每一次模进加强响度,然后强并隆重地弹奏音符。但这种力度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形式的完整性。在音符中强调对左手部分的模仿是很重要的。

应该指出左手分谱完成波音的困难是不会有的,只要手落到第一部分,所有波音就会从手和手指中“流出”:如此轻巧的弹奏,源于手指的敏捷。

二、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复调的领会和演奏

在巴赫的创作中,复调手法达到了高度完善。普遍认为,巴赫促进了复调音乐流派的进步,发展了复调听力和思维,推动了复调手法由简单走向成熟复杂。乐器本身就是多声部的,而且所有的钢琴音乐都或多或少包括了复调成分在里面。

复调音乐分为三种类型,对比式:结合在一起的不同的旋律线,在音调、节奏、进行方向的起伏、句逗的划分以及音乐形象和性格的表露等方面,彼此形成对比或存在差别;衬腔式:主干声部发挥最重要作用时伴奏声部较弱,起到衬托作用;模仿式:当同一旋律在不同声部中先后出现,这也是最复杂的一种类型。

对于学生来说最容易演奏的乐曲是:小步舞曲、波罗涅兹、以及安娜·玛德莲娜·巴赫乐谱本中的进行曲,这些是对比式复调音乐的范本。稍复杂的小步舞曲:苏黎的第7大调、第14小调、第15小调(根据狄登科的校订编号)是衬腔式的范本。

在实践教育中体会到,必须在儿童教育中就教授学生接触复调作品,学会在多声部的乐曲中区分每个声部,用听觉来感受其发展的逻辑、音调,也就是说学会听出声部等级并理解在复调音乐中的每个声部所包含的思想,而不仅仅只是区别于其声部的音色和力度。巴赫乐曲的特点常常体现在:在复调音乐中的开头和结尾,通常都含有复调声部。其次要能区分音乐的纵线,即不同的声部运动的结果,重要的是要重视其形成的音乐和谐,要特别注意音乐中的停顿。在用钢琴演奏巴赫作品时,能够协调两只手的一致,明确停顿,重音,以及在不同声部中不一样的奏法。对于钢琴演奏者来说最大的困难是用一只手弹奏两个不同的声部,完成不同的发声法和演奏法。

注意发音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区分复调的声部。通过用不同的演奏方法弹奏不同的声部,我们能够更好地区分和研究它们。

为了理解巴赫的风格,最重要的是,从海通时就让其多听巴赫的音乐,打开其欣赏巴赫音调的耳朵。习惯了巴赫的音调,就可以更轻松地学习他的乐曲了。特别是对中国初学者来说,属于较难的作品。他们接触复调音乐较少,因为中国的音乐自古以来多为单声部。巴赫作品的语言对中国学生来说就像外语一样,理解和演奏也就比较困难,很难唤起他们的联想,使得弹奏变得抽象枯燥。

让初学者理解巴赫的复调音乐的关键在于,巴赫自己对于复调音乐的定义,他认为复调音乐就像两个或者多个人的谈话,并且每个人都是“在恰当的时间说出恰当的话”,而“如果某个人没什么好说的,那么就让他沉默吧”。接下来,我们应该让初学者明白,音乐就像是说话,它有词语、词组和句子,就像谈话一样。更最重要的是,这是有声调的语言,是带有说话者的情感的:他可能是惋惜、疑惑、惊讶、气愤、懊恼或者其他的情绪。并且还会表现出情绪表达上的强调:重音和无重音的对比。

在理解巴赫语言的同时,要求学生用自然的声调发声为乐曲填词,带有歌词的乐曲更容易被学生记住。如果有衬腔的话,则可以理解为一个旁人的角色,他要么赞同,要么互相争论。对于中国初学者的教育,尽量避免用手指单独演奏和机械式的演奏,这样容易影响发音和连奏的质量,而巴赫本人追求的是激昂的演奏手法,这在其创意曲的序言中曾提到过。当用钢琴演奏他的作品时,指法的选择,不仅仅要符合弹奏方便这一原则,还要适应音乐的结构和音调,选择指法也要根据不同的演奏者而定。

三、巴赫复调乐曲学习可始于《二部创意曲》

讲到巴赫创办的“复调音乐先进派”,应特别指出他的《二部创意曲》。

创意曲(字面意思:“创新”,“发现”,巴赫创造的一个流派),以及许多其他作品(他们都汇编成《键盘乐练习》),是由巴赫创作的指导性练习曲,但这并没有削弱它们的艺术价值。《巴赫第一传记》中,注意到巴赫从教授学生的第一步起就教他们注意掌握自己特殊的触键法,为此提供各种各样的练习。为了不使学生感到枯燥,他还在课上作了一些小曲,“以使这些练习全部结合起来”。E大调二部创意曲同样可作为巴赫列入指导性练习曲中的趣味性例子(以.阿.布劳德在自己的一个给教师的讲座中称这部创意曲为“音阶和琶音”)。作品叙述成所谓的“被注销的rubato”意思是“偷”“夺走”,也就是说不是一起弹奏的(区别于当时存在的“硬拍”概念)。这种弹奏方式在巴洛克时期很普遍(当时从十九世纪起术语tempo rubato并不表示节奏的,而是与rubato相似的词)。右手部分演奏如同“秋千”切分音。旋律由两要素组成,主要要素(E大调音阶在逆向运动中是平稳行进的风格)和附加要素(是建立在短促,灵活的三十二拍曲调,这就使音乐带有活泼轻松的舞蹈风格)。

巴赫赋予指法习惯以重要意义。尼.科布切夫斯基在他给《威廉·弗里德曼·巴赫的键盘乐小册子》的序言中援引菲利普·埃马努埃尔·巴赫的话:“熟悉键盘、音符、停顿、节拍划分等之后,需在一段时间内只给学生指法例子:开始缓慢,然后越来越活泼。键盘上的手指,无论他们的位置是多么复杂多变,手指由于这些练习而变得灵活,已经可以不假思索的弹奏”。

《二部创意曲》是学习指导性乐曲,它给学生设置的是一定的教学任务。强调的是复调,能够“弹奏两个声部,随着后面的进展,能正确并优美地弹奏三种必要声部”,(作曲家自己在创意曲的序言中这样指导)。巴赫将主要任务定义为:“最重要的是学会悦耳的弹奏方法,同时培养较强的创作素质”。对乐曲的分析、乐句的组织、主题情节的发展,这些过程的练习可以激发学生对乐曲的学习兴趣。

讲到“悦耳的弹奏方法”,在学习弹奏巴赫乐曲时,一些中国儿童音乐教学常采用机械式、打击式的弹奏指法,用这样的方法真正完成演奏是困难的。乐曲的主题,是有机组织起来的单独的音调,在弹奏时,要有一种“把掌心的力量传递到指尖,接触琴键”、“把音从琴键中取出来”的想象和触键感觉。这时,好似用手指“取出”音,将他们从琴键中“拿起来”,如同延长它们。一次“抓取”中可以弹奏两三个或更多的音,将它们结合在手掌中。在“抓取”之前,可以“张开手指”,“打开手掌”,“打开整只手”(杰出的俄罗斯钢琴家尼.科布切夫斯基的表达)。连音的弹奏可以用整只手的联动,被分解的音也要悦耳,因此也应好似“从钢琴中抓取”。

《二部创意曲》№1.乐曲的形式是古老的三段体的形式。第一乐句是主旋律,可以模仿左手声部的疑问性和确定性的问答情景,这样的模仿与右手声部的八分音符是刚好对立的。第二句乐句是主旋律的上升,是在主旋律基础上的一系列移位,对题是主旋律上升的第一个部分。第一段乐句,出现转调,第二段乐句,主旋律用左手来演奏,然后移至右手,再转调,最后部分上升的主旋律在双声部同时用16分音符过度。第三段乐句的结构相对明朗一些,主旋律和副旋律在不同声部相互交替。

在演奏这篇乐曲的时候,学生最重要的是达到音乐言语的表现力;如同一个人自言自语。尼.卡琳妮娜建议从最开始就教会学生关注主旋律,仔细体会主旋律的变化,理解巴赫乐曲中的表现力。这样分析一篇乐曲,应该能提高学生的兴趣。

为了让音乐表达的意思更加明确,应该清晰地表现出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为了达到这一效果,普卓尼建议第一句主旋律用第五个手指来结束,这是为了让手能够顺利进入到下一部分。普拉乌多也认为,这可以将乐曲散碎的部分变成一个整体。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指法。

通过在同一位置内抓取以使音色悦耳的演奏例子还有:G大调小步舞曲№7主题,C大调小序曲№2的主题曲。

四、巴赫复调音乐的教学组织

巴赫的音乐对人类产生深远的伦理和美学影响。它承载了深刻的思想和高尚的情感。音乐是要找到一种通往人们心灵的道路。为使中国孩子爱上它,必须学会理解它。因为你只能爱上你所知道和理解的。

首先应该帮助学生在巴赫的音乐中听到生动的人的言语。可以帮助他们思考这些话的意义,揭示它语调和语义的内容。与此同时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内容的音乐表达原理和方法,以便他们能够自主选择并使用这些方式。自主学习和理解更容易引起对巴赫作品的兴趣。

在钢琴班学习巴赫的音乐,老师应该帮助学生自己感受它。在这里,使用不同的有趣味方式会更有效:与其他孩子唱或弹,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交谈。甚至可以即兴表演哑剧,像圣彼得堡音乐学院SM马尔采夫教授提供给学生的那样,有时可以凑成一部小型演出。

推荐访问:巴赫 复调 器乐 教学 作品

本文标题:巴赫复调器乐作品的教学与研究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jiaoxuekaoshi/2023/0617/265107.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巴赫复调器乐作品的教学与研究》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