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考试 >

新形势下计算机专业复合型人才教学机制探索

发布时间:2023-07-05 13:06:01 |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当前软件技术飞速发展,软件版本快速更新,而计算机架构和软件基础理论变化缓慢。文章阐述了这种老理论、新技术共存的情况,对以往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环节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并从兼顾社会需求与人才能力和知识水平提高两个方面出发,探讨教学上的应对机制,以促进新形势下理论与技术兼顾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 专业人才 教学机制

[作者简介]王秉政(1978- ),男,河南濮阳人,郑州轻工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智能信息处理;吉星(1976- ),男,河南泌阳人,郑州轻工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河南 郑州 450002)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08-0110-02

计算机作为一个工科类学科,具有其特殊性。一个计算机系统既有现实存在的硬件系统,又有相对抽象的软件系统,而软件本身作为一种科学,实际上是一种方法的理论,同时软件系统又具有其应用和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受介质影响较小的特点。在一定时期内,软件技术的发展往往会更快一些,如程序设计微软的.NET、办公软件Office系列。很明显,从培养理论与技术兼顾的计算机类复合型人才角度出发,新软件技术的更新给教学机制带来新的冲击。我们需要对以往教学培养的多个环节进行改进,以适应新技术更新的需求。

一、对软件技术性教学进行调整的必要性

1.增加新的技术性教学内容是素质培养和理论教学实践环节的需要。培养计算机类人才,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理论知识,具备运用知识的能力,能够解决现实问题。技术性知识是理论体系的发展与应用,为理论体系的掌握提供了教学素材,并为理论的应用提供了发展方向上的指导。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只掌握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从理论和技术两个方面同时把握,达到灵活掌握理论知识、能运用一定的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就计算机软件来说,不仅需要灵活掌握新技术,还需要灵活掌握理论知识,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指导,理论和技术需要同时并重。比如,软件工程有基本的理论化方法,同时有一系列支撑软件,如UML建模、软件测试方面Rational Rose等。只有灵活掌握这些软件,我们才能够把项目实施好,而项目的实施过程又从理论方法上随时得到指导。

在理论教学中,往往需要技术性知识进行实践和验证,以增强对理论体系的掌握和应用。由于理论性知识部分变化相对较慢,在教学过程中变化较小,在实践和验证方法环节中以往的技术已经可以胜任。但新技术更加完备,采用新技术可以带来更加丰富的效果,增强理论教学的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性的东西往往发展相对较快,掌握当前新的技术是我们的教学工作必要的环节。

2.培养技术型人才必须强化当前软件技术发展新内容的教学。计算机与现实联系紧密,社会对计算机类人才需求很旺盛,计算机人才的培养需要从社会的需求考虑,人才培养在技术上有所偏斜。我国软件学院的发展就是从需要出发专门建立的,注重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培养需要紧跟社会需求和当今软件技术发展的状况,让学生能够掌握当前最新的软件和硬件技术,从而服务于社会。

社会的需要是技术发展的动力,只要当前的技术不能满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新技术便开始酝酿,最终应运而生。新技术代表了当前社会需求的发展趋势,能够提高生产力,相对于旧的技术更有生命力。如果不能掌握新的技术,就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就会被淘汰掉。在这类人才的培养中,特别是软件学院,需要紧跟社会的需求,根据当前软件技术的新发展,适时更新技术教学的内容。同时由于新技术往往较难理解,需要提高教学任务的比重,合理安排教学计划

二、新软件技术的融合更新带来的人才培养和教学上的问题

在教学体系中,经过长时间的磨合,技术性教学和理论教学工作的比重以及教学教法等方面已经趋于合理。在基础理论基本不变,而把新的技术性内容融合进来时,原教学体系内容就可能发生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新的技术性内容与原理论体系教学的衔接存在错位。(1)在教学上,当技术性内容和理论内容共存时,存在理论性内容向新技术性内容衔接过渡环节的缺失。比如,某一理论性内容在新技术中如何应用、实际的新技术内容是基于什么理论原理,并经过怎样的演绎过程得到的等,在教学过程中增加新技术与原理论体系之间的演绎环节,并成为教学体系的一部分,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对理论体系的理解和掌握。虽然新的技术是基于原理论体系的新发展,但技术性内容发生了变化。在原教学体系中理论与老技术的衔接环节不再满足新的需要,新技术教育素材以及原理论与新技术过渡环节的缺失,导致了新技术在原理论构架下如何进行理解演绎等问题的发生。(2)旧的教学体系不再适应新的软件技术教学的需要。课程体系涉及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如课时量如何分配、实践环节所占比重、教学手段如何运用等。新软件技术的出现可能会根据技术难度、社会需求等具体情况,带来一系列相关课程的各环节设置的不合理。旧的教学体系和新的技术需求存在偏差,根据新技术教学的需要,在此类课程原有教学体系的基础上,重新进行建设。

2.适用于新技术教学的教育资源与素材的缺失。当对一门新的课程进行建设时,涉及教学体系的各个方面。同样新的软件技术出现,对课程体系的影响不亚于新课程的出现,需要从各个环节进行考虑,并需要有相应的教育资源进行支撑。首先,原来的教材将不再能够满足新技术教学的需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对原始教材进行简单补充新内容的方式解决问题,但这种方法不利于整个课程体系的建设。因为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中,教学任务和教材是基础,基础出现问题,可能会引起教学体系更多的相关问题,故需要对教材重新设计或采用新的教材。其次,要采用新的教法,并对由此引起的各支撑环节的变化进一步更新。

三、针对新软件技术变化所引起问题的应对策略

1.从能力培养的大局和社会需求出发,确立课程新定位,进行课程体系建设。在不同的地区、不同时期,对于技术的需求可能存在偏差,而技术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根据具体的社会需求现状为主要参考。但在新课程的定位上,一定要注意考虑理论教学,没有理论知识指导和支持的技术是不能长久的,培养的学生从长远上也不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要提倡理论与技术兼顾的教学方针,软件学院的课程教学的定位更要注意这一点。虽然软件学院倾向于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新技术的出现也更揭示了技术的社会需求的旺盛,不要因此而过于偏重技术性教学。

与业界进行沟通,根据当前社会现实的需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为中心,合理调整理论教学和技术教学的比重,并由此原则安排教学计划等内容。可以根据以往教学体系的经验和在学生中的教学效果为参照依据,进行新的课程体系建设。

2.与理论体系相连接,探讨新技术内容的教学过程和方法。从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学习出发,对学生因材施教。在教学中建立新技术与理论体系的联系,引导学生认识理论体系在新技术中的体现,认识新技术的理论基础。增加新旧技术比较联系环节,触类旁通,让学生体会新技术的优缺点。

合理增加技术实践环节,解决现实问题。对于技术偏重型教学,如软件学院,增加实验或实训等环节,合理减少基础教学环节。组织讨论班和兴趣小组,提高教师和学生对新技术应用的关注,共同解决问题。有条件可以建立新技术论坛,对新技术的教学和应用进行讨论,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在保证理论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新技术的能力,增强学习新技术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3.编写适合新技术的教材和相关材料。对于新技术教学来说,需要重新选择新的教材。在教材的选择上,要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和实际情况的需要,满足理论与实践等多方兼顾的要求。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材要具体体现新技术部分的内容,如新技术特征、发展过程、使用方法、优缺点等。其次,新技术要建立与理论部分的关系,阐述理论的适用过程。最后,应与旧技术进行比较,体现新技术的优越性,增强对新技术的认识。同时,建立新技术相关的教学和应用资料库,撰写实验教材、教学要求和计划、教学方法、建立试卷库等。

4.进行教学研讨和座谈,探讨经验提高教育水平。定期与周边兄弟院校进行交流,参加教学研讨会和座谈,学习教学经验,共享新技术教学与应用的心得,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解决。举行新技术应用竞赛和教学竞赛,组建新技术应用团队,提高对新技术的研究能力和应用水平。对国内外的同行和高校进行考察比较,对新技术教育准确定位。

5.定期对业界进行考察,了解新技术应用情况与前景。定期对本地和经济发达地区进行考察,了解新技术在业界的应用情况和前景,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和内容。引进技术人才,对实践和教学环节进行指导。参加有组织的专题培训或组织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水平。组织部分学生进行实习,提升学生的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胡波.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6(1).

[2]徐安凤,黄河涛.浅析案例教学在高校计算机语言课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04(14).

[3]李道芳.基于应用型管理人才实践教学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17).

[4]解晨光.关于高职高专计算机教学改革的研究[J].教育探索,2006(8).

[5]吴文利,李茜妹.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10).

推荐访问:新形势下 计算机专业 探索 机制 教学

本文标题:新形势下计算机专业复合型人才教学机制探索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jiaoxuekaoshi/2023/0705/271427.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新形势下计算机专业复合型人才教学机制探索》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